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8-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烷烃气碳同位素类型及其意义(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戴金星, 倪云燕, 李剑, 胡国艺, 朱光有
    2008, 29 (4):  403-410. 
    摘要 ( 91 )   PDF(377KB) ( 183 )  
    将烷烃气碳同位素划分为正碳同位素系列(是有机成因烷烃气的表征) 、负碳同位素系列(是无机成因烷烃气的表征) 和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是次生改造气的特征) 等3种类型。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发育着大量正碳同位素系列的原生型煤成气和油型气, 也有大量碳同位素倒转的次生型的有机成因烷烃气, 但无原生型负碳同位素系列无机成因烷烃气, 仅有个别次生改造型负碳同位素系列, 它们是由有机成因烷烃气改造来的。认为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的成因有4种: ①同源不同期气或同型不同源气的混合; ②煤成气和油型气的混合; ③烷烃气中某一或某些组分被细菌氧化; ④有机烷烃气和无机烷烃气的混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西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前景(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康玉柱
    2008, 29 (4):  415-419. 
    摘要 ( 122 )   PDF(269KB) ( 243 )  
    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含油气体系及典型油气田, 认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伊宁盆地、三塘湖盆地、柴达木盆地、酒泉盆地、巴丹吉林盆地及六盘山盆地等石炭-二叠系油气资源较丰富, 具有较好的含油气前景, 是今后重点勘探的层系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演化特征及含油远景评价(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张恺
    2008, 29 (4):  420-424. 
    摘要 ( 92 )   PDF(203KB) ( 220 )  
    青藏高原的含油气盆地是属多个板块构造旋回、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 具有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两大油气源叠合、富集的特征, 是中国和全球特殊的高原型含油气盆地。其特殊性与中新生代发生的陆块间和大陆间的碰撞活动有关, 属于强烈碰撞型含油气区。其特点是地壳厚度大、地面隆升幅度高、自然地理环境差, 是我国目前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 但与近年来兴起的热点地区——北冰洋和南极洲相比, 又有它有利的一面, 是我国油气资源持续发展的后备战略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掩伏带勘探领域分析(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况军, 张越迁, 侯连华
    2008, 29 (4):  431-434. 
    摘要 ( 112 )   PDF(484KB) ( 248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自石炭纪晚期发育起来的大型叠瓦冲断系统, 克百冲断带为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的中段。冲断前锋带的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早二叠世末, 侏罗纪构造活动趋于停止。被推覆体掩伏的下二叠统和石炭系具备良好的自生自储条件。前锋断裂带下盘的准原地系统中发育一系列断层转折褶皱、双重构造, 具备形成多种类型圈闭条件, 储集层岩性以火山岩和砂砾岩为主, 孔隙类型以孔缝为主, 受埋藏深度影响较小, 可形成自生自储油气藏类型。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盘掩伏带的主要勘探目标之一。克百掩伏带的白碱滩背斜、百口泉背斜应作为首选的钻探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部优质储集层及有利勘探领域
    雷德文, 唐勇, 常秋生
    2008, 29 (4):  435-438. 
    摘要 ( 92 )   PDF(434KB) ( 202 )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部碎屑岩优质储集层岩性主要为滨岸及三角洲前缘环境沉积的不等粒、中-细粒及极细粒砂岩, 具有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高、杂基含量低、成岩演化程度较低、固结较弱、储集性能较好的特点, 深部碎屑岩相对优质储集层形成主要与高能沉积环境、长期处于碱性成岩环境、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异常高压、早期胶结-后期溶蚀等因素有关。南缘第二、第三排构造带为重要的勘探领域, 新近纪、古近纪、白垩纪及晚侏罗世, 沿古湖岸线的滨岸及三角洲前缘的高能环境沉积的有利的储集体是南缘深部重要的勘探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的地震转换波探测(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邵学钟, 张家茹, 范会吉, Ю.Ромахов, Ф.Кайдаш
    2008, 29 (4):  439-444. 
    摘要 ( 106 )   PDF(794KB) ( 193 )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的基底和地壳结构, 在盆地内完成了4条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 总长为1600km. 结果表明, 准噶尔盆地地壳具有陆壳性质, 基底为双层结构, 上层为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 下层为前寒武系结晶基底, 褶皱基底厚度不超过10km, 在三个泉凸起以北厚度较大, 为3~10km, 在此凸起以南, 厚度只有0~4km. 结晶基底顶面的埋深为5~16km. 地壳厚度为44~52km, 平均为47~48km. 盆地内存在一系列基底断裂和深部超壳断裂, 它们对盆地内油气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中拐-五八区佳木河组火山岩储集层特征(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朱国华, 蒋宜勤, 李娴静
    2008, 29 (4):  445-447. 
