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古溶洞特征及主控因素
    李宝刚1,2,贾承造1,李启明1,刘 伟1
    2013, 34 (3):  1-1. 
    摘要 ( 214 )   PDF(300KB) ( 282 )  
    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碳酸盐岩古岩溶现象十分发育,经研究将西克尔背斜区分布的古溶洞细分为管状分支型、溶洞群型、板型和单一孤立型。管状分支型溶洞受控于地下暗河,为细长管道,可发育多个细长的分支,平面上多呈线性分布于西克尔背斜西北部地貌高部位,距离灰岩顶面常小于3 m;溶洞群型溶洞受潜水面和地下暗河双重控制,主要呈片状集中发育于背斜西北部和中北部高地貌区域,易被方解石、萤石充填;板型溶洞受层间水顺层溶蚀控制,主要分布在背斜中南部,或呈线性顺岩层分布于沟谷两侧岩壁中,地貌位置相对较低,距离灰岩顶面多大于10 m,被铁红色和浅绿色粉砂岩等碎屑岩充填;单一孤立型受断层和裂缝控制,横剖面可出现倒漏斗形和漏斗形,分布分散,处于西克尔背斜地貌较低位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40油田东河砂岩不整合复合体及油气分布规律
    徐怀民1,徐 寅1,牛玉杰2,佘姣凤2,王培俊2,李 猛2
    2013, 34 (3):  1-1. 
    摘要 ( 79 )   PDF(300KB) ( 237 )  
    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将塔中40油田东河砂岩划分为均质段、上交互段和含砾砂岩段,识别出含砾砂岩段底部不整合面,确立了东河砂岩不整合复合体层序及岩性结构分类方案,并进一步定量分析不整合复合体不同层序结构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东河砂岩不整合复合体层序地层结构为Ⅰ1和Ⅰ2型,部分区域发育Ⅰ4型。岩性结构属于Ⅰ2和Ⅱ2亚类。不整合复合体下伏海侵体系域(TST)以砂岩沉积为主,孔渗好,含油性相对较差;高位体系域以砂岩沉积为主,孔渗和含油性均较好,顶部有一套泥岩和粉砂岩隔层,发育有断层-不整合遮挡型油气藏和断层-背斜型油气藏。不整合复合体上覆地层低位体系域(LST)中,砂泥交互沉积,砂岩孔渗和含油性相对较好,以断层-岩性型油气藏为主。海侵体系域中,泥包砂,孔渗较差,含油性一般,以断层-岩性型油气藏为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三元”成藏模式初探
    王亚青
    2013, 34 (3):  1-1. 
    摘要 ( 57 )   PDF(300KB) ( 196 )  
    页岩气藏本质上是游离气和吸附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以泥页岩为储集层的特殊类型的天然气藏。页岩层缝洞孔隙中的游离气在保存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容易散失,游离气和吸附气的动态平衡决定了吸附气也会转变成游离气而散失掉。多年的页岩气勘探实践证明,并不是具有巨厚的暗色泥岩层就会形成页岩气藏,页岩气成藏需要3个必要的成藏要素,即气源层、储集层和保护层。三者的有机组合共同组成页岩气的“三元”成藏模式。中国页岩气尚处于初期勘探阶段,存在许多待突破的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一定会在不断探索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藏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
    徐常胜1,杜社宽2,黄建良1,邵国良2,陈 剑1,李 宏1
    2013, 34 (3):  1-1. 
    摘要 ( 48 )   PDF(300KB) ( 296 )  
    深入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油藏特征和成藏要素后指出,该凸起中东部沙湾组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断块-岩性型稀油油藏,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在沙二段;西北部主要为岩性稠油油藏,数量少、规模较大,主要分布于沙一段;沙二段砂体、断裂及圈闭是其成藏主控因素,沙一段岩性圈闭是其成藏关键因素;沙二段砂体主要发育在坡折带附近,其顶部薄砂体控藏特点表现突出;控藏断裂为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张性正断裂,它有效沟通了沙湾凹陷侏罗系油源和红车断裂带深层圈闭,同时又起遮挡作用;该组油源主要为沙湾凹陷侏罗系生油岩,其次有深层油藏向上再调整原油的混入,成藏期在第四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奥陶系油气藏特征与成藏期
    丁 勇1,彭守涛2,夏东领2
    2013, 34 (3):  1-1. 
