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云南含油气区板块构造演化及其含油气性
    张恺
    2003, 24 (3):  181-187+175. 
    摘要 ( 109 )   PDF(871KB) ( 242 )  
    云南省及其邻近地区经历了自元古代晋宁运动至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的强烈改造,形成了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沉积类型。以板块构造演化入手详细地研究了该区的构造、沉积特征及含油气性。指出在云南省境内呈东西向展布的楚雄、思茅-兰坪、南盘江、西昌-昆明、保山5个盆地,沉积岩总面积约16×104km2,若考虑到邻省面积则可达20×104km2;它们都是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发育着海相震旦-下古生界,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的上古生界-上三叠统及陆相中-新生界3大套含油建造,具备了形成油气富集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应着手编制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的近、远期油气勘探规划,以期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油气勘探领域
    张抗
    2003, 24 (3):  188-192+175. 
    摘要 ( 79 )   PDF(356KB) ( 274 )  
    塔北隆起南坡阿克库勒凸起具有志留系-侏罗系碎屑岩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两大套含油层系、构造和地层两大圈闭类型。在开拓构造圈闭领域时要重视非构造应力的形变作用和断裂破碎带的影响,加强对碳酸盐岩内幕构造的探索;对地层圈闭要重视开拓碎屑岩系中的勘探领域,实施岩溶缝洞网络型储集体和次生溶孔似层状储集体并举的勘探方针。对阿克库勒乃至整个塔北隆起区都要以“大岩溶”和“大隆起”的思路全面认识各勘探领域,立体勘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气在中国大陆科学探索井的发现及其科学意义
    张景廉, 李相博, 吴梁宇
    2003, 24 (3):  193-194+175. 
    摘要 ( 76 )   PDF(165KB) ( 233 )  
    中国大陆科学探索井中科1号井在476m、869m、1935m发现了有可能是深源气的CH4、CO2和He的高异常,可以肯定地说,它们是非生物成因的气体,是无机成因气。在变质岩地区和层段发现的无机成因天然气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已成为油气无机成因说的佐证。建议中科1号井这一重大课题吸纳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参与,使该井随钻取样和录井工作更为全面系统,兼顾无机气油勘探方面的探索与研究,积累宝贵的数据和经验,以利于我国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元素地球化学与测年研究
    王大锐, 袁明生, 张映红, 韩保福
    2003, 24 (3):  195-198+175-176. 
    摘要 ( 81 )   PDF(731KB) ( 253 )  
    新疆三塘湖盆地油气区发育有大面积、多套火成岩建造,大部分岩性为火山喷发岩,局部为浅成侵入岩。对所采集的20块岩心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火成岩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吐哈盆地二叠系火成岩十分相似。三塘湖盆地火成岩中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铕(Eu)元素异常不明显。K-Ar法综合研究表明,盆地内所分析的岩浆岩发育时期为距今270.0×106~290.8×106a,相当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石炭系混合沉积层序
    张同钢, 储雪蕾, 向赞, 刘玉魁
    2003, 24 (3):  199-201+176. 
    摘要 ( 83 )   PDF(382KB) ( 222 )  
    对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凹陷北部的石炭系露头剖面进行了野外详细实测,根据古生物特征,岩性、岩相分析和地层对比,对地层层位进行了划分、对比。由露头区向覆盖区进行了地震追踪,证实覆盖区内也有石炭系分布。古生物、岩性、岩相、沉积构造和粒度等资料证实,本区石炭系在垂向上发育典型的滨浅海碎屑岩和台地相碳酸盐岩互层的混合沉积层序。总结出了适合这种混合沉积层序的相模式,依据这种相模式对本剖面石炭纪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简单分析。在这种典型的沉积层序中,发育着良好的烃源岩和储集层,使研究区内的石炭系具备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储集性
    张传林, 赵省民, 文志刚
    2003, 24 (3):  202-204+176. 
    摘要 ( 208 )   PDF(645KB) ( 266 )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辫状河三角洲主要由砾岩、含砾砂岩和粗砂岩等粗碎屑岩组成,是本区重要的沉积相类型。该区的辫状河三角洲虽也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前三角洲3个亚相组成,但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是其沉积的主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则因发育于较陡的浅湖地带和被辫状分流河道冲刷而发育程度很差。同时,露头样品的测试结果和石油地质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砂砾岩体的油气储集性较好,是区内较好的储集层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皖下扬子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学特征
    赵俊青, 纪友亮, 毛凤鸣
    2003, 24 (3):  205-209+176. 
