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10-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未成熟石油成因的微观物理解释
    周炎如
    2006, 27 (5):  515-521. 
    摘要 ( 128 )   PDF(639KB) ( 464 )  
    从微观物理的角度,应用混沌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未成熟-低成熟石油的成因问题。首先确立微观物理解释未成熟石油成因的理论依据和微观成烃机理的“ 有机质负熵反应”理论模式; 在认识形成未成熟石油的有机质及其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未成熟-低成熟烃源岩中酸性非烃和中性非烃成烃的微观机理; 然后讨论了未成熟-低成熟烃源岩中有机质微观成烃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生物标志物成熟度指标和甾烷立体异构的ZYR 重排的微观物理解释; 最后探讨未成熟石油的成藏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古地貌研究
    康志宏
    2006, 27 (5):  522-525. 
    摘要 ( 109 )   PDF(707KB) ( 319 )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多期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岩溶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受控于岩溶作用,岩溶作用强烈程度明显受控于古地貌形态。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层序界面等时性研究古地貌,提出利用两个等时界面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但仅仅利用钻井恢复的古地貌结果是不够的,同时针对目前塔河油田埋藏深、井点数据较少,不足以反映岩溶古地貌的细节,提出了地震和钻井资料相结合,采用ESE 方法(又称误差模拟) 研究思路再现古地貌。通过层序地层学和ESE 方法建立了塔河油田海西运动早期古地貌模型。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等,进而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区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油源对比
    彭立才, 彭小群, 汪立群
    2006, 27 (5):  526-529. 
    摘要 ( 116 )   PDF(598KB) ( 195 )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不同构造上的原油分两大类。一类是该地区普遍分布的原油,包括马北1 井、马北101 井和马北3 井以及马北2 井后期注入的原油,这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烃源岩,但在成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马北1 井浅层和马北3 井原油来源于尕丘凹陷,属成熟原油; 马北1 井深层和马北101 井原油来源于赛什腾凹陷,为高成熟原油。另一类是马北2 井生物降解原油,来源于石炭系海陆交互相烃源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藏北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
    金玮, 王成善, 伍新和, 李亚林
    2006, 27 (5):  530-534. 
    摘要 ( 85 )   PDF(582KB) ( 239 )  
    托纳木地区位于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为羌塘盆地相对稳定的构造区,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和雪山组。地表油气显示主要为裂隙型沥青、“油浸”灰岩和油页岩,表明研究区内存在大规模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具备形成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储集层和盖层分析表明,托纳木地区储集层中等,盖层中等-有利。依据生、储、盖层的时—空配置关系,将托纳木地区生储盖划分为Ⅳ1、Ⅳ2、Ⅳ33个二级组合,其中Ⅳ2 组合最为有利,具有很高的勘探价值,Ⅳ1组合较为有利,而Ⅳ3 组合相对较差。托纳木地区生油条件优越、成熟度适中,储集层类型多、物性较好,盖层发育,表明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地质特征与成藏过程
    高岗, 李华明, 李川, 王志勇, 江青春
    2006, 27 (5):  535-538. 
    摘要 ( 120 )   PDF(777KB) ( 181 )  
    以油气藏基本特征为基础,通过沉积与储盖组合特征和成藏期次分析,对牛圈湖油田的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动态恢复。牛圈湖油田沉积与储盖组合良好。原油主要来自于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湖相烃源岩,以低成熟油为主。下侏罗统西山窑组主要为扇三角洲相、河流相和湖沼相沉积,岩性为砂岩、砂砾岩等,砂岩储集空间为粒间原生孔隙和粒间溶孔,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集层。芦草沟组沉积相主要为滨浅湖-半深湖相、火山喷发相和河流相沉积。储集层储集空间包括孔、缝、洞,但以孔、缝为主,为裂缝-孔隙型储集层,其原油属于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既有阶段性,也有较好的持续性。芦草沟组油藏的油气聚集开始于三叠纪末,侏罗纪末-白垩纪是成藏的主要时期。侏罗系油藏主要形成于白垩纪晚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是不同层位油藏的重要保存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腹部三工河组二段层序界面厘定
    张福顺
    2006, 27 (5):  539-541. 