    摘要 ( 62 )   PDF(300KB) ( 276 )  
    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发育加里东运动中期和海西运动早期岩溶。其中加里东运动中期3次幕式抬升形成了多套岩溶洞穴系统。储集层岩溶缝洞发育,储集类型以裂缝-溶蚀孔洞型为主,平面上具有“南北分带”的发育特征,油气藏具有连片整体含油特征,为超稠、超重残余古油藏。宏观分析与微观特征研究表明,艾丁地区油气成藏较早,为加里东运动晚期—海西运动早期成藏,又以后期调整改造为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盆地中部构造演化定量约束研究
    常 斌1,2,贺 凯2,杨金凤2
    2013, 34 (3):  1-1. 
    摘要 ( 53 )   PDF(300KB) ( 172 )  
    根据盆地内沉积地层与走滑活动的对应关系,将盆地内沉积划分为前走滑层序、同走滑层序及后走滑层序,应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以上3种走滑层序到沉积之前的水平状态,获得了辽河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平衡剖面计算不同时期的伸展量、伸展率、伸展速率等参数,定量化描述构造活动过程,探求不同地质时期构造活动对辽河盆地中部构造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三工河组岩性油气藏勘探
    朱永进1,杜卫星2a,张秀丽2b,刘玲利3,况 昊1
    2013, 34 (3):  1-1. 
    摘要 ( 63 )   PDF(300KB) ( 199 )  
    根据岩心、测井、测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井点分析—联合反演/地层切片—砂体解释模型—砂岩圈闭追踪—圈闭优选”的技术思路,对白家海凸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开展了岩性圈闭预测及优选研究。综合利用JASON稀疏脉冲反演与ISIS全局模拟退火反演各自优势,构建起砂体识别模型,在三工河组一段共识别出13个岩性圈闭,圈闭多分布在西南斜坡区及鼻隆两侧,成藏位置有利。在多成藏控制要素综合分析基础上,优选出8、9号岩性圈闭,提交白家2井、白家3井井位,并获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中国页岩气勘探风险
    郝情情1,孙 雨2,左银辉3
    2013, 34 (3):  1-1. 
    摘要 ( 47 )   PDF(300KB) ( 188 )  
    分析了页岩气的成藏要素(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储集层孔隙及埋深等条件)及各要素与含气量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应在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于0.5%、有机质成熟度大于0.4%、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孔隙和裂缝较发育的地区寻找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页岩气储集层具有测井曲线自然伽马值高、体积密度值低、电阻率值高等特征。中国页岩气勘探应重点考虑页岩储集层孔隙(裂缝)发育、储集层埋深大和钻采技术薄弱等风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北斜坡鹰山组碳酸盐岩层间岩溶储集层特征
    胡 昊,王振宇,张云峰
    2013, 34 (3):  1-1. 
    摘要 ( 54 )   PDF(300KB) ( 254 )  
    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大规模发育层间岩溶型储集层,岩溶作用深度贯穿不整合面以下180 m范围内。但是不同区块储集层特征差异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成为制约鹰山组勘探的瓶颈。通过对层间岩溶概念的重新厘定,详细分析塔中井下岩溶型储集层特征,结合构造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特征,认为塔中鹰山组层间岩溶形成于加里东中期Ⅱ幕构造运动期,暴露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形成完整的岩溶体系,大型洞穴不发育,多为孤立的小型洞穴,储集层类型以孔洞型、裂缝-孔洞型为主;暴露时鹰山组地层倾角较小,岩层面与潜水面接近平行,使岩溶作用局部顺层溶蚀,储集层呈准层状分布,但区域上具有穿层性;3期海平面变化与潜水面相对停滞期使鹰一段—鹰二段共发育5套储集层。通过上述分析及储集层分布模式建立,综合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东南坳陷江尕勒萨依构造带油源对比及成藏模式
    黄玉平1a,姜正龙1a,罗 霞2,刘明义1b,段 超1a
    2013, 34 (3):  1-1. 
