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8-08-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老君庙油田形成的新观点
    安作相
    1998, 19 (4):  265-269. 
    摘要 ( 155 )   PDF(262KB) ( 300 )  
    历来认为,老君庙油田是石油从青西凹陷, 经简单二次运移而形成的。这个观点已被原油性质在横向上清晰变化所证实。但是, 如果把老君庙背斜形成的时间与青西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生油和排烃过程结合起来分析, 就会发现老君庙油田形成与它所在的背斜带上油田的形成密不可分, 它的形成是二次生油和再次运移的结果。根据这一认识判断,青西凹陷的西北缘应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在整个阿尔金走滑构造域的诸盆地油气勘探中, 可应用这一观点以求有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泌阳凹陷的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中的作用
    张新社, 张树林, 何祖荣, 王正文, 吴庆瑶
    1998, 19 (4):  272-274. 
    摘要 ( 88 )   PDF(201KB) ( 214 )  
    实际生产资料表明,泌阳凹陷内断层封闭形式已发现有油-油、油-水邻接等八种形式, 封闭机理有断面封闭、对盘岩层封闭和孔隙流体压力封闭。断层活动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 同生正断层在活动期是流体的渗流通道;第二, 断层活动改变了两盘地层的邻接状态。根据对凹陷内几个主要油田的断层研究分析, 断层的封闭能力和特征主要与断层规模(断距大小)、两盘地层邻接状态、产状、埋藏深度、流体性质和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褐煤煤化作用模拟实验
    霍秋立, 杜洪文, 周平
    1998, 19 (4):  275-277. 
    摘要 ( 91 )   PDF(154KB) ( 190 )  
    通过对吉林舒兰煤矿褐煤进行人工煤化模拟实验, 探讨了煤化作用中不同温阶产物组分特征、气态产物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及煤成油和排油情况。指出温度是引起产物变化的主要原因, 煤化作用中生成的气态产物主要是非烃、饱和烃和烯烃, 低温阶段以非烃为主,甲烷含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重烃气在400~ 450 ℃达最大值;模拟气甲烷碳同位素随温度升高逐渐变重;煤不但可以生油而且可以排油, 排油过程在350 ℃之前就开始了, 在375 ~425 ℃排油量达最大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烃源岩生烃模型
    马哲, 宁淑红, 姜莉
    1998, 19 (4):  278-280. 
    摘要 ( 75 )   PDF(160KB) ( 256 )  
    利用高压釜加水模拟的实验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各主要生烃层系的生烃模式, 并利用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盆地主要生烃凹陷(玛湖凹陷和吉木萨尔凹陷)的干酪根生烃模型。准噶尔盆地烃源岩当Ro 为1.0 %~1.2 %时为生油高峰期, 当Ro 大于1.0 %时开始大量生气;二叠系烃源岩生油、生气能力较强, 其他层系烃源岩生油能力弱, 但生气能力较强;玛湖凹陷内的上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当埋深到3 700 m左右时进入成熟窗口, 吉木萨尔凹陷内的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当埋深到3 250 m左右时进入成熟窗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的研究
    肖芳淳
    1998, 19 (4):  281-283. 
    摘要 ( 81 )   PDF(139KB) ( 190 )  
    为了对油气储集层评价分类, 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贴近度概念, 提出了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油气储集层评价模式和分类标准。实例表明结果与其他方法一致,并与实际相符,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田新开地区油气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钟大康
    1998, 19 (4):  284-286. 
    摘要 ( 81 )   PDF(188KB) ( 186 )  
    通过对辽河油田新开地区七口井5 个油组不同孔渗条件的32 个砂岩储集层样品进行孔隙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图像分析以及压汞研究, 计算了表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的参数7 个, 表征喉道特征的参数13 个, 反映孔喉连通性的参数3 个, 反映孔隙结构复杂性的参数1 个。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认为, 该地区储集层的孔隙个体大, 喉道粗, 分选好, 孔喉连通程度较高, 毛管压力曲线多具有低而宽缓的平台段;不同的油组, 有一些差异, 相比之下, 沙一段Ⅰ 、Ⅱ油组孔隙结构最好, Ⅲ 、Ⅳ油组次之, 沙三段Ⅲ油组最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南地区奥陶系断裂及储集层裂缝分形特征
    顾乔元, 韩剑发, 张耀堂
    1998, 19 (4):  287-289. 
