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中国陆内俯冲(C-俯冲)观的形成和发展
    罗志立, 刘树根, 雍自权, 赵锡奎, 田作基, 宋鸿彪
    2003, 24 (1):  1-7+5. 
    摘要 ( 147 )   PDF(1369KB) ( 297 )  
    自1984年首次提出C-俯冲(中国陆内俯冲——Chinese-Snbduction之简称)观点后,引起了国内地学界强烈的反响。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地质现象证实,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这一观点认为,C-俯冲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古老褶皱山系与内陆盆地边缘坳陷之间;C-俯冲带早期为正断层,后期转化为逆断层,成为盆地坳陷边缘主动向山系潜滑的俯冲断层;C-俯冲带有着良好的成油条件,在逆冲带形成早期往往发育着较厚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后期形成前渊盆地,在中、新生代可形成良好的湖相成油环境;青藏高原的崛起除了与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有关外,还与龙门山 , C-俯冲活动有关;C-俯冲不仅在中国中西部存在,也存在于中国的东部地区, C-俯冲观点的提出,丰富、完善了板块学说关于中、新生代造山带形成的模式,是中国地学工作者在大陆构造理论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变格
    郭占谦
    2003, 24 (1):  8-12+5. 
    摘要 ( 102 )   PDF(479KB) ( 228 )  
    中国陆壳有其自身独具的特殊性,即中国陆壳的核心——中国地台,是全球9大地台中规模最小的一个、沿纬向延伸的一个;泛大陆形成后由于太平洋板块的生成及印度洋的扩张,中国陆壳处于四面受挤的地球动力环境之中,中国大陆岩石圈出现下拱上张的应力反应,使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呈现以断裂运动为特征的断块构造性质。使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成盆机制从前侏罗纪的大洋张开与闭合的槽台体制转变为大陆张开与闭合的裂谷体制,构造格局从前侏罗纪东西延伸的纬向构造转变为侏罗纪以来东部出现北北东向延伸的经向构造,沉积类型从前侏罗纪的海相沉积为主转变为侏罗纪以来以陆相沉积为主。中国含油气盆地呈现一个转折、两个世代、三种变格,断穿岩石圈或地壳的深断裂网络将含油气盆地分成了东西2大群、4个带,使中国含油气盆地具有东部以原生油气藏为主、西部以次生油气藏为主石油地质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北隆起南坡奥陶系油气藏类型辨析
    张抗
    2003, 24 (1):  13-18+5-4. 
    摘要 ( 99 )   PDF(626KB) ( 241 )  
    中国海相油气田都经历了多期成藏和后期改造,它们既不是典型的原生,也与海生陆储的次生油气藏有明显的区别,它应属准原生油气藏。对以碳酸盐岩中不规则的岩溶洞缝体来说,不宜再用储集层和盖层的称谓,而应采用储集体和封堵体的概念。不规则储集体分纳溪型、塔河型、任丘型三大类,其岩溶缝洞的发育程度和孤立储集体间的连通程度依次加强,其中的流动性质、油气水界面和压力的统一性也随之增强。塔河油藏既不是层状、块状,也不是地层不整合、风化壳型油藏,而是网络状油藏,其内部的油气水性质、界面位置、压力均有较大差别。阿克库勒凸起和塔河油区都是多类型储集体的组合。该隆起具有整体含油性和巨大的含油不均一性。测试和试采是评价该类储集层的主要手段,酸压改造是勘探开发中“常规性”的程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天然地震与油气成藏和开发的关系
    李大伟
    2003, 24 (1):  19-23+4. 
    摘要 ( 83 )   PDF(470KB) ( 389 )  
    油气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1997年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占63%.天然地震和油气的 生、运、聚、散都发生或演化于地壳的上层,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地震可对油气的成藏和开发产生诸多影响;反过来,后者也会诱发或抑制天然地震;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更大一些。本文从天然地震的形成机理和油气成藏的机理出 发,探讨和综述天然地震与油气成藏与开发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如何将其应用于油气勘探与开发,以期从多学科 交叉的角度为油气的勘探、开发及天然地震研究等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含油气系统演化
    王明儒
    2003, 24 (1):  24-26+4. 
    摘要 ( 106 )   PDF(494KB) ( 287 )  
    柴达木盆地的中、新生界可划分出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三大含油气系统。其中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油气资 源各占一半,第三系是以含油为主的含油气系统,第四系是以含气为主的含油气系统。并对这三大含油气系统的形成 及演化进行了分析。根据烃源岩及其生成油气的分布,划分出各含油气系统的分布范围: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分布在盆地北部,以北缘块断带为主的东西向展布的条带,向南可延至碱山、鸭湖、盐湖;第三系含油气系统以盆地西部——茫 崖坳陷为主,向东可延至一里沟、红三旱四号、船形丘及黄石构造一带;而第四系含油气系统以盆地中-东部的三湖坳陷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陷盆地群的含油气系统特征—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
    罗群, 庞雄奇
    2003, 24 (1):  27-30+6. 
