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7-0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
    姜福杰, 姜振学, 庞雄奇, 林世国, 祝厚勤, 李宏义
    2007, 28 (1):  1-6. 
    摘要 ( 104 )   PDF(275KB) ( 209 )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是资源探明率仅为9.3%,有必要开展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以指导勘探。在综合分析和对比库车、准南、柴北缘和川西等具有代表性的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以煤系为主的多套源岩,发育非均质储集层,多套多封闭性的盖层,以背斜为主要圈闭;断裂、不整合和高渗透砂体组成良好输导体系,保存条件较差等特点。依据理论分析及勘探实践,优选出4个有利的勘探区带,它们是:①库车前陆冲断带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膏泥岩之下的完整背斜圈闭;②准南前陆冲断带第二、第三排构造带;③川西北部及南部燕山运动期古隆起、川中平缓褶皱构造带以及深坳陷内部的非常规天然气;④柴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奥陶系石油资源量预测
    周总瑛, 何宏
    2007, 28 (1):  7-10. 
    摘要 ( 77 )   PDF(166KB) ( 235 )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程度,选用了油藏规模序列法、资源面积丰度法和地质因素回归法等三种不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奥陶系石油资源潜力进行估算。从预测结果看,三种方法预测结果相当接近,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塔河油田奥陶系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4.14×108t,这将为塔河油田油气规划部署和编制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活动特征
    邱贻博, 查明, 李振华, 高卫红
    2007, 28 (1):  11-14. 
    摘要 ( 100 )   PDF(306KB) ( 201 )  
    乌夏断裂带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东部,是西北缘冲断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期的构造活动,该区形成了多期的不整合。在断裂带和外缘的隆起区地层剥蚀程度较大,活动时间的厘定比较困难。在对乌夏地区地层的沉积特征和产状分析后发现,乌夏地区经历了早二叠世的前陆盆地发育阶段、二叠纪末的逆掩推覆、三叠纪末的构造强烈隆升、侏罗纪末期的构造微弱活动、至白垩纪的构造定形等多个阶段的演化而形成了现今的面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地区奥陶纪古地貌及其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
    王宏语, 樊太亮, 高志前, 薛艳梅
    2007, 28 (1):  15-19. 
    摘要 ( 90 )   PDF(248KB) ( 226 )  
    塔中地区奥陶系具有埋深大、中下奥陶统剥蚀前地层厚度横向展布稳定的特点。运用地震地层学法、厚度趋势法和Ro法相结合的古地貌恢复方法较准确地表征了该地区加里东运动中期的地貌特征:隆起主体为围绕Ⅱ号构造带的椭圆状区域,地势比较平缓,局部构造并不十分发育;周缘凹陷到隆起主体之间存在坡折区,在由南、北、东向中央隆起地貌渐高的同时,地貌具有凹陷→斜坡→台缘坡折区→台内洼地、缓坡→凸起渐变的特征。上奥陶统礁滩主要分布于古地貌的台缘坡折带、台内凸起缓坡区,具有随着台缘迁移而变迁的特征,古地貌对礁滩储集体的分布及纵向演化、横向迁移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估计塔中南部塘北2井—中3井之间地区在加里东运动中晚期存在台缘相带,具有生物礁发育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买力地区白垩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类型
    刘勇, 王振宇, 马青
    2007, 28 (1):  20-24. 
    摘要 ( 79 )   PDF(246KB) ( 192 )  
    英买力地区构造隆起发育,综合利用英买力地区白垩系的各种资料并结合区域古地貌,识别出本区发育的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正常三角洲相等4种沉积相类型,并详细分析研究了每种沉积相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的垂向演化序列。地层划分中研究区内是否存在亚格列木组地层是有争议的,本文认为,原划分到侏罗系的一套砂砾岩地层从地层接触关系来看应该属于白垩系的底砂砾岩段即亚格列木组。说明了英买力地区白垩系的沉积沉降中心的多次迁移是造成沉积物和沉积砂体大规模变化和迁移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溱潼凹陷低熟油的生烃母质特征及油源分析
    胡瑛, 张枝焕, 骆卫峰
    2007, 28 (1):  25-28. 
