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4-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影响油气资源量变化的若干因素
    周总瑛
    2011, 32 (2):  105-108. 
    摘要 ( 103 )   PDF(324KB) ( 194 )  
    资源量会随着理论的发展、认识程度的提高、资源内涵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评价方法的不同和国际油价的变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资源量与储量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储量是已探明的资源,是资源量的组成部分,随着勘探实践的不断深入,资源也不断向储量转化。根据资源量与储量的内在联系和油气储量发现曲线特征,可以对资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浊积扇系统成藏特征
    黄芸, 马志亮, 陈勇, 袁波, 王军, 吴玉萍
    2011, 32 (2):  109-111. 
    摘要 ( 90 )   PDF(305KB) ( 416 )  
    在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侧侏罗系三工河组中发现了湖相滑塌浊积扇系统。滑塌浊积扇均发育在坡折带之下,位于深水湖相泥岩中,其上方则发育滨浅湖相三角洲沉积,是三角洲前缘砂体在触发因素作用下,主要以浊流方式再次向深水区搬运沉积的结果。扇体中的水道砂体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由于滑塌浊积扇砂体直接被深水湖相泥页岩包裹,临近烃源岩,可以形成良好的岩性油气藏。滑塌浊积扇系统的发现对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斜坡侏罗系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意义重大,是该区域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三台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储集层物性非均质特征及影响因素
    罗明高, 欧阳可悦, 马压西, 李培俊, 刘皓天, 向辉, 李刚
    2011, 32 (2):  112-114. 
    摘要 ( 84 )   PDF(375KB) ( 292 )  
    北三台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储集层具有强非均质性,通过研究认为,储集层物性的非均质性主要受风化界面、岩性、岩相和裂缝等因素影响,纵向上受距不整合面距离影响,相同距离则受岩性和溶蚀作用影响,裂缝则加剧了储集层的溶蚀,提高了其连通性和扩大了溶蚀规模,据此,探讨了该类火成岩有利储集层形成的两种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卡拉麦里山前平地泉组勘探潜力
    关键, 曹锋, 陈勇
    2011, 32 (2):  115-117. 
    摘要 ( 70 )   PDF(314KB) ( 193 )  
    卡拉麦里山前地区二叠系平地泉组以冲积扇-扇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储集层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总体评价为较差-中等储集层。研究表明,裂缝是改善储集层渗流条件的重要因素,裂缝和溶洞较为发育的白云质泥岩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目前已发现该区以勘探难度较大的岩性圈闭及地层-岩性圈闭为主,油藏类型以岩性、岩性-地层型油藏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卡拉麦里山前地区包含彩46 区、沙帐区、大5北区、大1—大5井区及大5井东等5个勘探有利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吐哈油田首次应用TAP压裂技术
    本刊编辑部
    2011, 32 (2):  118-118. 
    摘要 ( 50 )   PDF(60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陆西地区夏盐鼻状构造带岩性圈闭的识别
    李霞, 张蓉, 谢安, 孟庆洋
    2011, 32 (2):  119-121. 
    摘要 ( 80 )   PDF(399KB) ( 244 )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油气资源潜力丰富,近年来油气勘探在夏盐鼻状构造带侏罗系三工河组发现了一系列岩性油气藏,展现了浅层良好的勘探前景。采用沉积储集层地质建模、地震属性预测、波阻抗反演和数据体可视化分析等技术综合识别出玛东2 井北、玛东3 井区、玛东3 井东、夏盐6 井南和夏盐3 井南等5 个岩性圈闭。圈闭总面积361.7 km2,高点埋深2 150~2 270 m,玛东3 井东岩性圈闭闭合高度最大达460 m. 综合分析认为,夏盐鼻状构造带岩性圈闭发育,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梧桐沟组低电阻率油层识别及分布
    熊婷, 赵哲, 王燕, 胡杨, 熊小华, 黄志龙
    2011, 32 (2):  122-125. 
