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试论航磁异常与北疆裂谷系
王宜昌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4): 295-301.  
摘要118)      PDF(pc) (565KB)(301)    收藏
北疆裂谷系包括 准噶尔、吐哈、伊犁三大盆地以及它们之间的部分山区。东西总长1 200km,南北宽约400km,面积约25x104km2.三个盆地被天山山系分割各在一方。但是航磁异常图却将三个盆地连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复杂的“三联式”强磁异常带。从异常特征及沉积建造分析,它很可能是北疆晚古生代裂谷系的反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塔北地区中、新生界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及勘探远景
张希明, 刘青芳, 王贵全, 叶德胜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4): 302-306.  
摘要141)      PDF(pc) (419KB)(171)    收藏
塔里木盆地北部中、新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较好,在库车凹陷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在组合条件较好的其他地区,可形成中、小型油气田(藏)群。本区中、新生界油气田(藏)的分布具三种模式。区内已在解旦系至上第三系的九个层系内发现了规模不等的油气藏,其中80%集中在中、新生界内(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及斜坡带),表明塔里木盆地北部中、新生界有广阔的油气勘探远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塔西南坳陷下奥陶统风化壳中地开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赵杏媛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4): 307-312.  
摘要123)      PDF(pc) (951KB)(208)    收藏
地开石发育状况直接反映了地开石形成时储集层溶蚀孔隙发育、连通程度和上覆地层的温度条件,因而研究地开石对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仅在陕甘宁盆地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风化壳白云岩溶蚀孔中发现地开石,塔里木盆地地开石的发现表明,塔里木盆地西部,尤其是巴楚一麦盖提地区的下奥陶统风化壳是寻找天然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凝析气藏判断及其分布
陈义才, 李延均, 杨远聪, 王廷栋, 李永康, 文享范, 孔庆云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4): 313-318.  
摘要95)      PDF(pc) (425KB)(309)    收藏
针对古龙凹陷地区缺乏高压PVT相图的情况,首先通过试油成果中气油比的特征区分出油藏和气藏两种类型,然后在油气配方合成井流物的摩尔组成基础上,借助于φ值法、Z值法和PR状态方程计算PVT相图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古109井区葡萄花油层是一个带油环中等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藏。根据凝析气藏的成藏机理,预测了该区凝析气藏分布的有利区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普背斜石炭系油气藏形成条件
陈俊湘, 屈秋平, 邱斌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4): 319-323.  
摘要80)      PDF(pc) (387KB)(216)    收藏
从烃源岩热演化史、构造形成演化史、储集岩的成岩作用史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巴什托普背斜石炭系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并建立了“下断上褶”的成藏构造模式。早期断裂的多期活动对巴什托普背斜石炭系油气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条件,促进了圈闭的形成,而且沟通了烃源岩与储集岩之间的联系,起着油气运移的输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对三塘湖盆地基底的认识,
朱伯生, 冯建新, 胡斌, 魏新善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3): 197-200.  
摘要115)      PDF(pc) (349KB)(246)    收藏
根据三塘湖盆地区域构造及重力、磁力、电性特征,提出了盆地基底有双重结构的看法,深层基底是由前寒武纪古老结晶基底与西部另一地体或陆缘碎块及洋壳残片的拼接而成,之后又叠加了以海西期火成岩为主的浅层褶皱基底。基底结构的这种双重性明显影响着盖层的构造特征:盆地东部由于存在深层刚性基底,抑制了盖层的后期构造变形,在盖层中往往形成大面积的宽缓的构造圈闭;盆地西部由于不具刚性基底,盖层中往往形成线性褶皱和断阶、断块;现今的构造格局基本受控于浅层(下石炭统)基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塔西南坳陷主要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胡望水, 陈毓遂, 肖安成, 刘学锋, 刘生国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3): 201-206.  
摘要89)      PDF(pc) (557KB)(265)    收藏
断裂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的主要构造活动型式之一。坳陷内主要断裂开始形成于海西晚期或喜马拉雅运动期。不同性质的断裂可存在于同一应力场中,从而导致不同构造单元构造变形特征的差异性。沿断裂走向断裂构造特征存在-定的变化。利用正演模拟方法,分析了主要断裂带的发育演化。经分析研究后认为,断裂是控制油气聚集的重要因素,不同性质的断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存在-定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泥质岩盖层封闭性能与油气聚集
石强, 沈珏红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3): 208-211.  