    摘要 ( 98 )   PDF(524KB) ( 320 )  
    从构造、地层及生、储、盖组合特征出发,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划分和比较了乌尔逊、贝尔凹陷6 个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根据各含油气系统的断陷构造样式、断裂发育特征、油气藏类型和分布,总结出双断反转 型、断超反转型、断超串联型、简单双断型和无机CO2型共5种类型的含油气系统模式,以此为依据预测了海拉尔盆地 其它次级断陷的含油气系统类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石油已全面完成2020年预定的勘探目标
    2003, 24 (1):  30-30. 
    摘要 ( 44 )   PDF(38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准东白家海—五彩湾地区层序地层特征
    谢庆宾, 管守锐, 韩军, 李培俊
    2003, 24 (1):  31-34+4-3. 
    摘要 ( 109 )   PDF(712KB) ( 191 )  
    依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冲积体系的特殊性,借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研究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各种条件下体系域和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认为:一个完整的层序应包括冲积充填体系域、水进体系域、水退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但当剩余可容空间不足时,层序可不发育水进和水退体系域,只发育冲积充填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顶部的河流体系域常因基准面的继续下降被剥蚀而难以保留。通过准东地区仓房沟群和小泉沟群的研究,确定了4个层序,层序A、D发育水进和水退体系域,而层序B、C发育冲积充填和河流体系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断层封闭性与油气藏形成
    高先志, 陈祥, 原建香, 渠渝鲁
    2003, 24 (1):  35-37+3. 
    摘要 ( 78 )   PDF(473KB) ( 207 )  
    焉耆盆地是新疆地区一个侏罗系含油气盆地。与断层有关的圈闭已成为焉耆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运用断层涂抹系数,结合断层活动历史研究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几条重要断层的封闭性,并分析了它们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作用,为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和断层圈闭评价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储集层特征
    杜文博, 程少林, 陈建军, 杨麟科, 方国玉, 张建国, 汪满福
    2003, 24 (1):  38-40+3. 
    摘要 ( 92 )   PDF(600KB) ( 226 )  
    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K1g)为深层裂缝-孔隙型砾岩储集层,油藏埋深4200-4600m,基质孔隙度小于 8%,基质渗透率小于1×10-3μm2.由于砾岩储集层内高角度裂缝发育,改善了它的渗流性能。针对这类低孔、低渗透储 集层,通过岩石成分、孔隙类型及组合、孔隙结构、核磁共振、测井评价及测试等技术,并结合裂缝平面预测结果,进行 储集层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3口重点预探井出油
    2003, 24 (1):  40-40. 
    摘要 ( 51 )   PDF(39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白家海一五彩湾地区苍房沟群沉积相研究
    冯兴强, 杨长春, 管守锐, 李清龙
    2003, 24 (1):  41-43+3. 
    摘要 ( 90 )   PDF(502KB) ( 208 )  
    综合利用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一五彩湾地区苍房沟群的各种资料,识别出6种沉积相类型,并详细地分析 研究了每种沉积相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的垂向序列,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描述了苍房沟群沉积相的平面展布,最后建立了沉积相模式。沉积相模式的建立,为进一步在有利相带展开勘探,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得4油田石炭系薄砂层沉积模式及储集特征
    孙丽霞, 周勇, 李宇平, 韩剑发, 张亚光, 李秀荣, 李文华
    2003, 24 (1):  44-46+3. 
    摘要 ( 79 )   PDF(485KB) ( 208 )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石炭系中泥岩段发育一套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潮坪沉积。哈得逊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古隆起背景,高潮淹之,低潮露之,形成潮间坪沉积。在特大潮富砂期,古隆起上沉积厚度薄、面积大、连通好的砂席。砂席在潮汐和波浪的簸筛作用下,使其几何形态、厚度、物性特征均有改变。砂席是优质储集层,并且可能富含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拉善断块侏罗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杨福忠, 贾艳鹏, 胡社荣
    2003, 24 (1):  47-49+2. 
    摘要 ( 54 )   PDF(535KB) ( 216 )  
    在阿拉善断块,差异构造作用使巴音浩特盆地没有发育良好的烃源岩层;潮水盆地的烃源岩虽达到了成熟阶段,但同沉积断裂活动使盆地分割为多个小的次级洼陷,且很少发育良好烃源岩,因而难以形成有工业意义的中小油气田;雅布赖盆地虽发育有巨厚且良好的烃源岩层,但由于沉积中心迁移和构造剥蚀,致使优良烃源岩发育区段尚未成熟,同样不可能形成有工业意义的油气田。由于潮水和雅布赖盆地缺乏侏罗系以外的烃源岩层的发育,今后也难在该区找到有工业意义的油气田;研究还表明,控制含煤岩系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良好的构造叠合条件,成熟的、 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效烃源岩层、发育多套完整的湖平面变化旋回准层序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欢喜岭油田中潜山带成藏期应力场及裂缝分布
    周新桂, 张利容, 张明利, 袁加音, 黄飞, 梁一平
    2003, 24 (1):  50-54+2. 
