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塔里木盆地东南坳陷中侏罗统杨叶组湖相烃源岩
    姜正龙1,邱海峻2,黄玉平1,姜鹍鹏1,符文康1,陈 骥1
    2013, 34 (6):  1-1. 
    摘要 ( 144 )   PDF(300KB) ( 280 )  
    在塔里木盆地东南坳陷江尕勒萨依发现了中侏罗统杨叶组好烃源岩。该湖相烃源岩以泥岩为主,厚度大约288 m,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含量一般大于2.0%,生烃潜力一般在2 mg/g以上,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热压模拟实验产烃率可达300 mg/g以上,处于低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证实瓦石峡凹陷中南部杨叶组湖相烃源岩发育,成烃条件好,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古生态环境
    齐雪峰1,2,何云生3,赵 亮4,蒋俊超2
    2013, 34 (6):  1-1. 
    摘要 ( 50 )   PDF(300KB) ( 195 )  
    新疆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动物群以半咸水类型古鳕类和介形类Tomiella-Kelameilia-Panxiania组合为主体,纵向上与海相化石交替出现,反映了典型的陆缘近海湖泊环境。古植物和孢粉化石组合反映了安加拉植物群面貌,代表温湿气候背景。陆缘近海湖泊环境使水生生物群呈现多样性发展并异常繁盛,为芦草沟组优质生油岩的形成提供了生态环境保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古生态环境
    齐雪峰1,2,何云生3,赵 亮4,蒋俊超2
    2013, 34 (6):  1-1. 
    摘要 ( 31 )   PDF(300KB) ( 100 )  
    新疆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动物群以半咸水类型古鳕类和介形类Tomiella-Kelameilia-Panxiania组合为主体,纵向上与海相化石交替出现,反映了典型的陆缘近海湖泊环境。古植物和孢粉化石组合反映了安加拉植物群面貌,代表温湿气候背景。陆缘近海湖泊环境使水生生物群呈现多样性发展并异常繁盛,为芦草沟组优质生油岩的形成提供了生态环境保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古牧地背斜几何学与运动学分析
    商 琳1,戴俊生1,冯建伟1,贾开富2
    2013, 34 (6):  1-1. 
    摘要 ( 53 )   PDF(300KB) ( 242 )  
    古牧地背斜是北天山山前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及其叠合的复杂构造单元,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从过古牧地背斜地震剖面的构造分析入手,以地表露头和钻井揭示的构造现象为约束条件,通过断层相关褶皱分析确定浅层褶皱形态,并根据褶皱与断层形态在几何学上的定量关系,推测深部构造样式,建立与实际吻合的构造模型,并对古牧地构造进行了运动学恢复,再现了构造变形过程。分析表明,古牧地构造整体为一近东西走向背斜,构造变形发生在燕山运动Ⅲ幕至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古牧地构造浅层构造东段为前缘突破的断展背斜,向西逐渐过渡为近似两边对称的滑脱型断展背斜,深部构造是以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和二叠系芦草沟组为顶、底板的双重堆垛构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拐凸起二叠纪岩浆活动与油气成藏分析
    单 江
    2013, 34 (6):  1-1. 
    摘要 ( 43 )   PDF(300KB) ( 270 )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的二叠系中,发育着一个面积达数百平方千米、由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侵入及喷发组成的混合岩体。与多期岩浆侵入及喷发相伴生的火山溢流相为油气良好储集层,目前在佳木河组顶部的溢流相安山岩中发现了高产油气流。岩浆侵入体引起的地层牵引所形成的断裂构造及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通道、火山溢流相岩体等为油气运移通道及储集的有利部位。对岩浆活动的期次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断裂活动、火山喷发相等进行细致的刻画,并对有利储集体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里格气田苏5区块储集层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域
    杜 洋1,2,欧阳诚1,胡 杨1,辛 军1,黄文明1,王海峰1,彭 宇1,冯 雪1
    2013, 34 (6):  1-1. 
