国外油气地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北布扎奇油田VI区的水流优势通道
池云刚, 唐致霞, 魏静, 周惠泽, 张文辉
新疆石油地质    2022, 43 (4): 496-504.   DOI: 10.7657/XJPG20220418
摘要255)   HTML7)    PDF(pc) (968KB)(171)    收藏

为了研究北布扎奇油田水流优势通道的发育特征,以北布扎奇油田Ⅵ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流线型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目的层水流优势通道进行识别,并定量表征水流优势通道的发育程度及形成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Ⅰ类和Ⅱ类通道是无效循环水流通道,水驱波及系数仅为0.120~0.175,其中,Ⅰ类通道油井端含水率大于97%,平均波及系数为0.120,窜流极其严重;Ⅱ类通道油井端含水率93%~97%,平均波及系数为0.175,窜流很严重。水流优势通道的数量较少,体积有限,但占据了多数水量,导致注水低效。优势通道数量与注水井和产油井间的距离成反比;主河道位置是水流优势通道形成的主要区域,特别是注水井和生产井连线平行于主河道时;油井和水井的生产时间长、累计产液量与注水量比值高,日产液量较大的井附近形成优势通道的概率更高;并且通道随油井投产及注采关系调整而变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WT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成因及流体识别方法
李枫凌, 徐士鹏, 刘涛, 卢志明, 李想, 艾尼·买买提
新疆石油地质    2022, 43 (2): 241-251.   DOI: 10.7657/XJPG20220217
摘要324)   HTML6)    PDF(pc) (1518KB)(174)    收藏

针对南图尔盖盆地WTK油田白垩系油藏低阻油层发育广泛、识别难度大的现状,利用岩心分析与测井资料,对该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研究,并结合试油等资料,探索油、水层识别方法。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从沉积过程储集层岩性与黏土矿物含量、成岩作用中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分布、成藏过程中油水分异等内因及钻探过程中测量方法精度等外因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区油层低阻主控因素为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与高束缚水饱和度和矿化度引起的导电性,构造幅度低与油层厚度薄为次要因素。通过对储集层导电模型分析,基于地层水与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构建电性特征与流体饱和度对应关系,分层系建立低阻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划分各流体类型下限标准,实现流体精确识别。在生产实践应用中,测井解释与实际生产匹配程度88.2%,应用效果较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KS油田高含水后期调剖堵水选井
王桂芳, 王硕亮, 许学健, 雷燕, 康波
新疆石油地质    2022, 43 (1): 122-126.   DOI: 10.7657/XJPG20220118
摘要282)   HTML9)    PDF(pc) (529KB)(182)    收藏

KS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注水井调剖是常用的稳油控水措施,但是在选井决策方面,存在指标界限不易选择、权重数值不易量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筛选出能够较准确反映水窜特征的单井指标、井间指标和静态指标,构建基于多项式核函数、径向基核函数和Sigmoid核函数的新型核函数,并基于函数形式优化模糊聚类方法,提高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提出适合KS油田高含水后期调剖选井模糊聚类决策方法,提高调剖选井样本集和检测集的识别率。将新型注水井调剖选井决策方法应用于KS油田,从22口注水井中优选出3口进行调剖,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井-震结合泥岩盖层分级评价在乍得D盆地的应用
冯国良, 孙万高, 王一帆, 白建峰, 史艳丽, 杨文辉
新疆石油地质    2021, 42 (6): 756-762.   DOI: 10.7657/XJPG20210616
摘要235)   HTML6)    PDF(pc) (773KB)(181)    收藏

为定量评价乍得D盆地下白垩统泥岩盖层封闭性能,利用测井资料获取单井泥岩盖层厚度、孔隙度、突破压力等参数,通过分析突破压力与层速度的关系、泥地比与地震属性的关系,明确突破压力和泥岩厚度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以突破压力和泥地比为主要评价参数的评价标准,刻画了D盆地泥岩盖层平面分级特征。结果表明,D盆地Kedeni组泥岩为Ⅰ类和Ⅱ类盖层,Doba组泥岩为Ⅱ类和Ⅲ类盖层,Kedeni组泥岩盖层封闭能力强于Doba组;平面上,北部陡坡带和洼槽带泥岩盖层封闭能力最好,为Ⅰ类和Ⅱ类泥岩盖层发育区,中部低隆带和南部缓坡带次之,以Ⅱ类和Ⅲ类泥岩盖层为主,东北部转换带泥岩盖层品质最差,为Ⅳ类泥岩盖层。该评价结果与实钻吻合良好,表明此评价方法有效,可供类似低勘探程度盆地泥岩盖层封闭性能评价所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以西加拿大盆地A区块Upper Montney段为例