    摘要 ( 94 )   PDF(768KB) ( 294 )  
    寻找古潜山油藏已成为辽河等老油区重要的勘探方向,潜山带中裂缝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等直接影响着潜山油藏的储油潜力和规模。针对潜山裂缝研究这一难点,采用有限元程序和自行开发的后处理软件,实现了大比例尺、 参数实测条件下二维应力场的精细模拟计算和裂缝的预测评价。以辽河盆地西部坳陷二级构造欢喜岭油田为例,阐述 了油田二维应力场及裂缝精细模拟计算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该区中潜山东营组沉积期即成藏期油田应力场分布的基本特征、断裂应力场特点及其控油作用;圈定了中潜山带裂缝发育程度和范围,并作出了合理的评价,为潜山油藏储集 和聚油条件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这对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三角函数型增长曲线预测油田开发指标
    俞启泰
    2003, 24 (1):  55-58+2. 
    摘要 ( 69 )   PDF(540KB) ( 262 )  
    提出了用三角函数表示的一类用于油田开发指标预测的增长曲线共6条,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现有的增长曲线法。提出和推导了它们的Np-t、Qt-t、Qt-N。关系式、$(N_p/N_{R\ max})_{Q_{t\ max}}$准数计算式以及参数求解式。其特性研究表明,它们特性相近; $(N_p/N_{R\ max})_{Q_{t\ max}}$变化范围为0~0.36785,属于峰值产量出现在油田开发初期的情况,其Qt-Np关系为一不对称的拱形曲线。提出了求取曲线参数的过原点重复线性回归法。双河油田的实例表明该方法有一定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蜡沉积实验与模拟研究
    梅海燕, 张茂林, 李闽, 何行范, 孙雷, 李士伦
    2003, 24 (1):  59-61+2. 
    摘要 ( 92 )   PDF(416KB) ( 220 )  
    油气开采过程以及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蜡质、沥青质等有机固相沉积,给油田生产带来的危害是极为严重 的。开展有机固相沉积的实验研究和模拟研究,能够为油气开采、输运和加工设计提供基础参数,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它 对生产造成的危害。激光法适合于高温、高压以及含气原油体系的固相沉积点的测定。气-液-固三相相平衡热力学模 型能够用于油气开采过程,以及注气过程中出现气、液、固三相相态转化时的固相沉积模拟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油藏工程方法确定红南油田天然水体规模
    李洪成, 朱义井, 李旭东, 马青云, 姜涛
    2003, 24 (1):  62-64+1. 
    摘要 ( 93 )   PDF(207KB) ( 187 )  
    根据天然水驱油藏特征,以物质平衡方程为基础,讨论了利用油田的地质参数和生产历史数据,确定油田天然水体规模的方法。以实际生产数据为例,分别采用容积法、油藏数值模拟法和油藏工程法计算了红南油田白垩系油藏的水体规模。从对比分析来看,油藏数值模拟法和油藏工程法所得到的结果比较一致,但是,应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水体规模具有快速、准确和实用等优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油田第一口5000m深井钻成
    2003, 24 (1):  64-64. 
    摘要 ( 50 )   PDF(41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油气田合理储采比的确定及应用
    高文君, 王谦, 徐冰涛
    2003, 24 (1):  65-67+1. 
    摘要 ( 179 )   PDF(309KB) ( 220 )  
    储采比是油气田产量保证程度的一种指标,该值越大,产量稳定实现的可能性越高。当储采比低于某一数值时,油田开发即进入递减阶段。为此,在Arps和Logistic产量递减方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导出了油田产量遵循不同递减规律时储采比与时间的关系式。在这些关系式中,当t取0时,可直接确定出油田保持稳产时所需的储采比下限值。通过这些研究,为油气田稳产形势的分析、评价以及规划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经实例验证,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模糊相似选择在储集层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赵万宏, 刘全新, 岳伏生, 李继源, 赵剑东
    2003, 24 (1):  68-71+1. 
