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2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9-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
    贾承造
    1999, 20 (3):  177-177. 
    摘要 ( 251 )   PDF(260KB) ( 322 )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由古生界克拉通盆地和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盆地,具有古老陆壳基底和多次沉降隆升的复杂构造演化历史。古生界油气聚集受克拉通古隆起和斜坡构造控制,中、新生界油气聚集受喜马拉雅期逆冲构造控制。此外油气分布还受油气系统、区域盖层、断裂及不整合等因素控制。盆地具有多套烃源岩、多个油气系统、多套储盖组合、油气多源多期多种类型的特点。储集层条件好、天然气资源丰富和整体勘探程度低是在盆地进行油气勘探时不可忽视的三个特点。塔里木盆地已成为我国三大天然气区之一,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若干地质问题
    梁狄刚
    1999, 20 (3):  184-184. 
    摘要 ( 54 )   PDF(226KB) ( 140 )  
    从塔里木盆地演化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克拉通盆地的活动性和前陆盆地的再生特点;通过油源对比认为,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唯一在下古生界找到海相成因工业性油藏(而不仅是气藏)的地区,提出了海相油藏“多期成藏,晚期保存”的观点;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气多于油作了总体估计;分析了前陆区和台盆区寻找大油气田的主要难点,指出非构造圈闭勘探和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是制约台盆区油气勘探的两大因素;强调塔里木盆地寻找大油气田的努力要坚持下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及勘探方向
    黄第藩,赵孟军,张水昌
    1999, 20 (3):  189-189. 
    摘要 ( 139 )   PDF(216KB) ( 111 )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的生油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根据塔里木盆地烃源岩分布和成熟度研究的结果,作者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塔里木盆地总资源量可能略低于以前的估算,并且减少的可能只是原油资源量;②塔里木是一个富含天然气的盆地,富气的根本原因是三套烃源岩中两套源岩在晚近期以生气为主;③烃源岩的分布和成熟度决定了台盆区的勘探重点是中、西部地区;④侏罗系源岩是塔里木盆地成为大气区的重要物质基础,应加强在北、西、南方向环绕塔里木盆地以侏罗系为源岩的勘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阿瓦提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田作基,宋建国,罗志立,罗蛰潭,彭大钧,于汇津
    1999, 20 (3):  193-193. 
    摘要 ( 149 )   PDF(268KB) ( 191 )  
    阿瓦提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在新生代柯坪山脉以北东向的沙井子断裂为主滑面剧烈向南东方向逆冲,在沙井子断裂南东侧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且向南东方向急剧减薄,形成典型的不对称挠曲沉积盆地,这种盆地是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陆相盆地后,再次发育在造山带前缘的前陆盆地,它发育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时间以及成因与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均不相同,可称之为陆内前陆盆地。阿瓦提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油气聚集区带:沙井子断裂油气聚集带、阿恰断裂油气聚集带、阿瓦提前缘隆起(乌鲁桥—阿拉尔)构造油气聚集带。其中沙井子断裂带是阿瓦提前陆盆地中含油气远景最好的区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系统油气成藏机制
    周东延,周兴熙,顾家裕
    1999, 20 (3):  199-199. 
    摘要 ( 60 )   PDF(212KB) ( 105 )  
    作者以“油气运移动态富集”思想为指导,分析了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系统油气显示和油气产出状态空间分布的规律,指出这一“油气运移成藏体系”具有大面积“汇聚式”油气运移充注特点,晚期(喜马拉雅期)充注成藏是其重要的发展阶段。提出了“高毛管阻力低浮力梯度(流体势梯度)封闭”,“网格状储集层”,动态油气成藏机制的最新认识和高产稳产井的布井原则。指出轮南奥陶系风化壳岩溶系统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成藏具有规律性,勘探前景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勘探远景评价
    周庆凡
    1999, 20 (3):  203-203. 
    摘要 ( 51 )   PDF(271KB) ( 127 )  
    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分析的方法,根据影响含油气区带的石油地质条件的各种地质因素,建立了远景评价系列和原则,重点开展了含油气系统分析和含油气区带评价。认为库车坳陷发育以三叠—侏罗系为源岩的含油气系统和4类、7个主要含油气区带,综合地质评价指出,库喀和牙哈含油气区带是最有利的区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王清华
    1999, 20 (3):  208-208. 
