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4-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大油气田勘探方向
    康玉柱
    2004, 25 (6):  581-583. 
    摘要 ( 118 )   PDF(2396KB) ( 156 )  
    塔里木盆地具 优越的构造背景,多旋回沉积体系、多构造体系、多时代含油气体系、多期成藏的特点;自1984年沙参2井实现油气重大突破20年来,塔里木盆地已发现30个油气田(藏),其中大油气田4个。现已查明盆地有4个成藏期:晚加里东一早海西运动期,晚海西运动期,印支一燕山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台盆区古隆起、古斜坡、断裂带、区域不整合面、前陆盆地的断褶带、斜坡带以及逆掩带和各类扭动构造带是今后油气勘探主要方向和耙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北斜坡东部低渗透储集层的有利沉积相带
    宋子齐, 白振强, 陈荣环, 康立明, 徐春华, 罗志形
    2004, 25 (6):  588-591. 
    摘要 ( 78 )   PDF(2283KB) ( 179 )  
    根据岩心和250 余口井测井资料分析,在对岩石类型及其组合、矿物组分、沉积结构、构造、测井相、生物化石、粒度特征分析的研究基础上,确认AS地区三角洲前缘长6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及其复合体是形成本区主要储集砂体的有利相带。由于受河流的控制和强烈影响,三角洲前缘相除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外,各小层还发育河口坝被水下分流河道切割、叠置的复合型砂体。指出,长61-2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发育最好,水下分流河道汇合和超覆河口砂坝的作用更为强烈,更好地控制了该区主力油层的分布和连片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口坝、沿岸坝的形成及成藏机制——以松辽盆地西、南部沉积体系为例
    卫平生, 王建功, 潘树新, 王斌婷
    2004, 25 (6):  592-595. 
    摘要 ( 159 )   PDF(2411KB) ( 199 )  
    松辽 盆地西、南部沉积体系中部含油组合(青山口组、姚家组)河口坝、沿岸坝较为发育,其单层厚度大、横向迁移分布面积广,由河口坝、沿岸坝形成的厚层底水油气藏是该高砂地比发育区的一种重要的岩性油气藏。从河口坝、沿.岸坝的成因、分布以及内部结构研究入手,探讨了河口坝、沿岸坝与小断距断层和低幅度构造的成因关系,在分析了河口坝、沿岸坝含油气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成藏机理、成藏主控因素以及分布规律,指出了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带油气勘探前景
    江波, 袁剑英, 杨剑萍, 张启全, 张永庶, 司丹, 陈世悦
    2004, 25 (6):  596-598. 
    摘要 ( 93 )   PDF(1516KB) ( 159 )  
    柴达木盆地 西部阿尔金山前带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盆地目前地质评价较高、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较大的重点油气预探区带。柴西阿尔金山前带发育多种沉积体系、具有复杂的构造形变过程、良好的油源条件及油气运聚特征。红柳泉一七个泉有利构造一岩性带,狮北一干柴沟构造-岩性带,月牙山古近系扇三角洲以及新近系地层不整合带将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成藏体系
    刘克奇, 刘玉魁, 敬兵, 杨喜峰
    2004, 25 (6):  599-602. 
    摘要 ( 90 )   PDF(2987KB) ( 160 )  
    油气成藏体系 是地表以下含油气的自然系统,它包括了形成油气藏的一一切必要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之间有效的配置结构,其中的元素是烃源岩、输导体系和圈闭。塔中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成藏体系的烃源岩、输导体系和圈闭均为分离状,都属于三位成藏体系,但前者的油气来源单-(单源),后者的油气来源多样(多源),故两者分别被称之为塔中早古生代单源三位成藏体系和塔中晚古生代多源三位成藏体系。烃类流体主要来源于塔中北斜坡烃源岩,烃类流体沿不整合面和志留系砂岩层侧向运移,再沿断裂向上运移,分别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成藏体系提供油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前景
    罗凯声
    2004, 25 (6):  603-606. 
