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与沉积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沉积相及沉积层序
唐忠华, 黄芸, 张化龙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4): 330-337.  
摘要77)      PDF(pc) (615KB)(273)    收藏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侏罗系进行了进--步划分与对比;应用地质、测井及地震等方法对该区的沉积相和沉积层序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本区侏罗系主要是一套受构造和气候条件控制的陆源碎屑沉积。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潮湿型与干旱型两类;按低位体系域的特点又可分为北部缓坡型和南部陡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塔里木盆地泥盆-石炭纪转换期层序地层学
陈中强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4): 338-347.  
摘要108)      PDF(pc) (1501KB)(197)    收藏
对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巴楚、满西、和田河、塔中及塔北地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两个层序(相当Vail 等提出的三级层序),认为这一时期塔里木盆地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海平面升降运动。通过层序地层和生物地层研究认为,古塔里木海晚古生代发生的海侵起始于晚泥盆世法门晚期;“东河砂岩”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晚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塔里木盆地库南1井寒武——奥陶系
雍天寿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4): 348-362.  
摘要133)      PDF(pc) (3647KB)(170)    收藏
根据井下所采集的三叶虫、腕足类及牙形石化石,对库南1井井下寒武—奧陶系剖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奥陶系与寒武系为连续沉积,寒武系各组之间亦为连续沉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重力流沉积.
李宇平, 王振宇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3): 231-233.  
摘要85)      PDF(pc) (275KB)(243)    收藏
塔中地区早奥陶世末期一中奥陶世初期受加里东运动影响,碳酸盐台地可能转变为孤立台地性质,台地东端与库满坳拉槽区的深海盆地之间以陡斜坡过渡,陡斜坡上发育碳酸盐重力流沉积。根据钻井资料该斜坡带上分出了三种不同沉积类型,即塌积灰岩、滑动沉积岩和碎石(屑)流角砾状灰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曲流河道砂体内部构成及储集层非均质性的露头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露头砂体为例
张运东, 李祯, 温显端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3): 234-238.  
摘要100)      PDF(pc) (479KB)(221)    收藏
按大、中、微三种尺度逐层次精细剖析了赵石窑曲流河道砂体的内部构成及储集层非均质性特征。在峭壁断面写实基础上,观测了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成因相类型、特征及相互配置关系;识别划分了六级界面、十二种储集层岩性相、四种隔挡层,并研究了它们的沉积及分布特征,为建立定量的储集层地质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辫状河三角洲砾岩储集层微相模式及含油性
张文朝, 党振荣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3): 239-246.  
摘要106)      PDF(pc) (609KB)(178)    收藏
通过对二连盆地阿南凹陷大 量岩性剖面、测井曲线、岩石学特征、储集性能、沉积构造和沉积韵律分析,认为阿南凹陷下白垩统阿尔善组第三段砾岩,是一次大的事件性沉积和近物源粗碎屑、低成分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的多源复成分砾岩。首次提出阿三段砾岩属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相,具有三角洲所具备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的三层结构,存在以牵引流为主的沉积构造和正韵律为主的剖面特征。最终细分出水下河道等十个微相,恢复了阿三段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建立了相模式。指出,砾岩的储集空间为原生砾间孔、砾闻洞、粒间缝、次生溶蚀孔和构造缝。砾岩的储集性能、含油性好坏和油藏展布受沉积微相、砾石支撑方式和构造缝发育程度的严格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吐哈盆地沉积格局与沉积环境的演变
李文厚, 周立发, 柳益群, 梁世君, 龙道江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2): 135-140.  
摘要148)      PDF(pc) (566KB)(263)    收藏
在论述了吐哈盆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期、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和白垩纪-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和物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吐哈盆地的演化特征,认为,从晚石炭世至三叠纪,吐哈盆地和博格达地区由裂谷盆地逐渐演化为坳陷型盆地。早中侏罗世,吐哈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一起成为统一的准平原化坳陷型盆地。到了中晚侏罗世,统一的大盆地开始解体,至第三纪和第四纪,吐哈盆地北部才发展成为前陆盆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塔里木盆地南部早二叠世孢粉组合及植物区系
朱怀诚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2): 142-146.  
摘要90)      PDF(pc) (952KB)(201)    收藏
塔里木盆地南部早二叠世孢粉植物群可分为Striolatospora-Qipanapollis(SQ) 组合和Potonieisporites Vestigisporites(PV)组合,时代为早二叠世早、中期。对孢粉植物群特征的分析表明,在早二叠世早、中期,属于欧美植物群范畴,并非以往所认为的属于华夏植物群,也未发生所谓的四大植物区系的混生现象。对塔里木地块当时古地理位置的讨论结果亦支持这一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七克台组孢粉组合
吉利明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18 (1): 54-61.  
摘要82)      PDF(pc) (1549KB)(136)    收藏
对采自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1井和草南1井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在七克台组共发现孢粉化石32属54种,依据属种含量分布特征与地层意义,孢粉组合可确立为以Granulatisporites-Classopollis-Podocarpidites 为代表的组合,其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含量为68.7%,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31.3%.与邻区及国内其他地区同时代孢粉组合的对比,认为七克台组孢粉组合与我国陕甘宁盆地中部直罗组、甘肃蜻远王家山组、河北北部九龙山组所含的孢粉组合较相似,其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晚期,大致相当Bathonian-Callovian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晚期(T 一J)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
赵玉光, 丘东洲, 张继庆
新疆石油地质    1993, 14 (4): 323-331.  
摘要179)      PDF(pc) (762KB)(257)    收藏
提出了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发育晚期(T-J)的层序地层学模式及油气勘探预测模型。在同生断裂边缘以湖水与界面断裂的交线为“陆架边角”,克乌断裂带附近为“坡折带”。各体系域所含沉积体系与海相模式不尽相同,Ⅰ型层序体系域构成齐全,Ⅰ型层序缺少低位体系域,Ⅰ 型界面之上直接夜盖湖进体系域, 反映了湖盆基准面升降频度。三叠一侏罗系可划分为3个层序和4 个准层序, 富砂的高位体系域“扇三角洲一浊积扇” 等一系列储集层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ICP备20000118号
版权所有 © 《新疆石油地质》编辑部
地址:新疆克拉玛依市准噶尔路32号 邮编:834000 电话:0990-6868513 E-mail:xjsydz@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