    摘要 ( 67 )   PDF(1338KB) ( 294 )  
    在野外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苏皖下扬子地区石炭系露头进行了精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和层序划分、对比,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层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苏皖下扬子地区石炭系可以分为6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SQ1、SQ5、SQ6属于Ⅰ型层序,层序SQ2、SQ3、SQ4属于Ⅱ型层序。在苏皖下扬子的东北部地区SQ1—SQ6六个层序发育完整,而在西南部地区SQ1—SQ4四个层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SQ5、SQ6层序则全区广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萍乐坳陷海相含油气系统特征
    李会军, 张立勤, 梁锋, 杨桦, 高树海
    2003, 24 (3):  210-213+176. 
    摘要 ( 86 )   PDF(349KB) ( 288 )  
    江西萍 乐坳陷海相含油气系统以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泥岩和煤为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分布面积广、成熟度适中、油气显示较好的特点,坳陷具有中白垩统-下第三系红色岩系和元古界-三叠系推覆岩系两套区域性盖层。坳陷内油气勘探中西部以找气为主;东部以油为主,油气并举,勘探有利区为余干区和萍乡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坡缕石特征及成因
    赵杏媛
    2003, 24 (3):  214-217+176-177. 
    摘要 ( 137 )   PDF(1315KB) ( 223 )  
    坡缕石在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矿物学特征。塔里木盆地坡缕石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其次为白垩系和上第三系。坡缕石的成因与干旱-半干旱古气候和富含镁离子的水介质等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省油气勘探再获重大突破
    本刊编辑部
    2003, 24 (3):  216-216. 
    摘要 ( 44 )   PDF(40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性质
    杨晓宁, 王国林, 张丽娟, 胡剑风, 金英爱
    2003, 24 (3):  218-220+177. 
    摘要 ( 83 )   PDF(483KB) ( 213 )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英南2井侏罗系天然气气藏具有深盆气藏的性质。该区古生界具有分布广、生烃强度高的烃源岩和区域深坳陷。生烃中心位于深坳陷中,其上倾方向为致密砂岩。而且在较好砂岩储集层的上部具有连片分布的致密砂岩。气藏盖层的封闭机理是由于致密砂岩微细孔喉产生的毛细管压力,致密砂岩所具有的水锁现象增大了微细孔喉的毛细管压力,成为油气封堵层,阻止了油气纵向上大量的散失,使得天然气在相对好的砂岩储集层中聚集成藏。由于天然气具有高度扩散能力,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已经聚集成藏的天然气会部分扩散到上部地层中而发生散失,同时由于坳陷中的烃源岩具有持续生烃能力,使气藏中散失掉的气体得以补充,这样,便形成了动态平衡的气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含油气评价
    吴超, 翟胜敏, 邱斌, 尹宏, 王晓云, 刘松
    2003, 24 (3):  221-223+177. 
    摘要 ( 124 )   PDF(344KB) ( 292 )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受南天山造山带和西昆仑造山带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对冲地质结构,时间上,表现为不同演化阶段构造格局与沉积环境的差异;空间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与构造层序的叠置。圈闭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凹陷内主要有2套生油岩:侏罗系及石炭系-下二叠统生油岩,目前正处于生油高峰的侏罗系生油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为主力生油岩。凹陷内主要发育2套优质储盖组合:下第三系-白垩系储盖组合及上第三系中新统内部储盖组合。综合评价认为喀什凹陷具备形成规模油气田的物质基础,是寻找油气的有利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发现丰富的地热资源
    本刊编辑部
    2003, 24 (3):  223-223. 
    摘要 ( 37 )   PDF(38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石炭-二叠系界线
    黄智斌, 杜品德, 赵治信
    2003, 24 (3):  224-228+177. 
    摘要 ( 96 )   PDF(1180KB) ( 261 )  
    概述了石炭-二叠系界线在世界、中国和新疆地区的演变,按国际委员会批准的牙形石Streptoynathodus isolatus的首现位置作为二叠系底界的标准,重新标定了塔里木盆地周缘柯坪地层小区、铁克里克地层分区、阿尔金山地层分区、巴楚地层小区以及塔中隆起、轮南低凸起、满加尔凹陷、和田河以东、且末断隆以北至轮南低凸起的广大沙漠覆盖区的石炭-二叠系界线,并对下二叠统有关化石带、阶的对比进行了评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油气层综合解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姜振学, 刘晓冬, 徐景祯
    2003, 24 (3):  229-231+177-178. 