    摘要 ( 74 )   PDF(168KB) ( 224 )  
    应用分形理论, 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奥陶系断裂及储集层裂缝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该区的断裂及储集层裂缝分布均具分形结构, 自相关性很好, 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进一步研究表明, 平面上的断裂发育区和井下的储集层裂缝发育带是对应的。在碳酸盐岩中找油,储集条件是关键。因此,要彻底弄清轮南奥陶系含油性, 应从储集层条件最好的地方入手。分形研究证明, 整个轮南地区储集层最好的是平台西区, 这应成为近期油气勘探的首选区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孢粉组合
    吉利明, 王发泰, 张晓宝, 王武和
    1998, 19 (4):  290-298. 
    摘要 ( 75 )   PDF(329KB) ( 207 )  
    台北凹陷是吐哈盆地的主要含油气区, 而三间房组的大套砂岩是本地区的主要储集层。对采自葡1井和草南1 井三间房组样品的分析, 发现孢粉化石33 属69 种, 依据属种含量分布及地史意义, 孢粉植物群可确立为Cyathidites-Classopollis-Piceites 组合。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 含量为60.4 %, 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39.6 %.通过主要类型和重要属种地史分布的讨论、对比, 结合地层的上下关系, 认为三间房组孢粉组合与辽宁西部蓝旗组等地层所产的组合较相似, 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中期,大致相当Bajocian-Bathonian 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构造-地层组合特征*
    张守安, 李德茂, 韩萍, 夏遵义
    1998, 19 (4):  299-302. 
    摘要 ( 129 )   PDF(200KB) ( 210 )  
    分析研究塔里木盆地构造-地层组合特征,对寻找塔里木盆地大油气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盆地构造、沉积发育特征, 将它划分为前震旦系基底构造-地层、震旦系—下二叠统海相克拉通盆地构造-地层、上二叠统—中、新生界前陆盆地构造-地层三大组合系统。前震旦纪基底性质南北有别, 南塔里木地块以前长城系的混合片麻岩、麻粒岩为基底, 而北塔里木地块则以中、上元古界的浅变质岩为基底。基底的南北差异造成盆地盖层中构造-地层组合的差异, 震旦纪—早二叠世为海相克拉通盆地发育期, 震旦纪发生板内裂陷形成库鲁克塔格—满加尔坳拉槽,早寒武世—奥陶纪和石炭纪是盆地两次大的海侵期, 沉积了富含烃类的碳酸盐岩建造;晚二叠世—中、新生代为前陆盆地发育期, 晚海西运动使南天山全面崛起形成库车前陆盆地, 中、新生代随着南天山褶皱冲断带的不断南移, 前陆盆地也不断向南推进、扩展,沉积了巨厚的含煤、含油建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意义
    张文朝, 赵岩, 李胜明, 常亮, 谭云冬
    1998, 19 (4):  303-307. 
    摘要 ( 111 )   PDF(240KB) ( 280 )  
    根据大量钻井剖面和地面露头的岩性、电性特征、沉积构造、岩石组构和含油性等资料综合分析, 认为吐哈盆地北部的砂砾岩储集层属扇三角洲成因, 具有近物源、粗碎屑、窄相带和低成分成熟度等特点, 存在以牵引流为主的沉积构造, 发育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等三个亚相及九个微相, 并建立了相模式。指出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和成藏条件, 是本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井分析中的变井储问题研究
    贾永禄, 杨学文, 郭建国
    1998, 19 (4):  308-311. 
    摘要 ( 92 )   PDF(219KB) ( 231 )  
    常规试井分析理论把井筒储集系数视为一个常数, 这虽然简化了模型, 但却给许多试井早期数据的分析带来困难,作者较详细地探讨、总结了试井分析中的变井储问题, 并且研究了在有效井径模型中, Fiar 模型和误差函数变井储模型的应用, 有效地解决了真实井径模型中当表皮系数为负值时计算发散的困难。还讨论了地层压力的计算受变井储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幂律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剪切速率
    王新海, 赵郭平
    1998, 19 (4):  312-314. 
    摘要 ( 132 )   PDF(144KB) ( 393 )  
    针对幂律流体渗流, 导出了数均剪切速率、体均剪切速率与粘均剪切速率, 分析了一些剪切速率的物理意义。不同问题应使用不同的剪切速率式,对于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在计算聚合物溶液(水相)粘度时, 宜采用考虑渗透率降低的粘均剪切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什么要根据原油粘度选择水驱特征曲线
    俞启泰
    1998, 19 (4):  315-320. 