    摘要 ( 87 )   PDF(451KB) ( 190 )  
    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储集层电阻率低,西泉以外的其他地区对应储集层都为中、高电阻,它们具有显著差别。西泉地区低电阻油层的电性表现为低电阻率、低密度、低自然伽马“三低”的特征。据岩心取样化验分析,低电阻油层的岩性为含大量塑性泥屑的中细粒岩屑杂砂岩,钙质夹层发育,为中孔、低渗储集层。泥质含量高及含水饱和度高是形成油层电阻率低的直接原因。通过测井解释识别储集层岩性,经过地震解释论证,目的层油藏是在低位和湖侵体系域沉积期间所形成的岩性圈闭中聚集而成,这种岩性油藏的规模和分布受控于岩性圈闭的发育,该区岩性圈闭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这是导致产油储集层电性“三低”的本质因素。类比研究表明,该区同类岩性圈闭分布广泛、面积大,十分有利于岩性油藏的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酸盐岩孔洞型储集层含油气分布——塔里木盆地为例
    崔文娟, 李明, 张丽娟, 高力, 唐俊伟, 夏伟杰, 马德波
    2011, 32 (2):  126-128. 
    摘要 ( 103 )   PDF(825KB) ( 234 )  
    研究区碳酸盐岩孔洞型储集层具有明显的地震响应特点,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反射,在地震属性平面图上呈星状或团块状。通过对含油气储集层岩石地球物理分析,含油气孔洞具有低伽马、低波速的特点。采用由伽马曲线重构纵波速度曲线,由原声波时差曲线利用加德纳公式计算密度,以此得到拟声波阻抗,进而由拟声波阻抗反演来识别孔洞的含油气性。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突出含油气孔洞的特点,与属性分析技术结合能够更加准确地得到含油气储集层的分布,在研究区碳酸盐岩含油气孔洞型储集层的预测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我国首个整装千亿立方米煤层气田诞生
    本刊编辑部
    2011, 32 (2):  129-129. 
    摘要 ( 42 )   PDF(61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致密砂岩气藏控藏要素
    陈治军, 孙玉峰, 牟兰昆升, 郑玉萍, 刘玉香, 贾国强, 吴文熙
    2011, 32 (2):  130-132. 
    摘要 ( 90 )   PDF(287KB) ( 279 )  
    在综合分析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致密砂岩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和控藏要素基础上,指出北部山前带气藏具有油气同源、源储一体、近源聚集的特点。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地层是一套优质烃源岩,是研究区天然气富集的主要贡献者。水西沟群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体发育,成为气的主要富集场所。构造高部位褶皱作用强烈,裂隙、微裂隙发育,提高了致密砂体的渗透性能,平缓的斜坡区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弱,有利于形成大面积原生气藏。烃源岩在新近纪-第四纪进入大量生气期,成藏较晚有利于致密砂岩气藏的保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构造解析及形成机制
    曾昌民, 杜治利, 周学慧, 冯晓军, 郭群英, 魏巍
    2011, 32 (2):  133-135. 
    摘要 ( 103 )   PDF(421KB) ( 536 )  
    利用柯东地区最新采集的“宽线+大组合”地震剖面,结合地表露头和钻井资料,以柯东1号构造作为重点,对柯东构造带进行构造解析。新建的构造模型总体表现为由若干倾角不等的逆冲断层构成楔状叠瓦扇,其根部向南延伸收敛在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断层上,叠瓦扇前缘可能收敛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接触界面上,发生滑脱形成薄皮逆冲构造。在逆冲叠瓦断层系统中,多个断块中发育有与断层相关的褶皱,形成了柯东构造带众多的圈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油气勘探
    正断层形成机理及其对断层泥的控制作用
    杨磊, 綦耀光, 任旭虎, 刘新福, 孙志信
    2011, 32 (2):  137-140. 
    摘要 ( 170 )   PDF(269KB) ( 604 )  
    断层泥是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正断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上探讨了正断层上、下盘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其断层泥的分布规律。分析认为,断层泥受控于断层的特征规律,属于断层形成发育过程的伴生现象。而正断层的上盘为主动盘,下盘为被动盘,正断层中的断层泥则随正断层的生长表现为剪薄、拉长、涂抹和拖曳的动态发育演化过程,断层泥主要形成在正断层上盘一定宽度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波相位对比及地震多属性识别非构造圈闭
    吴采西, 刘萍, 赵长永, 潘立君, 马辉树, 周作铭
    2011, 32 (2):  141-142. 
