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10-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中国石化探区油气储量增长趋势
    何宏
    2008, 29 (5):  545-547. 
    摘要 ( 99 )   PDF(253KB) ( 207 )  
    基于中石化探区常规石油天然气历年新增探明储量数据和发现历程,结合“十一五”石油天然气储量目标与勘探计划部署,选用了逻辑斯蒂、龚帕兹及哈伯特3 种预测模型,预测了中石化探区未来25 年常规油气储量增长趋势。在目前勘探矿权区块没有大增或大减,勘探投入增长力度基本保持稳定的条件下,预计2006—2010 年中石化探区累积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1.28×108 t,累积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7 100×108 m3;2011—2015 年石油为10.75×108 t,天然气为7 359×10m3;2016—2020 年石油为10.70×108 t,天然气为7 792×108 m3;2021—2025 年石油为9.08×108 t,天然气为6 422×108m3;2026—2030 年石油为6.81×108 t,天然气为4 495×108 m3. 表明了中石化探区油气勘探具有良好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莫深1 井区三维压力分析
    樊洪海, 同辉, 林红
    2008, 29 (5):  548-550. 
    摘要 ( 89 )   PDF(336KB) ( 314 )  
    莫深1 井是中国石油在准噶尔盆地腹部部署的一口重点科学探井,完钻井深7 500 m. 该井钻探层位深、地层变化大,其钻井完井的顺利实施对认识莫索湾地区深层压力分布有重要作用。分析了莫深1 井区域地层压力的纵、横向特征,并在该区三维地震资料测井约束反演的基础上,获得了该区域三维层速度体,进而运用Bowers 方法计算出该区三维地层压力。有效提取了该区2 口重点探井莫深1 及盆参2 井位置上的地震层速度,分别与其测井声波速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此三维压力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压力分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夏72 井区风城组火山岩喷发模式及其分布
    潘建国, 陈永波, 许多年, 黄林军, 王斌, 谭开俊, 刘振宇
    2008, 29 (5):  551-552. 
    摘要 ( 108 )   PDF(297KB) ( 270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72 井区块二叠系风城组油藏储集层岩性为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物性较好,油气产能较高,是深层有利的勘探领域。剖析了这种火山岩喷发模式及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提出了裂隙式火山喷发模式,其分布主要受控于火山口及古地貌,从而为此类油气藏的勘探研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北管镇次凹低成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杨斌, 梁兴, 马孝祥, 周松源, 楼基胜, 蔡雅萍
    2008, 29 (5):  553-556. 
    摘要 ( 89 )   PDF(310KB) ( 201 )  
    管镇次凹位于苏北盆地盐阜坳陷洪泽凹陷中部,本区原油为低成熟油。其原油物性具有“四高一低”特点,即中等偏高的原油密度,高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量,低含硫;管镇次凹各井原油未经生物降解,其族组分具有典型低成熟油的特征;原油轻烃热演化程度数据表明,其轻烃热演化程度较低;原油中具有较低的m(Pr)/m(Ph)值和较高的m(Ph)/m(nC18)值,这也被认为是低成熟原油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甾烷热演化比值也都具有典型的低成熟原油的特征。原油的姥/植比值表明为还原-强还原环境的产物。该原油源自以腐泥型为主的母质显示了以腐泥型为主的母质特征。本区原油含蜡量高,其高含蜡是与低熟阶段部分腐殖型干酪根成油和腐泥型干酪根中的丛粒藻早期成油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苏里格气田日产量突破1500 万立方米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5):  556-556. 
    摘要 ( 57 )   PDF(70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洪积扇砂砾岩储集层测井精细解释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为例
    颜泽江, 唐伏平, 姚颖, 胡新平, 胡万庆, 单江, 刘萍
    2008, 29 (5):  557-560. 
    摘要 ( 106 )   PDF(404KB) ( 254 )  
    克拉玛依油田三区下克拉玛依亚组砂砾岩油藏储集层岩石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层间差异明显,老旧测井资料解释难度较大。针对多种测井系列下复杂岩性储层参数单一模型解释精度低的难题,提出分测井系列、分岩性开展测井精细解释模型的新思路。应用解释模型对研究区846 口井进行了二次解释,结果表明,分测井系列、岩性建立的解释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该方法对提高砾岩油藏储集层测井精细解释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开展地质建模和剩余油挖潜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的孔隙演化特征
    张顺存, 黄治赳, 孔玉华, 史基安, 雷天柱, 方琳浩
    2008, 29 (5):  561-564. 