    摘要 ( 98 )   PDF(284KB) ( 263 )  
    介绍了与水驱特征曲线对应的含水率fw 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R*关系的推导过程, 并指出fw —R*关系是代表水驱油田驱替特征实质的含水上升规律。以前推荐的4种水驱特征曲线,即纳札洛夫曲线、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西帕切夫曲线和沙卓诺夫曲线的fw—R*关系可以反映油田不同的含水上升规律。原油粘度是影响油田含水上升规律最主要的天然因素。选择油田适用的水驱特征曲线的原则是使水驱特征曲线与实际油田的含水上升规律相符,其目的是找出可以尽早地、准确地进行计算和预测的水驱曲线。根据原油粘度选择水驱曲线有助于这个目的的实现和避免水驱曲线应用的盲目性。最后介绍了应用伊万诺娃fw与R*图版和我国油田在R*=1.0 时的累积水油比(WP/NP)R*=1.0与μo的关系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的结果,确定使用水驱曲线的原油粘度界限(3 mPa°s 和30 mPa°s)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田开发指标经验预测方法
    王俊魁
    1998, 19 (4):  321-324. 
    摘要 ( 73 )   PDF(208KB) ( 191 )  
    将产量衰减曲线与水驱特征曲线结合起来应用, 给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油田开发指标经验预测方法。既解决了衰减曲线预测中缺少含水率的问题;又解决了水驱特征曲线预测中缺少时间的问题。同时还可以用来预测油田剩余开采年限与油田废弃时的采油速度。通过实例计算, 指明了高含水期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认为,在应用产量衰减曲线预测可采储量时应当十分谨慎,其预测结果要比实际偏高很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及可采储量的新模型
    朱圣举
    1998, 19 (4):  325-328. 
    摘要 ( 94 )   PDF(176KB) ( 179 )  
    基于概率统计学中的Γ(x2)分布, 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预测油气田的产量、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的时间。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模型比较实用, 预测的各项指标是比较可靠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喇萨杏油田表外储集层的开采实践
    刘春林, 孙光胜, 王庆霞
    1998, 19 (4):  329-331. 
    摘要 ( 105 )   PDF(153KB) ( 150 )  
    喇萨杏油田的表外储集层是以油斑产状为主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含钙粉砂岩, 与表内储集层属同一河流三角洲体系的沉积物。室内研究及矿场开采实践表明, 表外储集层在现有开发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主要阐述了表外储集层的含油结构特征及潜力, 给出定量挖掘表外储集层潜力的开发工艺、技术措施,对喇萨杏油田的开发调整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河油田特高含水期最小沉没度及合理沉没度
    杨堃, 行雨, 卢军, 李国强
    1998, 19 (4):  332-333. 
    摘要 ( 127 )   PDF(157KB) ( 188 )  
    针对双河油田目前特高含水期开发的特点, 运用油气藏工程原理, 求出各开发单元的最小沉没度, 同时结合油田开发实际资料,求出合理的沉没度,为现场油井管柱的合理设计提供思路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水开发油田耗水指数理论图版的制作及应用
    孙继伟, 孙建平, 孙来喜, 谢云龙, 徐学品
    1998, 19 (4):  334-335. 
    摘要 ( 78 )   PDF(157KB) ( 208 )  
    从油田开发耗水率的基本概念出发, 定义耗水指数为当注采比为1 时的耗水率。结合童宪章给出的水驱曲线公式,推导了耗水指数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据此可以制作耗水指数的理论图版。耗水指数的理论图版可用来评价注水开发效果,并可预测水驱采收率。该图版简单实用,容易掌握,应用于河南双河油田,取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扫描电镜评价高孔渗砂岩储集性能的新方法
    杨辉, 金江超, 魏广振
    1998, 19 (4):  336-337. 
    摘要 ( 86 )   PDF(130KB) ( 182 )  
    通过建立砂岩孔隙喉道的平面模型,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图象处理得到的孔隙直径、喉道宽度、面孔率等数据,推导出表征砂岩储集性能的“视渗透率”公式;实验得到的视渗透率数据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压裂退液资料评价压裂效果
    黄秋伟, 李雪彬
    1998, 19 (4):  338-341. 
    摘要 ( 70 )   PDF(172KB) ( 195 )  
    根据克拉玛依小拐油田的压裂退液资料, 总结了该油田的退液特征, 绘制出Cl- —QP 曲线, 根据Cl- —QP 曲线来预测油水层;提出了压裂液退液参数, 利用这些参数可判断地层的供液能力、渗透率、压裂所造裂缝的导流能力、压裂后地层受污染的情况, 并可对压裂效果作出定性评价, 分析判断中低产井低产的原因, 为制定下一步生产措施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