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8-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脆性低渗透砂岩破裂准则研究
    戴俊生, 汪必峰, 马占荣
    2007, 28 (4):  393-395. 
    摘要 ( 101 )   PDF(168KB) ( 457 )  
    在裂缝的定量研究中,通常需要选用一定的破裂准则来确定岩石在应力作用下裂缝形成时间以及裂缝的方向。构造裂缝往往不是以单一的形态出现,有张裂缝,也有共轭剪裂缝,甚至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张剪缝,因此,实际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张裂缝准则和剪裂缝准则。在莫尔-库仑与格里菲思破裂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力学实验,建立了适于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的岩石破裂判断准则,张裂缝准则选用格林菲斯准则,剪裂缝准则选用莫尔-库仑准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频率属性分析技术识别砾岩体——以乌夏断裂带乌27井区为例
    乐友喜, 张军舵, 刘振宇, 郭旭光
    2007, 28 (4):  396-398. 
    摘要 ( 86 )   PDF(280KB) ( 191 )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乌尔禾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发育着一大套厚层砾岩体,砾岩体的顶部含有高产油层,但在地震剖面上这套砾岩体与下部地层的反射差异并不明显,给砾岩体的识别和追踪带来了困难。用频率属性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它与下部地层的反射区别,通过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处理,确定出这套砾岩体的标志并圈定了平面分布范围。研究结果与井资料的吻合程度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迁移特征
    刘振宇, 徐怀宝, 庞雷
    2007, 28 (4):  399-402. 
    摘要 ( 100 )   PDF(261KB) ( 378 )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内以发育众多生长逆断层为特征,通过对断层生长指数、断层组合关系等的分析认为:断层的平面组合样式主要有平行式、雁列式、斜交式、正交式和帚状等5种类型;二叠纪时期断层以北东向为主,三叠纪-侏罗纪时期断层以近东西向为主,断层相互切割叠加,整体上呈弧形展布。断层的构造活动具有早期西部强于东部,晚期东部强于西部,以及从二叠纪到侏罗纪断层由西向东迁移、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分区性和分段性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
    曲江秀, 邱贻博, 时振峰, 高卫红
    2007, 28 (4):  403-405. 
    摘要 ( 90 )   PDF(195KB) ( 186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东段的乌夏断裂带是西北缘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由于多期的构造活动,断裂的平面和剖面形态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性。在垂向上,以侏罗系底界为界,将断裂划分为深层断裂体系和浅层断裂体系,由于深、浅层断裂体系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差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也有明显的不同。从断裂的活动期与油气的运聚期配置关系来看,三叠纪至侏罗纪的断裂活动与烃源岩的主生排烃期相匹配,对油气的运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断裂与不整合构成“之”字型运移网络,使油气从凹陷中心向盆地边缘、从深层向浅层呈台阶式运聚成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分区
    冯建伟, 戴俊生, 刘巍, 王军, 李明
    2007, 28 (4):  406-409. 
    摘要 ( 117 )   PDF(341KB) ( 213 )  
    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研究,依据断裂的分割性、构造变形强度、地层展布、基底起伏形态等,将乌夏地区(盆地亚一级构造单元)划分为乌尔禾冲断带、乌尔禾断褶带、乌尔禾单斜带、乌尔禾-夏子街冲断带、乌尔禾-夏子街单斜带、夏子街-红旗坝冲断带、夏子街-红旗坝断褶带和夏子街-红旗坝单斜带等8个次级单元,显示了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特征。依据构造圈闭发育程度、油气运聚条件等,对各次级构造单元的油气成藏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认为断褶带油气藏类型最发育,是主力产油区,单斜带勘探潜力大,是油气的远景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构造调节带特征及成因
    许多年, 王伟锋, 邱贻博, 辛也, 郭建刚
    2007, 28 (4):  410-412. 
    摘要 ( 104 )   PDF(170KB) ( 181 )  
    构造调节带的有关问题在我国东部伸展盆地中研究较多,而在西部挤压盆地中研究相对较少。通过研究,把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调节带分为3种类型:同向接近型、同向叠覆型和同向共线型。同向接近型调节带主要分布在夏子街地区,同向叠覆型调节带分布在乌尔禾地区,同向共线型调节带分布在乌尔禾、乌夏及夏红3个区块的过渡带。由于调节带控制砂体展布,而紧邻的断层又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因此调节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场所。研究指出,百乌断裂和乌南断裂之间、夏59井断裂和夏红南断裂之间以及乌尔禾断裂带和乌夏断裂带、乌夏断裂带和夏红断裂带之间的调节带,是该区形成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李秀鹏, 查明, 吴孔友
    2007, 28 (4):  413-415. 