    摘要 ( 83 )   PDF(2067KB) ( 142 )  
    准噶尔盆地第三 次资源评价认为,盆地侏罗系油气资源潜力大,侏罗系分布广泛,探明程度低。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北天山向北逆冲活动逐渐加强,准噶尔盆地南缘发生急剧沉降,导致盆地向南掀斜,侏罗系表现为区域南倾的单斜形态。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及中侏罗统的西山窑组与头屯河组之间是两个区域不整合,侏罗系发育着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前缘相和河道砂体,为非构造油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详细论述了准噶尔盆地不同区带侏罗系非构造油气藏有利的勘探区域,对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杏树岗-太平屯地区扶杨油层层序地层研究
    易定红, 田光荣
    2004, 25 (6):  607-609. 
    摘要 ( 77 )   PDF(3897KB) ( 171 )  
    运用层序地层 学原理和方法,根据岩心资料,识别了松辽盆地杏树岗-太平屯地区扶杨油层短期基准面旋回及其界面的类型,分析其相序特征;通过岩心标定测井,建立其基准面旋回的测井响应模型并划分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在此基础上,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建立扶杨油层的等时地层格架,研究其河流-三角洲层序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连盆地温压系统特征
    肖伟, 刘震, 杜金虎, 易士威
    2004, 25 (6):  610-613. 
    摘要 ( 86 )   PDF(3701KB) ( 234 )  
    二连盆地腾格尔组地温梯度较高,而在浅层和深层地温梯度相对偏低。平面上凹陷中心或生油洼槽区古地温梯度较低,而隆起区或斜坡区古地温梯度较高,并且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在不同凹陷地温异常发育特征各异,受地温场制约,生油门限深度从凹陷中心向边缘逐渐变浅。地层压力系数都小于1.0, 具明显的异常低压系统。在不同的凹陷异常低压出现的深度略有不同,阿南凹陷最浅,乌里雅斯太凹陷最深。各凹陷纵向上发育单一型温压系统,平面上以常温常压区分布最广。流体动力特征都决定了本地区油气的运移方向和聚集部位,油藏主要分布在能量相对较低的断阶带和构造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侵入岩对源岩生烃影响的定量模拟
    李臣, 孟元林
    2004, 25 (6):  614-616. 
    摘要 ( 66 )   PDF(2460KB) ( 186 )  
    对于较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区而言,岩浆的侵入对被侵入区的烃源岩生排烃的影响目前尚没有很好的分析方法。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古近纪时岩浆侵入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对其烃源岩的热演化影响巨大。从盆地模拟的角度出发,将岩浆侵入视为附加热源,根据岩浆侵入的厚度及地温资料,给其赋予等效的大地热流值并代入热史程序中,得出源岩的生排烃结果。通过计算,文安斜坡古近纪时岩浆的侵入对石炭-二叠煤系源岩生烃的贡献率为62.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南洼陷水动力场演化与油气运聚
    林腊梅, 金强
    2004, 25 (6):  617-620. 
    摘要 ( 77 )   PDF(5847KB) ( 309 )  
    根据孤南洼陷的沉积、构造和水化学特征,将其水文地质作用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旋回:异常压力的中上始新统-下渐新统旋回、压力过渡状态的中上渐新统旋回和正常压力的中新统--第四系旋回。洼陷的水动力场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油气生成和聚集的主要层段沙三段和沙二段经历了5个水动力演化阶段,现今主要表现为压实流特征。洼陷的水动力场对油气运聚和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沙河街组主力储集层在油气运移期(馆陶组沉积末期)古水动力场的数值模拟,发现该时期压实流促使油气向洼陷边缘的越流泄水区聚集成藏,形成了东部孤东断裂带、西北部孤南断层.上升盘及西南斜坡3个油气富集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西地区逆断裂类型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官大勇, 胡望水, 张文军, 毛治国, 王炜
    2004, 25 (6):  621-623. 
