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砂砾岩储集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瞿建华,张磊,吴俊,尤新才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01
    摘要 ( 167 )   PDF(3180KB) ( 344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为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火成岩岩屑含量高,储集层之间物性差异大,一直以来制约油气勘探。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对百口泉组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对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砂砾岩储集层进行了重新分类及命名,结合研究区岩心粒度分布特征,在GB/T 17412.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的基础上,将中砾岩进一步划分为小中砾岩及大中砾岩,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研究区砂砾岩粒度适中、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及次生溶蚀发育是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苏冲断带克深区带白垩系超深储集层成岩演化
    李玲1,唐洪明1,王茜2a,唐胜蓝2a,冯伟2b,王珠峰1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02
    摘要 ( 76 )   PDF(4174KB) ( 136 )  
    为探讨克拉苏冲断带克深区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超深储集层成岩机制与环境演化,应用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测温及激光拉曼成分、能谱及主微量元素等分析手段,结合成岩标志矿物,刻画了超深层致密砂岩成岩演化特征。研究区白垩系超深储集层主要经历了碱性-弱酸性-碱性-酸性的流体演化过程,成岩流体与成岩矿物共生关系组合为:早期碱性流体阶段的铁染泥质包膜和泥晶碳酸盐矿物组合;表生酸性流体环境下的长石溶蚀和石英次生加大组合;回归碱性环境的石英溶蚀、硬石膏、白云石和长石次生加大组合;晚期酸性环境下的钾长石溶蚀、自生石英和丝发状伊利石组合。碱性胶结物占据大量孔隙及早期裂缝,降低了储集层的渗透能力,减孔量为10%~12%;晚期天然气充注携带的酸性流体沿粒缘缝、构造缝等优势运移通道对酸溶矿物进行溶蚀,形成大量溶蚀扩大孔及缝,改善了超深储集层物性,增孔量为2%~3%. 因此,超深储集层有效储集空间受控于先碱性后酸性的成岩环境,碱性成岩产物为晚期酸性溶蚀提供物质基础,晚期酸性成岩环境对超深储集层物性的后期改善具有关键作用,酸性流体来自表生成岩阶段大气水淋滤和晚期天然气充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沙三上亚段低阻油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邱隆伟1,葛君1,师政2,杨勇强1,张晓丹3,王曼4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03
    摘要 ( 74 )   PDF(3556KB) ( 200 )  
    利用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地层水化学分析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渐新统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低阻油层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低阻油层的电阻率低于10 Ω·m,含水饱和度大于50%,且电阻增大率小于2. 储集层主要为粉砂岩,泥质含量较高,黏土矿物以高岭石和伊蒙混层为主,伊利石次之。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度为3.70%~31.60%,平均为20.63%;渗透率为0.6~55.4 mD,渗透率小于10.0 mD的样品占到了79%,为典型的中高孔低渗油藏。低阻油层内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平均为31.43 g/L,多期的火山作用和断裂的沟通作用,导致高矿化度地层水向上侵入,形成了研究区典型的低阻油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三合村油田沙三下亚段油气成藏机理
    张波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04
    摘要 ( 59 )   PDF(2213KB) ( 154 )  
    为明确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三合村油田沙三下亚段油气成藏机理,利用钻井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资料,通过油气来源和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结合成藏期次分析,明确了三合村油田沙三下亚段油藏运聚特征。结果表明,三合村油田沙三下亚段油气来源于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成熟烃源岩;研究区断层和不整合非常发育,沙三下亚段发育厚层骨架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和骨架砂体均具有较好的油气输导能力;三合村油田沙三下亚段油藏成藏期为东营组沉积期,在成藏期内,油气通过断层、不整合面、高渗透性砂砾岩扇体形成的立体输导体系运移至砂砾岩扇体中,由上覆厚层泥岩地层遮挡而形成构造-地层复合油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峰油田DZ—ZY地区长8储集层长石溶蚀特征及溶蚀强度计算