    摘要 ( 73 )   PDF(599KB) ( 165 )  
    针对鸭西白垩系储集层具有低孔、低渗和高泥质含量的特点,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屑录井、取心分析以及试油资料,对储集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该区储集层物性、含油性以及多种敏感参数,并应用模糊相似优先选择法,建立了储集层因素集与评语集之间的隶属函数,得到了模糊相似优先选择关系矩阵,通过截割矩阵处理,综合考虑多个地质测井参数,判断其相似程度的优先级,对储集层性质做出评价。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地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测井约束反演开展储集层砂体描述
    靳军, 谈继强, 李天明, 支东明, 宁良
    2003, 24 (1):  72-74+1. 
    摘要 ( 68 )   PDF(467KB) ( 272 )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以测井资料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成分补充地震有限带宽的不足,用已知地质信息和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反演得到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资料,为储集层的精细描述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对北三台凸起含油砂体进行了精细描述和研究,丰富了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有效提高了解释精度,并对地震反演原理、适用条件和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首发式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尉远江
    2003, 24 (1):  74-74. 
    摘要 ( 53 )   PDF(300KB) ( 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打破思想禁锢,重新审视生油理论——关于生油理论的争鸣
    李庆忠
    2003, 24 (1):  75-83+1-0. 
    摘要 ( 97 )   PDF(474KB) ( 279 )  
    有机生油论的各种指标虽然在客观上的确能够指导找油的实践,但它本身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目前的生油 理论其实质可能只是一种盖层指标以及和油苗相类似的直接找油指标。直到今天,谁也没有在实验室里证明低温下有 机物(不管是陆相还是海相)可以生成石油。列举了有机生油理论目前存在的二十多个方面的矛盾,并指出最近出现不 少新的情况却有利于无机生油理论。如果今后石油无机生成学说得到普遍接受,那么,人们将仍应主要在沉积岩中找 油,仍旧要在盖层下面去找,不过由于打破了思想上的束缚,就会勇于开拓新区、新层系的勘探工作。人们也会注意去 寻找与深断裂有关的油气藏。如果思想禁锢在有机生油论的框框里,就会贻误油气田的发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再论石油生成和运移年龄的确定
    岳伏生, 张景廉, 曹正林, 李相博
    2003, 24 (1):  84-86+0. 
    摘要 ( 114 )   PDF(197KB) ( 259 )  
    石油生成、运移、成藏的时间是石油地质学家、石油地球化学家感兴趣的问题。现在有必要对当前流行的油气成藏年代学中的7种方法逐一进行评述;对张景廉等自1993年提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以来的十年间的研究进展也进行回顾讨论。指出,当前宜开展油气地质学中的Pb、Sr、Nd同位素研究,大力发展油气成藏年代学。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好
    2003, 24 (1):  86-86. 
    摘要 ( 45 )   PDF(45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前陆盆地研究进展
    伍杨洋, 冯军
    2003, 24 (1):  87-91+0. 
    摘要 ( 121 )   PDF(489KB) ( 612 )  
    前陆盆地是位于造山带前缘与相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可以划分为4个构造单元,即楔顶带、前渊带、前隆带和后隆带。根据前陆盆地带成因和位置,可以分为3种类型: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和再生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的演化是个动态过程,具有递进式的演变特征。前陆盆地主要受到地貌载荷、俯冲载荷、动力学板块载荷等载荷的共同作用,引起岩石圈的挠曲。前陆盆地和挤压造山带是成对出现的,表现明显的耦合性和互补性。在前陆盆地中,最有利于油气富集的构造部位是双冲构造带底面逆冲断层上的断展背斜与滑脱背斜,隐伏逆冲前缘的断层扩展褶皱,以及被动顶板双冲构造所夹持的“三角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2年新疆油气勘探开发硕果引人注目
    2003, 24 (1):  91-91. 
    摘要 ( 38 )   PDF(42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扎纳若尔油田石炭系划分及沉积特征
    雍天寿, 杨瑞麒, 关维东, 郎风江, 杨智, 丁艺
    2003, 24 (1):  92-95+0. 
    摘要 ( 123 )   PDF(697KB) ( 264 )  
    扎纳若尔凝析油气田是新疆油田分公司承担国外油气田研究项目中的第一个中亚地区的油气田。根据大量的测井、岩心以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通过与中亚地区的达尔瓦兹、费尔干纳等盆地的广泛对比,对油气田含油气层系——石炭系进行了合理划分,修正了前人所确定的上石炭统与下二叠统的地层界限,确认了石炭系内部的 3个地层假整合,以及其它海蚀面;从沉积旋回性的分析入手,在含油气层系内部细分为5个油层组19个油层,为油气田开发分析奠定了地质基础;依据岩心描述和岩矿鉴定等资料,第一次对含油气层系进行了细分沉积相研究,认为含油气层的主要沉积相带为浅海的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这些研究成果为该油气田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吴庆福
    2003, 24 (1):  96-96. 
    摘要 ( 46 )   PDF(97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石油地质》编委会名单
    2003, 24 (1):  98-98. 
    摘要 ( 45 )   PDF(44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