    摘要 ( 55 )   PDF(251KB) ( 203 )  
    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隶属度统计方法为理论基础,在SUN工作站环境下开发了油气层综合解释系统。该系统用于识别岩心、岩屑、井壁取心、测井、气测和钻井等6大类46个参数。对于其中的定性参数,通过模糊统计确定参数不同属性属于油层、气层、水层和干层的隶属度,作为定性参数定量化的依据。在建立的动态神经网络模型中,不同的储集层流体性质以10种输出元输出模式表示。在应用过程中可通过选择不同的输入参数和中间层神经元数目调整神经网络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情况和对实际资料的要求。通过在辽河油田曙光、大洼等多个地区的实际应用,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童氏图版的改进及应用
    赫恩杰, 蒋明, 熊铁, 曾庆桥, 曲海潮
    2003, 24 (3):  232-233+178. 
    摘要 ( 127 )   PDF(361KB) ( 210 )  
    童氏图版法在国内外注水开发油田采收率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只能应用于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对于采出程度较低的水驱高粘度油藏和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童氏图版对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描述与实际不符。从数学意义及油藏开发理论角度,分析了童氏图版的某些不合理之处;在水驱曲线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对童氏图版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拓宽了童氏图版的应用范围。实例应用表明,改进后的童氏图版对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变化规律的描述更加符合实际,预测的采收率更准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分支水平井在辽河胜利完井
    本刊编辑部
    2003, 24 (3):  237-237. 
    摘要 ( 48 )   PDF(46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百口泉油田稠油冷采的可行性研究
    杨学文, 王勇, 徐雄, 江跃民, 陈建林
    2003, 24 (3):  238-239+178. 
    摘要 ( 79 )   PDF(167KB) ( 263 )  
    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百重七区稠油油藏实施蒸汽吞吐开发的第二轮后,暴露出单井产油量递减快,油温下降快,周期生产时间短,产油量低,油井汽窜、出砂、套管损伤严重,油井周期回采水率低、初期油汽比低于0.2,开发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对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中三叠统上克拉玛依组疏松砂岩储集层基本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稠油冷采出砂的机理与影响因素,并与研究区油藏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百重七区稠油油藏实施出砂冷采具有较大的潜力,目前的开发阶段是出砂冷采较有利的时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分形方法研究水驱前后岩石的孔隙结构
    马新仿, 张士诚, 郎兆新
    2003, 24 (3):  240-241+178. 
    摘要 ( 102 )   PDF(171KB) ( 200 )  
    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空间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可以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应用分形几何的原理,建立了孔隙分布和毛管压力曲线的分形几何模型,得出了统计参数和分形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水驱前后的毛管压力曲线资料计算了水驱前后孔隙结构的分形参数,研究了水驱对孔隙结构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储集层岩石经过水驱后,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加,非均质性增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astTracker软件在克拉玛依油田滚动开发中的应用
    蔡圣权, 张勇, 韩铭毅, 邹鲁新, 赵斌, 杨志冬, 陈思璘, 解宏伟
    2003, 24 (3):  242-243+178-179. 
    摘要 ( 78 )   PDF(294KB) ( 187 )  
    储集层地质建模从三维空间上定量表征、预测油气储集层的展布与性质,业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方向。2001年在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检131井区克拉玛依组滚动开发的过程中,以前期油藏描述成果为基础,借助于先进的FastTracker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形象、直观的三维构造模型、岩性模型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电阻率属性模型。在钻井实施进程中,利用该软件独有的实时更新功能,不断地补充新井资料,提高了模型精度,并利用MonteCarlo风险评估分析方法,预测了克下组的有利含油区,从而指导了滚动开发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最优化算法选择开发模型
    杨宇, 鲁新便, 杨彦军
    2003, 24 (3):  244-245+179. 
    摘要 ( 78 )   PDF(225KB) ( 158 )  
    根据最优化理论,提出了开发模式特征曲线计算机自动拟合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开发模式特征曲线计算机自动拟合分析的原理。引入改进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全局最优化求解方程,并给出程序编制流程图。给出的计算方法,解决了计算机自动分析开发模式特征曲线的问题,可用于符合单调递减类型和峰型递减类型油气藏的计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应用改进灰色模型预测油田产量
    陈民锋, 郎兆新
    2003, 24 (3):  246-248+179. 
    摘要 ( 70 )   PDF(226KB) ( 206 )  
    准确的油田产量预测对油田开发调整部署和提高措施作业的效益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灰色预测理论,使用精确差分格式和改进拟合参数的方法,建立了油田产量预测模型。由于拟合参数与误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因此选用新型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求取拟合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实例计算表明,自适应遗传算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而使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对油田产量的预测,其准确程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网络在彩南油田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邬长武, 于浩业, 沈楠, 尹东迎
    2003, 24 (3):  249-250+179. 