    摘要 ( 91 )   PDF(158KB) ( 261 )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天然气主要含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平均为0.8801,多为湿气,V(iC4)/V(nC4)平均为0.88,V(iC5)/V(nC5)平均为0.99,热演化程度较高。非烃气体中氮气含量较高,其次为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最少,不含硫化氢。随着深度增加,天然气相对密度、干燥系数、甲烷含量、重烃气含量和非烃气体含量可按规律分为7个变化带。天然气具有δ13C113C213C313C4的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烷烃气是原生型有机成因气。天然气源岩Ro为0.21%~1.66%,烃源岩主要在低成熟和成熟阶段生气,根据δ13C1与δ13C213C1关系以及有机成因气δ13C1与V(C1)/V(C2+3)关系,判断天然气的成因类型主要为石油伴生气,乌32井区可能存在凝析油伴生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地震属性预测乌夏断裂带深层火山岩储集层
    高磊, 王永刚, 张科, 刘振宇, 黄立良
    2007, 28 (4):  416-418. 
    摘要 ( 82 )   PDF(201KB) ( 240 )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深层二叠系储集层埋藏深、断裂发育、地震反射较杂乱、构造复杂,给深层储集层预测增加了难度。钻井资料显示,二叠系火山岩储集层比较发育,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根据研究区火山岩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点,在层位精细标定和解释的基础上,沿层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并对优选出的平均绝对振幅、弧线长度和能量半衰时梯度三种属性,采用Kohonen神经网络方法实现综合分类,利用分类结果对二叠系风城组的火山岩储集层进行横向预测,综合考虑钻井、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研究成果确定了钻探井位,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Kohonen神经网络划分乌夏地区深层沉积相
    张科, 王永刚, 乐友喜, 郭文建, 张吉辉, 高磊
    2007, 28 (4):  419-421. 
    摘要 ( 68 )   PDF(207KB) ( 198 )  
    在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的研究过程中,利用连片三维数据体的高信噪比和波组特征明显的优点,选择了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辅助地震属性(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和相关长度),使用Kohonen神经网络方法对地震相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命名,并且利用测井解释和岩心分析及古生物特征等分析成果,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并解决了深层井少情况下沉积相难于划分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夏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集层裂缝特征
    李明, 戴俊生, 冯建伟, 王军
    2007, 28 (4):  422-424. 
    摘要 ( 78 )   PDF(207KB) ( 227 )  
    乌夏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集层储集空间中裂缝发育,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其构成了油气储集的重要空间,控制了储集层分布。针对该区火山岩储集层分布和结构构造特点,研究和分析了火山岩的裂缝特征,利用岩心观测和成像测井等方法对火山岩储集层的构造裂缝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这些方法能更准确地进行了裂缝参数的判定与裂缝孔隙度的计算及火山岩储集层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沉积相研究
    牛海青, 陈世悦, 鄢继华, 江祖强
    2007, 28 (4):  425-427. 
    摘要 ( 90 )   PDF(243KB) ( 230 )  
    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综合资料,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体系。研究表明,研究区三叠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类型,从百口泉组到白碱滩组经历了气候由干旱至潮湿的湖侵过程。百口泉组以冲积环境为特征,发育夏子街冲积扇群和百口泉冲积扇群;克拉玛依组上、下亚组以扇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为主;白碱滩组为最大湖侵期,以湖泊相沉积为主,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及湖底扇沉积。其中,克拉玛依组的扇三角洲前缘储集物性最好,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百口泉组的冲积扇扇中与断层和不整合面相配合也是较好的储油相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储集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薛新克, 黄治赳, 李震华, 郭建钢
    2007, 28 (4):  428-431. 
    摘要 ( 106 )   PDF(286KB) ( 307 )  
    乌夏地区侏罗系储集层主要是冲积扇、扇三角洲及辫状河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对储集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有密切关系。压实作用及早期胶结作用是促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碎屑颗粒、粘土矿物及碳酸盐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后期(含)铁方解石等胶结物使次生孔隙被充填。孔隙演化经历了原生孔隙破坏、次生孔隙形成、次生孔隙破坏3个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夏子街地区A67井区三叠系扇体识别
    李震华, 刘全艳, 刘国良, 黄治赳, 黄立良
    2007, 28 (4):  432-433. 
