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烃源岩生烃机理及资源量新认识
    支东明1a,曹剑2,向宝力1b,秦志军1a,王婷婷2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01
    摘要 ( 144 )   PDF(300KB) ( 388 )  
    碱湖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和机理是学科研究的前缘与难点。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为例,采用烃源岩人工剖面、自然剖面、油气特征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这套碱湖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据此重新计算了资源量。结果表明,风城组碱湖烃源岩的生烃特征突出表现为转化率高、连续生烃、多期高峰、生油窗长、油质轻、油多气少,不同于传统的湖相优质烃源岩。这种独特的生烃机理在于烃源岩的有机和无机组成2方面。风城组碱湖烃源岩的生烃母质以菌、藻类为主,特别是菌类发育,因此生烃具有油多气少、转化率高、连续生烃、油质轻的特色;风城组的矿物组成独特性在于兼具发育碱类矿物和火山矿物,二者对生烃分别起延滞和催化作用,使得烃源岩可以早期生烃、持续生烃、多期高峰、生油窗长。基于这种特殊的生烃特征和机理,重新评估了研究区的资源量,生油量较前期认识提高了25%,生气量减少了13%,这更贴近于目前的勘探实际,对确定下步勘探开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黔南坳陷下奥陶统油苗与沥青特征及其成藏史
    康建威1,2,余谦2,田晶春1,闫剑飞2,门玉澎2,戚明辉3,4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02
    摘要 ( 39 )   PDF(300KB) ( 72 )  
    应用GC-MS和IRMS测试技术,对黔南坳陷下奥陶统红花园组油苗及沥青进行分析,对其成熟度及油源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探讨油气成藏史。研究表明,红花园组沥青为氧化成因,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的丹寨—麻江地区;研究区北部的凯里地区以油苗显示为主,以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主力烃源岩,以中下志留统翁项群页岩为次要烃源岩,具混源特征。受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内的成藏史较为复杂,具多旋回的成藏-破坏特点,其中以晚燕山运动期的破坏活动最为强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西部茅口组多类型储集层成因与启示
    胡昊1,许国明1b,高峰2,宋晓波1b,隆珂1b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03
    摘要 ( 71 )   PDF(300KB) ( 182 )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对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存在较大争议,这给茅口组油气勘探造成很大困扰。利用野外剖面、邻区钻井以及地震勘探等资料,从岩相古地理、储集层特征、地震储集层预测等方面,探讨了四川盆地西部茅口组储集层成因。认为,四川盆地茅口组在碳酸盐岩大缓坡沉积体系下,西部地区发育大规模浅水高能礁滩相带,从而证实了金马—鸭子河构造带和龙泉山隐伏构造带发育着由二叠系断至基底的深大断裂;茅口组顶部礁滩相沉积在不整合面岩溶和断裂相关热液白云岩化双重作用下,可能普遍发育溶蚀孔洞型储集层及热液白云岩储集层,是四川盆地西部寻找茅口组大规模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程秋萌,陈世悦,鄢继华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04
    摘要 ( 47 )   PDF(300KB) ( 106 )  
    应用薄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致密砂岩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层物性及孔喉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孔二段储集层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和晶间微孔隙为主,含少量残余原生孔隙和裂缝,平均孔隙度为7.71%,平均渗透率为0.59 mD,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集层。储集层的孔喉结构较差,孔喉多呈孤立状分布,连通性较差。储集层的孔隙半径相差不大,多数为100~200 μm;喉道半径相差较大,多属于微米—纳米级别。储集层的渗流能力主要受喉道半径、频数及分布形态的控制。对孔二段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开发应采取保护喉道的改造工艺,才能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恢复莫索湾凸起侏罗系油气充注史
    麻伟娇1,王然2,王峰2,李秀丽1,3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05