    摘要 ( 100 )   PDF(388KB) ( 209 )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研究发现,火山岩的储集空间有原生和次生的孔隙及裂缝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组合类型。火山岩储集层的孔隙演化可以划分为5 个阶段:火山岩的形成阶段、风化剥蚀淋滤阶段、埋藏构造作用阶段、溶蚀改造作用阶段和油气聚集成藏阶段;同时,提出了对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影响较大的5种成岩后生作用:构造破裂作用、风化淋滤作用、蚀变作用、溶蚀作用、充填与胶结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孔隙特征及演化
    刘喜顺, 郭建华, 瞿建华, 张源志, 李炉明
    2008, 29 (5):  565-568. 
    摘要 ( 125 )   PDF(407KB) ( 259 )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演化、孔缝组合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区内6 种火山岩的岩性特征和6 种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认为火山岩原生孔隙因连通性差而不能形成有效储集层,而经过后期改造作用,尤其是溶蚀作用和构造运动,将大大改善火山岩的储集性能而成为有效储集层。分析了主要的火山岩储集层孔隙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如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等。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火山岩储集空间的演化过程分为5 个阶段:火山岩的形成阶段、风化剥蚀淋滤阶段、埋藏和构造作用阶段、溶蚀改造作用阶段和油气聚集成藏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纵波方位AVO 技术进行裂缝检测
    杜惠平
    2008, 29 (5):  569-571. 
    摘要 ( 75 )   PDF(336KB) ( 218 )  
    从理论上讲,利用纵波地震资料反射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可以对近似定向排列的地下裂缝导致的方位各向异性进行描述和预测。研究区的主要目的层为中浅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地震资料具有宽方位、高覆盖、高信噪比的特点。为保持地震波的方位AVO 振幅特征,减少采集和处理因素对地震波振幅的改造和畸变,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采用精细的振幅保持处理,并使用宏面元和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目的层的成像质量。通过对5 个不同方位角叠前时间偏移结果的分析,对研究区的裂缝方向和裂缝密度进行了预测。并结合研究区的地质资料和方位AVO 的技术特点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石油控制储量升级特点
    张家震, 徐备, 李友强, 张燕
    2008, 29 (5):  572-574. 
    摘要 ( 93 )   PDF(216KB) ( 202 )  
    控制储量升级已成为济阳坳陷探明储量最重要的来源。勘探增加、老井复查与测试技术进步是济阳坳陷石油控制储量升级的主要原因,储量规模、储量丰度、产能、油藏埋深是影响控制储量区块升级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储量规模大于500×104 t、储量丰度大于50×104 t/km2、油藏埋深小于3 500 m、千米井深稳定产量大于2.8 t/km·d(陆地)或20 t/km·d(浅海)的石油控制储量区块基本可升级为石油探明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显示类型及分布特征
    彭金宁, 刘光祥, 潘文蕾
    2008, 29 (5):  575-577. 
    摘要 ( 102 )   PDF(187KB) ( 249 )  
    系统讨论了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中油气显示的类型、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油气显示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就油气显示类型、对应层位和分布地区来看,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具有“浅层多油气、深层多沥青;南侧显示少、中带及北缘多沥青、北带多油气”的特点;就控制因素来说,油气显示分布离不开“源控”因素,此外构造运动和沉积建造也是控制油气显示类型和显示分布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层不整合油气输导模式探讨——以济阳坳陷为例
    陈涛, 蒋有录
    2008, 29 (5):  578-580. 
    摘要 ( 78 )   PDF(323KB) ( 180 )  
    对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及其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孔渗等地质特征分析研究后,发现不整合面下砂岩、碳酸盐岩、变质岩等裂缝、孔隙发育,形成高孔、高渗带,而泥岩由于后期的成岩作用,裂缝、孔隙均被重结晶泥质充填,不具渗透性。不整合面下的高孔、高渗带成为油气长距离运移的主要通道,在岩心、镜下均可见到风化岩石裂缝、孔隙中残留的原油。并建立了济阳坳陷不整合的2 种油气输导模式:不整合结构层侧向输导模式、不整合“天窗”式垂向输导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中地区须二、四段湖相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陈辉, 田景春, 蒋裕强, 游李伟, 张翔, 康建威
    2008, 29 (5):  581-584. 