    摘要 ( 74 )   PDF(250KB) ( 232 )  
    在地震反射波的解释中,利用强相位对比法识别层序界面及非构造型圈闭是极不可靠的。因此,提出了波相位对比解释方法和波的振幅同相性对比原则以及波的对比解释合理性检查。针对层序地层对比及非构造圈闭的识别,应采用波相位对比法及地震多属性综合地质解释等方法。这些方法是刻画地层岩性圈闭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声波测井技术计算地层剥蚀厚度——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翁望飞, 王建强, 张蓉蓉, 陈洪, 桂小军
    2011, 32 (2):  143-146. 
    摘要 ( 94 )   PDF(301KB) ( 291 )  
    通过分析利用声波时差资料计算地层剥蚀量的方法原理及其适用条件,认为该方法能够用于计算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以来遭剥蚀地层的厚度。计算结果表明,盆地剥蚀量较大的地区在神木、榆林、佳县等东部地带,剥蚀量可在1 400 m 之上,由东往西剥蚀量逐渐降低,至环县、镇远等盆地西部地区,地层剥蚀量最低,仅在400 m 左右,反映出鄂尔多斯盆地的后期改造具东部强西部弱、边缘强内部弱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生产井控制机理与应用
    钱根宝, 马德胜, 任香, 孙新革, 席长丰
    2011, 32 (2):  147-149. 
    摘要 ( 91 )   PDF(380KB) ( 333 )  
    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和解析方法,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采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在蒸汽腔中,流动以重力泄油为主,压力梯度较低;在注汽井和采油井间汽液界面下的流体流动规律与蒸汽腔中靠重力泄流为主不同,汽液界面下的流动以注汽井和采油井间的压力驱替为主,压力梯度相对较高。在认识采油井压力梯度分布的基础上,运用离散化井筒模型对采油井的汽阻温度(sub-cool)控制进行了优化,并与现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采油井的汽阻温度控制在10~15℃为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升深2-1区块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实验与预测模型
    杨树人, 彭朋, 彭元
    2011, 32 (2):  150-152. 
    摘要 ( 67 )   PDF(267KB) ( 259 )  
    在天然气开采及储运过程中,对水合物有效防治的难点在于对其形成临界条件的准确预测。对现有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与修正,重点考虑了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时水合物相与气相及富水相的平衡,建立了更加合理的天然气水合物预测模型,对其形成的临界条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组分的天然气,在给定压力下,就有一个对应的水合物形成温度的临界点,且天然气温度越低、压力越高,相对密度越大,越易形成水合物,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最大误差为0.385%,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从而为现场水合物防治工艺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气藏近破裂压力注水的可行性——以北三台油田北十六油藏为例
    梁成钢, 刘卫东, 石彦, 王国先, 谢建勇, 蔡军, 王慧清
    2011, 32 (2):  153-155. 
    摘要 ( 83 )   PDF(229KB) ( 245 )  
    低渗透油气藏的特点决定了注水启动压差大,注入压力高,欠注问题严重。压裂、酸化、超声波等增注措施均存在增注水量少、有效期短的问题。当注水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时,在注水井附近易形成微裂缝,提高近井地带地层渗透率,而注入水沿裂缝壁快速滤失,裂缝延伸压力下降,致使裂缝延伸的长度与高度有限,对隔层、套管的影响较小。北16低渗透油气藏通过近破裂压力注水,注水量增加,地层压力回升,注水波及体积增大,油井见效明显,预测采收率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塔里木盆地哈得油田通过精细注水激活油井产能
    本刊编辑部
    2011, 32 (2):  156-156. 
    摘要 ( 68 )   PDF(70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弹性驱低渗透油气藏的分区物质平衡方法
    陈光梅, 车雄伟
    2011, 32 (2):  157-159. 