    摘要 ( 65 )   PDF(423KB) ( 202 )  
    准噶尔盆地腹部岩性油气藏油水关系复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层序划分对比。通过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的综合研究发现,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内部可以识别出一个三级层序界面。该界面在岩性上以冲刷面及其之上砾岩或者含砾粗砂岩的出现为标志,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突变接触,该界面在伽马反演剖面上能够识别并且能够追踪对比。界面之下的高水位体系域砂体连通性好、侧向封堵不好、不含油,层序界面之上的低水位体系域及水进体系域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侧向封堵条件好、含油。厘定追踪该界面并寻找该界面之上的低水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勘探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构造新认识
    章贵松, 张军, 任军峰, 王欣
    2006, 27 (5):  542-544. 
    摘要 ( 68 )   PDF(463KB) ( 231 )  
    地层分布、重力、磁力、地震、CEMP 多种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构造带由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和桌子山-贺兰山冲断体系组成,它们是互为独立的冲断推覆构造; 明确指出,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为祁连地体拼贴到华北陆缘地体(鄂尔多斯地块西部) 之上的冲断推覆构造,具有独特的双层地体叠置结构。主张将华北地台的西界移至中卫-海原-宝鸡一线,并推断六盘山盆地深部发育华北地台的基底和古生界的盖层。这为在鄂尔多斯盆地以外地区勘探和鄂尔多斯盆地类似的古生界天然气赋存层系提供了线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刘军, 王华, 姜华, 肖军, 甘华军
    2006, 27 (5):  545-547. 
    摘要 ( 81 )   PDF(650KB) ( 365 )  
    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区油气勘探不断升温。目前在深水区所发现的大油气田多分布在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中国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与国外己获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从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到运聚条件等都具备了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油气勘探
    川东北地区热流史及成烃史研究
    卢庆治, 郭彤楼, 胡圣标
    2006, 27 (5):  549-551. 
    摘要 ( 59 )   PDF(243KB) ( 197 )  
    根据热流史及剥蚀量恢复结果对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及上三叠统两套主要烃源层的成烃史进行了研究。热流史恢复结果表明,在晚二叠世初期古热流值达到最高(可达62~70 mW/m2,井底热流),此后热流持续降低直到现今(平均约45 mW/m2,井底热流)。研究区中-新生界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最大,平均可达2 100 m. 二叠系烃源岩快速生烃时期是在早三叠世、晚三叠世及早-中侏罗世,而上三叠统烃源岩快速生烃时期是在中-晚侏罗世及晚白垩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
    姜桂凤, 孔红喜, 徐子远, 侯泽生, 蔡云兰, 李艳萍
    2006, 27 (5):  552-555. 
    摘要 ( 64 )   PDF(422KB) ( 156 )  
    通过对一里坪地区的烃源岩、储盖层、圈闭等各项成藏关键因素分析,确定制约新近系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认为,一里坪地区烃源岩主要为$N^{1}_{2}$层段和部分$N^{2}_{2}$层段暗色泥质岩,其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成熟门限为2 800 m; 储集层主要为粉砂岩,物性偏低; 圈闭主要为背斜、断背斜等。据构造演化史、沉积史、生烃史分析,确定新近系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与圈闭发育史较为匹配,形成“内储式原生油气藏”的成藏模式。确定出碱山和碱石山为近期勘探的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的吸收衰减补偿方法
    郑鸿明, 薛为平, 蒋琳, 古力, 彭勇, 王仲军, 董良国
    2006, 27 (5):  556-558. 
    摘要 ( 71 )   PDF(533KB) ( 244 )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高频成分易被吸收。研究地震波的吸收与衰减机制可以部分地补偿被吸收与衰减的地震波成分,但是,实际地下介质的地震波吸收与衰减机制很复杂,非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可以充分描述的。尽管如此,地震波的吸收与衰减补偿对提高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反演的分辨率仍有重要意义。地震波的吸收与衰减不但与岩性有关,而且也依赖于传播路径。因此,除了研究常规的单道吸收与衰减补偿方法外,研究沿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吸收与衰减补偿方法更接近真实情况,补偿更准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严重垮塌井眼条件下测井资料的校正方法
    孙中春, 顾振刚, 黎军, 杨斌
    2006, 27 (5):  559-561. 