    摘要 ( 101 )   PDF(130KB) ( 114 )  
    巴楚凸起是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巴楚凸起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其中海西和喜马拉雅运动对其油气藏形成十分重要。通过对其构造发育史、构造单元和断裂体系的详细研究,认为,巴楚凸起油气分布以复式油气藏为主体,其形成与断裂、储集岩体、不整合面三个基本因素的相互配合有关;断裂不仅控制着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运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南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
    顾乔元,潘文庆,曹淑玲,韩剑发,彭轼
    1999, 20 (3):  210-210. 
    摘要 ( 60 )   PDF(164KB) ( 111 )  
    轮南地区奥陶系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油气的分布十分复杂。通过对该区奥陶系石油地质特征、油气成藏特征及油气藏形成机理的研究,认为该区黑油主要来自中-上奥陶统油源岩,天然气则来自寒武系烃源岩的高温裂解。油藏的成藏期是在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晚期-康村组沉积早期,气藏的成藏期是在上新世库车组沉积期。原油沿奥陶系顶面的不整合面向北运移,天然气则沿桑塔木和轮南断垒两组背冲式大逆断裂向上运移,在有利的圈闭中成藏。指出油气运移的几条有利路线,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井地应力分析──以库车坳陷克拉2井气藏解释为例
    欧阳健
    1999, 20 (3):  213-213. 
    摘要 ( 48 )   PDF(258KB) ( 222 )  
    根据测井资料,采用测量法和数值计算法等定量分析构造应力场,发现中国西部山前地区局部构造应力集中带泥岩的测井电阻率比盆地内正常压实泥岩高10~30倍,声波传播速度也相应增大10%~30%,而其中砂岩的储集层孔隙压力皆为异常压力,分析认为这种异常压力为构造应力形成,它与欠压实泥岩内形成异常压力的机理完全不同,并以库车坳陷克拉2井气藏为例,解释了以饱和度为主的气藏储集层参数,探讨了构造中压应力与张应力的分布规律及油气层孔隙发育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指出相对张应力带有利于储集层的发育和油气聚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漠覆盖区的低幅度构造研究
    曹统仁,周翼
    1999, 20 (3):  218-218. 
    摘要 ( 44 )   PDF(158KB) ( 170 )  
    沙漠地震勘探受长波长静校正量影响及地震野外采集时间跨度长、采集、处理因素的改变,容易产生假构造或造成地震测线交点闭合差远大于真实有效圈闭的幅度,这给低幅度构造的识别及油气勘探带来较大风险。认为在认真分析长波长静校正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用叠前深度偏移区域连片处理方法判别低幅度构造,再结合钻井,落实有效的低幅度构造,就能获得工业油气储量和带来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
    王飞宇,张水昌,张宝民,赵孟军
    1999, 20 (3):  221-221. 
    摘要 ( 48 )   PDF(203KB) ( 141 )  
    对库车坳陷主要探井和13个露头剖面近160个中生界源岩样品镜质体反射率进行了实测分析,并利用地震测线人工井模拟计算镜质体反射率,初步明确了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分布规律。依南2井三叠系—侏罗系源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为103%~143%,阳1井中、下侏罗统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为095%~110%各个露头剖面镜质体反射率存在很大差异,露头剖面成熟度区域上总体呈现西部高(Ro高达181%~183%)东部低(Ro在056%~079%),中部介于东西部之间,北部低(Ro在057%~068%)南部高的特点。在逆冲带,由于近晚期逆冲断层将深部烃源层推到浅部或地表,即使埋深很浅,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仍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中、下奥陶统接触关系
    刘万祥,黄智斌
    1999, 20 (3):  225-225. 
    摘要 ( 51 )   PDF(208KB) ( 202 )  
    根据地面剖面的构造、地层、岩性、古生物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中、下奥陶统的岩石组合特征、化石带分布的分析对比,重新认识了中、下奥陶统的接触关系,认为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北相区中、下奥陶统之间存在着地层和化石带的缺失现象,而且区域性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十分明显。这对于解决盆地覆盖区地层和地震统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石炭系层序地层和储集层特征
    杨威,王清华,王媛,江文波,赵仁德
    1999, 20 (3):  235-235. 
    摘要 ( 60 )   PDF(214KB) ( 121 )  
    利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南部玛扎塔格构造带石炭系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将石炭系划分为三个层序(1个Ⅰ型层序、2个Ⅱ型层序)和8个体系域,该层系体系域类型齐全。石炭系包括三套天然气储集层,分别对应于低水位体系域、陆棚边缘体系域和并进型高水位体系域,对比研究认为体系域对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和空间展布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并进型高水位体系域应是最重要的勘探对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东北地区上震旦统—下古生界沉积演化
    杨瑞财,杜岚,欧阳华,苏武,高伟中
    1999, 20 (3):  239-239. 