    摘要 ( 73 )   PDF(300KB) ( 203 )  
    塔东南坳陷江尕勒萨依构造带杨叶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且已成熟,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通过对江尕勒萨依构造带的4块油砂及4块烃源岩样品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色谱-质谱等地球化学分析,并对油、岩的沉积环境、成熟度等参数进行综合对比后认为,研究区湖相泥岩与煤系泥岩存在较大的差异,杨叶组湖相泥岩母源为高等植物与低等生物混源,杨叶组与康苏组煤系泥岩则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艾沙汗托海与其格勒克油砂同源,源岩为杨叶组发育的湖相泥岩;推测研究区存在近源油气藏,可能发育以艾沙汗托海为代表的近源垂向运移和以其格勒克油砂为代表的近源侧向运移2种成藏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姚家组震积岩研究
    江胜国1,钟建华2,杨玉芳3
    2013, 34 (3):  1-1. 
    摘要 ( 69 )   PDF(300KB) ( 178 )  
    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构造背景研究,在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姚家组中识别出震积岩并建立了该地区的震积序列。震积岩的主要标志有液化砂岩脉、震裂缝、微断层、不协调岩块、重荷模、似眼球状构造等。震积岩的发现有助于分析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构造演化等。地震活动对油气成藏有很大的影响:地震活动降低储集层的孔渗参数,造成一些固结致密岩石的破裂,既能提高储集性能,又能破坏盖层;因地震作用形成的垂向砂岩岩脉、小型断裂和裂缝深刻影响和改造了储集层和盖层的渗透率,从而影响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峰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陈元千,郝明强
    2013, 34 (3):  1-1. 
    摘要 ( 70 )   PDF(300KB) ( 251 )  
    在油田开发之后,利用动态数据,适时地进行产量和可采储量预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目前拥有的预测方法包括:油藏数值模拟法、预测模型法、物质平衡法和产量递减法等。其中的预测模型法是一种比较实用有效的全程预测方法。著名的广义翁氏模型、威布尔模型、瑞利模型、HCZ模型、哈伯特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等,都是以单峰开发模式为基础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对双峰或多峰的开发模式,不能取得可靠的预测结果。多峰预测模型及其非线性多参数自动拟合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多峰开发模式。实际应用表明,多峰预测模型是实用有效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北部米仓山冲断带多层滑脱系统构造分析
    文 竹1,何登发1,樊 春1,孟 征2
    2013, 34 (3):  1-1. 
    摘要 ( 45 )   PDF(300KB) ( 237 )  
    根据野外地质、地震地质资料及平衡复原技术对米仓山山前二维构造特征进行解析,通过三维可视化分析对米仓山山前各断层的空间组合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米仓山山前构造特征具有分层性:深部构造由震旦系滑脱层控制,发育基底逆冲断层;中部构造由震旦系与三叠系嘉陵江组滑脱层共同控制,具双重构造;浅层构造受三叠系嘉陵江组滑脱层影响,呈单斜构造。由于三叠系嘉陵江组顶部滑脱层向东逐渐抬升,导致了米仓山山前由西向东缩短率逐渐减小,中部双重构造中的断层主要呈5种组合特征:断层上发育次一级的调节断层,断层间彼此保持平行向两侧延展,断层与断层发生相交,断层逐渐向上抬升最终消亡,断层内部产生新的调节断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滚动开发
    窦之林
    2013, 34 (3):  1-1. 
    摘要 ( 50 )   PDF(300KB) ( 217 )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多样,非均质性极强,缝洞储集体发育,流体性质复杂。总结了15年塔河油田开发之实践经验,提出了缝洞型油藏的滚动开发程序、开发基本原则及开发方案设计要点,并以具体实例论述了缝洞型油藏滚动开发过程,为此类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火烧油层适应性研究
    袁士宝1,蒋海岩1,王 丽2,季迎春3,朱海峰1
    2013, 34 (3):  1-1. 
    摘要 ( 56 )   PDF(300KB) ( 307 )  
    结合火驱特点分析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的温度、压力、流体及储集层特征及其对火驱的利弊,重点对蒸汽吞吐后火驱油藏的筛选以及火驱过程决策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考虑相关特点的油藏筛选函数,讨论了注蒸汽后水平井火驱的动态特点。利用能量守恒研究了含水饱和度与火驱前缘温度之间的关系,得出蒸汽吞吐后转火驱开发方式不需要转入湿式燃烧的重要结论。结合火驱试验数据讨论了蒸汽吞吐后的复杂气窜通道对火驱前缘推进的影响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认为,蒸汽吞吐后期油藏转火烧油层开采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注采井网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
    张连枝,程时清
    2013, 34 (3):  1-1. 