    摘要 ( 114 )   PDF(169KB) ( 208 )  
    随着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圈闭的勘探将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如何对岩性圈闭进行识别、预测和描述,是石油地质工作者现在和今后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针对夏子街地区A67井区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钻井资料,配合沉积相研究,在目标区对地层进行对比和小层划分,选取目标砂体,利用沿层属性提取、地震相等多种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准确地识别出A67井区克拉玛依下亚组的多个扇体,为识别该区岩性圈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夏断裂带侏罗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吴孔友, 洪梅, 聂振荣, 张礼刚, 郑志祥
    2007, 28 (4):  434-436. 
    摘要 ( 82 )   PDF(162KB) ( 417 )  
    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一个晚石炭世至三叠纪发育起来的大型逆掩断裂带,断层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以下层位,侏罗系以上近于单斜形态。目前已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发现油气藏,其中侏罗系含油层位主要集中在八道湾组,油藏类型以地层和岩性油气藏为主,原油遭受次生改造作用较强。通过对该区侏罗系典型油气藏的解剖证实,油气是沿断裂运移至侏罗系底部不整合后发生侧向运移,上倾方向遇稠油遮挡在底砾岩或水进砂体中成藏。这一认识已得到勘探实践证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与地层发育特征
    杨怀宇, 陈世悦, 杨俊生, 吴采西
    2007, 28 (4):  437-440. 
    摘要 ( 100 )   PDF(372KB) ( 219 )  
    通过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上寻找识别层序界面标志,综合运用井-震联合、联井格架层序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侏罗系的层序划分方案。研究表明,该区侏罗系共划分为2个超层序,7个层序,第1个超层序包括JSQ1、JSQ2、JSQ3、JSQ4、JSQ5层序(相当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2个超层序包括JSQ6、JSQ7层序(相当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上侏罗统齐古组)。研究区侏罗系各层序的地层展布在平面上呈现一种早期退积、晚期进积的旋回,地层发育特征为沉积建造与改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井相分析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以乌夏地区三叠系为例
    王小军, 陈钢花, 余杰, 刘巍, 喻春辉
    2007, 28 (4):  441-443. 
    摘要 ( 94 )   PDF(186KB) ( 192 )  
    测井资料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利用测井相分析技术重建地层岩性及沉积微相的基本原理及步骤。探讨了通过测井资料准确识别地层岩性及沉积微相,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预测和优选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区域,确定最佳勘探目标的基本思路。建立了乌夏地区三叠系岩性及沉积微相定量解释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稠油生物降解特征
    毛新军, 黄立良, 樊向东
    2007, 28 (4):  444-447. 
    摘要 ( 100 )   PDF(244KB) ( 213 )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稠油主要分布在风城油田,由于受到较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密度和粘度很高,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严重降解,胡萝卜烷缺失,藿烷含量部分降解或严重降解,甾烷和重排甾烷部分降解,而三环萜烷含量、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很高,m(Ts)/m(Tm)平均值为3.55。根据稠油的正构、异构烷烃降解程度、生物标记化合物和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的降解程度以及三环萜烷含量和孕甾烷含量,将乌夏地区稠油生物降解作用级别划分为6级,并以此为依据将乌夏地区稠油分为6种类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鲁西地区古生界与太古宇接触面滑脱构造带构造岩特征
    李理
    2007, 28 (4):  448-452. 
    摘要 ( 85 )   PDF(453KB) ( 256 )  
    运用构造地质学理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揭示了鲁西地区古生界与太古宇接触面滑脱构造带缓倾斜断层构造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分析了其在深层油气勘探中的作用。露头研究表明,鲁西地区古生界与太古宇接触面滑脱带构造岩主要为碎裂岩,岩石发生强烈的破碎,角砾成分主要为上盘碳酸盐岩的碎块,伴有硅化、大理岩化、镜铁矿化、绿泥石化等动力变质作用,薄层构造岩中揉皱发育。方解石、长石、石英等变形矿物的显微构造特征显示出滑移双晶、拉长、定向排列、机械双晶和动态充结晶等特征,表明缓倾斜滑脱构造带上的构造变形属低温的脆性、塑性变形。覆盖区古生界滑脱带构造岩与露头区有相似的特征,且破碎的构造岩是油气有效的储集空间和场所。研究表明,古生界与太古宇沉积不整合面已转化为构造滑脱面,同时对深层潜山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北地区二叠系煤成气储集层特征
    王风华, 谭滨田, 刘芳, 张关龙, 陈世悦
    2007, 28 (4):  453-456. 