    摘要 ( 46 )   PDF(300KB) ( 78 )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凸起,在白垩纪处于构造背斜的高部位,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然而目前很少证据证明莫索湾凸起曾经聚集古油藏。选取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盆参2井区典型探井莫深1井,通过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下侏罗统三工河组24个岩屑样品进行精细对比和分析,结合录井资料、构造发育、生排烃史和油气成藏期次,恢复了盆参2井区油气藏复杂的充注过程。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二段在白垩纪存在古油藏,油水界面深度为4 456 m,古近纪末喜马拉雅运动使古油藏泄漏,油水界面深度上升至4 412 m,而在新近纪,侏罗系烃源岩再次充注油气,导致现今油水界面深度为4 440 m,低于古近纪油水界面,同时还使没有古油藏的三工河组一段砂体聚集了油气。研究结果为莫索湾凸起三工河组油藏成藏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莺歌海盆地底辟流体动态平衡体系及气藏模式
    宋瑞有,于俊峰,韩光明,郝德峰,杨宝成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06
    摘要 ( 66 )   PDF(300KB) ( 170 )  
    中央底辟带是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的主产区,底辟的物质构成及活动方式,直接控制着天然气的成藏过程与特点。为探索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带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气藏特征,阐述了底辟的主要侵入方式,重点总结并剖析了底辟流体的动态平衡形式,分析了流体动态平衡控制下的气藏特点。依据物质构成和侵入方式,可将研究区底辟群分为缓慢挤入型、持续刺穿型、周期塌陷型及混合突破型,前3种分别属于泥底辟主导的层递扩散体系、流体前锋诱导的刺穿碎裂体系、流体柱主导的周期性宣泄动态平衡体系。在动态平衡体系下,气藏为多期充注的混合气,气藏多层叠置,充注程度不一;同构造层结构复杂,多个含油气系统并存;天然气地球化学组分具分层性,碳同位素值倒置。气藏勘探中,区分底辟侵入方式尤其必要,应综合从目标圈闭的类型、砂体与底辟的关系及邻近相关气藏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圈闭的含气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石炭系沉凝灰岩生烃潜力分析
    侯茂国1,查明1,陈洪2,高长海1,曲江秀1,丁修建1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07
    摘要 ( 74 )   PDF(300KB) ( 178 )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石炭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利用岩石热解、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参数,对研究区石炭系沉凝灰岩和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暗色泥岩和沉凝灰岩都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并且都进入了可以大量生烃的成熟阶段。沉凝灰岩主要发育于北三台凸起中部,厚度大,是一套中等—好的烃源岩;暗色泥岩则厚度小,这可能是限制暗色泥岩成为主力烃源岩的主要原因。油源对比分析发现,西泉3油藏石炭系原油来自于石炭系沉凝灰岩,进一步说明这套沉凝灰岩具有生烃和排烃能力,是一套有效烃源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隆鄂尼—昂达尔错地区布曲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陈浩1,2,3,王 剑2,3,王羽珂1,2,3,陈明2,3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08
    摘要 ( 66 )   PDF(300KB) ( 148 )  
    西藏隆鄂尼—昂达尔错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是一个具有含油远景的层系,查明其成因,对于正确评价研究区含油远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研究区含油白云岩的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区白云石环带内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较高,均一温度集中在130~170℃,盐度集中于3.5%~4.5%,显示白云石环带形成环境的温度及盐度较高,应为深埋藏到成岩晚期产物。白云岩δ18OPDB均小于零且变化范围较大,并向负值偏移,具有低温白云岩和高温白云岩成因。结合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认为研究区白云岩成因复杂,至少为3期成因的复合,即早期低温准同生白云岩化,中期高温深埋藏白云岩化,晚期构造白云岩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砂砾岩油藏聚合物驱实验评价
    唐洪明1a,张亚琦1b,王俊杰1b,王晓光2,陈玉琨2,王珠峰1b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09
    摘要 ( 76 )   PDF(300KB) ( 195 )  
    砂砾岩储集层岩石颗粒混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克拉玛依油田砂砾岩储集层注水开发面临易水窜和水淹、综合含水率高、采收率低等问题,须开展砂砾岩储集层聚合物驱室内评价实验,为合理制定开发方案提供参考。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砂砾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压汞、铸体薄片等手段,表征砂砾岩储集层不同类型孔隙结构特征,选择有代表性的岩心开展水驱与聚合物驱实验,通过核磁共振检测驱替过程中聚合物驱油效率、原油动用规律以及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孔隙结构差异较大,聚合物驱油潜力不同,其中Ⅱ类孔隙结构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最高;半径大于10.0 μm的孔喉中的原油水驱动用程度最高,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驱油效率有效孔喉半径为1.0~10.0 μm,孔喉半径小于1.0 μm的孔隙对聚合物驱油贡献率低,聚合物驱平均提高驱油效率13.09%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油环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新形式