    摘要 ( 85 )   PDF(570KB) ( 191 )  
    以提高合成记录制作质量为目标,研究了严重垮塌井段声波、密度测井数据的校正方法,提出了曲线相关计算和曲线正演两种校正方法。前者主要应用在补偿声波失真较小情况下密度测井曲线的校正,后者应用于声波、密度都出现严重失真情况下的曲线校正。上述两种方法在改善地震合成记录质量方面效果明显,已在准噶尔盆地地震合成记录制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技术——以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为例
    李家宁, 胡学雷, 宋玉梅, 李路
    2006, 27 (5):  562-563. 
    摘要 ( 65 )   PDF(571KB) ( 189 )  
    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大部分三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浅、中、深层资料信噪比极低,面波、脉冲等干扰严重,在记录上几乎看不到有效反射信息,猝发脉冲噪声现象严重,三维地震资料束线多、变观现象严重。另外,地震资料多次波不发育,给处理带来了较大困难。采用FOCUS及GRISYS两套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进行叠前去噪、DMO叠加去噪、叠前F-X域预滤波、反褶积试验、三维RNA技术提高剖面信噪比以及PR分裂一步法偏移等处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Weibull模型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陈钢花, 葛盛权
    2006, 27 (5):  564-566. 
    摘要 ( 79 )   PDF(260KB) ( 242 )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产量与可采储量预测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根据预测油气田产量的Weibull模型基本关系式,探讨了Weibull模型的性质,提出了求解模型参数的双重线性拟合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及有效性。此外,还得到两个重要认识,Weibull模型是广义的Wengcycle模型,是它的一般情况;Weibull模型不仅适用于油气田产量变化存在单峰的情形,也适用于油气田产量呈纯递减的情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储集层油藏的产能特征分析
    李传亮, 杨学锋
    2006, 27 (5):  567-568. 
    摘要 ( 73 )   PDF(113KB) ( 172 )  
    低渗透储集层的自然产能很低。若油井以自然产能生产,油井产量的递减速度并不快,而是与中高渗透储集层基本相同。若迫使油井以较高的初期产量投产,油井的产量递减速度必然很快,这是初期开采、后期亏空的必然结果,并不是储集层的应力敏感性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的新型增长曲线
    胡建国
    2006, 27 (5):  569-571. 
    摘要 ( 73 )   PDF(245KB) ( 208 )  
    基于对目前已有的增长曲线的实际应用,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推导建立了一种新的增长曲线模型,该模型虽然大大地简化了计算过程,它同样可用来预测油气田中长期产量变化和油气田可采储量。所推出的模型同样是有效和可靠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具有相当高的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单实用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
    王怒涛, 罗志锋, 黄炳光, 罗兴旺, 姜军
    2006, 27 (5):  572-574. 
    摘要 ( 90 )   PDF(436KB) ( 270 )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用来预测水驱油田的产量及可采储量的重要方法。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很多种水驱特征曲线的表达式。由于油田开发的复杂性,使得统一的定量描述难度很大,因此各类曲线都难以描述油田开发的全过程,而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含水阶段。目前在国内用得比较多的水驱特征曲线主要有甲、乙、丙、丁4种,在4种最常用的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既简单又实用的甲乙型和丙丁型综合水驱特征曲线。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所建立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与实际数据拟合相关性更强、结果更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油乳化液的流变性研究
    张峰, 秦积舜, 张星, 孙仁远
    2006, 27 (5):  575-577. 
    摘要 ( 99 )   PDF(235KB) ( 351 )  
    油水乳化液粘度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参数,模拟某油田地层条件,应用流变装置测试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水乳化液的粘度,结果表明,油水乳状液的转相点在含水率为40%~60%,建立了乳化液粘度预测数学模型,其粘度变化规律符合高斯函数和Lorentzian(劳伦兹) 函数,随着气油比的增加,乳化液粘度降低,且与常温常压下不含气的油水乳化液粘度有类似的规律,为油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常高压气藏气井产量递减自动拟合研究
    梁彬, 张烈辉, 李闽
    2006, 27 (5):  578-580. 