    摘要 ( 64 )   PDF(300KB) ( 281 )  
    苏5区块位于苏里格气田中部,研究区内产水现象普遍,气水关系复杂,利用已有地质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进行了储集层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整体孔隙度差异不大;孔喉结构差异决定储集层渗透率,进而影响储集层含气性;成岩过程中溶蚀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及破裂作用所形成的粒间微裂缝是影响孔喉结构的主要因素;下部生烃层在成岩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性液体进入上部储集层,是发生溶蚀作用的主要原因;盒8段集中发育优质储集层,是研究区有利勘探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金斜坡东段新生代断裂系统及大型油气田形成
    程玉红,马新民,石亚军,马 峰,乐幸福,王 鑫,张 平
    2013, 34 (6):  1-1. 
    摘要 ( 39 )   PDF(300KB) ( 212 )  
    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对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东段新生代断裂系统的几何学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根据平面展布,把研究区新生代断裂分为北西向、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三组;根据断裂演化特征,又将其分为古新世-始新世形成尖顶山地区北西西向北倾断裂,东坪—牛鼻子梁—鄂博梁鼻状构造带北西向断裂正反转,中新世北东向断裂形成和上新世北西西向南倾压扭断裂发育3个阶段;采用趋势法地层恢复技术与回剥法构造平衡手段,结合材料力学原理,恢复了新生代各主要地质时期古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根据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断裂活动之间的关系,对各主要断裂的封闭、开启作用进行了讨论,认为新生代断裂在山前斜坡带大气田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碎屑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龙礼文1,李双文1,赵 敏2,姜文亚3,张 晶1,姚 军1,王 菁1
    2013, 34 (6):  1-1. 
    摘要 ( 67 )   PDF(300KB) ( 195 )  
    孔南地区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二叠系碎屑岩中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运用油气成藏理论、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对二叠系碎屑岩潜山油气地质条件、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后指出,该区二叠系主要发育断块背斜型和逆冲推覆背斜型2种有利的潜山圈闭,印支运动期的区域挤压作用和燕山运动期以来的拉张断块作用为潜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深大断裂、内幕高点、裂缝型储集砂体及发育稳定的盖层控制了潜山油气运移和富集,形成有利的成藏组合,使该区具备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有利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储集层复杂岩性识别
    郭小波1,黄志龙1,涂小仙2,赵 毅1,3,陈 晨1,张成林1,孙美丽2
    2013, 34 (6):  1-1. 
    摘要 ( 36 )   PDF(300KB) ( 142 )  
    优选了对岩性敏感的自然伽马、中子、密度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建立了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复杂岩性识别交会图版,校正单井岩性剖面,并分析了致密储集层的特征。应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与重构曲线(视石灰岩中子孔隙度与密度孔隙度之差曲线)建立的综合岩性识别图版,识别出泥岩、凝灰质泥岩、灰质泥岩、泥质白云岩等12种主要岩性。研究结果表明,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源内致密储油层主要受岩性组合控制,其中,泥岩夹(薄层)灰质泥岩、白云质泥岩或者以灰质泥岩、白云质泥岩为主的岩性,为该区最有利岩性组合,含油性最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9段裂缝分布定量评价
    王勃力1a,1b,周 文1a,1b,邓虎成1a,1b,刘 岩1a,雷 涛2
    2013, 34 (6):  1-1. 
    摘要 ( 65 )   PDF(300KB) ( 298 )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9段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油气成藏和产能均受控于断层裂缝系统。裂缝主要为区域构造裂缝和断层共(派)生裂缝。在对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裂缝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法软件对燕山运动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的古应力场进行模拟;利用裂缝发育密度的控制函数对断层共(派)生裂缝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认为,裂缝主要分布在砂体发育区及断裂带附近,预测精度达78%,为优选勘探目标区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堡凹陷不整合类型及剥蚀量恢复
    彭清华1,周江羽2,蒋少斌3a,王玉梅3b,马月琴3b
    2013, 34 (6):  1-1. 