    王怒涛1,张武2,李琛2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10
    摘要 ( 68 )   PDF(300KB) ( 122 )  
    用物质平衡法计算气藏动态储量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其动态储量不仅与产油量和产气量有关,还和反凝析程度有关。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产出物之间存在质量转换,且转化量很难确定,难以用体积平衡或摩尔量平衡来建立物质平衡方程;生产井井口产油量、产气量与相应的井底产油量、产气量不能用体积系数直接转换,也不能用气油比得出气与油的量,其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气藏相比,有较大差别。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建立了天然水驱的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在开采条件下的物质平衡方程通式,应用多相流驱替理论及曲线插值相应的含油饱和度,通过非线性回归并最优化目标函数,得到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动态储量。不需要采用经验公式将凝析油折算为等价气体,不需要引入两相偏差系数以及液体状态方程等概念,避免了考虑复杂相态变化引起的油、气组分及体积变化。得出的物质平衡方程的理论基础更强,更符合凝析气藏的实际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积绝热指数对嘴流流量计算的影响
    王发清,杨淑珍,曹献平,陈德非,秦汉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11
    摘要 ( 96 )   PDF(300KB) ( 419 )  
    油气田生产上常需计算嘴流流量,其计算方程中的体积绝热指数通常用常数1.3. 事实上,嘴流流量计算应使用以温度和压力为函数的体积绝热指数,只有在低压时才能看作是常数。通过分析温度和压力对体积绝热指数的影响认为,当入口压力小于10 MPa时,体积绝热指数可以看作常数;当入口压力大于10 MPa 且出口与入口压力比小于0.9时,比热比与体积绝热指数相差较大,不能代替体积绝热指数;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同一尺寸油嘴的干气嘴流流量大于凝析气,且凝析油含量越高,凝析气流量越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微观渗流的页岩气藏拉链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
    蒲谢洋a, 胡永全a,赵金洲b,李志强a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12
    摘要 ( 62 )   PDF(300KB) ( 166 )  
    在考虑了页岩气多重运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页岩纳米孔隙气体流动模型和页岩表观渗透率统一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裂缝空间离散,应用压降叠加原理,建立了气藏—裂缝—井筒耦合流动模型,并采用矩阵分析方法和数值迭代算法对模型求解。模拟分析了页岩气藏拉链式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页岩气微观渗流的产量比不考虑微观渗流的产量高,滑移流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表面扩散,努森扩散贡献最小。产量随井间距增大而增大的幅度逐渐变小,井间距存在最优值。改造体积重叠比例越大,产量越小,但产量减小的幅度逐渐增大,存在最优的改造体积重叠比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地应力对气田出水的影响
    陈胜,张辉,王海应,王益民,刘新宇,袁芳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13
    摘要 ( 57 )   PDF(300KB) ( 169 )  
    为探索造成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在开发过程中见水井数增加,不同构造部位气水界面上升不一致的机理,引进了地应力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三维动态地应力场模型,提取断层和裂缝面上的剪应力及有效正应力,计算剪应力与有效正应力比值的变化量,评价断层和裂缝在应力场演化过程中的力学活动性能,寻找与开发井出水的对应关系,研究气井出水机理。研究发现,地应力动态变化过程中断层和裂缝力学活动性能增强是导致气田出水主要原因,另外,不同构造部位断层和裂缝力学活动性能变化不同,造成气田不同构造部位气水界面上升不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初期产能预测
    王威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14
    摘要 ( 78 )   PDF(300KB) ( 221 )  