    摘要 ( 80 )   PDF(247KB) ( 202 )  
    孤北地区是济阳探区石炭-二叠系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该地区石炭-二叠系具有良好的自生自储式煤成气成藏条件。二叠系储集岩类型主要为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碎屑矿物组份主要为石英。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粒间剩余孔、次生孔隙、晶间微孔、杂基微孔和裂缝等,其中以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储集层类型属于低孔低渗型。二叠系各组中以上石盒子组孔渗条件为最好,山西组最差。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是控制储集层优劣的三大因素,其中以构造作用为主控因素。将孤北地区二叠系储集层分为四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上、下石盒子组属于优质的Ⅰ类和Ⅱ类储集层,孤北古3井区为有利的储集中心地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惠民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体系
    杨俊生, 樊太亮
    2007, 28 (4):  457-461. 
    摘要 ( 96 )   PDF(398KB) ( 422 )  
    惠民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由3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个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构成。沙三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浊积扇、浊积水道、滑塌浊积岩以及湖泊相6种沉积相类型。以基准面升降半旋回为单元,上述6种沉积相在平面上可以组合成5种沉积体系: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滑塌)浊积扇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以中期基准面旋回C3为例分析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闵4断块古近系阜宁组二段火山岩储集层裂缝研究
    张建良, 周方喜
    2007, 28 (4):  462-464. 
    摘要 ( 85 )   PDF(181KB) ( 158 )  
    受构造应力场及岩石物性的影响与控制,火山岩储集层中裂缝最为发育。结合岩心裂缝描述,采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闵桥油田闵4断块阜二段火山岩储集层的裂缝参数。阜宁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导致了大量断裂的产生,裂缝在断层附近最为发育,走向以近北东东向为主。现今应力对裂缝具有改造作用,现今裂缝的开度、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小于相应古裂缝参数,断块内部裂缝参数小于断层附近裂缝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沾化凹陷断坳转换期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鄢继华, 张鹏, 陈世悦, 张明军
    2007, 28 (4):  465-467. 
    摘要 ( 105 )   PDF(227KB) ( 190 )  
    沾化凹陷古近纪沙二上-东营组沉积期处于断坳转换期。综合分析认为可将其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半深湖-深湖和湖底扇等各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C1、C2及C4旋回。沉积体系的分布受基底沉降、断层活动、物源区特征以及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沾化凹陷古近系沙二上亚段储集层特征及评价
    张鹏飞, 陈世悦, 张明军, 鄢继华
    2007, 28 (4):  468-470. 
    摘要 ( 80 )   PDF(230KB) ( 149 )  
    通过对沾化凹陷84口探井的钻井、测井、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的系统分析,详细研究了沾化凹陷沙二上亚段砂岩储集层的展布及特征。储集层主要为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和滨浅湖亚相的滩坝微相砂体,储集层的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储集层孔隙度为8%~24%,渗透率为(1~100)×10-3μm2.以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参数、孔隙组合类型特征、岩石学结构特征等为主要依据,将储集层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Ⅰ类储集层储集性能最好,主要分布于凹陷东南部;Ⅱ类储集性能次之,主要分布于凹陷东部和北部;Ⅲ类储集层储集性能较差,主要分布于凹陷西北部、垦东凸起西侧和孤岛凸起的南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迪那气田现今地应力研究
    汪必峰, 戴俊生, 成荣红, 闫萍, 王云鹤
    2007, 28 (4):  471-472. 
    摘要 ( 106 )   PDF(208KB) ( 402 )  
    在关键井点测井资料研究基础上,结合岩石力学实验,用有限单元方法对迪那气田古近系储集层现今地应力分布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迪那气田古近系现今应力场主应力均表现为压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北东10°,水平主应力值约为109.56MPa和106MPa,垂向主应力值为115MP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烃源岩评价
    辛也, 王伟锋
    2007, 28 (4):  473-475. 