    摘要 ( 64 )   PDF(300KB) ( 276 )  
    南堡凹陷经历了多幕拉张沉降和抬升剥蚀旋回演化历程,形成了6个区域性的不整合,按形态和成因可划分为平行不整合和削截不整合2大类;新生界底部、沙一段底部、东营组底部、馆陶组底部不整合为构造削截不整合;石炭系底部、中生界底部不整合为平行不整合。研究区不整合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储集层改造、充当油气运移通道、封盖性等3个方面。利用镜质体反射率趋势线法对高尚堡地区东营组剥蚀量进行了恢复,结合泥岩声波时差和地层对比法,恢复了南堡凹陷其他地区东营组的剥蚀量。研究发现南堡凹陷东营组的剥蚀强度大致可分为2个区:东北部的强剥蚀区和中北部的弱剥蚀区。总体上,南堡凹陷东营组普遍遭受剥蚀,构造高部位剥蚀量大,中心凹陷区域剥蚀量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层间滑移对缝高延伸影响的模拟分析
    赵金洲,彭 瑀,李勇明
    2013, 34 (6):  1-1. 
    摘要 ( 66 )   PDF(300KB) ( 180 )  
    由不整合面和薄夹层形成的结构弱面会造成层间滑移,从而抑制水力裂缝的垂向延伸。其裂缝几何形态往往扭曲成含有水平组分的复杂裂缝,因而无法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模拟与定量分析。为确定层间滑移对裂缝高度的控制作用,在非连续分布正应力等效平面缝的理论基础上,考虑静态和动态两种应力强度因子,建立了包含净压力、缝高、地层应力、断裂韧性、水平段长度及其距裂缝中心距离等参数的数学模型。编程计算的结果显示,垂向扭曲结构形成的压降有可能高于隔层应力差,层间滑移对缝高延伸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压裂选井选层中应考虑将起裂点布置在薄层附近的适当位置,以达到减小缝高延伸、增加缝长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蒸汽驱最佳吞吐轮次的确定
    黄伟强1,马新明2,郑爱萍1,吕其军1,白秀娟1,高国红2
    2013, 34 (6):  1-1. 
    摘要 ( 67 )   PDF(300KB) ( 204 )  
    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组合开采中,转蒸汽驱时的吞吐轮次对稠油油藏的开采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转驱时的最佳吞吐轮次与油层厚度、渗透率、原油黏度等油藏参数和井距有关。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定义了转驱因子Cm,并通过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383个汽驱井组的分析,建立了转驱时的最佳吞吐轮次与Cm的关系式。依据此关系式可以确定一个油藏或井组的最佳吞吐轮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轨迹偏移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生产的影响
    何万军a,陈新文b,赵 睿a,王延杰a,杨 智a
    2013, 34 (6):  1-1. 
    摘要 ( 56 )   PDF(300KB) ( 412 )  
    以克拉玛依风城油田重32井区典型储集层物性和流体参数为基础,分析总结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实钻轨迹形态特征,建立表征水平段水平偏移、垂向偏移以及水平与垂向同时偏移不同偏移程度的油藏数值模型,开展SAGD生产动态预测与效果对比。模拟结果表明,井组轨迹水平偏移和垂向偏移均导致峰值产油量、采出程度和累计油汽比下降,其中,垂向偏移对SAGD生产效果的影响较大。水平井轨迹局部垂距减小,易造成水平段局部窜通,钻井过程中应避免水平段“脚跟”及“脚尖”处同时垂距变小。水平段水平与垂向同时偏移时,其生产负面影响远大于水平偏移与垂向偏移简单相加,双向偏移量越大,生产效果越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试井分析方法判断MDT压力测试的准确性
    张家富1,毕全福1,胡广军1,任家萍2a,梁海波2b,禹建军1,鲁斌昌1,苏建华1,郑 艺2c
    2013, 34 (6):  1-1. 
    摘要 ( 41 )   PDF(300KB) ( 397 )  
    利用MDT(电缆地层测试仪)测压力剖面点的压力资料,根据压力梯度可分析判断油气水层。但因测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判断存在不准确性,因而存在对储集层的流体性质作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利用试井分析方法,判定MDT是否测取了真实的地层压力,提供了取舍的方法,经矿场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鄯善油田侏罗系三间房组油层聚合物驱室内实验
    周志军1a,1b,时 刚1a,黄泽明2,闫文华1a,1b,姚振杰1a
    2013, 34 (6):  1-1. 