    针对体积压裂井压后初期产能预测难度大的问题,依据大庆油田龙26井区和垣平1井区体积压裂地质、工程及动态数据,分析了压后初期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复相关系数法和熵值法,综合分析体积压裂后初期产能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程度,确定了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体积压裂初期产能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加砂量、加液量、地层压力和渗透率。在此基础上,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油井压裂后的初期产量。经实际压裂效果验证,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压后初期产量的预测准确率较高,比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更准确,此研究对类似的致密油气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地应力特征的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分段压裂优化技术——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
    琚岩,范坤宇,赵崴,谢恩,徐秋云,张文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15
    摘要 ( 48 )   PDF(300KB) ( 369 )  
    以往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水平井井眼轨迹和分段压裂优化,缺少地应力综合分析依据,无法预测储集层改造的难易程度和井周有利裂缝的沟通状况。以储集层地应力特征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波阻抗反演数据体的储集层三维地应力模型,它兼顾了裂缝带的钻遇率、井壁稳定和后期储集层改造等水平井井眼轨迹和分段压裂优化技术。此技术适用于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储集层,为其水平井井眼轨迹设计和分段压裂改造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约束分析法建立地应力模型
    杨明合1,张杨1,杨虎2,文乾彬2,石建刚2,陈伟峰2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16
    摘要 ( 68 )   PDF(300KB) ( 146 )  
    现今地应力模型的准确建立,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应用约束分析法建立现今地应力模型,其实质就是分析垂向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及最小水平主应力的约束边界,尽可能缩小边界范围,提高计算精度。依据E.M.Anderson提出的断层模式理论,可以得到地应力的4类约束边界及其对应的约束方程:地层原生断层面摩擦强度决定了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差的上限;地层孔隙压力给出了最小水平主应力的下限;井壁崩落宽度或钻井诱导裂缝则确定最大水平主应力上限;水力压裂试验可直接测量最小水平主应力,估算最大水平主应力;而垂向主应力可以通过密度测井曲线积分确定。实际应用表明,结合室内地应力实验分析结果,约束分析法是确定3个主应力,尤其是最大水平主应力、建立现今地应力模型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气体组分监测技术在红浅1井区火驱中的应用
    黄继红,黄玲,朱文光,李涛,潘伟卿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17
    摘要 ( 52 )   PDF(300KB) ( 145 )  
    以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区为例,通过对矿场气体组分监测数据分析,可以快速确定油藏是否被点燃,是否处于高温燃烧状态;在还没有十分有效手段监测火线的情况下,通过对气体组分监测数据的分析,判断空气在油藏中的展布方向,为火驱生产动态调控提供依据,及时对生产井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初步判定。通过对H2S在红浅1井区火驱生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重新认识,为火驱工业化扩大地面工程方案设计提供数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在滴西地区火成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史飞洲1,王彦春1,孙炜2,方圆3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18
    摘要 ( 55 )   PDF(300KB) ( 141 )  
    物性和流体性质相似的火成岩储集层,其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以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为例,对3口井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从铁磁性矿物含量、石英含量和泥质含量3个方面对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应用效果差异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在研究区酸性火成岩中的应用效果要好于中基性火成岩。核磁共振测井计算的孔隙度随铁磁性矿物含量的增加而变小,随石英含量的增加而更接近地层的真实孔隙度,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变大,孔隙度的变化量小于1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的Morlet小波变换在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
    齐宇,梁建设,柳迎红,喻梓靓,陈思路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19