    摘要 ( 63 )   PDF(1876KB) ( 144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逆断层可分为同生逆断裂、后生-同生逆断裂和后生逆断裂三种基本类型。同生断层的长期活动对沉积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储集层和盖层。该地区逆断裂的发育主要经历了同生、后生、同生3个阶段,由于同生断层的发育比较早,活动时间比较长,使油气长期处于运移、聚集和富集的状态,不但为油气的纵向运移起到通道作用,也为储集层和生油层提供了通过断层面进行横向接触的机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南部井下三叠系对比
    王玉山, 许昌杰, 黄卫东, 牛仁杰, 王天鹏, 赵生斌, 倪联斌
    2004, 25 (6):  624-627. 
    摘要 ( 78 )   PDF(1686KB) ( 152 )  
    三叠系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 1996年以来将鲁克沁三叠系油层改归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以陆相盆地构造和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控制层序地层为立足点,结合地震和钻、测井信息,分析了区域地层横向变化规律,探讨了地层测井响应的内在机理。认为,小泉沟群内部区域性的不整合是划分中、上三叠统的自然界线,再次将鲁克沁三叠系油层时代还原为晚三叠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密坳陷三叠系--下侏罗统致密储集层形成原因
    李森明
    2004, 25 (6):  628-630. 
    摘要 ( 59 )   PDF(1753KB) ( 160 )  
    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对储集层沉积埋藏史、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哈密坳陷三叠系至下侏罗统碎屑岩储集层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成岩作用属早期深埋晚期抬升型,孔隙类型组合是以残余粒间孔-少量溶蚀粒间孔-大量微孔隙-成岩缝为主的组合,孔隙结构差,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晚成岩B亚期。较高的古地温是储集层致密关键因素之一,早成岩期快速压实和晚成岩期大量胶结成岩以及溶蚀作用普遍较弱是最终导致储集层致密的直接原因。因此,深层勘探存在较大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楚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微量元素及沉积环境
    何宏, 彭苏萍, 邵龙义
    2004, 25 (6):  631-633. 
    摘要 ( 87 )   PDF(1631KB) ( 190 )  
    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探讨了微量元素的富集机制。分析表明,微量元素的富集与原始沉积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微量元素K、Na、Al Fe等含量在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浅滩均较低,而在台地斜坡带较高;Mn、Cr、Ni、V等元素的含量从浅水到深水总体呈增加之势,因此可以指示古水深的变化。常量元素w(Ca)/1v(Mg)比值在以白云岩为主的蒸发台地、局限台地相中最低,在潮下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沉积中则由于白云岩不发育而比较高。开阔台地相x0(Sr)/w(Ba)比值较高,而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则相对较低。碳酸盐岩的微量元素结合常量元素分析可以作为沉积环境判别的有效的标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东部原油二萜类烷烃的分布特征
    廖健德, 杨斌, 程显胜, 向宝力, 康素芳, 刘翠敏
    2004, 25 (6):  634-635. 
    摘要 ( 68 )   PDF(1498KB) ( 151 )  
    对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及吉 木萨尔地区原油样品分析发现,二萜类烷烃中二环倍半萜含量丰富。二环倍半萜分布特征显示,该区原油分为三类,A类原油补身烷含量相对较高,重排补身烷/8β(H)-补身烷比值小于0.6;B类原油的重排补身烷的含量与补身烷含量相当,两者比值为0.8~1.1C类原油的重排补身烷含量相对较高,重排补身烷/8β(H)-补身烷比值大于1.1.二环倍半萜分布特征表明,东部A类、B类和C类原油属于不同的成因类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桑塔木地区奥陶系潜山三维地震勘探
    杜增利, 冉体文, 罗春树, 李建设
    2004, 25 (6):  636-638. 
    摘要 ( 73 )   PDF(2046KB) ( 145 )  
    塔里木盆地 桑塔木地区奥陶系潜山为裂缝-溶洞型储集层。2000-2001年采用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加强了地表一致性、叠前去噪和保真处理力度,应用现代岩溶学理论、地震属性聚类分析、地震相技术,研究了桑塔木地区奥陶系潜山的构造特征、岩溶的空间展布规律,进而圈定出有利的储集层分布区。通过--系列配套技术的应用,精确描述了桑塔木地区奥陶系潜山顶面形态和特征,划分出了5条大的古水系和12个较大的岩溶高地,较客观地预测了潜山储集层的发育情况,计算了该区的油气探明储量。目前该区已建成年产20x104t的原油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气田头屯河组成藏模式
    徐常胜, 杨梦云, 江祖强, 王斌, 李霞
    2004, 25 (6):  639-640. 