    摘要 ( 49 )   PDF(300KB) ( 110 )  
    鄯善油田的主要开采层系为侏罗系三间房组油层,有效孔隙度12.8%,平均渗透率6.2 mD. 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进行了聚合物驱油的物理模拟实验。实验通过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 200×104、830×104、620×104的聚合物溶液的浓黏关系,结合鄯善油田的实际开发状况,优选出聚合物驱油实验所用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30×104,质量浓度为1 250 mg/L. 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岩心,结合优选出的聚合物溶液进行聚合物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除渗透率为0.43 mD的岩心聚驱采出程度为7.2%外,其余岩心的聚驱采出程度均在12%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温高盐油藏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赵健慧1,赵 冀2,周代余2,闫立朋3,崔仕提2,戴彩丽1
    2013, 34 (6):  1-1. 
    摘要 ( 64 )   PDF(300KB) ( 427 )  
    通过对国内外一百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初步筛选,发现两性表面活性剂HTHS-1与塔中402CⅢ均质段的油藏条件有良好的配伍性,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两性表面活性剂HTHS-1热稳定性较好,抗盐能力较强,在110°C、矿化度11.5×104 mg/L、钙镁离子含量 7 654 mg/L的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05%~0.07%的HTHS-1老化30 d前后界面张力均保持在10-2 mN/m数量级;乳化能力较好,略微减小了岩石的亲水性;静态吸附量较大,且油砂上的吸附量大于净砂上的吸附量;达到动态吸附饱和所需时间较长,在天然岩心上的动态滞留量为0.507 mg/g,远小于静态吸附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测烃类气体-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改进模型
    侯大力,罗平亚,孙 雷,汤 勇,孙 扬,潘 毅
    2013, 34 (6):  1-1. 
    摘要 ( 70 )   PDF(300KB) ( 150 )  
    根据30组烃类气体-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细管实验数据(8组贫气驱,22组富气驱),运用修正共轭梯度和全局优化算法,回归拟合了一个新的统一的计算烃类气体-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经验关联式。该关联式是一个关于油藏温度、原油中C7+相对分子质量、原油中挥发组分(CH4)、中间组分(CO2,H2S和C2—C6)和注入气中C2—C5的摩尔百分含量、C2—C5相对分子质量的函数,是一个统一的可以用来计算干气和富气驱油最小混相压力的经验关联式。对比了文献上3种(Kuo、Firoozabadi-Azia 和Pedrood)常用的精度较高的烃类气体-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该经验关联式计算结果与文献上的实验数据更为接近,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6.11%,相对误差的绝对值最大为16.39%. 为进一步验证新的经验关联式的预测能力,用其他6组最小混相压力组细管实验测试的数据进行检验,新的经验关联式预测精度也相对较高,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1.94%,相对误差的绝对值最大为4.1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渗透率与水淹程度对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陈 晔1,董汉平1,2,汪玉琴3,李 红3,李亚楠2,谢玉银4
    2013, 34 (6):  1-1. 
    摘要 ( 59 )   PDF(300KB) ( 211 )  
    为了探究油藏渗透率与水淹程度对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采用一系列不同渗透率岩心,模拟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油藏条件(渗透率39.7~505.5 mD)注入高产表面活性剂菌WJ-1,同时对注菌后二次水驱采出液的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了不同渗透率环境下微生物提高采收率、采出液的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的变化特征。将相同渗透率岩心一次水驱至含水率5%,35%,65%,98%分别代表不同水淹程度的油藏环境,注入WJ-1对比二次水驱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采油效果随油藏渗透率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在505.5 mD高渗透岩心中效果最好,提高原油采收率5.42%,采出液的表面张力由72.0 mN/m降低至70 mN/m,界面张力由12.0 mN/m降低至5.9 mN/m;微生物采油效果随油藏水淹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含水率5%时注入微生物可提高采收率21.98%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的矢量分解法压噪研究
    范 旭1,邵冠山2,杨文华1,谭 佳1,曹思远2
    2013, 34 (6):  1-1. 