    摘要 ( 97 )   PDF(320KB) ( 278 )  
    在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了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四段湖相风暴岩沉积特征,建立了湖泊风暴沉积模式,并探讨了风暴岩发育的条件及其意义。研究区风暴沉积是由风暴浪作用于浅湖泥坪和滨岸沼泽上,使沉积物重新搅起、形成泥岩砾,并通过风暴流搬运到三角洲或滨浅湖滩坝中,与未固结的砂质沉积物一起沉积形成。研究区风暴岩典型沉积构造特征丰富,单层风暴沉积发育不完整,常见多次风暴作用形成的若干不完整风暴岩的叠置层。风暴岩的发现有利于加深对该区沉积相的认识,风暴岩的频繁发育,表明研究区在上三叠统沉积时,易受到古太平洋气候的影响,湖盆水动力较强,部分原始沉积的砂体会受到湖泊水体的改造,形成新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同时还指出风暴岩砂体是研究区有利的储集层,可形成良好的岩性或构造-岩性油气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营凹陷深部异常高压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包友书, 张林晔, 张守春, 刘庆, 张蕾
    2008, 29 (5):  585-587. 
    摘要 ( 69 )   PDF(248KB) ( 217 )  
    研究了东营凹陷深洼陷内超高压与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深洼陷内砂体的油气充注程度与超高压呈正相关,超高压为其油气向深洼陷内岩性圈闭充注的主要动力;超高压降低了储集层含油藏物性下限,因此,在深洼陷强超压带内,储集层物性条件不是制约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强超高压的发育有利于超高压裂缝的形成,为油气运移提供有利输导条件;随超高压裂缝的间歇性开启和闭合,油气流体呈混相涌流方式间歇向岩性圈闭充注,圈闭内水则持续缓慢渗出。据此认为,由于强成藏动力的存在,东营凹陷深洼陷内岩性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惠州凹陷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田鹏, 梅廉夫, 于慧玲, 于水明
    2008, 29 (5):  591-594. 
    摘要 ( 70 )   PDF(293KB) ( 336 )  
    对惠州凹陷断层的断距、延伸长度、断开层位、倾角和空间发育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断层分为3 个级别。分析了油气藏分布与断裂的关系后指出,二级断层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最强,沿北西向断裂油气富集程度高,断距太大的断层不利于油气富集,晚期活动的断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饶阳凹陷岩性地层油藏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
    王权, 金凤鸣, 王素卿, 乔晓霞, 司继伟, 李清
    2008, 29 (5):  595-598. 
    摘要 ( 79 )   PDF(328KB) ( 333 )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油气最富集的典型陆相断陷凹陷,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良好地质条件。研究认为,该凹陷岩性地层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4 种因素控制,其中凹陷构造背景和古地貌控制着沉积体系与砂体的展布,碳酸盐岩台地基底与新生代强烈的掀斜断块活动、沉积-储集相带和富油洼槽则对岩性地层油藏的分布与富集起着决定性作用。针对凹陷陡带、洼槽带、中央潜山构造带和斜坡带的成藏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88 井奥陶系吐木休克组的发现及地层划分
    董宝清, 杜品德, 刘兴礼, 黄广健, 谭泽金, 罗友成, 丁丽娟
    2008, 29 (5):  599-602. 
    摘要 ( 93 )   PDF(491KB) ( 269 )  
    塔中88 井首次发现了中奥陶世晚期和晚奥陶世早期斜坡相牙形石化石,地震、测井资料进一步证实,塔中88井存在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及中奥陶统一间房组。这些地层在塔中低凸起是首次发现。这一发现为塔中与轮南、英买力地区奥陶系对比、区域构造分析和沉积环境分析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柴达木油泉子油田将建10 万吨产能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5):  602-602. 
    摘要 ( 48 )   PDF(78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近岸水下扇储集体沉积结构单元划分——以彩9井区三工河组为例
    陈庆, 张继春, 赵宝顺, 秦旭升, 张武
    2008, 29 (5):  603-606. 
