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01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准噶尔盆地春光油田油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张辉, 岳欣欣, 朱颜, 李艳然, 郭军参, 余梦丽, 陈峰
    2020, 41 (4):  379-387.  doi: 10.7657/XJPG20200401
    摘要 ( 659 )   HTML ( 40 )   PDF(1350KB) ( 408 )  

    春光油田是一个多层系含油、多油藏类型、稀油稠油共存的复式油气聚集区。为明确春光油田的油藏特征和成藏模式,系统开展了成藏要素和典型油藏分析。双凹陷供烃、多套储盖组合、多类型储集砂体、复式输导体系是春光油田多层系含油、立体成藏的必要条件,地层超覆线、剥蚀线和砂体尖灭线附近是油气有利聚集区。含膏盐区域性盖层、高孔渗储集物性是春光油田沙湾组稀油高产的关键因素,生物降解作用是白垩系原油稠化的主要原因,稀油和稠油分布主要受保存条件控制。进一步明确春光油田的油气成藏模式为:双凹供烃、两期充注、复式输导、立体成藏、降解稠化,并指出了春光油田的增储领域,对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及周缘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构造层变形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谢会文, 罗浩渝, 章学岐, 段云江, 张文, 谢亚妮
    2020, 41 (4):  388-393.  doi: 10.7657/XJPG20200402
    摘要 ( 391 )   HTML ( 13 )   PDF(1540KB) ( 333 )  

    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中部,受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发育一系列冲断构造,具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依据地面露头和地震资料,秋里塔格构造带以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及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为中心,可划分为盐上构造层、膏盐岩构造层和盐下构造层;受挤压作用,膏盐岩差异流动,在地表形成多排线性褶皱带,盐上构造层则发育逆冲推覆及反冲构造,而盐下构造层的变形特征主要受控于挤压应力和古生代古隆起,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中秋—东秋段位于新和—牙哈古隆起北坡,盐下构造层发育与克深构造带相似的冲断构造,可形成幅度高、规模较大的断背斜圈闭,油气勘探潜力大;佳木—西秋段位于温宿和西秋古生代古隆起之上,盐下构造层不发育冲断构造,盐下圈闭以低幅度断背斜和断块为主,规模不大,勘探潜力相对较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山前带基岩气藏差异富集因素
    孙秀建, 马峰, 白亚东, 王波, 管斌, 罗娜, 魏顺科
    2020, 41 (4):  394-401.  doi: 10.7657/XJPG20200403
    摘要 ( 356 )   HTML ( 16 )   PDF(7470KB) ( 1570 )  

    基岩油气藏多分布在盆缘山前带,其形成与山前带隆升和断裂活动息息相关,具有差异成藏的特点。通过系统梳理阿尔金山山前带基岩油气成藏要素,结合国内外基岩油气勘探情况,总结了阿尔金山山前带基岩气藏差异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山山前带基岩油气成藏具有4大主控因素,一是存在多个侏罗系局部生烃中心,控制了阿尔金山山前带基岩气藏分布和丰度;二是阿尔金山山前带具有“隆起区、斜坡区、坳陷区”三大构造台阶,靠近生烃凹陷斜坡区的基岩圈闭油气优先充注、保存完整,对成藏有利;三是阿尔金山山前带优质基岩储集层分布影响了基岩气藏的局部富集,其分布受基岩岩性、风化淋滤强度等多因素控制;四是受多期构造运动控制,阿尔金山山前带断裂形成期次、活动性各有不同,起着控制基岩圈闭形成和油气差异成藏的重要作用。烃源岩分布差异、储集层发育差异、构造格局差异和断层活动性差异等多重因素共同控制了阿尔金山山前带基岩气藏的差异富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博格达山山前带芦草沟组不同岩相储集特征及含油性
    王圣柱
    2020, 41 (4):  402-413.  doi: 10.7657/XJPG20200404
    摘要 ( 397 )   HTML ( 11 )   PDF(7160KB) ( 151 )  