    摘要 ( 80 )   PDF(200KB) ( 281 )  
    研究表明,流体在低渗透介质中的渗流需要启动压力梯度,即只有当流体的驱动压力大于低渗透介质的门槛压力,流体才能流动。这种渗流特性致使低渗透油气藏中与井底距离不同的地方,其地层压力降往往差异较大,因而不能近似地认为地层的各处压力降相同。然而在传统物质平衡方法应用过程中,却将地层压力降处理成同一个值。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分区物质平衡方法用于确定低渗透油气藏的弹性驱采收率。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具体实现过程和矿场应用实例。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更符合低渗透油气藏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疏松砂岩底水油藏整体开发对策
    陈维华, 宁玉萍, 刘伟新
    2011, 32 (2):  160-162. 
    摘要 ( 80 )   PDF(217KB) ( 365 )  
    西江23-1油田是一个典型的疏松砂岩底水油藏,针对油藏在整体开发过程中的难题,创新性地采用了中心管完井技术、适度出砂开采技术、储集层保护技术以及提高水平井段质量的钻井等多项技术。克服了钻水平井增斜难度大、开采过程中油层堵塞和底水锥进严重等困难,实现了油田整体开发的成功,并积累了适用于疏松砂岩底水油藏开发的水平井配套技术和开发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优化原则
    王大为, 李晓平
    2011, 32 (2):  163-166. 
    摘要 ( 119 )   PDF(306KB) ( 312 )  
    目前,水平井水平段长度的优化大多采用Dikken 提出的优化原则,即水平段最优长度是当摩擦损失减少了20%产能时的长度。在建立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一定油藏、流体条件下水平井极限产量的计算公式;结合油藏实例,分析了Dikken 优化原则的合理性,认为以该原则计算的水平段长度不能充分发挥水平井开发油藏的潜力,相对于极限产量而言,采出程度较低;得出了以极限产量为优化标准时水平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两种优化原则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对水平井开发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特征
    徐燕东, 李冬梅, 李江
    2011, 32 (2):  167-169. 
    摘要 ( 69 )   PDF(265KB) ( 205 )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后,含水率上升迅速,产油量很快下降,后期堵水作业困难,措施费用高。根据水平井见水特征,利用物理模拟、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了均质和非均质油藏水平井的水淹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大5-2油田合理生产压差确定
    康凯, 冯敏, 李彦来, 李其正, 苏彦春, 张彩旗
    2011, 32 (2):  170-172. 
    摘要 ( 124 )   PDF(197KB) ( 281 )  
    旅大5-2 油田生产层为疏松砂岩,胶结性差、流体携砂能力强,易出砂。科学确定生产压差,实施油井精细化管理,对于确保油井稳产,实现油田产能最大化意义重大。使用岩石力学方法确定旅大5-2 油田出砂临界生产压差,结合油藏地饱压差及油井实际生产状况研究结果,提出了旅大5-2 油田油井合理生产压差界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低渗单相渗流不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验
    谢全, 何顺利, 焦春艳, 朱华银, 吕志凯
    2011, 32 (2):  173-175. 
    摘要 ( 87 )   PDF(217KB) ( 332 )  
    针对国内外超低渗饱和、非饱和渗流流体启动压力梯度研究状况,利用美国岩心公司AFS300TM 全自动岩心驱替系统,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超低渗露头全直径岩心,采用非稳态法研究岩心上、下游端压力变化,分析单相标准盐水、煤油和原油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饱和渗流流体(标准盐水、煤油和原油)在超低渗介质中渗流没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低渗岩心孔隙表面与标准盐水、煤油和原油的分子作用力不会导致启动压力梯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用标准测井资料评价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储集层
    辛玉霞, 王志章, 庞雄奇, 张岩, 林军, 古力扎旦, 李文峰
    2011, 32 (2):  176-178. 
    摘要 ( 75 )   PDF(506KB) ( 178 )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测井资料分为标准测井和综合测井两大类。大多数井均为标准测井,其资料品质差,所建立的孔、渗模型解释精度不高。针对此问题,提出对于没有综合测井曲线的井,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用标准测井曲线反演出其综合测井曲线,据以分岩性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要比直接用标准测井曲线反演的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精度高,而且可以满足测井解释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一西区克拉玛依下亚组油藏进行了储集层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周期注水技术在辽河滩海油田的应用
    张作阳
    2011, 32 (2):  179-180. 