    摘要 ( 70 )   PDF(415KB) ( 199 )  
    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岩心岩性、层理层面构造、粒度及其韵律特征等信息综合观察,分析古水流环境及水动力变化,确定出沉积结构单元界面。同时,通过岩性变化界面及其电性曲线微旋回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剖面沉积结构单元划分电性韵律标准(如自然电位回返、自然伽马升高、电阻曲线降低或台阶状变化等),进而实现研究区沉积结构单元划分。研究方法对陆相沉积体系及结构单元精细描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段塞解释模型
    裴连君, 张君吉力, 李晓山
    2008, 29 (5):  607-609. 
    摘要 ( 96 )   PDF(200KB) ( 280 )  
    提出了用于单井段塞式注入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的理论解释模型,即段塞解释模型。与以往脉冲式解释模型比较,该模型既符合矿场实际的注入条件,即段塞式注入,又不要求示踪剂是纯净的,使得示踪剂费用降低90%以上,适用于关井期间地下示踪剂带无显著飘移的矿场测试结果的解释。数值模拟表明,原始示踪剂与次生示踪剂回采剖面体积(称为滞留体积)的比值对扩散不敏感。该解释模型与数值模拟确定的残余油饱和度之间的误差小于0.5%;与单井的脉冲解释模型对比,解释精度提高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浅1 井区八道湾组油藏水平井开发优化研究
    谈继强, 赵洪岩, 关泉生, 耿梅, 杨志冬
    2008, 29 (5):  610-612. 
    摘要 ( 82 )   PDF(182KB) ( 223 )  
    针对准噶尔盆地红浅1 井区八道湾组稠油油藏扩边及未动用储量的地质特点,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经济分析方法,进行了水平井部署优化研究。在确定不同油价下水平井产量界限的基础上,优化水平井的关键技术参数,确定厚度下限为2 m,水平段长度200~300 m,水平井井距100 m.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水平井整体吞吐开发可以取得较好效果,采收率可达到28.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2 气藏气井产量递减预测方法的应用
    李春芹, 薛国庆, 李闽, 肖文联
    2008, 29 (5):  613-615. 
    摘要 ( 66 )   PDF(246KB) ( 241 )  
    在Fraim 提出的CO2气藏气井产量递减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和CO2气藏的高压物性随温度、压力变化关系,根据CO2气藏气井的生产史确定出CO2气藏单井控制储量和地层参数的计算公式,并应用这些公式计算了花沟气田高53 块井的单井控制储量,从而弄清了花沟气田的储量动用程度,为气田下一步开发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还提出了用标准化时间和标准化压力的半对数图是否呈直线作为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标准,为获取准确的储量和地层参数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青海油田精细研究老油田建产能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5):  615-615. 
    摘要 ( 45 )   PDF(76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水驱油田开发后期井网密度的确定
    刘春枚, 刘刚, 王高文
    2008, 29 (5):  616-618. 
    摘要 ( 89 )   PDF(210KB) ( 218 )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种计算投入开发若干年后的油田(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投资、逐年管理费用和原油销售收入的利息,还充分考虑了注采井数比、剩余油分布、油田递减率等因素。该方法可对投入开发后的油田井网是否加密进行论证,使决策者最大程度地避免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川东北的高产气新井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5):  618-618. 
    摘要 ( 52 )   PDF(62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地区低阻油层的认识
    文钢锋, 田世澄, 韩军, 赵江青, 李翠萍
    2008, 29 (5):  619-621. 
    摘要 ( 73 )   PDF(263KB) ( 221 )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地区的油气层从测井结果反映为典型的低阻油气层,给油气层的识别造成较大的困难。分析钻井工程情况说明该区油气层的低阻主要由于钻井工程影响造成,分别测定饱和9 400 mg/L,18 000 mg/L,45 000 mg/L,80 000 mg/L,120 000 mg/L 等不同矿化度的钻井液的地层岩石电阻率,得到测井电阻率的校正关系。运用这种关系对测井资料进行校正,得到比较真实的地层电阻率,为油气层的识别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顶底水油藏中水平井双向脊进研究
    伍增贵, 孙新民
    2008, 29 (5):  622-625. 
    摘要 ( 105 )   PDF(319KB) ( 314 )  
    针对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提出了将垂直于水平段的渗流截面分解为多个双向平面平行流,每个平面平行流又细分为上部单向气驱油、下部单向水驱油过程。通过动态分配进入到每个单向驱替过程的流量计算每个时步油气界面或者油水界面的推进过程,可以描述出任意时刻水脊、气脊的形态,也可以计算水平井在不同避水高度下的见水、见气时间。无论是水脊、气脊的形态还是见水、见气时间,计算结果与油藏数值模拟结果都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可以用于水平井开发此类油田的动态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
    陶军, 姚军, 范子菲, 吴向红, 赵伦
    2008, 29 (5):  626-628. 