    摘要 ( 69 )   PDF(217KB) ( 195 )  
    在LM产量递减自动拟合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回归分析建立了异常高压气藏气井的产量递减自动拟合数学模型。运用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图版拟合就可以确定出异常高压气藏的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和地质储量。为了改善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了去掉不稳定生产数据后,再用自动拟合方法来反求地层参数。为了便于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正确的结果,提出了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向油藏中注CO2时引起的沥青质沉淀研究
    贾英, 孙雷, 孙良田, 黄磊
    2006, 27 (5):  581-584. 
    摘要 ( 100 )   PDF(517KB) ( 232 )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关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资料的基础上,对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的实验、数值模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性质,并对今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滴西12井获高产工业气流
    本刊编辑部
    2006, 27 (5):  585-585. 
    摘要 ( 49 )   PDF(36KB) ( 1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一种新的油田产量递减模型
    朱义东, 孙为权, 廖建华, 荣宁
    2006, 27 (5):  586-587. 
    摘要 ( 72 )   PDF(102KB) ( 167 )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研究是进行产量递减预测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Arps 递减曲线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预测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的方法,此外,国内提出了很多预测方法,使产量递减预测方法更齐全、使用范围更广泛、预测精度更高。基于物理学中的简谐振动原理,提出了把阻尼振动方程中的临界阻尼振动方程变形得到一种新的产量递减模型,可简化为Arps 指数递减形式,经实例计算,可以用来预测油田产量,以此指导油田开发和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薄层底水油藏产水规律
    蒋炳金, 唐海, 吕栋梁, 王卫东
    2006, 27 (5):  588-589. 
    摘要 ( 79 )   PDF(138KB) ( 205 )  
    从岩心相渗数据出发,经归一化处理得到油藏的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针对具体油藏,结合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回归出Kro/Krw与Swd关系式的具体形式,并进一步推导了油藏的理论水驱特征曲线方程。实际应用中,对于薄层底水油藏(无水采油量接近为0),进一步推导了油藏水油比对数与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之间的线性方程式,与薄层底水油藏实际产水情况十分吻合,因此可用于预测该类油藏的产水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中俄将建两条输气管道
    本刊编辑部
    2006, 27 (5):  590-590. 
    摘要 ( 59 )   PDF(37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气藏有限封闭水体能量的评价方法
    丁良成
    2006, 27 (5):  591-592. 
    摘要 ( 95 )  
    胜利油区目前投入开发的气藏大多数属于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气藏,受断层及岩性的控制,水体是封闭的,其大小是有限的。在开发过程中,其动态特征表现为产水量小、生产水气比低。将气藏这一具体地质开发特征与物质平衡理论相结合,给出了水体能量的动态评价方法。实际运用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ompertz模型在油藏溶解气开发指标预测中的应用
    徐耀东, 丁良成, 杜玉山, 董晓燕
    2006, 27 (5):  593-594. 
    摘要 ( 100 )  
    基于增长类型曲线微分方程,对实用的Gompertz 模型进行了推导,得出了预测油藏溶解气产量、累积产量、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对应时间的方法,并在矿场应用分析基础上确定了该模型的有效适用范围。以胜利油区胜坨油气田为例,分析了Gompertz 模型在油藏溶解气产量及可采储量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说明在油气田的开发特征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利用Gompertz 模型预测油气田开发指标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一点法试井资料处理新方法
    许进进, 李治平, 岑芳, 赖枫鹏, 黄志文, 王树平, 邹存友
    2006, 27 (5):  595-596. 
    摘要 ( 110 )  
    目前,在处理一点法试井资料时,取函数α为定值0.25来计算气井的无阻流量,其结果与修正等时试井有很大的偏差。针对上述问题,充分利用了一点法测试不稳定阶段的数据,在理论上推导出了α与有关参数的关系式,利用这个关系式能计算出α的准确值,从而得出气井准确的无阻流量。应用实例证明了新方法是比较可靠的,为以后计算气井无阻流量和开采配产作业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现实技术在塔河油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杨立强, 董宁, 邬长武, 赵廷寿
    2006, 27 (5):  597-599. 