    摘要 ( 77 )   PDF(209KB) ( 197 )  
    通过对溱潼凹陷低熟油中不同类型饱和烃生源标志物的分析认为,其生源构成具有多源复合型特征,高等植物和菌藻类微生物是该凹陷低熟油最重要的成烃母质,分别占生源构成的40%~70%和12%~40%.另外根据不同层位生油岩与低熟原油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研究区低熟油的主要油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芳香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王传远, 杜建国, 段毅, 周晓成, 郑朝阳, 吴宝祥
    2007, 28 (1):  29-32. 
    摘要 ( 194 )   PDF(132KB) ( 653 )  
    综合论述了国内外芳香烃在烃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油气运移、热成熟度和油源对比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烷基萘和含硫芳烃的分布特征与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有关;荧蒽、芘北、芘、苯并荧蒽和苯并芘等化合物标志着以高等植物为主的母源输入类型。甲基萘指数和甲基菲指数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二苯并噻吩异构体的相对分布可用于成熟度评价;稠环芳烃中m(荧蒽)/m(芘)、m(苝)/m[苯并(e)芘]和m(苯并荧蒽)/m[苯并(e)芘]比值是有机质演化程度的有效指标。杂环芳烃中的吡咯类化合物和二苯并噻吩具有显著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可以作为有效的油气运移与油藏充注方向的分子级示踪参数。沉积物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组成非常复杂,故应提高仪器精度,加强对一些特殊芳香烃标志物的鉴定,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地化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油气成藏期次划分
    王碧维, 陈红汉, 宋国奇
    2007, 28 (1):  33-35. 
    摘要 ( 72 )   PDF(137KB) ( 213 )  
    系统采集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61块样品,检测所捕获的各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并观察了烃类流体包裹体荧光颜色。经过系统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发生过4次油充注,均一温度分别为:29.8~57.8℃,74.6~90.7℃,107.4~117.3℃,135.3~145.8℃,对应的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65~80℃,80~100℃,100~120℃,135~15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鸡西盆地下白垩统煤系烃源岩生油潜力
    樊馥, 高福红, 高红梅
    2007, 28 (1):  36-39. 
    摘要 ( 68 )   PDF(224KB) ( 179 )  
    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多种分析方法,对鸡西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及有机质的类型进行了讨论。有机显微组分以壳质组为主,煤岩和碳质泥岩的镜质组含量较高;有机碳、热解氢指数IH及产烃潜量(S1+S2)反映烃源岩达到中等—好的级别。有机质为Ⅲ型干酪根,部分ⅡB型,镜质体反射率Ro主要集中于0.5%~1.1%.依据Ⅲ型干酪根的成烃模式,正处于产生液态烃的高峰期,具备生成油气的潜力。与典型的煤成油盆地如Gippsland盆地和吐哈盆地有很好的可比性,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府凹陷及其周缘地区中浅层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蒋兴超, 王铁冠, 冯子辉, 陈践发, 王杰, 李敏, 王雪
    2007, 28 (1):  40-43. 
    摘要 ( 72 )   PDF(187KB) ( 191 )  
    通过对松辽盆地王府凹陷及其周缘地区中浅层原油族组成、轻烃、链烷烃、甾烷、萜烷及稳定碳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扶余、杨大城子原油为同一个族群,同时根据原油成熟度的差异,又将其分为3个组群:A区长20井、三403井和五204井分布于古、今构造高部位,为低熟原油,C区双32井位于王府凹陷内,为中等成熟原油,其余组成B区,为低熟-中等成熟原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震积岩特征及其储集性能
    宫丽清, 杨剑萍
    2007, 28 (1):  44-47. 
    摘要 ( 73 )   PDF(402KB) ( 204 )  
    通过大量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在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段上部和沙三段地层中识别出震积岩。震积岩的主要标志是发育各种类型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泥岩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阶梯状微断层、震积砂枕构造及震积砂球构造、串珠状构造、碳酸盐泥晶脉、自碎角砾状构造及假结核等。震积岩主要发育在古近系沙三段和沙四段上部,表明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是控盆边界断裂强烈活动的时期。尽管地震作用没有使储集层孔隙度大幅度增加,但能够极大地改善储集层渗透性。震积岩特别是震裂岩和震碎角砾岩是一种潜在的油气储集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西洼陷北带湖底扇成因机制及其勘探意义
    范振峰
    2007, 28 (1):  48-50. 