    摘要 ( 83 )   PDF(256KB) ( 222 )  
    原油中的表面活性组分在多孔介质的孔道壁面上吸附形成了边界层,从而使得低渗透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远大于中高渗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首先分析了边界层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然后建立一个孔隙网络模型来进行渗流模拟。通过在孔道中引入边界层,可以利用孔隙级网络模型作出压力梯度与渗流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即渗流曲线。由渗流曲线便可进一步确定启动压力梯度。该方法首次在确定启动压力梯度时直接考虑了边界层的影响,而且将孔隙级网络模型的应用进一步扩展到了低渗透油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极限含水率确定新方法
    黄小亮, 唐海, 王中伍, 吕栋梁, 吕渐江, 余贝贝
    2008, 29 (5):  629-630. 
    摘要 ( 119 )   PDF(155KB) ( 240 )  
    通过对油藏相渗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达西定律理论,建立采油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再次通过油藏确定的单井经济极限采油量和油藏极限生产压差求出极限采油指数,从而得到极限含水率。并以低渗透油藏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与适用性,说明该方法在对油田开发中确定极限含水率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确定裂缝性火山岩储集层孔隙容积的油藏工程实用方法
    郑振恒, 曹文江, 王兆峰, 孔垂显, 曹菲
    2008, 29 (5):  631-634. 
    摘要 ( 76 )   PDF(300KB) ( 154 )  
    提出了应用试油阶段压力恢复试井和产量、流压矿场测试资料,采用Pollard-Pirson 方法和影响函数法,确定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单井泄流范围内的裂缝、基质孔隙容积。提出的方法有效弥补了非均质性十分严重的裂缝性火山岩油藏现有确定裂缝、基质孔隙容积方法所存在的理论和技术上的局限性,对于进一步研究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地质、油藏工程和产能特性有较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建会20 周年暨学术研讨会胜利闭幕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5):  634-634. 
    摘要 ( 43 )   PDF(63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利用孔、渗参数构造毛细管压力曲线
    肖忠祥, 张冲, 肖亮
    2008, 29 (5):  635-637. 
    摘要 ( 89 )   PDF(247KB) ( 480 )  
    分析毛细管压力资料是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连续获取储集层毛细管压力曲线一直是地质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针对储集层毛细管压力资料非常有限这一问题,以不同类型的岩心压汞资料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利用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构造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新方法,并建立了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构造模型。该方法可以连续构造出储集层毛细管压力曲线,通过与岩心压汞毛细管压力资料的对比,验证了新方法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疏水缔合聚合物质量浓度对其结构形貌的影响
    汪于博, 叶仲斌, 史雪枝
    2008, 29 (5):  638-640. 
    摘要 ( 118 )   PDF(288KB) ( 229 )  
    用原子力显微观测(AFM)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溶液在云母片上的结构形貌。观察到疏水缔合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对结构形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其结构形貌有很大不同。质量浓度在200 mg/L 时,溶液结构主要是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当质量浓度大于500 mg/L 后,其结构发展为空间网状结构。AFM 这种方法有助于了解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形态及其凝胶结构,同时也有助于研究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水气藏废弃压力的确定方法
    余贝贝, 唐海, 李东林, 吕栋梁, 吕渐江, 黄小亮
    2008, 29 (5):  641-643. 
    摘要 ( 86 )   PDF(212KB) ( 264 )  
    产水气藏的废弃压力是确定采收率的关键参数,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气藏采收率的高低,因此准确计算产水气藏废弃压力显得非常重要。考虑气井开采过程中产能方程系数的变化,推导出计算产水气井在不同伤害程度和伤害半径下,任意时刻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在井口生产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以最小井底流压下的气井最小携液速度为约束条件,确定出了产水气藏的废弃压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莫深1 井开创我国陆上石油超深井技术新纪元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5):  643-643. 
    摘要 ( 63 )   PDF(73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封闭油藏动态及可采储量的一种预测模型
    童凯军, 郑军, 杨露, 李丽娟
    2008, 29 (5):  644-647. 