黄奕铭, Richard COLLIER
新疆石油地质    2021, 42 (4): 506-513.   DOI: 10.7657/XJPG20210416
摘要247)   HTML4)    PDF(pc) (7333KB)(126)    收藏

为表征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试方法,对西加拿大盆地A区块下三叠统Upper Montney段致密砂岩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层主要孔隙类型包括溶蚀孔、原生剩余粒间孔和晶间微孔,见少量微裂缝;储集层孔喉半径多小于0.30 μm,分布曲线呈多峰形态,有效储集空间主要由亚微米级和纳米级孔喉组成;研究区致密砂岩储集层可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其对应的孔喉总分形维数分别为2.31、2.46和2.63,Ⅰ类储集层的物性较好,非均质性相对弱;不同大小孔喉的分形特征有差异,通常亚微米级孔喉的分形维数较纳米级孔喉大,即亚微米级孔喉非均质性更强。孔喉分形维数与其结构有关,不同孔喉的发育造成了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各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安第斯山前典型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田纳新, 陈文学, 殷进垠, 马亚松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 (6): 692-695.  
摘要127)      PDF(pc) (275KB)(325)    收藏
南美安第斯造山带东侧与圭亚那地盾之间形成了一系列沉积盆地,其构造演化可分为古生代克拉通边缘、中生代弧后裂谷或大陆边缘裂谷、新生代弧后前陆等3 个阶段。白垩系海相泥页岩和碳酸盐岩为主要烃源岩;发育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3 大套以砂岩为主的储集层,白垩系裂谷期形成的暗色泥岩和古近系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盖层,纵向上构成了被动陆缘和前陆层序两套储盖组合。山前带构造圈闭发育,油气藏规模大,主要为正常油;斜坡带发育构造、地层等多种圈闭,油藏规模较小,主要为重质油。主造山期形成的构造最有利于捕获油气;优质储集层和断裂构成了油气运移的输导网络;构造破坏和水洗作用使斜坡带多为稠油油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演化及其石油地质特征
秦雁群, 邓宏文, 李潇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 (6): 696-698.  
摘要179)      PDF(pc) (317KB)(432)    收藏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可分为同裂谷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后裂谷期(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前陆期(晚白垩世-新生代)等3 个阶段。同裂谷期主要发育河流相、湖泊相和火山碎屑沉积物;后裂谷期发育2 个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旋回以湖相、海相沉积为主,上部旋回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前陆期以压性机制为主,发育了海相、陆相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最主要烃源岩位于Vaca Muerta 组;主要产层是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砂岩和灰岩;侏罗系及其以下盖层多为区域性的,其上盖层多为半区域性的。盆地内石油主要分布于盆地周边,天然气集中于盆地中心,以构造-地层复合型油气藏为主。盆地西部逆掩带以及盆地东部周缘重油分布带是有利勘探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南里海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高敏, 何登发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 (5): 569-574.  
摘要179)      PDF(pc) (702KB)(440)    收藏
依据南里海盆地中15 个大油气田的资料,应用研究含油气系统的思路与方法,对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剖析,探讨了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南里海盆地主要发育麦考普组-红层组含油气系统,盆地北缘的大型走滑挤压构造带的油气地质条件最为优越,目前已发现的大油气田集中分布在该构造带上。里海东西两侧岸线附近的褶皱带也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有望成为盆地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麦考普组-红层组含油气系统比较年轻,油气的生、运、聚活动仍然活跃,因此,即使是目前勘探程度较高的北缘构造带,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南美西部次安第斯弧后前陆盆地分段特征
琚亮, 张光亚, 温志新, 汪伟光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 (4): 431-434.  