    摘要 ( 52 )   PDF(300KB) ( 148 )  
    利用等值渗流阻力法,考虑非活塞式水驱油,将鱼骨状分支水平井等价为半径扩大的直井,将渗流区划分为3个阻力区,推导出鱼骨状分支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采面积井网的产能公式、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鱼骨状分支水平井的主井筒长度、分支长度、分支角度、井距等对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见水时间减小,在相同的条件下,随着主井筒长度的增加,见水时间缩短、波及系数减小;随着井距增加,见水时间延长,波及系数增加;分支长度和分支角度对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的影响不大。综合考虑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表明,五点法井网最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倾角测井在沉积微相划分中的应用
    徐 寅1,徐怀民1,陈丽华2,昌伦杰3,佘姣凤3
    2013, 34 (3):  1-1. 
    摘要 ( 49 )   PDF(300KB) ( 214 )  
    利用地质构造图及岩心描述资料对塔中地区东河砂岩含砾砂岩亚段的倾角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处理,确定出适合研究区的长相关和短相关处理参数。基于这两项参数,确立了平行层理、低角度斜层理、中角度斜层理、波状层理、爬升波纹层理、浪成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块状层理等8种层理类型的倾角响应模式。据此开展研究区单井沉积构造解释,并结合相关的沉积相背景研究,建立了滨岸相临滨滩、临滨凹槽、临滨坝、前滨坝、前滨凹槽及前滨滩等6种沉积微相的层理组合模式,最终精细划分沉积微相。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倾角测井分辨率高的优势,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颗粒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玛河气田成藏演化
    白振华1,2a,2b,宋 岩2a,2b,姜振学1,赵孟军2a,2b,方世虎2a,2b,张 健3
    2013, 34 (3):  1-1. 
    摘要 ( 51 )   PDF(300KB) ( 221 )  
    根据颗粒荧光光谱分析的技术特点,将其应用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玛河气田的油气成藏演化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玛河气田早期存在成熟原油的充注,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现今的凝析油气藏是由于后期大量高成熟天然气的注入,导致原先的古油藏发生“蒸发分馏”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现今的气水界面也是古油水界面在保持古油藏布局的基础上经过后期的逐渐向上调整而形成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统计反演在准噶尔盆地玛北油田的应用
    王晓平1,尚建林2,王林生2,何继涛3,梅庆华3,陈丹敏3,宁青香3,杨 明3
    2013, 34 (3):  1-1. 
    摘要 ( 55 )   PDF(300KB) ( 272 )  
    针对玛北油田BW2井区地震分辨率低、储集层薄且横向变化快、控藏因素复杂等实际情况,结合该区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和储集层的发育特点,利用对储集层敏感的电阻率曲线进行地质统计反演,根据已知井对比情况,精细刻画了8套含油砂体,基本查明目前出油砂体的纵向和横向展布规律,通过对各个含油砂体平面位置的叠加,划分出含油有利区,对开发井网的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方法弥补了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的缺陷,有效地提高了储集层的纵向分辨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属性回归与神经网络串联反演预测薄储集层
    王晓辉1,2,范素芳2,任毅军1,2,徐宝荣2,刘新利2
    2013, 34 (3):  1-1. 
    摘要 ( 54 )   PDF(300KB) ( 251 )  
    在储集层地球物理响应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多属性回归与神经网络串联反演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可以表征薄储集层的自然伽马曲线反演。分析认为,砂体预测结果符合研究区整体沉积特征,纵向分辨率较高,横向砂体边界清晰,能够反映储集层的分布规律,为研究区今后的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云质岩储集层特征及裂缝带地震多属性预测——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为例
    吴采西a,周基爽b,张 磊a,孙 宇a,李 辉a,郑 艺a,陈新贵b
    2013, 34 (3):  1-1. 