    摘要 ( 92 )   PDF(464KB) ( 317 )  
    克拉玛依油田中拐-五八区佳木河组火山岩储集层岩类复杂, 有火山碎屑岩、熔岩等; 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凝灰岩、沉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 熔岩类主要为安山岩和玄武岩。火山碎屑岩以晶屑、岩屑内溶蚀孔和火山灰脱玻化孔为主, 主要发育在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中; 熔岩以半充填或未充填气孔和冷凝收缩缝为主, 主要发育在安山岩和流纹岩中。火山岩储集性质总体差-很差, 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中由于绿泥石、沸石和方解石等矿物的充填, 破坏了在冷却成岩阶段中形成的原生储集空间, 后期虽然受地表水的淋滤和地下酸性流体溶蚀,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层质量, 但是整体溶蚀作用不强且不普遍, 主要发生在与不整合面有关的佳木河组上亚组中酸性火山岩中。后期裂缝对火山岩的储集性能的改造作用较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东-帐北构造与油气预测(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曲国胜, 卢苗安, 李涛, 马宗晋, 李亦纲, 田野
    2008, 29 (4):  448-451. 
    摘要 ( 100 )   PDF(658KB) ( 167 )  
    对准东隆起西缘带的现今基底及构造地貌变化、古盆山层序构造样式等分析表明, 准噶尔盆地东部宽阔的盆缘山系为由南北和东西向断裂和背、向斜构成的棋盘格式构造, 帐北断褶带南段是一个较典型的断弯背斜, 为自西向东逆冲推覆的结果。分析帐北构造带二叠纪以来不同时期构造层的三维构造特征, 认为基底南北向断裂控制了帐北斜坡带的南北向分布以及近南北向盖层次级断裂的形成; 并探讨了准东-帐北断裂系统与油气运聚关系, 认为近南北向断裂开启好, 是一组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 提出帐北断褶带西侧斜坡区、吉木萨尔坳陷中东部、火北断裂下盘和石钱滩坳陷南部为几个有利油气区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尔格勒河两岸侏罗系上部不整合层位的确定(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彭希龄, 袁文贤, 刘朝荣, 赖世新, 胡斌
    2008, 29 (4):  452-456. 
    摘要 ( 75 )   PDF(491KB) ( 192 )  
    准噶尔盆地南缘吉尔格勒河两岸侏罗系上部明显有不整合, 曾被正确地确定为上侏罗统齐古组的底界。但现今的主流划分方案却将其定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之底界, 而且头屯河组与齐古组不可再分。经近3年的反复考察、研究认为, 目前的主流划分方案是错误的。现已查明, 不整合面确实位于齐古组底部与头屯河组上部的杂色条带状地层之间。纠正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划分中存在了近20年的混乱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海北缘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前景及有利勘探方向(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何家雄, 陈胜红, 刘士林, 刘海龄
    2008, 29 (4):  457-461. 
    摘要 ( 105 )   PDF(236KB) ( 190 )  
    珠江口盆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大规模油气勘探以来, 在北部裂陷带及中央隆起区已陆续发现了20多个油气田。目前北部裂陷带及中央隆起区勘探程度较高, 盆地南部裂陷带及隆起区处于深水区域, 勘探及研究程度甚低。近几年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前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盆地不同区域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及特点, 分区带对其油气资源前景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剖析, 明确提出, 北部裂陷带中深层领域和南部裂陷带白云凹陷及周缘深水区是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有利方向, 应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快油气勘探步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油页岩的开发前景(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白云来
    2008, 29 (4):  462-465. 
    摘要 ( 174 )   PDF(308KB) ( 184 )  
    乌鲁木齐—吉木萨尔一带的油页岩呈弧形分布于博格达山前带, 长约134km, 宽10~20km. 自西向东, 有妖魔山、水磨沟、芦草沟、三工河及韭菜园子油页岩矿床等。该区油页岩形成于晚二叠世内陆湖湾环境。油页岩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芦草沟组中。油页岩分布于褶皱构造中。单层厚0.6~10m, 总厚度为24~71m. 油页岩呈黑色, 略具油脂光泽, 硬度较小, 含油率3.7%~13.7%. 有纸状、沥青质涡卷状、层状及砂质油页岩等4种产状。以纸状油页岩质量最好。研究区已探明油页岩资源量4×108t, 预测资源量114×108t, 分别折合页岩油0.2×108t 和5.7×108t.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潮水盆地侏罗系油气勘探前景(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王昌桂, 马国福
    2008, 29 (4):  466-468. 