摘要142)      PDF(pc) (442KB)(185)    收藏
含油气盆地中的泥质岩盖层在不同成岩阶段,其封闭性能也不同:早成岩阶段,随着沉积物的压实、固结,盖层的封闭性逐步形成;晚成岩阶段由于地层塑性降低,易产生微裂缝,盖层封闭性能逐步变差。笔者根据测井资料,利用先进的储盖组合测井解释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的封闭性能进行研究,认为志留系蓋层已演化至不利于油气保存阶段,盖层封闭性是影响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我国陆上九十年代油气勘探形势认识及“九五”勘探建议
张文昭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2): 101-103.  
摘要95)      PDF(pc) (337KB)(186)    收藏
“八五”以来,我国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在准噶尔、塔里木、吐哈、陕甘宁盆地发现了一批高产大、中型油气田;在渤海湾滩海地区也发现并探明了一批大、中型油田,这是由于正确地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所取得的成果。为持续稳定发展我国石油工业,“九五”期间应继续加强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同时开展东部新区勘探;大力发展油气勘探新技术;增加勘探投资,使其达到石油工业总投资的30%;加强、改善勘探管理机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勘探前景
李溪滨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2): 105-107.  
摘要149)      PDF(pc) (277KB)(157)    收藏
新疆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埋深小于2 000m的资源量达5 412x108t,居全国之首。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及吐哈盆地不但是主要的产煤区,也是煤层气的主要产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是形成烃类气体和石油的重要源岩~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第一排构造和乌鲁木齐附近以及准东地区煤层发育,是寻找煤层气的有利地区;南缘山前坳陷带的外带,由于煤系地层埋藏太深,应以寻找裂解气和由煤成气向上运移形成的次生气藏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石油遥感地质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傅碧宏, 丑晓伟, 邓云山, 张中宁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2): 108-113.  
摘要71)      PDF(pc) (453KB)(210)    收藏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石油遥感地质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经历了古生代地台演化阶段、中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和新生代坳陷盆地演化阶段;研究区油气形成的生、储、盖组合齐全,油气运移和聚集构造条件有利。通过卫星遥感影象解译出的五个环形构造都是有利的油气勘探远景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含油气评价
赵永德, 李策, 敖林, 吴晓智, 王绪龙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2): 114-118.  
摘要151)      PDF(pc) (477KB)(215)    收藏
和什托洛盖盆地是一个海西运动期以后经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的中新生代山间断陷盆地,盆地可划分为四个一级构造单元:白杨河坳陷、风台隆起、亢特能坳陷、北部断褶带。盆地内沉积了,上三叠统以上地层,沉积岩厚度达5000 m,具有多旋回性。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是其主要的烃源层,生油门限约为2 100 m,于白垩纪末开始大量生烃,形成自生自储型储盖组合。因此,燕山运动中、晚期形成的圈闭将是侏罗系油气最有利的聚集场所。白杨河坳陷的生烃潜力优于亢特能坳陷,应该是该盆地最主要的勘探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火烧山油田地热流值测定
张惠蓉, 宋运维
新疆石油地质    1993, 14 (4): 314-317.  
摘要86)      PDF(pc) (279KB)(189)    收藏
摘要以5口井19块岩心和8口井地温测量资料求得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油田区域平均地溫梯度为23. 696C/km,未经地形等校正的大地热流值为40. 84mW/m2,这两数值均低于我国东部其他盆地和全球大陆平均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中国大陆纬向石油富集带地质特征*
罗志立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1): 1-5.  
摘要93)      PDF(pc) (487KB)(211)    收藏
从中国板块构造 、盆地成因、产层主要时代等因素分析,中国大陆含油盆地可分为经向的伊兰—伊通—渤海湾--江汉等盆地带和纬向的准噶尔一二连一松辽等盆地带,两带共拥有中国石油产量和储量的绝对优势,因而分别被称为经向和纬向石油富集“黄金带”。在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与松辽盆地分属于经向和纬向石油富集带后,着重讨论了纬向石油富集带的特征,并与国内两类三种含油气构造单元对比。认为西北地区处于中国大陆今后石油发展战略重要位置,并有可能在准噶尔盆地腹地找到特大型油气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板块构造属性与区划
汪玉珍, 伍致中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1): 7-11.  