    刘翰林1,王凤琴1,杨友运1,南祥2,杨烁3,曹学刚1,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05
    摘要 ( 67 )   PDF(3395KB) ( 127 )  
    长石溶蚀作用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DZ—ZY地区长8储集层次生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为了分析研究区长8储集层长石溶蚀特征,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技术,同时基于长石非全等溶解的性质,通过对各长石溶蚀理论次生孔隙度和溶解率的计算,准确划分长石溶蚀强度:弱溶蚀(溶解率小于25%)、中溶蚀(溶解率25%~50%)、强溶蚀(溶解率50%~75%)和极强溶蚀(溶解率大于75%)。研究表明:长石溶蚀现象在研究区普遍存在,长石溶孔对储集空间贡献率高达60%. 但不同长石类型溶蚀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钾长石溶蚀程度高于斜长石,且钾长石溶孔比例最大。研究区长石溶蚀强度以中溶蚀(约占40%)和强溶蚀(约占36%)为主;钾长石溶蚀贡献率随溶解率的增加而增加,斜长石则相反,即钾长石溶孔率将会直接影响长石溶蚀强度,而斜长石溶孔对孔隙度的贡献较小,尤其是在溶蚀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里格地区马五5亚段储集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杜江民1,张小莉2,聂万才3a,徐后伟4,罗川又3b,郭岭2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06
    摘要 ( 63 )   PDF(4406KB) ( 218 )  
    基于岩心观察、镜下薄片、扫描电镜、压汞以及物性等资料,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方法,对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储集层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层的分布范围。马五5亚段储集层主要岩性为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晶间孔、晶间溶孔;马五25小层的物性较之马五15小层更好。沉积相是储集层形成的物质基础,云坪微相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是形成有利储集空间的重要保证,白云岩化、溶蚀作用等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有效补充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里格气田东区下奥陶统马五5亚段白云岩成因
    蒋传杰1,杜孝华1,张浩1,赵鑫宇1,王建国2,纪彦博2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07
    摘要 ( 103 )   PDF(3092KB) ( 138 )  
    苏里格气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白云岩单层厚度大,横向尖灭快,其特征显著区别于靖边气田单层较薄、横向连续性好的白云岩。研究区马五5亚段白云岩以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为主,其有序度在总体偏低的背景下呈现与晶体尺寸呈正比的特征。泥晶(藻)灰岩锶含量远小于同时代全球泥晶灰岩的锶含量,锶残留程度受到淡水和白云岩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显出白云岩化程度越高,铁和锰含量也越高,白云岩化程度越高,其碳、氧同位素值越向负值方向偏移的特征。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指标来看,白云岩化过程是蒸发泵、渗透回流和埋藏白云岩化多种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尔禾地区油砂光谱特征及其与烷烃含量的关系
    童勤龙1,刘德长1,余永安2,徐本宏2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08
    摘要 ( 57 )   PDF(2431KB) ( 122 )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典型油气渗漏区地物光谱测量和化学分析测试,讨论油气渗漏引起的地物异常光谱特征及其与烷烃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烷烃含量的宏观渗漏异常光谱在2 310—2 350 nm的“W”型双吸收峰较稳定,在1 725 nm和1 760 nm附近的单吸收峰变化较大;微观渗漏异常由于烃类含量较少,其光谱在烃类吸收波段的吸收特征不明显,但岩石薄片和光谱显示黏土化蚀变明显。乌尔禾地区油气渗漏引起的黏土化主要为蒙脱石化和伊利石化,通过对不同程度油气渗漏引起的黏土化光谱测量和观察,发现强油气渗漏引起的黏土化光谱在2 210 nm附近的羟基吸收峰深度大,弱油气渗漏引起的黏土化光谱在2 210 nm附近的吸收峰深度较小,此吸收峰深度可间接反映油气渗漏的强弱。通过对油砂光谱在2 310 nm附近的吸收峰(“W”型双吸收峰的左侧峰)宽度、深度、面积、对称度等参数统计和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吸收峰深度与油砂中烷烃含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通过拟合的线性表达式,可用吸收峰深度参数估算烷烃的含量,为区域油气探测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36-11提高采收率试验区辫状河储集层构型单元定量表征