    摘要 ( 133 )   PDF(249KB) ( 180 )  
    潮水盆地是河西走廊最大的侏罗系盆地, 中、下侏罗统煤系和湖相泥岩生烃指标与吐哈盆地相似。中、下侏罗统青土井群属低孔低渗储集层。盆地缺少喜马拉雅运动期的背斜构造带, 圈闭多以断块和断背斜为主。虽然潮水盆地的规模不如吐哈盆地, 但在其中已发现了青土井小油藏, 还有近2×108t 的石油资源量, 仍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相与储集层评价
    魏玉帅, 王成善, 金玮, 李亚林
    2008, 29 (4):  469-474. 
    摘要 ( 64 )   PDF(308KB) ( 210 )  
    西藏羌塘盆地双湖托纳木地区地处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 广泛发育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 其岩石地层垂向上由3个沉积组合构成, 总体显示为一个向上变粗的充填序列。雪山组一段发育三角洲相, 二段发育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包括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两个亚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分流间湾, 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天然堤和分流河道, 冲积扇相包括外扇和中扇两个亚相。储集层分析表明, 上侏罗统雪山组二段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能较佳, 可达中等水平, 其次为雪山组一段碎屑岩, 为中等偏差储集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地区奥陶系现今构造应力场模拟及裂缝预测
    刘聪, 黄晓波, 樊太亮, 王增香, 曾清波
    2008, 29 (4):  475-477. 
    摘要 ( 93 )   PDF(276KB) ( 213 )  
    裂缝性储集层是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最重要的类型, 控制着奥陶系油气井的产出能力。结合相关地质资料,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塔中地区奥陶系进行了现今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根据格里菲斯岩石破裂准则, 预测了奥陶系现今裂缝发育区带。通过统计奥陶系单井裂缝线密度和工业油气井井位分布情况, 验证用三维有限元法预测的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裂缝发育区和实际裂缝线密度统计及测井解释的裂缝发育区基本吻合, 表明塔中地区现今油气成藏区带多位于构造应力高值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北隆起轮西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油气来源分析
    赵孟军, 秦胜飞, 潘文庆, 宋岩, 王招明, 韩剑发, 柳少波, 张宝民
    2008, 29 (4):  478-481. 
    摘要 ( 87 )   PDF(262KB) ( 182 )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西地区重油具有低饱和烃(或低饱和烃与芳香烃比值) 和高含蜡、高含硫、高胶质、沥青质的特征, 说明该地区原油经历了大量的轻烃散失和降解过程。通过对该区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和储集层沥青研究, 认为该地区原油主要为中下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烃源岩的混源油。同时, 从烃源岩发育及油气充注的时期分析, 也可以得出中下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烃源岩是轮西奥陶系潜山油藏的主要油源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油田火成岩双重介质储集层地质建模(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刘瑞兰, 王泽华, 孙友国, 郭桂生, 蔡贤平
    2008, 29 (4):  482-484. 
    摘要 ( 100 )   PDF(300KB) ( 219 )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试井等方面的资料, 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 建立了火成岩双重介质储集层的岩相、裂缝发育带、裂缝密度、裂缝孔隙度模型; 同时利用地震属性作宏观约束, 在构造应力、成像测井、微地震波监测、试井等分析基础上, 建立了目的层不同尺度和规模的裂缝系统模型, 求取了双重介质的水动力模型-渗透率模型, 并进行了模型的储量计算。通过对火成岩双重介质储集层建模的研究, 为车排子油田火成岩双重介质油藏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层序地层及储集层演化(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刘文锋, 胡平樱, 吴宝成, 孟祥超, 王海明, 宫清顺
    2008, 29 (4):  485-487. 
    摘要 ( 141 )   PDF(384KB) ( 188 )  
    将乌尔禾油田下三叠统百口泉组(T1b) 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LSC) 、3个中期旋回(MSC) 、7个短期旋回(SSC) 。划分的短期旋回与砂体发育期次相对应, 即每一个短期旋回对应一期砂体的形成。旋回发育规律: 自下而上为不对称旋回-对称旋回-不对称旋回, 前者的不对称旋回是由于前期基准面下降期沉积物被后期河道强烈冲刷而在地层记录中表现为冲刷界面; 后者的不对称旋回则是由于可容空间逐渐增大而使下降旋回表现为欠补偿的饥饿沉积所致。主要储集层段MSC1、MSC2中下部位于长期基准面上升旋回早-中期, 由退积叠加样式的短期旋回组成,沉积物以相互叠置的冲积扇扇中亚相砂砾岩沉积为主。MSC1旋回储集层的均质性和产能要明显好于MSC2旋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纪大孢子化石组合特征(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罗正江, 程显胜, 王睿, 阿丽亚, 罗玲
    2008, 29 (4):  488-491. 