    摘要 ( 73 )   PDF(251KB) ( 177 )  
    当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时,对其经济可采储量的预测,是进行油田开发评价的重要内容。从分析封闭油藏累积产油量与地层压力的相关曲线分布特征及其统计规律入手,在机理上对曲线分布特征的产生给予明确的解释与说明。基于对生命体系生长曲线的研究,引入广义Usher 模型,给出了一种适用于封闭油藏溶解气驱阶段关于油藏动态指标预测的新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模型求解,即可确定出模型的各项拟合参数及可采储量。经实例验证,是行之有效的,并具有计算简单、操作方便及预测精度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求准高含量蒙皂石砂岩孔隙度、渗透率的校正方法
    张丽霞, 李培俊
    2008, 29 (5):  648-649. 
    摘要 ( 76 )   PDF(126KB) ( 205 )  
    对于像富含蒙皂石这种遇水膨胀、加温脱水收缩的高膨胀含粘土砂岩,按常规岩心方法钻取、洗油、烘样,测定出来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存在偏高的现象,反映的不是地层真实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求准高蒙皂石砂岩孔隙度、渗透率的校正方法,校正后的数据反映了地层的真实孔隙度、渗透率,避免了高膨胀含粘土砂岩储集层因脱水收缩造成孔隙度、渗透率偏高的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技术及应用
    赵全胜
    2008, 29 (5):  650-653. 
    摘要 ( 122 )   PDF(390KB) ( 586 )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是一种全新的测井方法,它所提供的独特信息,极大地增强了测井的地层评价能力,是对裸眼井测井解释和油气评价技术的重大突破。阐述了核磁共振的基本理论与测井原理,并借助解释软件进行了实例分析,使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解释结果与录井显示情况完全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该技术的优越性和在油气评价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像测井技术在研究砂砾岩沉积构造中的应用
    周伦先
    2008, 29 (5):  654-656. 
    摘要 ( 105 )   PDF(634KB) ( 325 )  
    以济阳坳陷陡坡带为例,对砂砾岩的成像测井响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岩心-图像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FMI 成像图识别岩石沉积构造,判别古水流方向。FMI 成像图的颜色及其形态变化是沉积构造识别的主要依据,层理通过层内颜色微细变化显示出来,层面表现为形态各异的线形颜色突变界面,纹层连续性破坏或纹层面扭曲等特征指示同生变形构造的存在;根据图像解释的砂砾岩交错层理倾向,可推断古水流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灰岩分类研究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
    段凯波, 段东生, 王洁, 张聚全
    2008, 29 (5):  657-661. 
    摘要 ( 134 )   PDF(284KB) ( 454 )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灰岩分类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1962 年Folk 的分类和Dunham 的分类实用性很强,在灰岩分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1971 年Embry 对Dunham 分类体系的修订与1992 年Wright 对灰岩分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2000 年Riding 对微生物岩的划分是灰岩分类的3 次重大进展,使得灰岩分类逐步科学、合理和完善。鉴于生物(尤其是微生物)作用在灰岩成因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结合Riding 的分类——将微生物岩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和均一石以及近年来生物作用类灰岩的研究进展,对灰岩分类体系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诚挚的谢意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5):  661-661. 
    摘要 ( 65 )   PDF(65KB) ( 1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根据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岩石力学参数的方法
    贺顺义, 师永民, 谢楠, 张志翔, 李翠萍
    2008, 29 (5):  662-664. 
    摘要 ( 94 )   PDF(294KB) ( 771 )  
    在对不同年代、不同系列测井响应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特征与岩石力学特征本质上的相关性,经过误差校正,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技术,找到一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岩石力学参数的有效方法,建立研究区内岩石力学模型,为油田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地面渗透率与地下渗透率的关系
    李传亮
    2008, 29 (5):  665-667. 
    摘要 ( 169 )   PDF(215KB) ( 201 )  
    岩石的地面渗透率是在常压、常温下测量的。地层中的压力和温度都比地面高,岩石在地层中因为压力升高而压缩,致使渗透率有所降低;因为温度升高而膨胀,致使渗透率增大。通过研究,给出了通过地面渗透率计算地下渗透率的公式。计算公式综合考虑了压力和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渗透率与地面条件下的渗透率相差甚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陈惠超
    2008, 29 (5):  668-668. 
    摘要 ( 57 )   PDF(70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