    赵忠军,李进步,马志欣,吴小宁,付斌,王文胜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09
    摘要 ( 45 )   PDF(3615KB) ( 47 )  
    辫状河心滩和辫状水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砂体,砂体横向变化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辫状河发育规模差异明显,严重制约了辫状河储集层的精细开发。以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对苏里格气田苏36-11提高采收率试验区盒8下亚段辫状河储集层构型单元进行了定量表征,并对有效砂体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一辫状水道宽度100~550 m,复合(单一)心滩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 350~4 300 m和480~1 950 m. 最后,基于微相单元发育规模和分布规律,结合试气、试采等生产动态的有效砂体综合评价表明:H8x1-3和H8x2-3单层心滩和辫状水道连片分布,有效砂体钻遇率高,是最有利的目标层位,心滩和辫状水道砂体均是有利的储集砂体;H8x1-2和H8x2-2单层心滩有效砂体钻遇率高,孤岛状的心滩是较为有利的储集砂体;H8x1-1和H8x2-1单层有效砂体综合钻遇率低,仅少量心滩可能含气,开发风险最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低渗油藏CO2驱正交试验设计与数值模拟优化
    李楠1,潘志坚1,苏婷1,费永涛2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10
    摘要 ( 107 )   PDF(921KB) ( 470 )  
    低渗油藏是中国当前油气勘探开发的主体,其中超低渗油藏分布范围较广,占比例较大,但超低渗油藏物性差,利用传统的水驱方法难以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CO2驱可以膨胀原油体积,降低原油黏度、油水界面张力和油藏毛细管阻力,从而提高驱油效率。为了合理开发超低渗油藏,基于油藏数值模拟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超低渗油藏CO2驱开发模型,对CO2驱影响因素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开发效果影响参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油藏类型、井网密度、注入CO2体积。综合单井日产量和内部收益率等因素,优选出了适宜超低渗油藏的开发方式,即水平井CO2驱开发技术以及相应的参数组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涝坝凝析气藏高含蜡凝析油注气石蜡析出分析
    孙雷1,罗强1,许深皓2,潘毅1,冷捷1,李立健3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11
    摘要 ( 92 )   PDF(1301KB) ( 154 )  
    以塔里木盆地大涝坝高含蜡凝析气藏地层流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连接高温高压DBR-PVT测试装置的激光测试仪和在线过滤器,展开凝析油析蜡点和在线析蜡量实验测试,同时注入气进行多次向后接触后析蜡点测试,结合石蜡析出理论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石蜡组分作为可调参数进行析蜡点、析蜡量模拟与实验测试结果能很好的契合,将流体中石蜡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代入理论模型进行计算,能很好地预测流体多次向后接触前、后的析蜡点和析蜡量;同时,基于此流体体系进行模拟计算,给出了DL4井注入气不同接触次数后流体组成变化和不同温度下析蜡量变化趋势,注入气体主要以抽提作用为主,导致流体重质组分含量增加且析蜡点上升。所得结果可为凝析气藏进行注气前、后析蜡量计算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油速度与产能建设关键指标匹配关系
    王小林1,2,匡明2,窦宏恩2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12
    摘要 ( 81 )   PDF(635KB) ( 204 )  
    在油田开发年度计划方案编制中,产能贡献率、产能到位率、产量递减率、采收率和采油速度等是确定储量、产量和产能的关键指标。根据新建产能区块投产初期产量和产能之间的关系,基于指数型、双曲型和调和型3种产量递减方程,结合采收率指标,建立了原油开发年度计划关键指标匹配关系,并分析了产能贡献率、产能到位率、初始递减率、递减指数以及采收率等参数对采油速度的影响。建立的采油速度与产能建设指标匹配关系式为油田开发年度计划关键指标的合理取值奠定了理论依据,此方法也可用于年度或中长期规划产量和产能的优化部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油藏氮气泡沫驱应用
    向湘兴1,陈静1,侯军伟2,乔琦1,杨子岳3,刘鸿飞2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13