    摘要 ( 107 )   PDF(215KB) ( 192 )  
    烃源岩评价是地质综合评价的基础。由于经费和样品的来源等原因,不可能对每口井均做大量系统的分析化验,这给烃源岩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通过采取测井方法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烃源岩作出定量化评价,识别有效烃源岩,计算永北地区生排烃量,为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演化特征
    马晓鸣, 戴俊生
    2007, 28 (4):  476-479. 
    摘要 ( 82 )   PDF(275KB) ( 236 )  
    根据构造演化剖面的分析结果,确定了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随着三垛运动的结束,南断阶构造活动趋于平静,各断层在盐城期相继停止活动,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断裂的活动时期与油气运移时期良好匹配,断层成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并在平面上相互切割形成有利的油气圈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丰洼陷断层活动性及其对层序的控制作用
    陈刚强, 王伟锋, 万钧
    2007, 28 (4):  480-482. 
    摘要 ( 82 )   PDF(158KB) ( 318 )  
    民丰洼陷发育了两套断裂体系:北部的陈南断层和中部的民丰断裂带。首先通过地层去压实校正使地层厚度恢复到沉积时期的厚度,然后根据地层古厚度计算出陈南断层和民丰主断层不同时期的落差和生长指数。研究表明,陈南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早、中期活动强烈,到沙三段沉积晚期、沙二段沉积期活动性降低;而民丰主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早、中期还未形成,到沙三段沉积晚期开始形成。由于两条断层活动的差异性,民丰洼陷沙三段下、沙三段中地层厚度北厚南薄,呈楔状;沙三段上、沙二段地层厚度北薄南厚,呈反楔状。地层厚度的变化特征表明,断层的活动性控制了该区层序的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港油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低渗透砂岩储集层裂缝研究
    季宗镇, 窦之林, 解秋红, 马晓明
    2007, 28 (4):  483-485. 
    摘要 ( 81 )   PDF(175KB) ( 197 )  
    岩石的破裂、构造裂缝的产生主要受构造应力场的影响与控制。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基于岩石破裂准则,预测了石港地区古近系阜宁组二段的储集层裂缝参数。裂缝在阜宁组沉积晚期的古构造应力场下产生,在断层附近最为发育,走向以近北北东向为主。现今应力对裂缝具有改造作用,裂缝的开度、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位于石3-石6断块与石4断块西北部、金4断块北部、石11-石5断块中部和南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馆陶组沉积期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解秋红, 戴俊生, 马晓鸣
    2007, 28 (4):  486-489. 
    摘要 ( 81 )   PDF(311KB) ( 227 )  
    在定量分析济阳坳陷馆陶组断层活动强度和总结断层活动规律的前提下,系统研究了该时期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期继承性活动的主干断层和馆陶组内部活动的次级小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层活动通过对油气纵向运移的控制来控制油气的垂向和平面分布,主干断层和次级断层的活动时期以及活动强度决定了馆陶组沉积期油气藏的垂向分布和平面分布的差异。并预测济阳坳陷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应在沾化凹陷和滩海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物理模拟
    时秀朋, 李理
    2007, 28 (4):  490-493. 
    摘要 ( 95 )   PDF(306KB) ( 231 )  
    鲁西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如正断层)多是由中生代逆断层负反转而形成的,既继承了早期构造特征,又在新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出现了新的活动特点,从而造成构造活动的多期性、方向上的多变性,呈现出复杂的构造样式。运用物理模拟方法,采用相似理论,对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复合伸展构造和演化史进行了模拟,实验半定量-定量得出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模式主要为一陡一缓断层组成的掀斜断块,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古新世和始新世3个伸展时期,且缓倾斜断层发育时间略晚于陡倾斜断层。这些伸展构造在形成机制上主要受控于北东-南西向的伸展作用和垂向上的岩浆上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地震复合属性——地震属性提取与解释新方法
    张军华, 朱焕, 高荣涛, 周振晓
    2007, 28 (4):  494-496. 
    摘要 ( 101 )   PDF(410KB) ( 613 )  
    目前地震属性的提取主要集中在单项技术上,如谱分解、三瞬、均方根、自相关、主因子、自回归和相干体等。对提取后的属性如何根据它们自身的特点,做进一步处理以得到新的地震属性,人们尚缺乏足够的关注。借鉴信息工程有关理论,提出了叠合、差值、乘积和级联等物理含义简单、但又比较讲究数据间匹配和显示的新的地震属性——复合属性,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利用复合属性,对LHK地区河流相储集层进行了精细解释,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角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宋建国, 王艳香
    2007, 28 (4):  497-499. 