    摘要 ( 91 )   PDF(300KB) ( 275 )  
    Morlet小波是时频域内具有最好分辨率的小波。介绍了小波变换的方法,选取Morlet小波为母小波,引入一个控制小波函数带宽的参数c2加以改进,并研究了参数c2的变化对小波函数的影响,将改进的Morlet小波变换应用于地震物理模型发现,分频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刻画目标体更为清晰,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改进的Morlet小波变换分频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储集层预测精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干酪根中溶解气的页岩气藏储量计算方法
    杨龙,梅海燕,张茂林,袁恩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20
    摘要 ( 65 )   PDF(300KB) ( 133 )  
    前人在计算页岩气储量时未考虑干酪根中溶解的页岩气,但已有学者证明,干酪根中也溶解大量的页岩气,在进行储量计算时不能忽略。不考虑干酪根中溶解气的储量计算方法,不能真实、准确地计算页岩气藏的储量。在前人关于页岩气储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同时考虑吸附相密度、基质和裂缝孔隙体积随压力变化、吸附相体积随压力变化以及储存在干酪根中溶解气的物质平衡方程。通过实例计算可知,溶解气占据总储量的4.69%左右,不考虑溶解气计算出来的自由气储量、吸附气储量和总储量都偏大。因此,为了确保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在进行储量计算时必须将溶解气考虑在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岩石相划分
    张昌民1,王绪龙2,朱锐1,瞿建华2,潘进1,安志渊2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21
    摘要 ( 64 )   PDF(300KB) ( 189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发育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粒沉积复杂地层,前人对其岩石相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依然存在岩石相分类过于粗化、岩石相与沉积微相联系不够密切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运用少量的岩石相类型,难以表达不同微相中岩石相的组合规律,也难以区分相似沉积微相的岩石相特征及其组合的差异性。在系统描述玛湖凹陷77口取心井的岩性、颜色、沉积构造、分选性、磨圆度、定向性、支撑方式、胶结类型、胶结物成分、最大粒径、平均粒径、含油性和砾石成分等13种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岩石相分类方案,以岩石的沉积构造、颜色、粒度和支撑方式等4种属性为主,进行岩石相分类命名。运用新的岩石相分类方案,在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岩心中识别出了227种岩石相类型,其中砾质岩岩相153种,砂质岩岩相58种,泥质岩岩相16种,这一方法较好地反映了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岩石相的多样性,为准确描述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学特征奠定了基础,为精细判别沉积相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姆河右岸区块卡洛夫—牛津阶礁滩型储集层特征
    聂明龙1,2,赵星林1,程木伟3,陈骁帅1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22
    摘要 ( 72 )   PDF(300KB) ( 255 )  
    礁滩体是阿姆河右岸区块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类型,通过对阿姆河右岸区块地震相分析、典型钻井的岩石薄片鉴定和储集层物性测试,结合古地貌和地层对比,探讨了阿姆河右岸区块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礁滩体类型,分析了礁滩型储集层成因。阿姆河右岸区块卡洛夫—牛津阶发育台缘礁滩体和缓坡礁滩体2种类型的礁滩体。礁滩体发育受古地貌控制,沉积环境是礁滩型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生物组分选择性溶蚀作用是形成2类礁滩型储集层差异的原因,台缘礁滩体原生骨架孔、粒间孔发育,造礁生物、生物碎屑等易溶蚀组分含量高,易于成岩流体渗入而形成溶蚀孔隙,储集层物性好,古地貌高部位是礁滩型储集层有利发育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鲁迈拉油田Nahr Umr组油藏倾斜油水界面成因
    周家胜1,2,谢景彬2,林健3
    2016, 37 (5):  1-1.  doi: 10.7657/XJPG20160523
    摘要 ( 118 )   PDF(300KB) ( 444 )  
    为研究伊拉克鲁迈拉油田阿尔比阶Nahr Umr组碎屑岩油藏油水界面倾斜成因,提高油气储量评估的准确性及开发方案部署和调整的合理性,在系统总结造成倾斜油水界面成因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测井资料、电缆地层压力测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资料,从地层水流量估算、油水界面倾斜幅度分析、油水压力梯度响应特征和区域压力变化规律4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认为水动力作用是造成阿尔比阶Nahr Umr组碎屑岩油藏油水界面倾斜的主要原因,水动力来源于东北部的特罗斯—扎格罗斯逆冲断裂褶皱带地表水的补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