    摘要 ( 59 )   PDF(971KB) ( 46 )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J230井区上侏罗统齐古组稠油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油层薄,天然能量低。随着蒸汽吞吐油井生产轮次增高,油田开采步入中—后期,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大幅度降低,剩余油分布复杂,地层压力低,高含水井逐年增多,开发难度增大,油田采油速度和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1995年开始开展了注氮气辅助吞吐的矿场试验,应用实践表明:注氮气后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延长吞吐生产时间,提高稠油热采开发效果。然而,多轮次注氮气辅助吞吐开采后,注气井汽窜矛盾突出,为此开展了氮气泡沫辅助吞吐及调驱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泡沫剂发泡性和稳定性好,用在非均质性强的普通稠油油藏,可显著提高采收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南2油田JIV油藏水驱实验及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
    何巧林a,关增武b,左小军a,吴琳a,邢星a,黄兰a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14
    摘要 ( 59 )   PDF(4480KB) ( 222 )  
    根据铸体薄片、常规物性、扫描电镜、压汞等分析结果,对塔里木盆地轮南2油田下侏罗统阳霞组JIV油藏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选取主要的4类孔隙结构储集层进行砂岩岩心微观水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孔隙结构储集层渗流特征不同,细喉低渗类和微细喉特低渗类储集层以指状渗流为主,较细喉高渗类储集层为指状—网状渗流,细喉中渗类储集层为网状—均匀渗流;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以绕流形成的片状和簇状分布为主,其次为柱状、角状、膜状等分散分布。通过分析不同孔隙结构类型储集层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为油田有效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
    张恒荣,谭伟,王利娟,丁磊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15
    摘要 ( 93 )   PDF(1030KB) ( 204 )  
    注水开发油田储集层水淹后电性特征变化复杂,为水淹层的识别和剩余油饱和度的评价带来较大困难。采用密闭取心井岩心进行模拟油藏条件下的岩电-相驱实验,分析了采用不同矿化度注入水进行驱替时岩石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驱替过程中孔隙结构的改变、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对岩电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高矿化度注入水或地层水驱替时,岩石电阻率总是单调降低,呈“L”形,且物性越好,降低幅度越大;而采用低矿化度注入水驱替时,一般呈“U”形或“S”形,且物性越好,电阻率由单调降低变为单调升高的第一拐点含水饱和度越高;注入水体积导致的孔隙结构改变对岩电参数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加,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逐渐增大,在计算剩余油饱和度时,应当考虑在不同的水淹阶段地层水矿化度差异对岩电参数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漠区近地表和中深层一体化Q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蒋立,王晓涛,谭佳,肖艳玲,陈勇,张进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16
    摘要 ( 62 )   PDF(4143KB) ( 93 )  
    准噶尔盆地腹部均被沙漠覆盖,沙漠区地震勘探采集的地震反射波中高频能量大部分被表层沙丘吸收。为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提出了一种近地表和中深层叠前一体化Q模型建立方法:首先基于地震波振幅、主频和表层地震波传播时间等属性,经简化的谱比公式计算炮检点近地表相对Q场;然后通过近地表炮检点地层品质因子修正中深层平均Q模型,建立含近地表变化的叠前平均Q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一步法叠前Q补偿。应用此模型处理的沙漠区地震资料分辨率,比应用常规中深层Q补偿方法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方法高,合成记录标定结果和叠前反演结果也优于常规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马尔科夫概率模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岩性解释
    袁照威1a,段正军1b,张春雨2,谭茂金1a,高世臣1c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17
    摘要 ( 60 )   PDF(3522KB) ( 202 )  
    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段碳酸盐岩储集层受沉积、成岩等因素的影响,岩性复杂多样,因此,岩性的识别是储集层评价的关键。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表明,苏东41-33区块马五段主要发育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和泥岩7种岩性。通过敏感性参数分析,选取反映岩性的自然伽马、密度、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和补偿中子4种测井参数,采用马尔科夫概率模型约束的朴素贝叶斯方法进行多参数综合解释。通过与测井和录井岩性资料分析对比,识别正确率达到85.34%,相比传统的朴素贝叶斯方法,岩性识别正确率提高12.39%. 此方法得到识别精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岩性测井解释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复杂岩性识别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岩心技术在页岩弹性模量计算中的应用