    摘要 ( 83 )  
    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虚拟现实技术理论和构成虚拟现实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并介绍了石油行业中虚拟现实系统“ Petro-One”的特点和功能。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引入虚拟现实系统进行石油勘探研究,在多井空间立体标定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环境下的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进行层位追踪,采用多属性分析来预测储集层,并将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缝洞体系进行三维可视化及立体刻画,再结合钻井等资料进行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最后对虚拟现实系统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体包裹体在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李伟, 张枝焕, 杨永才, 孟凡魏, 黄宇营, 秦黎明
    2006, 27 (5):  600-603. 
    摘要 ( 87 )   PDF(498KB) ( 180 )  
    应用同步辐射X 射线荧光微探针(SRXRF) 无损分析技术,对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两口井侏罗系储集层砂岩中与含油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了微区分析。结果表明,庄1 井和征1 井的包裹体样品同步辐射X 射线能谱图各元素净峰面积存在一定差别,通过标样对K、Ti、Mn、Fe、Ni、Cu、Sr 等元素含量进行了标定,除Fe 含量变化大外,其他元素含量都有较大差别,认为庄1 井和征1 井成藏流体性质差别较大,推测庄1 井与征1 井侏罗系油藏具有不同的成藏史,其油源也是有差别的。这也得到了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全岩含油包裹体成分分析的佐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反射面元叠加在复杂地区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覃天, 贾明辰, 凌勋, 周作铭, 刘全艳
    2006, 27 (5):  604-606. 
    摘要 ( 86 )   PDF(752KB) ( 223 )  
    共反射面元(CRS) 叠加与常规共中心点(CMP) 叠加相比是一种崭新的叠加方法。它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它的实现只依赖于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共反射面元叠加通过将来自菲涅尔带范围内的反射波沿着叠加面求和,进而扩大叠加次数,达到增强反射信号能量、提高地震反射波的叠加成像质量的目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共反射面元叠加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MI成像测井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邢凤存, 朱水桥, 旷红伟, 安志渊, 刘亚明
    2006, 27 (5):  607-610. 
    摘要 ( 69 )   PDF(633KB) ( 219 )  
    将EMI 成像测井资料用于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砾岩油藏沉积相研究中,弥补了因岩心的垂向不连续性、取心较短、岩心错位、破碎和漏失及无方向性等造成的某些沉积信息的漏失和错位。通过岩心的成像测井图像归位,对岩性和沉积构造的EMI 成像测井图像响应进行了研究,并首次识别出岩心资料不能识别的逆行沙波交错层理。在此基础上,对该目的层位的河控型扇三角洲各微相的成像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讨论,总结出颗粒流沉积、河道沉积、天然堤沉积、河道间沉积、泥石流和碎屑流沉积等大方向沉积微相类型的成像测井图像响应特征,其中颗粒流沉积为首次识别,而取心资料未见及。同时也讨论了EMI 成像测井资料在沉积相展布和演化及物源方向的研究中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新疆迪那气田地应力
    闫萍, 孙建孟, 苏远大, 李召成, 成荣红, 王焕增
    2006, 27 (5):  611-614. 
    摘要 ( 83 )   PDF(488KB) ( 180 )  
    在新疆迪那气田,根据对地应力分布规律和影响它的诸多因素的分析,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测井信息,计算了岩石的力学参数、岩石固有强度参数,确定了地应力计算模式中的各参数。测井分析地应力不仅可以方便、迅速得到沿深度连续分布的地应力剖面,而且节约了昂贵的地应力测试费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利用井壁崩落法、钻井诱导缝法和DSI 快横波方位法确定了新疆迪那气田目的层的水平主应力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地震增油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中的应用
    许春梅
    2006, 27 (5):  615-616. 
    摘要 ( 73 )   PDF(188KB) ( 160 )  
    人工地震增油技术作为三次采油的新技术,以其见效快、效率高、不污染油井、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等优点而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面可控震源产生的地震射线作用于地层产生高频射线,使地下岩体产生裂隙而裂解,形成新的油气运移通道,进一步改善储集层的性能和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达到增产原油的目的。在克拉玛依地区三次采油实施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这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增产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构造活动期流体运移的频率和规模
    王朋岩, 熊胜强
    2006, 27 (5):  617-620. 