    摘要 ( 95 )   PDF(180KB) ( 367 )  
    湖底扇是车西洼陷北部陡坡带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成藏条件优越。根据其成因机制上的差异,又可进一步分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等两种沉积类型,二者在地震反射特征、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上均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受到剖面结构和异常高压流体封存箱的影响,扇体的储集物性和含油性均较好,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莫北-莫索湾凸起西斜坡油气成藏分析
    周文泉, 王凌, 姜永军, 毛新军, 吴宝成
    2007, 28 (1):  51-53. 
    摘要 ( 103 )   PDF(155KB) ( 198 )  
    准噶尔盆地莫北-莫索湾凸起西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莫北油气田、莫索湾油气田和莫西庄油田等,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集层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通过剖析和总结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下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刘桂凤, 王莉, 李春涛, 谢姝, 贾国澜, 张丽
    2007, 28 (1):  54-56. 
    摘要 ( 76 )   PDF(129KB) ( 333 )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散失都是在地层水的环境里或是在地层水的参与下进行的。地层水运动是油气运移聚散的动力和载体,其化学成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油气赋存的环境与条件。地层水与油气在地质历史进程中的活动是相互依存、制约的因果关系。从水文地质观点和角度研究油气水的演化,剖析水和油相互作用的关系,掌握地层水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作用,同时利用地层水的某些离子特征和特征系数来反映油气的保存条件、地层的封闭程度、油气的运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旨在利用水化学的变化特征来寻找有利的油气聚集带。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层系的油田水文地质,是寻找油气藏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的必备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关系
    寇克鹏, 李永民, 柳广弟
    2007, 28 (1):  57-59. 
    摘要 ( 81 )   PDF(217KB) ( 211 )  
    针对酒东坳陷营尔凹陷异常高压十分发育的特殊地质环境,利用测井声波资料和地震波阻抗资料研究了营尔凹陷异常压力并建立三维异常压力场。分析研究了营尔凹陷流体压力封存箱的基本特征。从油气分布与异常高压带纵向分布的关系、流体势与油气运聚单元评价等方面,研究了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并从压力发育与油气运移角度对勘探有利区进行了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地区晚石炭世维斯发期的大孢子组合
    罗正江, 王睿, 程显胜, 阿丽亚, 杨基端
    2007, 28 (1):  60-63. 
    摘要 ( 74 )   PDF(256KB) ( 163 )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M-1井的石炭系大孢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盆地晚石炭世维斯发期大孢子组合,并与河北开平盆地上石炭统本溪组和太原组、内蒙古的太原组、甘肃靖远地区靖远组、宁夏石咀山地区羊虎沟组以及法国萨尔-罗林地区等国内外相当层位的大孢子组合进行了对比,确定化石所在层位的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维斯发期。首次报道塔中地区晚石炭世大孢子组合,对明确塔中地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的时代及全盆地开展生物地层工作以及油气勘探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形类化石Cypridea (Pseudocypridina)gigantea 的地层及环境意义
    郑秀亮, 商华
    2007, 28 (1):  64-66. 
    摘要 ( 81 )   PDF(99KB) ( 248 )  
    介形类化石Cypridea (Pseudocypridina) gigantea是准噶尔盆地晚白垩世的重要分子,其地质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中晚期,相当于坎潘尼-马斯特里赫特期;在我国上白垩统普遍见到,其地理分布广,地质时限短,可作为晚白垩世的标志分子,在地层划分对比中举足轻重。由于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普遍发育红层,气候比较干燥,处于氧化及蒸发环境,生物化石较贫乏,介形类化石反映当时为偏淡水浅水环境,生活水域为低盐度的湖泊、沼泽、池塘、河流等,主要为河流-浅湖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紫泥泉子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师天明, 周春梅, 顾新元, 何卓生
    2007, 28 (1):  67-71. 
    摘要 ( 85 )   PDF(276KB) ( 267 )  
    报道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紫泥泉子组中、下部孢粉组合Schizaeoisporites-Classopollis-Yenjiapollis.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将组合的时代划归晚白垩世中晚期(赛诺早期)。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新疆北部晚白垩世孢粉资料的空白,为准噶尔盆地、乃至中国晚白垩世植物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孢粉资料。依据孢粉的特殊性,新疆北部属于西北干旱孢粉植物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用非线性变形预测断块裂缝——以金湖凹陷闵15-18 断块为例
    马欣本
    2007, 28 (1):  72-74. 