    摘要 ( 64 )   PDF(327KB) ( 198 )  
    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建立了彩南油田彩9井区岩性识别模型,通过检验,分类结果的符合率达93.75%.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研究区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孔隙度平均绝对误差为0.54%,平均相对误差3.5%,渗透率平均绝对误差1.68×10-3μm2,平均相对误差32%,其精度较传统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差函数在描述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中的应用
    毕研斌, 麻成斗, 石红萍, 张于喆
    2003, 24 (3):  251-253+179. 
    摘要 ( 80 )   PDF(682KB) ( 315 )  
    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藏描述的重要内容,其参数的空间分布不仅具有随机性,而且具有结构性。从地质统计学关于变差函数的基本理论出发,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种定量表征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某油田不同储集层类型单砂层的砂体厚度作为“区域化变量”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所反映的各类储集层的平面非均质特征符合沉积的基本规律,说明这一表征模型用于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中是可行的。同时,通过与变异系数计算值进行对比,说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孔隙度校正缺乏理论依据
    李传亮
    2003, 24 (3):  254-256+179-180. 
    摘要 ( 96 )   PDF(445KB) ( 277 )  
    储油岩石一般为致密介质。致密介质在应力作用下,以本体变形(弹性变形)为主,孔隙度不发生变化。油气储量计算时,地面实测孔隙度不需要进行校正。传统的孔隙度校正无形中损失了一部分地质储量,同时为确定校正值大小也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致密岩石弹性变形过程中的孔隙度不变性原则将给储量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刘池阳先生对本刊《审读报告》摘要
    本刊编辑部
    2003, 24 (3):  256-256. 
    摘要 ( 44 )   PDF(34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关于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一)
    郭占谦
    2003, 24 (3):  257-260+180. 
    摘要 ( 74 )   PDF(230KB) ( 237 )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只有玉门、独山子和延长3个小油矿,国际上流传着“中国贫油”的理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陆相生油等新理论指导下发现了大庆油田,在源控论指导下发现了大港、胜利、辽河、华北等一系列油区;复式油气聚集理论使渤海湾盆地油田不断扩大,使中国成为世界第5大产油国;北方侏罗系及煤成烃等天然气生成新理论又使我国天然气资源大幅度增长。油气勘探实践发现中国含油气盆地有着与众不同的地球动力场,由此导出了不少新的石油地质理论。回首往事,油气资源的发展源于新的石油地质理论;前瞻未来,中国油气资源的持续发展更加需要新的石油地质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油气储量和产量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杨磊, 刘池洋
    2003, 24 (3):  261-263+180. 
    摘要 ( 145 )   PDF(317KB) ( 941 )  
    石油工业的发展变化是当代影响国际经济、政治,同时又受国际经济、政治影响的敏感因素。石油产量是世界和各国石油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明显受国际和主要产油国经济、政治诸因素影响,受石油探明储量多少和社会需求关系制约的综合反映。在世纪之交,回顾世界石油产量的增长过程及其变化特点、主要受控因素及对世界的影响,对预测未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把握石油产量的变化特点,确定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刘文斌, 姚素平, 胡文蠧, 边立曾
    2003, 24 (3):  264-267+180. 
    摘要 ( 120 )   PDF(367KB) ( 584 )  
    介绍了流体包裹体在含油气盆地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合理选择与综合运用流体包裹体的测定方法并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资料,才能对油气运移成藏历史作出正确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洋壳蛇纹岩——生烃源
    А.Н. Дмитриевский, И.Е. Баланюк, О.Г. Сорхтин, А.Ш. Донгарян, 任俞(译),本刊编辑部(校)
    2003, 24 (3):  268-271+180. 
    摘要 ( 98 )   PDF(315KB) ( 276 )  
    介绍了用含有溶解二氧化碳的海水对大洋岩心进行水解的过程。结果表明,此水解过程可导致生成非生物成因的甲烷和氢。在含铁超基性岩的蛇纹岩化作用过程中,通过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二氧化碳还原,可以生成大量的甲烷。同时,海水经二价铁的分解,释放出氢。大洋岩石中甲烷的生成速度可达9×106t/a,氢的生成速度达9.7×106t/a.其中,大量的甲烷和氢因细菌的作用而发生酸化,除一部分气体散布到大气中之外,其余以热液或天然气水合物形式在大洋中储(沉)积下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2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本刊编辑部
    2003, 24 (3):  271-271. 
    摘要 ( 34 )   PDF(43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姚国范
    2003, 24 (3):  272-272. 
    摘要 ( 48 )   PDF(83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