摘要166)      PDF(pc) (580KB)(756)    收藏
发育在南美西缘的次安第斯弧后前陆盆地群为南美重要的油气产区,其形成于3 个大的构造背景之下:北部为加勒比板块演化叠加安第斯前陆挤压;中部的次安第斯前陆盆地长期处于冈瓦纳古陆的大陆边缘环境,之后受到大洋板块的俯冲和安第斯山脉的隆升和冲断;南部巴塔哥尼亚各盆地的形成演化更多地受到冈瓦纳古陆裂解和大西洋形成的影响。综合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演化以及各盆地的构造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将其划分成6 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缅甸睡宝盆地始新统重矿物组合与物源分析
谢楠, 赵汝, 朱光辉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 (4): 435-438.  
摘要118)      PDF(pc) (332KB)(436)    收藏
据钻井A岩心薄片鉴定和重矿物资料分析,通过观察碎屑组分并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和分析重矿物指数特征,认为睡宝盆地始新世沉积物受到火山点物源的影响较少,主要来自东边掸邦高原方向的碎屑岩,具有近距离搬运的沉积特点,该区母岩岩性为云母片岩和云母石英片岩以及极少量的中性-酸性浅成岩浆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苏丹1/2/4 区高含水期水平井技术应用
董俊昌, 白凤翰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 (4): 439-441.  
摘要104)      PDF(pc) (224KB)(289)    收藏
苏丹1/2/4区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在对1/2/4区高含水期水平井适用性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水平井实施后的效果及经验。认为高含水油藏用水平井开采成功的关键是对剩余油的分布要认识清楚,而稠油底水油藏和正韵律储集层顶部差油层利用水平井开发效果明显。开发过程中应合理设计水平井段在油藏中的位置和水平段的长度,并加强水平井的找水、控水措施的研究与实施。这些经验对高含水油田水平井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中苏门答腊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
杨磊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 (3): 329-331.  
摘要196)      PDF(pc) (362KB)(289)    收藏
中苏门答腊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巽他克拉通陆块边缘上的弧后裂谷盆地,盆地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主力烃源岩为古近系Pematang 群Brown Shale 组的湖相页岩,主要储集层为Sihapas 群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其上覆的Telisa 组页岩是盆地的区域性盖层。盆地内具有3 种烃源岩相:深湖相、浅湖相和含碳沼泽相,湖相易于生油,含碳沼泽相易于生气和凝析油。盆地的西北部及海上地区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和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波拿巴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分析
逄林安, 王志欣, 朱光辉, 康洪全
新疆石油地质    2010, 31 (4): 444-446.  
摘要114)      PDF(pc) (258KB)(228)    收藏
波拿巴盆地经历了裂谷前或克拉通、北西向裂谷、北东向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发育阶段,形成了古生代北西向佩特列尔次盆和中生代北东向乌尔坎次盆、马里塔地堑、萨胡台地、阿什莫尔台地和伦敦德里隆起等主要的构造单元。发育下石炭统米里干斯组、二叠系凯令—海兰德贝组、中下侏罗统普罗佛组和上侏罗统下乌尔坎组等4 套主力烃源岩,以侏罗系普罗佛组为主要的储集层,具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关系。油气在平面上呈现“环凹分布”,石油主要分布在乌尔坎次盆、佩特列尔次盆和拉米纳利亚隆起,而天然气主要在萨胡台地和马里塔地堑聚集。截至2008 年底,发现石油(含凝析油)1.53×108m3,天然气6 790×108m3. 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表明,该盆地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乌尔坎次盆和马里塔地堑是有利的构造带,区域性不整合和地层岩性圈闭为有利区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深成油气田
В.А.克拉尤什金, 任俞, 本刊编辑部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 (1): 136-141.  
摘要137)      PDF(pc) (276KB)(278)    收藏
分析了中东、南北美等地的巨型油气田、1000 多个深部油气田、大陆架油气田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地质特征后指出,无论从油气储量、油气产状,还是从油气分布的地质特征来看,油气有机成因说都无法合理地解释这些油气田的成因。大量的实际观测资料证实,在火山喷发物中已发现了大量的烃类,在古老地盾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发现了工业性气流,在宇宙星体和星际空间中也发现了一系列的烃类化合物,这一切都表明了油气无机成因的可能性。油气无机成因说为开发深部油气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滨里海盆地M 探区盐下层系有利储集相带
王学军, 王志欣, 李兆刚, 曾溅辉, 王进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 (1): 142-146.  