    摘要 ( 66 )   PDF(139KB) ( 171 )  
    非线性变形能够用和分解的方法把物体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和转动分离开来,通过建立位移函数,计算转动特征量-平均整旋角,用平均整旋角的平面变化表示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延伸方向。位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闵桥断背斜北部的闵15-18断块,在古新统阜宁组中发育着多层顺层的火山岩,已发现火山岩油藏,储集层空间以裂缝为主。平均整旋角计算结果是,闵15-18断块阜宁组火山岩构造裂缝发育区主要分布在断块的东部、中部和西部,裂缝有北西西向、东西向和南北向三组。计算结果已被油田开发现状所证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超稠油井井筒蒸汽参数计算
    马新仿, 王文雄, 张婷, 徐明强
    2007, 28 (1):  75-77. 
    摘要 ( 84 )   PDF(131KB) ( 400 )  
    在分析国内外特、超稠油井注蒸汽过程中温度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井筒多相垂直管流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特、超稠油注蒸汽时井筒中蒸汽的温度、压力和干度分布的计算模型。采用经典的Orkiszewski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了汽液两相垂直管流的压力降;温度场计算假设油管中心到水泥环外缘是一维稳态传热,水泥环外缘到地层之间是二维非稳态导热;蒸汽干度计算中考虑了蒸汽热焓的变化。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编制程序耦合计算了蒸汽的参数。通过实测的蒸汽参数对比,所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单井渗流数学模型
    冯金德, 程林松, 李春兰, 高庆贤
    2007, 28 (1):  78-81. 
    摘要 ( 76 )   PDF(177KB) ( 190 )  
    利用平行板理论和张量理论,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储集层的各向异性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单井渗流模型。研究了天然裂缝表征参数对储集层渗透率和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裂缝的开度和密度对储集层平均渗透率和各向异性程度影响较大;压力分布及压力波及范围与裂缝发育方向有关;平行裂缝方向与垂直裂缝方向的流动存在干扰,裂缝越发育,垂直方向的波及范围越小;认清裂缝方向,采取合理的注采井网和井距排距是提高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波及效率和开发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破胶作用
    赵波, 贺承祖
    2007, 28 (1):  82-84. 
    摘要 ( 96 )   PDF(131KB) ( 301 )  
    压裂液在压裂过程中起传递压力和携带支撑剂的作用,但聚合物压裂液中聚合物因降解不完全会给储集层带来损害,严重时甚至造成油气井减产。表面活性剂分子是由亲水头基和亲油尾基构成的,溶于水时可聚集为胶束。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在某些盐存在时,可在低含量时形成类似于聚合物分子那样的棒状胶束,并相互缠绕,而产生粘弹性。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因不存在聚合物残渣,对裂缝损害小,而视为清洁压裂液。一般认为,这种压裂液遇到地层中原油或天然气时可破胶,无须外加破胶剂。然而研究表明,天然气并不能使该压裂液破胶,压裂气井时必须外加破胶剂,并为此研究出了一种适合的高分子破胶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藏的压力波传播规律
    朱圣举
    2007, 28 (1):  85-87. 
    摘要 ( 121 )   PDF(129KB) ( 256 )  
    运用稳态逐次替换法,研究了低渗透油藏不同渗流方式下弹性液体不稳定渗流压力波的传播规律,发现在平面平行渗流、平面径向渗流和球面向心渗流3种渗流方式中,球面向心渗流方式下的压力波传播速度为最快,平面平行渗流压力波传播速度为最慢;低渗透油藏比中高渗透油藏的压力波传播速度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低渗储集层砂岩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以安塞油田Y 区块和Z 区块为例
    马占旗, 任晓娟, 张宁生, 李转红
    2007, 28 (1):  88-91. 