    为了提高页岩油“甜点”储集层钻遇率,实现页岩油高效动用开发,亟需开展页岩油储集层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山山前带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等储集层表征技术,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页岩油赋存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岩石类型复杂,表现为混合沉积特点,可划分出泥页岩相、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3类岩相;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控制了含油性,游离态页岩油主要赋存在孔径大于30 nm的孔隙中,基质型泥页岩相储集层储集空间包括黏土矿物晶间孔、碳酸盐矿物晶间孔、有机质孔、层理缝、构造裂缝、超压缝等,其中,无机矿物和干酪根表面以吸附态页岩油为主,粒间孔、有机质孔和层理缝中以游离态页岩油为主;夹层型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储集层储集空间以粒(晶)间孔、粒(晶)间溶孔、粒(晶)内溶孔等为主,页岩油以游离态为主赋存于各类微米级孔隙中;基质型岩相富含有机质,随着有机质丰度增加,干酪根吸附态烃量增加,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幂函数关系,夹层型岩相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以外来烃充注为主,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线性关系。奇台庄地区和柴窝堡凹陷中北部地区为页岩油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芦三段夹层型岩相页岩油可动烃含量高,易于开发动用,为重要的勘探目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杜晓东, 彭光荣, 吴静, 张志伟, 许新明, 朱定伟
    2020, 41 (4):  414-421.  doi: 10.7657/XJPG20200405
    摘要 ( 529 )   HTML ( 15 )   PDF(2561KB) ( 444 )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断层发育,所发现的油气与断层密切相关。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地震、钻井等资料,对阳江东凹的断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阳江东凹发育“下断上拗”2套断层系统,根据断层的规模、发育时间、作用等特征,可划分为一级控洼断层、二级控圈断层和三级调节断层;根据断层的发育期次,可划分为早期型断层、长期型断层和晚期型断层3种类型。断层的发育和演化对阳江东凹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和侧向封堵具有控制作用。一级控洼断层和二级控圈断层控制了凹陷内二级构造带及构造圈闭的形成;Ⅰ类、Ⅱ类和Ⅲ类输导断层的垂向输导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Ⅰ类输导断层输导能力最强,可将油气垂向运移至1 500 m以浅;北西—南东走向的张扭性断层侧向封堵能力好,利于油气规模富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城凸起煤层地震频率域含气性预测
    王云鹏, 苏芮, 毛传龙, 关小曲, 李广业
    2020, 41 (4):  422-429.  doi: 10.7657/XJPG20200406
    摘要 ( 300 )   HTML ( 12 )   PDF(3368KB) ( 264 )  

    大城凸起煤层含气性横向变化较大,各向异性强,部分新井钻遇水层,需要进行煤层含气性精细预测。在多井多频正演和地震频谱分析中发现频率对煤层含气性敏感,故采用小波分解和傅里叶变换方法,计算高低频调谐能量比进行煤层含气性预测。通过多井井旁地震高低频调谐能量比与钻采结果统计分析,建立高低频调谐能量比划分煤层含气性的标准,将研究区太原组Ⅵ煤层组划分为3类含气有利区,预测结果与钻探结果符合率达88.9%,取得较好效果。该方法突破了二维地震传统的定性预测,对煤层气井生产部署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在类似地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一种改进的多循环油气田产量预测模型
    王建良, 刘睿, 冯连勇, 于祥春
    2020, 41 (4):  430-434.  doi: 10.7657/XJPG20200407
    摘要 ( 366 )   HTML ( 12 )   PDF(507KB) ( 297 )  

    生命旋回模型法是预测油气田产量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中生命旋回(产量循环)的个数是影响预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以往多是从产量变化曲线的走势或某个时间点发生的重要事件确定循环个数,受主观判断的影响较大,容易造成结果的不准确。为此,以生命旋回模型法中常用的广义翁氏模型为基础模型,建立改进的多循环广义翁氏模型,确定油气田产量预测中的循环个数,以此来改善模型的预测效果。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大庆油田的产量预测,其对年产量的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单循环模型和多循环模型,对未来产量变化的预测能力也基本等同于加入更多循环个数后的预测模型,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必要循环的加入所导致的预测时间的增加,证明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为油气田产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沉积微相-储集空间类型的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以彭州气田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
    何传亮, 康建云, 王辛, 张世懋
    2020, 41 (4):  435-443.  doi: 10.7657/XJPG20200408
    摘要 ( 325 )   HTML ( 10 )   PDF(6663KB) ( 430 )  

    沉积微相和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彭州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采用沉积微相-储集空间类型定性识别与流动层带指数定量划分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参数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彭州气田雷四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有效储集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不同类型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用典型岩心的压汞曲线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揭示该方法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具有相对优质的储渗条件和含气性,是彭州气田雷四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优质储集层评价的主要类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底水气藏水平井AICD控水完井技术优化
    周朝, 赵旭, 姚志良, 党思思, 寇向荣
    2020, 41 (4):  444-449.  doi: 10.7657/XJPG20200409
    摘要 ( 418 )   HTML ( 9 )   PDF(603KB) ( 298 )  

    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AICD)控水完井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油藏控水,针对气藏的AICD控水完井技术研究尚为空白,为此,开展了适用于气藏控水的新型流道型AICD的控水机理与流动特性分析,建立了塔河油田底水气藏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的储集层—井筒耦合动态模型。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优化了新型流道型AICD的结构参数组合,开展了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的控水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射孔完井相比,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造成的井底压力损失很小,对凝析油产量影响也很小;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可延长底水气藏低产水采气期约365 d,预测20年的累计产水量降低约27%,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普遍降低,具有较好的控水效果。新型流道型AICD控水完井可应用于底水气藏开发,实现控水稳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有效渗透率的单井增产潜力定量评价——以新疆H储气库为例
    王泉, 陈超, 李道清, 仇鹏, 廖伟, 张士杰
    2020, 41 (4):  450-456.  doi: 10.7657/XJPG20200410
    摘要 ( 337 )   HTML ( 8 )   PDF(1895KB) ( 312 )  