    摘要 ( 63 )   PDF(300KB) ( 167 )  
    去噪处理是地震勘探领域的重要方法,对地震资料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矢量分解法是利用噪音偏离信号的夹角来实现随机噪音的压制,属于角度滤波。该方法适用于叠前和叠后资料处理,且不受地层倾角限制,但仍存在信噪分离不彻底的问题。改进的矢量分解法使用高维矢量函数、样条函数提高了矢量夹角的计算精度,并针对常规压噪后相邻道夹角不连续的缺陷,提出进一步的夹角平滑处理的改进方法,使信噪分离更为有效、准确,也能更好地滤除随机噪音、部分多次波和斜干扰等。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矢量分解法相比,该方法信噪分离更有效、准确,具有较好的压噪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伏构造的MT二维联合正演与分析
    杨天春1,王燕龙2,冯建新1,王世党1,张 辉1
    2013, 34 (6):  1-1. 
    摘要 ( 51 )   PDF(300KB) ( 343 )  
    由于隐伏断层构造模型的地电结构比较复杂,其大地电磁法的视电阻率收敛于地下真实电阻率的速度会直接影响正演结果的精度。运用大地电磁阻抗相位和视电阻率对隐伏断层构造进行正演模拟研究,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常见的隐伏断层构造模型进行大地电磁正演模拟与分析,除模拟计算出各个模型的视电阻率外,还利用阻抗值获得各频点下的相位值,再对TE和TM极化模式下阻抗相位和视电阻率的正演结果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当地层电阻率由上到下变小时,阻抗相位表现为小于45°,电阻率变大时,表现为大于45°;阻抗相位也可以表征地下电性的变化特征,其敏感度比视电阻率高,从阻抗相位拟断面图可以分辨出隐伏构造体的类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数字高密度地震勘探在长子地区的应用
    吕明岩1,查文锋 2
    2013, 34 (6):  1-1. 
    摘要 ( 64 )   PDF(300KB) ( 128 )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一直没有明确定义与标准,通过探究高密度地震勘探发展进程,给出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定义及参考标准;论证推导最大炮检距与目标深度近似相等;并以山西首次全数字高密度地震勘探为例,分析数字检波器的优势,探讨适合长治地区的高密度地震勘探的施工参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数字高密度地震勘探在长子地区的应用
    吕明岩1,查文锋 2
    2013, 34 (6):  1-1. 
    摘要 ( 47 )   PDF(300KB) ( 227 )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一直没有明确定义与标准,通过探究高密度地震勘探发展进程,给出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定义及参考标准;论证推导最大炮检距与目标深度近似相等;并以山西首次全数字高密度地震勘探为例,分析数字检波器的优势,探讨适合长治地区的高密度地震勘探的施工参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地震探测煤矿采空区的可行性
    卫红学1,尚中磊2,张吉宁1
    2013, 34 (6):  1-1. 
    摘要 ( 58 )   PDF(300KB) ( 195 )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整合、兼并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矿采空区的探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采空区本身地球物理条件的局限性,使其作为地震盲区历来被三维地震勘探所回避。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上的蓬勃发展,使得采空区的探测成为可能。结合山西王家岭煤矿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实例,分析了采空区地震剖面的地震响应特征以及地震属性在采空区上的变化特征,认为煤矿采空区在时间剖面上的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地震属性特征均比较明显,因此,三维地震探测采空区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层压裂工艺探索与实践
    章 敬a,李佳琦b,史晓川a,江 洪a,黄兴龙a,蔡贤平a
    2013, 34 (6):  1-1. 
    摘要 ( 68 )   PDF(300KB) ( 247 )  
    吉木萨尔致密油层具有致密、特低渗、层厚、砂泥岩薄互层发育等特点,由于储集层条件、改造工艺等多重限制,常规压裂工艺改造难以实现该类油藏的商业开采。分析了致密油藏地质特征与改造难点,借鉴国外致密油藏成功开发经验,针对储集层物性极差无自然产能等特点,提出“大型压裂”与“体积压裂”复合改造新理念,兼顾形成复杂缝与高导流主力长缝,扩大改造体积,提高单井产量。2012年,在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层,探索了水平井分段压裂和直井分层压裂两种改造模式,优选及配套了系列工具、工艺及技术,实现了改造理念。现场累计改造6井35层,均获工业油流,其中水平井分15级压裂,压后产量达71.79 m3/d,是直井分层压后产量的7倍左右,成为准噶尔盆地致密油藏勘探实现重大突破的标志,同时也为致密油藏后期大规模开发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岳气田Y128井钻井液的优选
    白新军a,付银贵b,邓 毅b,邱 明b,张志刚a,葛 娜a
    2013, 34 (6):  1-1. 