    摘要 ( 64 )   PDF(159KB) ( 233 )  
    利用带有两参数分形几何公式对安塞油田Y、Z区块特低渗储集层岩心压汞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储集层具有单一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用由矩法计算所得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均值、分选系数及变异系数与用整体线形回归所得分形维数的线性关系说明,用分形维数来定量描述储集层非均质性是可行的。此外,根据对不同分形特征孔隙结构微观分析,得出分形特征相似,其孔隙类型,沉积-成岩过程相似,当喉道半径变小(或孔隙总数减少),分形维数增加的结论。因此认为用分形特征来划分储集层的沉积-成岩相带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底水气藏见水时间预测方法
    王会强, 李晓平, 杨琪, 龚伟, 曾玉强
    2007, 28 (1):  92-93. 
    摘要 ( 140 )   PDF(83KB) ( 287 )  
    基于多孔介质中流体质点的渗流规律,对底水气藏双重不完善井的水锥突破时间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了水锥突破时间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气藏打开程度、气水流度比、原始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气饱和度等影响因素。实例分析表明,底水气藏的一口生产井以定产量生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见水时间与气藏打开程度呈不对称凸型曲线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柯克亚凝析油气藏开发方法数值模拟研究
    牟伟军, 车朝山, 王新裕, 邓新梁, 陈仕兵, 崔陶峰, 宗伟
    2007, 28 (1):  94-96. 
    摘要 ( 76 )   PDF(161KB) ( 185 )  
    柯克亚凝析气田上油组西四二-西五一气藏是低渗透凝析气藏。为了合理开发该类气藏,进行了布井方式和水平井开采对比研究。在保持西四二-西五一凝析气藏构造主体格局、储集层基本特征与流体相态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建立相似的高低渗透混合分布的理想模型。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相对高渗区布井既有利于高渗透区油气的采出,也有利于低渗透区油气的采出;水平井的单井产能高,生产压差小,可明显提高干气采收率和凝析油采收率,并有效缩短开采年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以玉门老君庙油田M油藏为例
    张虎俊, 刘亚君, 杨会平, 李克勤, 仲崇碧, 侯智广, 李世文, 唐喜鸣
    2007, 28 (1):  97-100. 
    摘要 ( 86 )   PDF(204KB) ( 320 )  
    我国最早采用现代技术开采和最早注水开发的玉门老君庙油田,在67年的开发历史中先后采用测井、油藏工程、岩心、数值模拟、水矿化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开发时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同时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分布关系和剩余油研究针对性更强,其原理为:对注水井注入两种同位素示踪剂,根据对应油井产出示踪剂质量浓度曲线形态的变化,以及两种示踪剂峰值质量浓度产出的时间差,以色谱分离理论与对流扩散理论为基础,应用示踪剂解释软件,进行注采对应关系分析、储集层非均质性参数确定和剩余油饱和度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老君庙油田M油藏4252井组的应用,为老油田后期注水开发剩余油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捷直观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断裂构造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效果
    余功铭, 张永华, 梁运基, 李锋, 赵雨晴
    2007, 28 (1):  101-103. 
    摘要 ( 78 )   PDF(225KB) ( 223 )  
    针对泌阳凹陷南部边界陡坡带复杂的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提出了解决盆地边界构造破碎、断面倾角大、断裂带附近岩性横向变化剧烈等地质问题的办法,采取地质模型与数据采集、处理解释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观测系统的优化,利用微测井和小折射资料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在山前带采用钻孔埋置检波器。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使南部边界大断裂成像清楚,位置准确,小断层断点明显,地层接触关系清楚,便于地质人员分析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
    刘金萍, 耿安松, 熊永强, 李永新, 朱桂娟, 张应心, 李宇生
    2007, 28 (1):  104-107. 
    摘要 ( 105 )   PDF(182KB) ( 270 )  
    以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IRMS和GC-TC-IRMS技术对烃源岩抽提物中的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进行测定,揭示不同沉积环境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正构烷烃的δ13C和δD值分别为-29‰~-33‰和-110‰~-140‰;上古生界烃源岩正构烷烃的δ13C和δD值分别为-27‰~-29‰和-140‰~-170‰.从下古生界的海相到上古生界的海陆过渡相,正构烷烃明显存在一个富δ13C和贫δD的趋势。这表明,沉积环境是控制烃源岩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复杂的含油气系统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分布特征对油源对比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可用于母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的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新标准下油气探明储量报告应突出的几个特点
    赵文智, 毕海滨, 李建忠, 王永祥
    2007, 28 (1):  108-111. 