    摘要 ( 90 )   PDF(443KB) ( 179 )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13口探井151块样品的古生物分析, 由下而上建立了2个侏罗纪大孢子组合, 其中八道湾组至三工河组下段大孢子组合以光面和棒刺状纹饰的类型为主, Kuqaia 丰富是其主要特点, 其时代为早侏罗世; 三工河组上段至西山窑组组合中网状和网脊明显突起的类型占主体地位, 其时代属于中侏罗世。依据大孢子化石的分布规律和时代讨论结果, 结合双壳、植物等门类的划分意见, 认为准噶尔盆地早、中侏罗世界线应划在三工河组上、下段之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用综合法确定机抽井合理沉没压力——以彩南油田为例(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朱志宏, 韩红雁, 易勇刚, 向前, 关密生, 谢文强
    2008, 29 (4):  492-494. 
    摘要 ( 99 )   PDF(149KB) ( 202 )  
    如何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是油田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地层压力、油井产能一定的情况下, 合理的沉没压力(沉没度) 是提高泵效和系统效率的关键。以综合抽油系统效率和泵效最优、产量最大为目标, 在理论计算和统计分析2种方法相互对比和印证的基础上, 得出了油田区块机抽井的合理沉没压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热蒸汽性质及其在稠油油藏吞吐开发中的应用——以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盐上稠油油藏为例(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李春涛, 钱根宝, 吴淑红, 喻克全, 羊玉平
    2008, 29 (4):  495-497. 
    摘要 ( 100 )   PDF(150KB) ( 515 )  
    过热蒸汽与普通湿蒸汽相比, 具有更高的热焓和更大的比容; 采用过热蒸汽进行吞吐开发, 不仅提高了井底的蒸汽干度、扩大了蒸汽波及体积; 而且过热蒸汽的降黏作用、热膨胀、解堵作用、原油蒸馏率、驱油效率均高于普通湿蒸汽。肯基亚克油田盐上稠油油藏采用直流注汽锅炉与蒸汽再加热装置进行了现场过热蒸汽吞吐试验, 试验获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对比盐上稠油油藏普通蒸汽与过热蒸汽的吞吐效果, 后者的增产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彩南油田彩9井区三工河组高温油藏分层调剖技术(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宫兆波, 汪玉琴, 付光慧, 周惠泽, 杨朝晖
    2008, 29 (4):  498-499. 
    摘要 ( 93 )   PDF(89KB) ( 220 )  
    针对彩9井区三工河组油藏目前吸水剖面不均、油层动用程度下降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采用分层注水技术并进行层内调剖以改善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效果的技术措施。以具有良好耐温性、稳定性和封堵性的酚醛体系为调剖剂, 2006年7月在彩南三工河组油藏2口井中实施了调剖试验, 一年内已累积增油1247t,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预测气体偏差因子的新方法
    许进进, 李治平
    2008, 29 (4):  500-501. 
    摘要 ( 88 )   PDF(85KB) ( 172 )  
    目前, 确定气藏偏差因子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测定、公式计算和图版法。现场应用过程中, 往往需要利用编程计算解决, 而且每次计算都需要调用一次程序, 输入一系列的参数, 处理起来很繁琐。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了新的预测方法, 只计算一次原始偏差因子, 再利用定容封闭干气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与现场实际生产数据相结合, 即可预测气体偏差因子。该方法在大庆SZ气田中进行了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 该方法简便、实用、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孔渗关系的渗透率粗化方法分析
    冯明生, 袁士义, 赵丽敏, 许安著
    2008, 29 (4):  502-503. 
    摘要 ( 97 )   PDF(86KB) ( 176 )  
    用测井解释孔隙度、基于岩心分析的孔渗模型可以得到渗透率; 粗化渗透率可按厚度加权算术平均或按厚度加权几何平均。研究证明, 用厚度加权算术平均孔隙度基于孔渗模型计算得到的渗透率, 等于渗透率直接按厚度加权粗化的几何平均值, 并不是按厚度加权的算术平均值; 按厚度加权的渗透率几何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按厚度加权的渗透率算术平均值。这表明, 在测井解释或地质模型对渗透率粗化时, 不同的粗化方法所得的粗化渗透率值不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霍尔果斯构造霍10井区地应力研究(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刘颖彪, 杨虎, 邓平
    2008, 29 (4):  504-506. 