    摘要 ( 47 )   PDF(300KB) ( 228 )  
    四川安岳地区三叠系井壁失稳问题一直是气田勘探与开发的技术难点,采用适当密度的钻井液技术是复杂地层钻井成功的关键。通过对该地层不稳定因素及其对钻井液施工技术难点分析研究,结合地层的地质特点,对钻井液的配伍进行改进,优选了适合该地区的聚磺钻井液体系。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造壁性、润滑性和抑制性。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对该地区顺利钻进、井下安全及油气层保护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酸盐岩地震弱反射区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
    李春月,张 烨,宋志峰,张泽兰,胡雅洁,杨方政,王 洋
    2013, 34 (6):  1-1. 
    摘要 ( 52 )   PDF(300KB) ( 194 )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地震弱反射区储集层原油储量丰度较低,只有进行水平井分段酸压改造才能有效动用该区储量,但是该区天然裂缝发育,储集层具有超深、高温、高破裂压力等特点,水平井分段酸压面临诸多技术难点。通过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现状调研,结合储集层地质特点,对水平井分段酸压管柱设计、工作液优选、分段级数、裂缝参数、施工参数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在A井现场试验取得了成功,并获得良好工业油流,这对非常规未开发储量实现有效动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开发油页岩的前景
    叶小伟1,刘 萍2,祝 芸2
    2013, 34 (6):  1-1. 
    摘要 ( 73 )   PDF(300KB) ( 194 )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比较丰富的油页岩资源。近10年来,乌国内石油产量迅速下滑,为应对国内燃料短缺的现状,提升能源独立性,避免对哈萨克斯坦进口石油产品的依赖,乌政府计划于2013年开始开发本国油页岩,从而可能成为中亚第一个开发油页岩的国家。通过分析乌兹别克斯坦油页岩资源储量及国家开发油页岩的最新计划,阐述乌兹别克斯坦油页岩开采及加工拟采用的最新技术,结合中国特别是新疆正在开发油页岩的情况以及新疆与乌兹别克斯坦相似的地质条件和特殊的地缘关系,探讨未来新疆与乌兹别克斯坦在开发油页岩领域的合作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油气开发投资规律及效益分析
    秦 莉a,董蔚凯a,马思远b,熊维莉a,郑秀梅c,冯旭军d
    2013, 34 (6):  1-1. 
    摘要 ( 46 )   PDF(300KB) ( 181 )  
    在对2001—2010年间准噶尔盆地及各区带石油、天然气新建产能、开发工作量、开发成本、开发投资及效益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预测方法对未来的油气开发投资进行了定量测算。研究认为,“十一五”与“十五”相比,盆地石油开发投资效益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近年规模、优质储量减少,动用储量级别降低,新建产能难度不断加大所致。总体来说,盆地西北缘开发投资效益相对较好,稠油开发投资效益整体好于稀油,随着“十二五”油气新建产能的增加,开发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提出要确保油气产量稳步增长和开发效益的提高,须进一步加大优质油气资源投入,加强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曼D油田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的实践
    杨 双1,郭 睿1,赵国良1,黄 嵩2
    2013, 34 (6):  1-1. 
    摘要 ( 53 )   PDF(300KB) ( 212 )  
    介绍了中国首次利用该技术成功开发高度衰竭后期的薄储高孔低渗的阿曼D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实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长水平段、小井距、跟趾反向部署、顶采底注的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的策略。首先开展先导试验,在成功实验的基础上,以精细的地质模型为基础,以水平井地质导向钻井技术为保障,推广完善了水平井整体注采开发井网。在水平井注采优化过程中,应用丰富的动静态资料了解注水动态,以流线模拟技术跟踪水驱油动态,从而调整注入和产出量,达到水驱均衡推进的目的。实践结果表明,水平井注采开发效果显著,以B块为例,截至2011年底注水增油量为220×104t,含水上升稳定,预计最终采收率可达4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