    摘要 ( 91 )   PDF(2041KB) ( 213 )  
    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石南油气田头屯河组为辫状河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褐色岩屑砂岩和褐红色、灰黄色泥岩,砂岩沉积厚度7~26m,属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油藏侧向为泥岩遮挡,构造低部位受油水界面控制。研究表明,断裂、不整合对侏罗系上部及白垩系油气运聚具有重要意义,白垩系与侏罗系及侏罗系头屯河组与西山窑组之间的两期不整合面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局部的正断层起着沟通油源与储集层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起泡剂稳定性能评价实验
    梅海燕, 董汉平, 顾鸿军, 任敏红, 陈利华
    2004, 25 (6):  644-646. 
    摘要 ( 75 )   PDF(592KB) ( 178 )  
    对于高含水油藏后期开采,采用气水交替技术可以提高波及效率、改善油层的动用程度,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由于泡沫可以作为驱替介质的流度控制剂,如果在气水交替注入方式中采用合适的泡沫,则可以改善吸水(吸气)剖面,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从而显著改善气水交替注入方式的开采效果。针对油藏地质特点,在不同条件下对几种起泡剂的发泡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评价并优选了起泡剂用量。综合考虑几种因素后选择出性能最佳的一种起泡剂,能够满足气驱过程中选择性地堵塞高含水层的要求,起到调驱和调剖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分形几何法预测毛管压力曲线
    何琰, 张引来, 吴念胜
    2004, 25 (6):  647-649. 
    摘要 ( 96 )   PDF(1564KB) ( 159 )  
    利用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实现了利用常规岩心分析资料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反演毛管压力曲线(建立孔喉体积分布预测模型),通过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预测结果精度较高。而毛管压力曲线中包含了大量储集层信息,有一系列的地质应用,包括:计算储集层的相对渗透率;计算任意区间渗透率的贡献值;分析评价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确定流动孔喉半径下限值;划分储集层与非储集层并对储集层进行定量评价;对油层流动空间的有效性定量评价;计算储集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等,为非取心井段的孔隙结构研究及储集层研究与评价开辟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重复试井确定气井当前无阻流量的简易方法
    苟三权
    2004, 25 (6):  650-652. 
    摘要 ( 105 )   PDF(1024KB) ( 160 )  
    随着气井地层压力的下降,其无阻流量相应降低。在开发过程中,为了得到气井当前无阻流量,可在气井产能方程通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地层压力与无阻流量的关系式。只要知晓气井在地层压力条件下的产能试井无阻流量、当前地层压力,以及各地层压力对应的天然气粘度和偏差系数,便可以由该公式计算当前无阻流量。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常高压复杂探井的试油工艺技术——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霍10井为例
    王维君, 陈超峰, 许江文, 彭少涛
    2004, 25 (6):  653-655. 
    摘要 ( 86 )   PDF(787KB) ( 172 )  
    在异常高压区, 当地层压力系数高达2.5时,试油工程难度将大大增加。在超高压情况下,如果待试井段在钻井过程中曾经有过大量高密度泥浆漏入,再加之储集层成岩性差,岩石胶结疏松,那么,测试过程中地层随时都有可能出.砂和返吐泥浆,发生测试管柱被堵或被卡的事故。一旦发生这种事故,油气井将很难修复,最终可能导致油气井报废,在总结准噶尔盆地霍10井试油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异常高压复杂井的试油工艺技术,这些技术包括:抑制出砂技术、优化射孔技术、管柱受力分析、井口自动监控、安全封闭方式等,这对于类似复杂井的试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吉桑油田水气交替非混相驱研究
    杨永亮, 仓辉, 杨占红, 徐冰涛, 陈建琪
    2004, 25 (6):  656-658. 