    摘要 ( 89 )   PDF(267KB) ( 134 )  
    井壁失稳是霍尔果斯背斜钻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地质和工程研究表明, 由于受构造运动的挤压, 霍尔果斯背斜地应力高, 地层破碎, 特别是高陡层理发育, 钻井过程中井下坍塌、漏失等复杂事故频繁。利用室内实验和水力压裂试验分析数据, 建立了适用于霍尔果斯背斜的地应力计算模型, 依据已钻井测井数据建立了霍10井区的地应力剖面及地应力分布, 为该地区井壁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红山嘴砾岩油藏开采方式探讨(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李永新, 李东文, 李红, 汪玉琴, 吴月风, 张庭辉
    2008, 29 (4):  507-509. 
    摘要 ( 112 )   PDF(252KB) ( 159 )  
    红山嘴油田属克拉玛依Ⅱ类砾岩油藏, 已有20多年的注水开发历史, 虽然采出程度较低, 但综合含水率较高, 注采矛盾十分突出。针对该油田主力区红48断块克下组油藏, 在室内和矿场试验的基础上,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该油藏后期水驱、聚合物驱和深部调驱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条件下, 水驱开发油藏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标定采收率; 聚合物驱能够实现稳油控水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但措施成本高和需要改善配液水质; 深部调驱技术虽然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略次于聚合物驱开发, 但能较好地克服聚合物驱所面临的问题。综合分析认为, 深部调驱技术是目前条件下改善该油藏开发效果较好的开采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地应力模型与图版解释法(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杨虎, 刘颖彪
    2008, 29 (4):  510-512. 
    摘要 ( 88 )   PDF(196KB) ( 290 )  
    由于传统水平地应力模型中的构造系数很难准确求取, 无法获得计算水平主地应力的数学式。借助已钻井的测井资料、采用钻井地破试验或水力压裂试验法可较精确地测定最小水平主地应力; 在测井数据反演地层岩石参数的基础上, 利用复杂构造条件下主地应力力学模型, 建立目标井水平主地应力的数学关系并绘制解释图版, 由此求取最大水平主地应力值。该图版解释新方法充分考虑了上覆岩体的自重、地质构造应力及地层孔隙压力, 可较准确的预测勘探目标区块水平主地应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60井高、低阻油层特征及低阻油层识别方法(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沈英, 凌云, 祝嗣全, 罗玲, 张小莉
    2008, 29 (4):  513-516. 
    摘要 ( 82 )   PDF(459KB) ( 192 )  
    从高、低阻两类油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入手, 探讨了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原因, 认为, 束缚水饱和度高及伊蒙混层矿物含量高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对高、低阻油层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低阻油层与邻近泥岩、干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相似, 可应用密度-声波、密度-补偿中子曲线重叠方法, 结合三电阻率曲线的相对关系, 同时利用有机地化指标的约束, 对低电阻率油层进行了有效识别。经试油资料验证, 上述方法可以快速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驱技术在边底水油藏的应用(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李红, 李永新, 邓泳, 李东文, 汪玉琴, 李爱军
    2008, 29 (4):  517-519. 
    摘要 ( 85 )   PDF(171KB) ( 181 )  
    边底水油藏在新疆油田分布较广, 因而提高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 边底水侵入对油藏产量的影响日趋严重。针对边底水油藏不同的地质特征和开发阶段陆续开展了深部调驱的试验, 不仅扩大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 而且抑制了边水的推进速度, 油藏的开发效果得到了提高, 同时, 对如何搞好边底水油藏的调驱措施取得了一些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地表结构解释系统研发及其应用(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薛为平, 郑鸿明, 热合买提吾拉, 蒋琳, 刘宜文, 娄兵
    2008, 29 (4):  520-522. 
    摘要 ( 82 )   PDF(272KB) ( 149 )  
    随着岩性和精细地震勘探进一步的拓展, 近地表结构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静校正技术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但这些方法相对比较独立, 自成体系。静校正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因素很多, 特别是连片处理或考虑以往的静校正相关参数时, 就必须综合分析来自不同时期、不同信息的表层资料, 建立近地表模型, 拥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技术平台。近地表结构解释系统是一套专用于表层结构综合分析研究及静校正建模计算为一体的专业化应用系统, 为分析表层调查点速度、厚度分布规律, 及表层结构特点和静校正方法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促进了油田地震辅助信息管理的进步和静校正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中国油气资源的持续发展与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郭占谦
    2008, 29 (4):  523-527. 