    摘要 ( 89 )   PDF(127KB) ( 225 )  
    随着储量分类新标准颁布和储量套改工作的开展,储量研究工作的“知名度”有所提高。如何借新分类标准颁布之契机,进一步提高储量研究水平,使储量报告在科研成果评定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储量界同仁的共同愿望。有鉴于此,首先探讨了现行储量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重点阐述了新标准下储量报告应突出的几个特点,即准确的术语、储量的思维方式、突出油气水系统与有效储集层研究、资料性与研究性并重等。企盼通过储量研究人员的努力,开创储量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低品位”石油资源再认识
    董广华, 秦莉, 雷玲, 王从乐, 宋俊新, 张俊
    2007, 28 (1):  112-115. 
    摘要 ( 112 )   PDF(137KB) ( 219 )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调研,并对准噶尔盆地“低品位”储量进行了明确定义和分类。研究表明,“低品位”储量在我国勘探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据“低品位”储量定义,计算新疆油田2005年底“低品位”储量占已探明储量的66.99%,其中已开发的“高品位”稀油储量因含水率上升或井产量的下降而演变成的“低品位”储量占已探明储量的8.8%.通过对低品位储量的各种分类和研究,准噶尔盆地“高品位”储量主要分布在克拉玛依、陆梁、彩南和红山嘴等油田的三叠系和二叠系,准噶尔盆地腹部、南缘也是继续寻找“高品位”储量的主要区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南阳凹陷高蜡的原油成因
    李水福, 张冬梅
    2007, 28 (1):  116-118. 
    摘要 ( 121 )   PDF(244KB) ( 231 )  
    原油含蜡量高于8%者称为高蜡原油。传统观念认为,蜡为高分子量正构烷烃,源于高等植物。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蜡除高分子量正构烷烃外,还有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甚至有烯烃存在。并认为蜡不仅仅源于高等植物,低等水生生物和湖相藻类对蜡也是重要贡献者。南阳凹陷原油含蜡量高达40%~60%,烃源岩有机质以偏腐殖的混合型为主。所以,对高蜡原油的成因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该地区高蜡原油成因主要是陆源高等植物贡献,而低等水生生物居次要地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石南31井区含油气层位归属与划分
    唐勇, 周文泉, 赵克斌, 徐常胜, 王凌, 吴宝成, 韩永强
    2007, 28 (1):  119-121. 
    摘要 ( 110 )   PDF(161KB) ( 207 )  
    针对石南31井区含油气层地质时代归属与地层划分认识上的问题,在对古生物、岩心和地球物理资料系统分析基础上,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的分析原理指导下,通过砂层组的对比、地震层序界面识别和追踪、石南31井区含油气层地质时代属白垩纪,为早白垩世早期清水河期沉积,其层位高于白垩系底砾岩。油藏类型为砂体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效气藏与低效气藏的AVO 异常响应特征
    刘亚明, 薛良清, 潘仁芳
    2007, 28 (1):  122-124. 
    摘要 ( 86 )   PDF(126KB) ( 252 )  
    以天然气藏的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总结储集层物性、岩性、含气性与振幅-炮检距关系(AVO)异常响应特征的内在关系,分析气层的AVO异常响应的敏感特征。利用AVO技术对高效气藏和低效气藏进行了变孔隙度和变含气饱和度模拟,得出含气性好的气藏AVO异常属于第三类,含气性差的气藏AVO异常属于一、二类的结论。其结果可以提高AVO解释参数的精度和流体性质识别的准确性,为区域评价提供数值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李氏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临界产量公式的改进
    何巍, 黄全华, 任鹏, 郑国述
    2007, 28 (1):  125-126. 
    摘要 ( 78 )   PDF(85KB) ( 233 )  
    1993年李传亮提出的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临界产量的计算公式中不含油井打开程度的参数,即没有考虑油井打开厚度的影响。但是实际油井通常不可能刚好射孔到隔板处,因此,此公式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即在油井临界产量中附加一个由于射孔井段底端和隔板之间距离产生的油井临界产量。通过实例证明,经改进后的油井临界产量更符合油藏实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范光华
    2007, 28 (1):  127-127. 
    摘要 ( 49 )   PDF(44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