    摘要 ( 62 )   PDF(1706KB) ( 153 )  
    吐哈温吉桑油田储集层以正韵律或复合正韵律沉积为主,断层、裂缝不发育。油层少,砂体连通性好。同时,吐哈油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些特征非常适合注气驱,为此开展了注气非混相驱方案研究。通过对注气区块优选,注气影响因素分析,注气工程参数优化设计,完成温吉桑油田注天然气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方案,形成一.套低渗透油田有效实用的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注气方案设计方法。方案采用顶部注气,边部注水,水气交替非混相驱方式。水气比为1:1,交替周期半年,累计注入气段塞为0.25倍孔隙体积,提高采收率6%~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
    张继风, 叶仲斌, 杨建军, 赖南君, 李志军
    2004, 25 (6):  659-661. 
    摘要 ( 60 )   PDF(1300KB) ( 129 )  
    疏水缔 合水溶性聚合物(HAWP)是大分子链中含有少量疏水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在模拟某一油藏条件下,研究了HAWP和ASG两种不同类型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HAWP分子疏水基团发生分子间缔合作用,形成动态物理交联网络,HAWP溶液表现出很强的流度控制能力;在远离注入端的多孔介质中,HAWP溶液比ASG溶液具有更高的抗冲刷性和降低孔隙介质渗透率的能力。两种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表现出的不同渗流特性与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郑408块火烧驱油工程设计
    郑颖
    2004, 25 (6):  662-664. 
    摘要 ( 92 )   PDF(942KB) ( 143 )  
    在国内外筛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模拟试验对郑40块油藏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筛选和评价,综合论证了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的可行性,详细分析了影响火烧驱油的主要因素,根据物理模拟结果和国内外经验,选取了开展火烧驱油试验的最佳井区。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针对敏感性油藏特点,进行火烧驱油方案优化设计,优化主要参数。现场实施效果良好,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魏历灵
    2004, 25 (6):  665-667. 
    摘要 ( 71 )   PDF(754KB) ( 156 )  
    塔河油田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单纯用静态资料来认识这类油藏非常困难。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和信息进行塔河油田油藏描述研究的新思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处理非线性相关参数预测方面的优势,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结合试井成果,推导出影响油藏开发的重要参数(地层系数)与生产信息的关系;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储集层参数的结构模型。塔河油田研究证明,神经网络技术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层评价预测和非均质性分析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试井方法评价百31井区二叠系油藏
    郭建国, 杨学文, 尚建林, 徐瑞秀, 江跃民, 徐雄, 乔德民
    2004, 25 (6):  668-670. 
    摘要 ( 62 )   PDF(1420KB) ( 164 )  
    应用大量的试井资料对百口泉油田百 31井区二叠系油藏特征展开了深入分析,认为油藏具有均质和双孔两种渗流特征,主要以裂缝渗流为主,裂缝物性在油藏平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压力恢复曲线晚期段出现的下掉,认为是邻井干扰的结果,代表了整个油田区域的压力下降状况。利用干扰试井资料对生产井间的干扰影响程度进行的分析表明,该油藏是--个渗透性高、裂缝连通性好的高渗透裂缝系统的油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相分析在石南21井区沉积相划分中的应用
    黄小平, 杜洪凌, 史晓川
    2004, 25 (6):  671-672. 
    摘要 ( 76 )   PDF(1590KB) ( 194 )  
    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 息本身,克服了地震反演技术的某些缺陷,是研究沉积相和储集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地震相分析技术大致分为三类,其中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综合利用了地震信号的各种信息,具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Stratimagic地学软件包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的沉积相和储集砂体的展布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孔介质中凝析气相变实验的新方法
    李敬松, 李相方, 童敏, 程时清
    2004, 25 (6):  673-675. 