    摘要 ( 79 )   PDF(191KB) ( 204 )  
    角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不同于常规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反射系数变为复数,取反射系数的模在时间域内作合成地震记录,不能如实地反映波形的相位信息。利用Zoeppritz方程简化近似的纵波任意角度入射时的反射系数公式计算反射系数,通过傅立叶变换,在频率域内实现了大角度复反射系数下的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利用给出的处理流程,实现了角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为进一步研究井间地震资料处理中角度域波形畸变校正方法提供了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地震属性预测乌尔禾油田储集层孔隙度
    何周, 陈永军, 郭文建
    2007, 28 (4):  500-503. 
    摘要 ( 88 )   PDF(281KB) ( 306 )  
    基于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地震资料,提取了43种地震属性数据;通过对提取的地震属性的分析,利用聚类分析方法优选出5种属性作为储集层孔隙度预测模型基本参数。结合区内已知井点处目的层孔隙度,利用多元回归和非参数回归方法对目的层进行储集层参数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分量地震技术在四川广安地区的应用
    张明, 甘利灯, 李凌高, 戴晓峰, 杜文辉, 张昕
    2007, 28 (4):  504-506. 
    摘要 ( 85 )   PDF(287KB) ( 206 )  
    四川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常规勘探难以可靠预测含气层。三分量地震具有较大的信息量,可更准确地确定地下储集层和流体特性。在得到高品质的三分量地震勘探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转换波静校正、转换点计算、转换波速度分析与动校正等一系列处理技术,获得了波场信息丰富、波组特征明显的转换波剖面。通过纵波波阻抗反演与转换波弹性阻抗反演联合解释,有效地预测出该区有利储集层的分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垂直地震剖面与地面地震联合成像方法
    郭旭光, 乐友喜, 张军舵
    2007, 28 (4):  507-509. 
    摘要 ( 102 )   PDF(154KB) ( 233 )  
    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是在井中布置检波器,观测系统有别于地面地震,观测的波场特征也有别于地面地震。利用分步Fourier法外推波场,并在每一个外推深度叠加该深度的观测波场,实现了VSP与地面地震观测数据的联合成像。不同观测系统所获得的波场在成像过程中可以优势互补,提高成像质量。模型试算表明,VSP与地面地震数据的联合,对地层能够更为准确地成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膨胀筛管完井产能评价
    余涛, 祁大晟
    2007, 28 (4):  510-512. 
    摘要 ( 71 )   PDF(175KB) ( 382 )  
    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了膨胀筛管完井后产能,并对比了一般机械防砂方式,以独立筛管完井和砾石充填完井为例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膨胀筛管完井在套管井中其产量优势不明显,而在裸眼完井中产量较一般机械防砂方式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有关断层封闭性若干问题的探讨
    王东晔, 查明, 吴孔友
    2007, 28 (4):  513-515. 
    摘要 ( 85 )   PDF(138KB) ( 201 )  
    断层封闭具有时空的非均质性,断层封闭史应在恢复埋藏史、构造演化史、构造应力场演化史的基础上,利用泥岩涂抹系数和断面应力等方法,定量研究断层不同时期的侧向和垂向封闭性,并结合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断层封油性和封气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应的评价标准也不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克服了以往一些评价方法考虑影响因素不全面的缺陷,所得出的结论更加可信;不确定性分析是对任何断层封闭性研究方法的可信度进行评价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韦德迈阿盆地416a-417区块石油勘探潜力
    杨军, 王永刚, 季红军, 翁望飞
    2007, 28 (4):  516-520. 
    摘要 ( 110 )   PDF(187KB) ( 203 )  
    416a-417区块位于阿尔及利亚中北部,目前只有二维地震资料,勘探程度较低,在油源条件、盖层与储盖组合、油气运聚模式、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以及目前已有探井钻井效果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油气富集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带评价结果,对416a-417区块构造带进行了优选,指出HJ-5、HJ-6两个构造圈闭处于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具备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且圈闭幅度和面积较大、落实程度高、配套条件好,是416a-417区块勘探取得突破的首选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闫玉魁
    2007, 28 (4):  521-521. 
    摘要 ( 55 )   PDF(44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