    摘要 ( 33 )   PDF(300KB) ( 182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二叠系风城组一段白云质岩为裂隙型储集层,在一些井中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在综合研究白云质岩优质储集层物性、孔隙结构及裂缝发育状况等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地震多属性,对该区白云质岩优质裂缝性储集层进行了刻画。并预测研究区风城组一段白云质岩在平面上发育3个优质裂隙储集层带,共计预测面积471 km2,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祥探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多属性分析在大牛地气田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
    韩海英1,2,王志章1,李汉林1
    2013, 34 (3):  1-1. 
    摘要 ( 57 )   PDF(300KB) ( 233 )  
    提取小层的地震属性,在属性标准化和优选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大牛地气田西南部已开发区某小层地震属性对砂岩厚度的回归方程。应用效果表明,振幅类属性与研究区砂岩厚度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利用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定量预测井间砂岩厚度,预测的可信度较高,且在调谐厚度范围之内,预测的可信度随砂岩厚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地震数据互相关相似性的采集方案优化
    夏建军,唐东磊,沈欣和,李献民
    2013, 34 (3):  1-1. 
    摘要 ( 46 )   PDF(300KB) ( 208 )  
    地震采集方案的优化设计是地震数据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地震数据互相关相似性的采集方案优化是以生产和试验数据为基础,模拟处理各种采集方案成果,计算成果数据与目标数据的相似系数,通过相似系数分析资料品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资料品质、优化方案和采集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定性分析的误差,能够为选择优化的采集方案提供较好的决策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阜东地区河道砂体AVO油气预测研究
    程志国,谭 佳,宋 永,陈 勇
    2013, 34 (3):  1-1. 
    摘要 ( 49 )   PDF(300KB) ( 194 )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AVO(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油气预测方法。准噶尔盆地阜东地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河道砂体储集层横向变化快,具有“一砂一藏”的特征,油气预测难度大。在叠前道集正演和流体替换技术的基础上,分析河道砂体和流体的AVO响应,利用AVO叠前属性对阜东地区的5口井进行了预测,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井约束随机优化地震反演预测百21井区薄层砂体
    黄宣皓1,尚建林2,王林生2,刘 林2,王晓萍2,刘谨铭2
    2013, 34 (3):  1-1. 
    摘要 ( 49 )   PDF(300KB) ( 222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三段为曲流河沉积,其泥岩夹薄层砂体横向变化快,预测难度大。高分辨率测井约束随机优化地震反演技术利用了测井与地震数据的地质统计规律,采用随机优化理论实现对地震数据进行储集层波阻抗及其他物性的反演,无需复杂的建模过程,而且是通过解正问题来解反问题,因而使得约束比较容易实现。鉴于研究区砂泥岩波阻抗有部分区域重叠,而校正后的自然电位能很好地区分砂泥岩,因此应用该方法对目的层进行了波阻抗反演和自然电位反演,2次反演结合共同预测研究区内储集层分布情况,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技术应用
    王文东,赵广渊,苏玉亮,丰子泰
    2013, 34 (3):  1-1. 
    摘要 ( 116 )   PDF(300KB) ( 358 )  
    体积压裂技术在北美页岩油气藏的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体积压裂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从地质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分析了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影响因素,明确了在不同储集层条件下的体积压裂技术施工要点。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体积压裂的单井产能比常规压裂的单井产能要高得多,且其缝网系统可使压力波及更为均匀,开发效果优势非常明显。针对我国致密油藏特征,提出了从致密油藏成藏机理、压前储集层评价、诱导应力场和裂缝起裂机理等3个方面入手的研究思路,这将对我国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缝内二次转向压裂技术探索
    杜宗和a,李佳琦b,聂洪力c
    2013, 34 (3):  1-1. 
    摘要 ( 74 )   PDF(300KB) ( 277 )  
    转向重复压裂是挖掘老区低渗油藏剩余油的重要途径,目前常规转向压裂技术存在着裂缝是否转向、缝内转向方式如何以及怎样实现缝内转向等问题,最终导致裂缝转向程度不理想、压后效果不明显、压后解释不准确。在岩石力学、断裂力学、水力压裂力学基础上,结合压裂裂缝转向理论,提出了“缝内二次转向压裂”的概念,通过分析对比缝内转向压裂可能出现的4种裂缝形态,发现在水平应力差拐点处实施缝端暂堵转向压裂可最大程度沟通油藏,分析了其适用的储集层条件、关键技术,并给出初步设计方法。该技术对发展转向压裂技术体系、由经验型压裂向精细化压裂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石的压缩系数问题——再与王厉强博士商榷
    李传亮
    2013, 34 (3):  1-1. 