    摘要 ( 69 )   PDF(1276KB) ( 144 )  
    由于凝析气藏存在着复 杂的地下烃体系,凝析油气体系与储集层多孔介质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凝析气在多孔介质中相态变化规律十分复杂。而现有多孔介质相变实验方法中,压力、温度偏低,不能反映储集层中凝析气的相变特点。针对这一-问题,以凝析气相变理论为基础,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创建了一种能真实反应凝析气在多孔介质中相变的实验新方法,在渗透率为0.011 μm2的介质与PVT简中的凝析气相变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介质对凝析气相态特征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目前相变实验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测试结果可靠性高、精度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温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烃源岩研究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为例
    张居和, 冯子辉, 方伟
    2004, 25 (6):  676-678. 
    摘要 ( 71 )   PDF(1598KB) ( 178 )  
    选择了烃源岩和原油中高分子量烃类的富集和高温色谱分析方法,可将松辽盆地北部原油中烃类检测的最高碳数从C40提高到C100通过对英15井不同层位烃源岩和英16井黑帝庙油层原油全烃高温色谱分析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嫩二段、嫩一段烃源岩地化特征类似,嫩江组与青一段烃源岩地化特征差异明显;英16井黑帝庙油层.原油主要来自嫩江组烃源岩。高温色谱分析为油源关系、油气成因、稠油研究等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高位扇三角洲岩性油藏的地质模型
    方杰, 芦天明, 崔周旗, 蔡雪梅
    2004, 25 (6):  679-682. 
    摘要 ( 64 )   PDF(4155KB) ( 161 )  
    二连盆地属 于中生代陆相断陷群,各凹陷发育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特别是扇三角洲和水下扇沉积体普遍发育于凹陷陡带,具备形成岩性油藏的诸多有利条件。巴音都兰凹陷宝力格油藏是一个典型的高位体系域扇三角洲砂岩岩性油藏。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和地质综合分析,剖析了宝力格地区扇三角洲砂岩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构建了该区高位体系域扇三角洲岩性油藏的地质模型,阐述了扇三角洲砂体形态的地震信息识别和含油性预测的新方法,介绍了勘探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渗透率的矢量性研究
    周涌沂, 王端平, 马泮光, 田同辉
    2004, 25 (6):  683-685. 
    摘要 ( 76 )   PDF(1164KB) ( 170 )  
    岩石渗透率具有 明显的方向性,因而渗透率是矢量。分析了在理解和应用渗透率矢量特性时容易混淆的一些认识,并指出,渗透率是渗流通道的渗透率,不能脱离渗流通道而独立存在,它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不能像数学中的自由矢量那样随意合成与分解,不能把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渗透率矢量合成在一起作为该合矢量所对应方向上的渗透率;也不能把渗透率矢量在某个方向上的投影作为该投影方向上的渗透率值。此外,还建立了一种各向异性渗透率的定量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计算出平面内任意方向上的岩石渗透率。该模型可用于计算油藏不同方向上的传导率,以及各向异性油藏中不同方位上的井距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
    杨海波, 陈磊, 孔玉华
    2004, 25 (6):  686-688. 
    摘要 ( 106 )   PDF(1798KB) ( 270 )  
    以准噶尔盆地整体构造演化特征为背景,并根据盆地各区构造演化和含油气方面的差异性,在分析了历次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和有关的地质综合报告、地震剖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盆地与区带研究都适用的、统一的、规范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该方案将盆地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和44个二级构造单元,与以往方案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北天山山前冲断带单独划分为一-级构造单元;五彩湾凹陷归入东部隆起;中拐凸起归入西部隆起;对陆梁隆起、原昌吉凹陷、原帐北断褶带进行了细划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来稿选译
    Controls of Talas-Ferghana Fault on K ashi Sag,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
    LUOJin-hai, ZHOUXin-yuan, QIUBin, YANGZhi-lin, YINHong, LIJian-xin
    2004, 25 (6):  689-692. 
    摘要 ( 81 )   PDF(1191KB)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翟晓先
    2004, 25 (6):  693-693. 
    摘要 ( 52 )   PDF(510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本刊编辑部
    2004, 25 (6):  587-627+638-643+646-667+670. 
    摘要 ( 60 )   PDF(495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第25卷总目次
    2004, 25 (6):  694-697. 
    摘要 ( 39 )   PDF(185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