    地下储气库为天然气季节调峰和应急安全供气提供重要保障,具有单井注采能力大、快速响应强注强采、大排量吞吐等特点。新疆H储气库是中国最大的地下储气库,在第1—第4周期注采运行过程中,存在同一构造区域内单井产能差异大、优化注采界限增产幅度有限的问题,因此开展了基于有效渗透率的单井增产潜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利用动态和静态生产资料对单一产能主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以稳定点二项式产能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一种基于修正有效渗透率的单井增产潜力定量评价模型,并绘制了模型图版,实现了对单井增产潜力的定量描述。截至第6周期采气末期,根据模型图版优选的5口措施井已完成酸化作业,总计增加产能191.0×104 m3/d,模型预测产能符合率达93.8%,储气库整体调峰能力提升至1 691.0×104 m3/d。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昭通太阳区块浅层页岩气水平井试气返排规律
    黄小青, 韩永胜, 杨庆, 周芸, 袁晓俊, 刘晔
    2020, 41 (4):  457-463.  doi: 10.7657/XJPG20200411
    摘要 ( 527 )   HTML ( 13 )   PDF(655KB) ( 369 )  

    针对川南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太阳区块浅层页岩气藏埋藏浅、地层能量低和返排率高的特点,准确掌握浅层页岩气水平井试气返排规律,制定针对性的试气制度,对提高单井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借鉴邻区中深层页岩气水平井试气返排规律,结合研究区已试气井排采规律,根据气液两相渗流理论和应力敏感分析方法将研究区水平井试气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总结出每个阶段的试气返排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排采制度。结果表明:以日产气量、日产水量和井口压力作为评价标准,选择最优焖井时间、油嘴直径和调整油嘴时机,可大大降低应力敏感带来的储集层伤害,充分释放单井产能,达到准确求取试气产能、提高单井采收率的目的,同时也为投产初期配产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套针对研究区浅层页岩气水平井试气返排标准图版,用以指导现场生产,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229—洼111区块深层特低渗强水敏油藏开发
    王栋明
    2020, 41 (4):  464-470.  doi: 10.7657/XJPG20200412
    摘要 ( 287 )   HTML ( 7 )   PDF(583KB) ( 395 )  

    双229—洼111区块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大,但品位低,新井投产后产量低且递减快,经济效益差,难以实现储量快速动用与大规模建产。按照整体部署、分批实施的开发原则,优选储集层稳定区域开辟效益建产试验区。针对储集层埋藏深、物性差、倾角高的特点,利用控制变量法,采取分组类比的方式,将室内可行性研究与矿场实践结合,分别就储集层改造和能量补充方面开展探索。结果表明,与不压裂、常规压裂、常规分层压裂和高液量压裂相比,分簇缝网压裂投产效果较好,而直井大排量低砂比压裂可进一步提高投产初期产量;相比水驱,顶部注天然气近混相重力辅助稳定驱可提高采收率6%,可作为研究区最有效的补能方式。通过分簇缝网压裂提高油井初期产量,利用注天然气近混相重力辅助稳定驱有效控制产量递减,可实现该区块低品位储量的效益开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基于ISTA算法的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及应用
    高秋菊, 张云银, 曲志鹏, 徐彦凯, 王宗家, 王千军
    2020, 41 (4):  471-476.  doi: 10.7657/XJPG20200413
    摘要 ( 309 )   HTML ( 8 )   PDF(1903KB) ( 296 )  