摘要73)      PDF(pc) (504KB)(302)    收藏
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阿斯特拉罕气田、田吉兹油田等多个大型油气田的发现说明和它们处于相同构造带内的M 区块同样具有较大含油气潜力。但M 区块盐下层系埋深大,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成为该区块油气勘探的关键。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相邻油气田的对比、地震相分析等方法预测了M 区块盐下有利储集相带。结果表明,M 区块与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上的次级隆起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特征,古地貌、基底差异沉降是有利储集相带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利储集相带为区块南北两侧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的障壁礁和古隆起顶部石炭系滩坝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戈布斯坦地区C块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唐勇, 张淑君, 浦世照, 蓝文芳, 邓泳, 王莉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28 (5): 654-658.  
摘要111)      PDF(pc) (338KB)(197)    收藏
由于油气成藏条件上的差异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造成了阿塞拜疆共和国戈布斯坦地区C块作业区内的5个含油气构造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水化学体系。研究认为,Solakhay构造BalaⅦ组的地层水化学特征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该油气藏为一个残余油气藏,其气顶天然气为原油生物降解成因。西Duvanny构造SurakhanyⅤ-Ⅶ砂组的CaCl2型水(按苏林分类)则反映了其定容气藏(一砂一藏)的特征,具有较好的封闭条件。Kyanizadag构造BalakhanyⅦ砂组高矿化度地层水及CaCl2型水表明该构造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通过对Dashgil构造BalakhanyⅦ砂组NaHCO3型水的成因分析,认为NaHCO3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原油生物降解影响造成的。另外,Dashgil构造南翼Das53井区出现的Na2SO4型水,分析认为具有混合成因水的特征,可能是不同时期流体聚集混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韦德迈阿盆地416a-417区块石油勘探潜力
杨军, 王永刚, 季红军, 翁望飞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28 (4): 516-520.  
摘要110)      PDF(pc) (187KB)(204)    收藏
416a-417区块位于阿尔及利亚中北部,目前只有二维地震资料,勘探程度较低,在油源条件、盖层与储盖组合、油气运聚模式、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以及目前已有探井钻井效果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油气富集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带评价结果,对416a-417区块构造带进行了优选,指出HJ-5、HJ-6两个构造圈闭处于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具备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且圈闭幅度和面积较大、落实程度高、配套条件好,是416a-417区块勘探取得突破的首选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中非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汪望泉, 窦立荣, 樊太亮, 李志, 张占敏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28 (3): 387-390.  
摘要97)      PDF(pc) (1622KB)(295)    收藏
穆格莱德盆地福拉凹陷是在中非剪切带剪切应力场背景下形成的以中生代沉积为主的裂谷凹陷,裂陷活动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3个阶段,主要形成南北和北西-南东走向两组断裂。福拉凹陷构造格局受南北向断裂控制,凹陷内二级构造带的发育主要受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福拉凹陷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构造转换带是油气富集带,多旋回构造沉降形成有利的储盖组合,构造斜坡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南塔吉克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朱毅秀, 刘洛夫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28 (2): 257-261.  
摘要129)      PDF(pc) (231KB)(241)    收藏
对南塔吉克盆地的地层、沉积、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的滨浅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灰岩,有多套含油气层系,主要含油储集层为古近系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主要含气储集层为白垩系与上侏罗统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上侏罗统膏盐岩为气藏的区域性盖层,白垩系和古近系的泥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油气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晚白垩世与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研究程度低的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田数量或然性特征的评价
В.Р.里伏什茨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27 (5): 633-642.  
摘要90)      PDF(pc) (2690KB)(127)    收藏
用维布尔分布法逼近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田的总数量。采用了反映油田数量的统计学特征与帕列托截断分布参数有关的公式。介绍了在已查明的几个大型油气田储量的基础上,计算油气田数量的方法,并确定了它们的统计学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ICP备20000118号
版权所有 © 《新疆石油地质》编辑部
地址:新疆克拉玛依市准噶尔路32号 邮编:834000 电话:0990-6868513 E-mail:xjsydz@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