    张玉亮1a,范翠杰1b,谢安1b,齐洪岩1a,杨栢2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18
    摘要 ( 61 )   PDF(4004KB) ( 257 )  
    弹性模量是页岩气勘探开发寻找甜点的一项重要参数,也是直接决定水力压裂效果的重要指标。由于页岩通常具有极高的脆性,很难通过传统岩石力学实验方法来测定其弹性力学特征。为进行弹性模量预测,采用最新的数字岩石物理手段,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页岩矿物质组分定量确定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法,通过模拟页岩数字岩心在线弹性范围内的应力应变的响应过程,计算出页岩数字岩心的有效弹性参数,并通过对不同尺寸计算区域的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此方法的取样代表性。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井数据比对也证实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点法产能公式在阿姆河右岸S气田的应用
    孟中华1,2,赵立强1,刘平礼1,高鹏宇3,刘荣和2,张文彪2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19
    摘要 ( 67 )   PDF(589KB) ( 207 )  
    一点法试井具有测试时间短、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不仅减少了测试时的放空气量,而且能有效评价产能,故在气田产能评价中应用广泛,但各气田一点法产能公式中的α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将这一方法应用于阿姆河右岸S气田,对一点法产能公式进行了修正,建立了适于该气田的一点法产能公式。根据目前S气田42井次的产能试井成果,获取的S气田一点法产能公式中的平均α为0.28. 但由于S气田单井产能差别较大,根据产能高低进行分类,求得不同产能范围内的α,应用气田平均α为0.28和按照产能高低进行分类取得的α的一点法产能公式计算产能,验证了采用产能区间划分后取得的α计算的无阻流量更加准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储集层脆性研究进展
    张晨晨1,董大忠1,2,王玉满1,蒋珊1,管全中3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20
    摘要 ( 70 )   PDF(1816KB) ( 179 )  
    脆性是选择页岩储集层有利压裂层段的关键指标,常用评价方法包括矿物法和弹性参数法。中国南方海相页岩具有沉积环境多样、岩相类型复杂、埋深范围大等特点,通过实例分析了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理论缺陷和适用性限制。根据页岩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认识,重点总结了矿物组成、有机质、层理和围压对脆性的影响,并阐释了页岩脆性与可压裂性的关系。综合分析指出:矿物法有更强的实用性,但是对脆性矿物的界定模糊,弹性参数法可以有效实现测井和地震预测,但是无法反映围压的影响,难以表征深层和浅层页岩脆性差异。结合中国南方海相页岩的岩相类型和埋深范围,基于不同矿物组分的脆性差异,提出以石英、白云石和黄铁矿作为脆性矿物;基于围压对脆性的影响,提出在弹性参数的基础上增加强度或断裂韧性作为围压指示因子,以适应深层页岩脆性评价。深入认识矿物组成、有机质、层理和围压对脆性的影响,以及脆性与可压裂性的关系,有助于页岩岩相的精细表征和“甜点”优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加拿大盆地二白斑组地球化学特征与页岩油有利勘探区筛选
    林候飞1,黄海平1,2,蒋文龙3,马立1,柴程玉1
    2017, 38 (1):  1-1.  doi: 10.7657/XJPG20170121
    摘要 ( 67 )   PDF(2272KB) ( 112 )  
    通过对9口井岩心样品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有机地球化学和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西加拿大盆地二白斑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页岩油有利勘探区。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显示:烃类以短链正构烷烃(nC9—nC19)为主,ααα20RC27规则甾烷占优势,奥利烷相对含量较低,有机质以藻类、浮游生物为主。Pr/Ph受成熟度影响比较小,基本记录了沉积阶段及成岩作用早期的氧化还原环境。二苯并噻吩/菲与姥鲛烷/植烷关系显示二白斑组沉积环境-岩石相东西方向上存在较大变化,在阿尔伯塔东部为强还原环境,中西部为弱还原环境,在西部还原性增强。另一方面,由于所有实验室热解产物通常含有大量的极性、高分子化合物,使得把惰性碳算在内的质量平衡模型高估烃源岩的生烃潜量。针对此问题,应用死碳矫正新方法对二白斑组成熟—高成熟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含量、原始生烃潜量进行恢复,并探讨潜在的页岩油压裂生产有利区,认为除研究区中—西部5口井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大于0.5%外,其余井的残留油均未达到工业开采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