    摘要 ( 85 )   PDF(121KB) ( 207 )  
    辽河滩海油田海南3 断块是一个层状边水岩性构造油藏,经过10 年的注水开发,开发矛盾逐渐显现。虽然进行了系列油井堵水和注水井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含水上升逐年加快,水驱效果变差。寻找新的注水方式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成为一项主要工作。在滩海油田地质基础上选取有利区域进行试验,评价周期注水可行性,首次利用油藏计算公式进行周期注水参数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应用于实际,进行周期注水试验,并取得增产改驱的良好效果,为辽河滩海油田下步周期注水的规模实施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神经网络的储集层改造效果评价技术及应用
    郭大立, 凌立苏, 许江文, 李雪彬, 张天翔
    2011, 32 (2):  181-182. 
    摘要 ( 103 )   PDF(119KB) ( 231 )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可通过预先提供的一批互相对应的输入输出数据,分析掌握其潜在规律,并依据此规律利用新的输入数据推算输出结果。通过分析以往储集层压后产能分析技术的不足,优选出神经网络技术,基于其基本思想,首先建立了预测储集层压裂后产能的模型和方法,重点研究了在客观条件下如何调整压裂改造相关参数(包括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裂缝高度、裂缝沟通水层的程度、压裂液对地层的污染程度等5 个参数),根据较为准确的储集层理想产能预测结果,与现行方案及其压裂效果比较,据此形成储集层改造效果评价技术,并研制出配套的软件,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区块大量应用,整体符合率83.3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地震解释技术识别湖底扇——以克拉玛依油田为例
    董文波, 吴雨韩, 吴采西, 毛丹凤
    2011, 32 (2):  183-184. 
    摘要 ( 115 )   PDF(364KB) ( 255 )  
    湖底扇已成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以克拉玛依油田中拐五-八区克81 井东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湖底扇的识别为例,首先,建立湖底扇的地震识别模式,在深湖-半深湖亚相区域,根据地震反射波同相轴的外形反射特征及内部反射结构特征进行湖底扇的识别,再综合运用三维地震多属性分析、谱分解、层拉平等多种地震解释技术对预测的湖底扇加以佐证,并确定其平面的展布范围,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直线型产量递减分析图版及应用
    范海军
    2011, 32 (2):  185-186. 
    摘要 ( 111 )   PDF(200KB) ( 279 )  
    提出了一种新的直线型产量递减分析图版绘制方法,给出了利用新型图版进行递减分析图版拟合的步骤及参数计算。通过与传统的曲线型图版对比,直线型递减分析图版更容易拟合,便于准确求解递减指数从而判断递减类型。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了这种新型图版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
    郭桂生, 蔺敬旗, 张仲华, 吴丛文, 侯庆宇
    2011, 32 (2):  187-189. 
    摘要 ( 156 )   PDF(202KB) ( 651 )  
    钻井液漏失、井喷、井壁坍塌和油气层受污染等异常情况,主要受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以下简称“三压力”)控制,是钻井技术人员经常面临的问题。钻前建立“三压力”剖面,就可以设计出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保证油田勘探开发生产中的钻井施工安全。电缆地层测试直接获取较为精确的地层孔隙压力,利用偶极声波测井方法能预测出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建立其连续剖面。最终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三压力”成果数据库和网上查询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工程地质
    多臂井径成像测井技术及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
    李刚, 朱广亮, 王永康, 赵忠和
    2011, 32 (2):  190-192. 
    摘要 ( 96 )   PDF(408KB) ( 567 )  
    多臂井径成像测井技术是监测套管损坏的主要手段之一。介绍用多臂井径成像测井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进行生产井套损检测的应用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对特殊施工工艺效果进行了检测验证。通过对测井实例进行资料解释分析,认为总体应用效果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逆冲构造带精细地应力和井壁稳定性研究及应用
    沈海超, 胡晓庆
    2011, 32 (2):  193-196. 