    常规谱分解的分辨率难以满足地震解释的需求,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是把地震信号看成已知的子波矩阵库和伪反射系数的褶积,从而将谱分解问题转化为一个反问题来求解,其核心内容是如何快速获得最优解。采用L1范数正则化的L2范数作为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的目标函数,并通过迭代阈值算法求解稀疏反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基于Ricker子波构建一种新的算子,并用ISTA算法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将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用于模拟信号的数值试验,并与常规谱分解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具有更好的时频聚集性和更高的时频分辨率;进一步应用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义176井区地震资料,处理结果对油气响应十分敏感,可以较好地识别油气储集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XGBoost算法的地震多数据体识别含油河道砂体
    张艺山, 徐怀宝, 齐洪岩, 谢天寿, 杨远峰, 杨邦伟
    2020, 41 (4):  477-482.  doi: 10.7657/XJPG20200414
    摘要 ( 436 )   HTML ( 9 )   PDF(8201KB) ( 150 )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多发育陆相河道砂体,砂体厚度小且横向连续性差,具有“一砂一藏”的特征,油水关系复杂,油气预测难度大,单一的地球物理信息难以准确确定河道砂体的分布特征和孔隙流体性质。为此,提出采用XGBoost算法从叠后地震剖面、叠后纵波阻抗和叠前纵横波速度比3种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含油河道砂体的特征,以有效描述这类河道砂体含油性的空间展布特征,降低了利用常规单一地震属性对含不同流体砂岩储集层预测的多解性。通过模型测试证明了该方法在识别陆相河道砂体的含油气性方面的可行性,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Q值正演模拟约束下的零偏移距VSP资料Q值估算
    马学军, 牟棋, 李海英, 杨子川, 张雪莹
    2020, 41 (4):  483-490.  doi: 10.7657/XJPG20200415
    摘要 ( 311 )   HTML ( 18 )   PDF(5554KB) ( 340 )  

    随着油气勘探目的层逐步走向深部,球面扩散、透射损失、环境噪声等使得VSP资料的初至子波发生改变,导致常规的Q值估算方法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利用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TP327井零偏移距VSP资料,综合考虑透射损失和球面扩散的影响,提出一种Q值正演模拟约束下的零偏移距VSP资料Q值估算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区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建立层状地质模型,利用射线追踪的方法,用大地吸收介质模型的Q值正演模拟结果,对频谱比法和经验公式估算的初始Q值进行修正,使得Q值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地震波的衰减记录在频谱特征上吻合,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Q模型。TP327井Q值估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与李庆忠经验公式得到的结果在浅层比较接近,但在中层和深层,两者差异较大;Q值正演模拟结果约束的子波与实际VSP资料子波的频谱比较吻合,证实用Q值正演模拟约束得到的层间Q值更为可靠。利用Q值正演模拟约束方法得到的Q模型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反Q滤波能显著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有助于提高碳酸盐岩地层中缝洞的识别精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气井出水判断方法
    陈汾君, 刘世铎, 柴小颖, 邓成刚, 庞进, 涂加沙
    2020, 41 (4):  491-498.  doi: 10.7657/XJPG20200416
    摘要 ( 355 )   HTML ( 9 )   PDF(608KB) ( 304 )  

    气井出水现象始终伴随着多层疏松砂岩气藏的开发过程。进入气藏开发中后期,由于边水侵入、层内束缚水变为可动水、层间水窜等,导致气井同时存在多种水源,出水特征变得更为复杂。根据地层沉积环境和气藏形成机理,分析各种水源在地层中的存在状态,重点研究凝析水、边水、层内原生可动水、层内次生可动水和层间水的产出条件和特征。利用凝析水水气比经验公式计算气藏开发中后期不同地层压力下的凝析水水气比,得出凝析水量;利用井位信息和水气比判断是否产边水,通过水气比与见水时间幂指数关系得出边水水量;开展岩心气驱水实验,测定不同泥质含量岩心束缚水饱和度,根据测井含水饱和度计算可动水饱和度,确定层内原生可动水水气比和不同地层压力下的层内次生可动水水气比,得出层内水量;开展泥岩隔层水突破实验,测定不同泥质含量泥岩层的地层水突破压差,利用达西公式计算不同泥质含量和厚度的隔层突破压力,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和其他水源判断结果,判断气井是否产出层间水。综合5种水源判断结果,建立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出水判断模式,计算气井各种产水量组成。该研究结果对于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排水、堵水、阻水和控水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页岩储集层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技术应用现状及认识
    赵志恒, 郑有成, 范宇, 宋毅, 郭兴午
    2020, 41 (4):  499-504.  doi: 10.7657/XJPG20200417
    摘要 ( 545 )   HTML ( 25 )   PDF(478KB) ( 425 )  

    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技术能增加页岩储集层压裂裂缝复杂程度,提高簇间动用率,是有效改造页岩储集层的核心技术。对北美页岩气区块和中国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区块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技术原理提出了几点认识:段内多簇压裂应与井间距合理匹配,并配套采用暂堵转向技术和限流射孔技术,增大射孔簇簇效率,促进裂缝均匀扩展,提高段内多簇压裂改造效果;北美页岩气区块采用段内多簇压裂技术增产,实现了页岩储集层高效开采,川南页岩气区块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技术起步较晚,目前在300~400 m井间距下主要开展了段内为6~8簇压裂现场试验;为了降低压裂成本、提高作业时效,长段多簇压裂将是实现效益开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随着段内簇数不断增加,射孔技术、暂堵转向技术、射孔簇数与施工参数合理匹配等方面面临新挑战,亟需进一步研究,从而形成适合不同地区地质工程特征的段内多簇压裂技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