    摘要 ( 85 )   PDF(163KB) ( 174 )  
    中国陆核是全球9大陆核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个“四面受挤”的陆核。这种特殊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孕育出众多世界知名的地质学家, 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学理论,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地质理论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 生产的发展离不开高度发展的理论, 同样, 中国油气资源的持续发展, 也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石油地质理论作指导。现有的成盆、成烃、成藏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愈来愈多的资料证实了烃类无机成因的可能性, 这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现有的油气地质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中国西部大气田形成与深部地壳构造的关系
    方乐华, 张景廉, 陈启林, 石兰亭, 卫平生, 张虎权
    2008, 29 (4):  528-531. 
    摘要 ( 63 )   PDF(174KB) ( 194 )  
    近年来, 中国西部大气田与塔里木板块、扬子板块、中朝板块之间的关系引起高度关注。随着板块构造理论在世界大陆的失败, 对于与俯冲带相关的弧后引张、大陆增生、地壳物质返回地幔、成矿作用和油气藏等均存在较大问题。以一些大气田为例说明天然气的生成与深部地壳构造有关, 尤其是与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有关, 在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中, 天然气可通过地幔流体(如CO2、CO、H2等) 进行费-托合成。天然气的生成与分布与这一假说相一致。按照这一假说, 预测了一些未来的大气田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质疑Wang-Li 产量数学模型一文的解析(为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
    王俊魁
    2008, 29 (4):  532-534. 
    摘要 ( 80 )   PDF(109KB) ( 181 )  
    “质疑”一文认为Wang-Li模型存在数学原理的错误, 模型是不成立的, 应用实例结果也是不可信的。仔细地阅读了该文, 并未发现其中有否定Wang-Li模型实质性的理由与论据。针对该文提出的3个问题, 对模型结构进行了深入理论分析与应用实践检验, 进一步证明了Wang-Li模型的数学原理是正确的, 结构是严谨的; 当模型积分下限t=0时, Np0不为零; 常数项C为大于-1的数值时, 也不会出现难以置信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酸盐岩储集层含H2S天然气成因研究
    丁康乐, 李术元, 岳长涛, 钟宁宁
    2008, 29 (4):  535-538. 
    摘要 ( 84 )   PDF(199KB) ( 203 )  
    对天然气-固态硫酸钙体系进行了初步恒温热模拟实验研究, 探讨了反应途径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高温下天然气与固态硫酸钙可以发生明显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 产物主要为硫化氢、二氧化碳、碳酸钙、水和焦炭。随TSR程度加深, 天然气中总烃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 天然气干燥程度与酸化程度均增大。给出了天然气参与TSR的反应途径通式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热力学上长链烷烃比短链烷烃更容易与固态硫酸钙发生TSR. 以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高H2S天然气藏为例进行了TSR体系的地质实例研究, 发现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地质例证结论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地壳现代运动与油气藏储量的回升机理
    А. Н. Дмитриевский, И. Е. Баланюк, А. В. Каракин, Ю. А. Повещенко
    2008, 29 (4):  539-543. 
    摘要 ( 70 )   PDF(176KB) ( 160 )  
    详细论述了地壳深大断裂及盆地断块构造活动对沉积盖层中流体活动的影响。通过对俄罗斯境内几个大含油气区(高加索、西西伯利亚、鞑靼斯坦) 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指出, 在一些老油气田已开发多年的区块内和一些早已报废的井中, 储量和产量的回升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深部地壳动力学环境周期性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杨瑞麒
    2008, 29 (4):  544-544. 
    摘要 ( 70 )   PDF(62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两项发明专利获国家授权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4):  419-419. 
    摘要 ( 50 )   PDF(33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孔低渗油气井超深穿透射孔工艺研究”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4):  474-474. 
    摘要 ( 86 )   PDF(34KB) ( 1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挪威提出深层油气勘探黄金地带理论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4):  484-484. 
    摘要 ( 55 )   PDF(34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将成为又一个千万吨油田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4):  494-494. 
    摘要 ( 70 )   PDF(40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北发现大型海相勘探新目标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4):  497-497. 
    摘要 ( 57 )   PDF(61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4):  534-534. 
    摘要 ( 54 )   PDF(34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