    摘要 ( 91 )   PDF(306KB) ( 228 )  
    逆冲构造区的构造应力强,层理、裂隙发育,井壁失稳是一个一直困扰着这一地区钻井工程的难题。认识此类构造地应力分布规律是井壁应力状态分析以及井壁稳定性研究的基础。提出了一套逆冲构造带精细地应力场研究方法,该方法以地应力测量为基础,采用基于有限元法及数学优化理论的有限元约束优化反演法对逆冲构造带三维地应力场进行模拟,并利用现场地漏实验等资料进行验证。通过泥页岩水化实验,分析了泥页岩水化特性以及岩石力学性质与含水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水敏性泥页岩井壁围岩应力状态的基本模型,并结合岩石强度准则,编制了井壁稳定分析程序,用于分析坍塌压力、破裂压力、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以及泥页岩坍塌周期等。这一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逆冲推覆带泥页岩井壁失稳内在机理以及相关对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地下没有亲油的岩石
    李传亮
    2011, 32 (2):  197-198. 
    摘要 ( 170 )   PDF(157KB) ( 643 )  
    岩石是亲油、还是亲水,通过实验测量就可以确定。但地下不存在亲油的岩石,实验测量不出地下岩石的亲油特性,只能测量岩石亲水程度的强弱。地下岩石的亲水特性,为油气顺利运移至圈闭提供了保障,也为油藏压力的正常分布提供了保障。若岩石亲油,油气将散失在运移途中,从而无法聚集成藏。若油藏中的岩石亲油,地层压力的分布将出现不可思议的现象。因此,地下没有亲油的岩石,地下的岩石只能亲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油层归属探讨
    宋传春
    2011, 32 (2):  199-200. 
    摘要 ( 101 )   PDF(372KB) ( 238 )  
    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主力油层位于N1s—K1不整合面附近,对其层位归属至今仍存争议,层位不同,油气藏类型也大不一样,影响了勘探部署和开发方案的制定。通过地层精细对比、地震层位标定、速度分析、属性提取和地层同位素测年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分析,该油层与白垩系具有较多的相似性,认为将其划归下白垩统连木沁组较合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阿姆河右岸AS区块卡洛夫-牛津组生物礁层正演模拟
    曾忠玉, 陈发景, 陈昭年, 曾栋栋
    2011, 32 (2):  201-203. 
    摘要 ( 71 )   PDF(416KB) ( 271 )  
    依据阿姆河右岸AS 区块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组不同岩性段的地质特征和电性特征,建立了生物礁的地质模型,通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生物礁模型的地震响应。研究区生物礁模型正演的地震响应特征为丘形和透镜状反射,礁的边缘反射波常出现上超及绕射地震反射现象,反射波有向上穹隆冲顶现象,生物礁顶部反射波为波谷弱反射,振幅变弱,波形不连续;生物礁反射波内部为杂乱或者弱反射,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的连续性与围岩有较大的差异,生物礁内部与两翼地层相比,反射波反映的厚度明显增大。这与本区含生物礁井的过井地震剖面特征一致,从而可根据生物礁正演模拟结果识别生物礁的地震特征并建立生物礁识别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山前带油气成藏探讨
    王强, 程绪彬, 张玮璧, 王维斌, 杨德银, 郑淑芬
    2011, 32 (2):  204-206. 
    摘要 ( 119 )   PDF(368KB) ( 634 )  
    以盆地内烃源岩的演化历史和构造发展史为基础,确定油气生成时间及圈闭构造形成时间,结合已钻探构造的含油气特征,分析总结出区内的油气成藏过程。认为伊朗三区南部逆冲群后缘带内的圈闭以聚集油为主,逆冲群中带的圈闭以聚集气为主,而逆冲群峰带内的圈闭对油气保存不利,因此勘探效果和前景也不理想。这为该区块今后找油气指明了有利区分布范围,同时也提出了前陆盆地油气的分布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布亚盆地安特洛普生物礁气田地质特征和成礁模式
    杨磊, 康安
    2011, 32 (2):  207-209. 
    摘要 ( 110 )   PDF(274KB) ( 351 )  
    巴布亚盆地是在澳大利亚板块边缘古生界花岗岩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盆地,盆地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安特洛普气田,是罕见的生物礁储集层大型气田,它是生长在碳酸盐台地上的一种塔礁,由于不断向上生长,礁体较厚,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因此生物礁式的岩性-构造油气藏是下一步油气储量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刘曰强
    2011, 32 (2):  210-211. 
    摘要 ( 59 )   PDF(66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厂专利
    2011, 32 (2):  212-212. 
    摘要 ( 50 )   PDF(428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