    摘要 ( 53 )   PDF(264KB) ( 78 )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上震旦统—下古生界经历了漫长的沉积演化过程,是一套巨厚的以碎屑岩为主的沉积。根据该区露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信息,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该套地层的沉积演化史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上震旦统—下古生界存在四个不整合面和二个可能的不整合界面,据此可将这套地层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4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北地区下石炭统含盐层系的沉积演化及成盐机理
    周江羽,韩燕英,林忠民
    1999, 20 (3):  244-244. 
    摘要 ( 64 )   PDF(196KB) ( 106 )  
    根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北部艾协克—桑塔木地区下石炭统含盐层系的沉积特征,恢复了早石炭世沉积岩相古地理环境,对含盐层系的垂向层序、地化特征、沉积环境和成盐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建立了研究区下石炭统含盐层系的成盐模式。认为该区下石炭统的含盐层系不仅具有良好的储盖配置,而且由于盐体的塑性流动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泥盆-石炭系孢粉研究新进展
    朱怀诚,赵治信
    1999, 20 (3):  248-248. 
    摘要 ( 57 )   PDF(195KB) ( 124 )  
    依据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一些探井孢粉化石的最新研究,补充和完善了盆地泥盆—石炭系孢粉组合,在“八五”期间建立的组合序列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全盆地的包括12个组合带的泥盆—石炭系孢粉组合序列纲要。并描述了各孢粉组合带的特征,讨论了组合的地质时代。这对于揭示盆地晚泥盆世至石炭纪孢粉植物群性质,确定井下岩组时代及地层对比关系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东部白垩纪地层划分
    王智,詹家祯,李猛
    1999, 20 (3):  252-252. 
    摘要 ( 114 )   PDF(238KB) ( 172 )  
    塔里木盆地东部白垩系划分为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巴什基奇克组及上白垩统古城组。依据地面剖面、井下地层、古生物资料研究,卡普沙良群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期,库车坳陷以南覆盖区的钻井剖面原划为中、上侏罗统的层位均属于卡普沙良群;巴什基奇克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古城组为作者新建,根据介形类、轮藻化石组合将其时代定为晚白垩世晚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碎屑岩储集层评价
    朱如凯,邓兴梁,张运东
    1999, 20 (3):  258-258. 
    摘要 ( 53 )   PDF(226KB) ( 144 )  
    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碎屑岩储集层评价中为了客观地研究储集层质量与油气生成、运移的匹配关系,应用沉积相研究方法,对成岩作用及影响储集层性能的诸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压实、胶结作用导致石炭系碎屑岩孔隙减少;溶蚀、交代作用形成次生孔隙,改善了储集物性;中新世前的石炭系东河砂岩,在研究区的东部和西部为良好储集岩,而现今储集层质量较差;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在早第三纪前为好的储集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部含油气性的几个问题
    王金槊
    1999, 20 (3):  263-263. 
    摘要 ( 38 )   PDF(223KB) ( 120 )  
    根据蒂曼—伯朝拉和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省深井、超深井资料,介绍了深层构造、储集层、烃源岩及生油气潜力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预测的生烃潜力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原因;给出了地层中的游离甲烷和伴生甲烷在一个较宽深度范围内的分布资料;指出了在评估深层和超深层钻探前景时,单独预测其油气潜力的必要性;在研究俄罗斯深部油气潜力时,应进行超深井钻探,其钻探成果具有很高信息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东北地区三叠系—侏罗系沉积相及找油前景
    张文朝,韩春元,苗峰,王洪生
    1999, 20 (3):  299-299. 
    摘要 ( 50 )  
    依据地震、钻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东北部三叠纪和侏罗纪沉积环境、相带展布、沉积演化、生储盖组合、构造活动性质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早中生代本区在断坳构造背景、高低相间的地形特征和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以长源三角洲、河流、湖沼、滨湖沼泽为特色的沉积相类型,具有湖盆小、水体浅、连通差、湖期短和多沉积中心等特点,缺少持续下沉和大量油气形成的沉积环境。作者从沉积相研究的角度认为,该区虽然见到油气显示,但不具备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沉积条件,只能形成小型油气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