摘要117)      PDF(pc) (469KB)(203)    收藏
根据蛇绿岩带分布特征及配套系列的研究,在研究区内划分出了五条蛇绿岩带。以塔里木北缘蛇绿岩带为界,将塔里木陆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分开;以多期俯冲形成的康西瓦蛇绿岩带将塔里木陆块与高加索一羌塘板块分开。塔里木陆块在研究区的各种构造类型比较完整,将它划分为三大构造单元,即:塔里木北被动陆缘活动带;塔里木稳定古陆区;塔里木南(主动)陆缘活动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塔北隆起张性构造带形成机制与油气关系
刘学锋, 时卫东, 彭德堂, 刘绍平, 钟广法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1): 13-17.  
摘要71)      PDF(pc) (377KB)(214)    收藏
塔北隆起张性构造带分布于隆起轴部的轮台断隆上,主要为早期断裂受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的左旋扭动在浅层派生的北西-南东向张性构造。断裂在平面上呈左行雁列展布,在剖面上为小型地堑组合,部分断裂向深部与先存断裂联合形成负反转构造。与断裂相伴的褶皱构造沿断裂走向分布,且受断裂活动控制。塔北隆起张性构造带位于极有利的构造部位,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新疆北部福海地区大地构造特征
王务严, 吴绍祖, 吴晓智, 向书政, 赵永德, 王旭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1): 18-23.  
摘要167)      PDF(pc) (506KB)(219)    收藏
简要介绍了新疆北部福海地区大地构造背景、磁性基底特征、构造单元划分及特点,探讨了大地构造演化史。认为该区古生代北为西伯利亚板坎,南为哈萨克斯坦板块,两大板块的缝合线为额尔齐斯深大断褶带。北部属阿尔泰古陆缘构造岩浆活动带,南部属北准噶尔弧盆带,两大板块缝合于晚石炭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圈闭评价与油气勘探决策
罗凯升, 贾希玉, 翁宁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1): 24-29.  
摘要109)      PDF(pc) (441KB)(237)    收藏
圈闭综合评价是依据圈闭条件、石油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综合反映圈闭品质的过程。综合评价的结论可直观地、快捷地为勘探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综合分析准噶尔盆地已知油气藏和已钻圈闭的石油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评价参数归类和参数的选值方法的研究,这对提高圈闭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松辽盆地晚中生代裂谷作用与伸展构造样式
张功成, 刘和甫, 朱德丰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1): 30-34.  
摘要83)      PDF(pc) (444KB)(215)    收藏
松辽盆地中西部的裂谷作用自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期持续到营城组沉积期,东部从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期持续到登娄库组沉积期。在不同构造层次形成了变形特征有别的构造,中浅层伸展构造的基本要案是断陷盆地边界主断裂,基本结构单元是半地堑和半地垒,横向上呈多米诺型垒-堑构造。主断裂中东倾者倾角缓但向东有增大的趋势;西倾者数量有限但倾角较陡。断陷包括水平拉张量大而裂谷期沉降量小的半地堑和水平拉张量小但裂谷期最大沉降的半地堑。这些断陷盆地在北北东方向呈串珠状,自西而东成带。在中-下地壳发生韧性变形,形成一向东倾拆离带,深度范围15~30km.裂谷的扩展有3种方式,即边界断裂的斜向后退扩展,断陷带的走向式扩展,断陷群的横向扩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找油前景
张国俊, 况军
新疆石油地质    1993, 14 (3): 201-208.  
摘要109)      PDF(pc) (636KB)(203)    收藏
准噶尔盆地腹 部地区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基础上于石炭纪末一二叠纪早期形成了北西向错落有序的坳隆构造格局,它基本上控制着盆地主力烃源岩二叠糸的空间分布和有利油气聚案带的位置。中晚侏罗世,在盆地腹部形成了北东向低幅隆起带,成为浅层侏罗糸的勘探领域。盆地腹部生油凹陷面积大,且发育多套烃源岩层。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条件分析,莫索湾凸起、三南凸起、达巳松凸起、玛湖背斜、白家海凸起是盆地腹部近期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陆南凹陷、炮台凸起则为今后勘探接替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ICP备20000118号
版权所有 © 《新疆石油地质》编辑部
地址:新疆克拉玛依市准噶尔路32号 邮编:834000 电话:0990-6868513 E-mail:xjsydz@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