    摘要 ( 68 )   PDF(468KB) ( 166 )  
    构造活动改变地层的空间形态,同时产生周期性的应力震荡变化。油气作为储存在地层中的流体矿产,在运聚期明显要受到构造活动的影响。以库车坳陷为例,通过地质分析、地震现象观察及现代地震学理论的引用,讨论了构造活动促进流体运移的机理、频率和规模。研究认为,构造运动产生的动态效果和静态效果对于油气运聚都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构造活动期间地震泵作用频繁发生,单次作用影响的范围可以远大于构造本身,这种高频率、高强度的周期性应力变化促进了油气运移和聚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流随机建模技术评价及约束原则
    姜辉, 于兴河, 张响响
    2006, 27 (5):  621-625. 
    摘要 ( 84 )   PDF(174KB) ( 187 )  
    随机建模技术诸多方法以其应用角度和重点的不同,可分别按照研究对象、随机模型和约束条件进行分类,对应体现了地质概念、数学概念和逻辑概念3 个层次。重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布尔模拟、贯序指示模拟、分形模拟、退火模拟、马尔可夫随机域模拟等5 种具体的随机建模技术,比较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作出相应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提高建模精度的4 条原则: 等时分级约束、沉积条件约束、统计概率约束和优选模型约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地层水在天然气保存中的积极作用
    程付启, 金强, 姜桂凤, 张永梅, 侯泽生
    2006, 27 (5):  626-628. 
    摘要 ( 111 )   PDF(132KB) ( 129 )  
    利用实验和实测数据,结合气藏实例分析,对地层水在天然气保存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论述: ①孔隙水的存在改变了泥质岩孔隙结构,使其排替压力增加、扩散系数降低,从而提高其阻止天然气渗漏和扩散的能力; ② 大量地层水为天然气提供了良好的暂存空间,避免了早期生成天然气的大量逸失,提高了天然气成藏的有效性; ③ 由于地层水的存在,天然气可以以溶解态、水合物等形式富集下来,形成非常规气藏。地层水的参与,扩展了天然气聚集成藏的有利空间,也拓宽了天然气的勘探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二氧化碳气藏的成因判别
    杜灵通, 吕新彪, 陈红汉
    2006, 27 (5):  629-632. 
    摘要 ( 88 )   PDF(284KB) ( 212 )  
    CO2气藏成因的判别依据主要有气藏CO2的体积百分含量、CO2碳同位素(δ13C) 、氦同位素的R/Ra、CO2/3He等。将济阳坳陷已发现的6个CO2气藏的CO2的体积分数、CO2碳同位素(δ13C) 、氦同位素的R/Ra、CO2/3He等数据进行系统的判别,得出这6个气藏均为无机成因的,其中平方王气藏幔源和壳源的CO2所占比例相近; 平南气藏壳源成因的CO2所占比例较大; 花沟、高青、阳25井等气藏幔源成因的CO2所占比例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研究程度低的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田数量或然性特征的评价
    В.Р.里伏什茨
    2006, 27 (5):  633-642. 
    摘要 ( 90 )   PDF(2690KB) ( 127 )  
    用维布尔分布法逼近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田的总数量。采用了反映油田数量的统计学特征与帕列托截断分布参数有关的公式。介绍了在已查明的几个大型油气田储量的基础上,计算油气田数量的方法,并确定了它们的统计学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丹Palogue油田CO2吞吐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梅士盛, 杨正明, 刘学伟
    2006, 27 (5):  643-645. 
    摘要 ( 105 )   PDF(365KB) ( 196 )  
    针对苏丹Palogue油田3/7区Samaa 组高孔高渗稠油油藏,进行CO2吞吐开采方式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CO2注入量、浸泡时间、井底流压等因素对CO2吞吐开采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浸泡时间对吞吐效果影响不大,井底流压对吞吐效果影响较大,存在最佳注入量,多次降压及吞吐前3 周期效果较好。通过注入适当的气量、合理控制井底流压、采用多次降压的方式,可以在较少的吞吐轮次中取得较好的吞吐效果。该研究对CO2吞吐现场应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焦方正
    2006, 27 (5):  646-646. 
    摘要 ( 73 )   PDF(134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