    摘要 ( 88 )   PDF(300KB) ( 207 )  
    岩石的应力关系方程是,外应力为骨架应力和流体压力的孔隙度加权平均值。应力关系方程适合于油藏的任何状态,而不是只适合于原始状态。由于岩石的骨架应力不好测量,因此,人们通常并不使用岩石的应力关系方程,而是直接使用有效应力形式的关系方程。常用的有效应力方程为Terzaghi方程和Biot方程。由岩石的应力关系方程导出的岩石压缩系数理论计算公式,呈现出了正确的逻辑关系,即孔隙度越大,压缩系数就越高;而且,当孔隙度为0时,岩石孔隙压缩系数的数值亦为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事件的质疑
    刘震华1,2,郑荣才1,郭 璇2
    2013, 34 (3):  1-1. 
    摘要 ( 67 )   PDF(300KB) ( 210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提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有过海侵作用的新观点。海源生物、钙质超微化石、海绿石等指相化石及矿物的发现被认为是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的主要证据。结合松辽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松辽盆地海侵事件提出了质疑。全球海平面变化与湖侵高水位的不一致,盆地东部榆树水系的发现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表明白垩纪时松辽古湖盆是封闭湖盆。海源生物、海绿石等的发现只能说明古湖盆水体的咸化作用,海侵论依然缺乏海侵的有效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玛德莱德迪奥斯盆地泥盆系烃源岩新认识
    谢寅符1,2,马中振2,周玉冰2,张义娜3
    2013, 34 (3):  1-1. 
    摘要 ( 66 )   PDF(300KB) ( 285 )  
    前人研究认为玛德莱德迪奥斯盆地上泥盆统是“世界级”的烃源岩。通过对比玛德莱德迪奥斯盆地上泥盆统Cabanillas群和 Tomachi组烃源岩在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等方面的差异,证明二者不是同一套烃源岩。并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认为Cabanillas群是Tomachi组的上覆地层。因此,玛德莱德迪奥斯盆地上泥盆统不是“世界级”的烃源岩。同时,通过对Cabanillas群烃源岩演化特征研究以及综合地质分析认为,Cabanillas群烃源岩以生气为主,盆地的主要资源类型以天然气为主,勘探效益较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聂明龙1,2,吴 蕾3,刘 斌3,侯六根4
    2013, 34 (3):  1-1. 
    摘要 ( 76 )   PDF(300KB) ( 329 )  
    钻井和地震剖面解释资料表明,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发育了早期基底正断层、晚期盐下逆冲断层与盐上走滑断层及长期活动断层。早期基底正断层是由海西-印支伸展构造运动形成的,发育在古隆起构造带边缘;晚期盐下逆冲断层与盐上走滑断层是喜马拉雅挤压构造运动形成的,发育在盐膏岩厚度大、挤压应力强的地区;长期活动断层是早期基底正断层在喜马拉雅期挤压构造运动中继续活动形成的,发育在盐膏岩厚度薄、挤压应力弱的地区。早期基底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晚期盐上断裂未破坏盐膏岩盖层保存条件,晚期盐下断裂提供了圈闭条件,长期活动断裂破坏了盐膏岩盖层保存条件,对油气聚集不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美洲沉积盆地类型及油气富集规律
    李金玺1a,刘树根1b,戴国汗2,雍自权1b,韩 翀3,孙 东4,罗 超1b
    2013, 34 (3):  1-1. 
    摘要 ( 87 )   PDF(300KB) ( 304 )  
    南美大陆构造多样、演化复杂。众多的沉积盆地在东西向具显著分带性,而在南北向具有分段性。各类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在时间上也有一定规律:古生代发育克拉通内盆地;中生代早期开始发育弧前、弧后(前陆)盆地;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发育大西洋被动边缘盆地和扭压盆地。通过剖析和对比各类盆地构造、沉积、油气地质特征后认为,南美板块油气主要聚集在弧后(前陆)盆地和大西洋被动边缘盆地,占到南美油气资源量95%以上。白垩系烃源岩是南美油气聚集的一级控制因素。另外,南美克拉通内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不容忽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