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8-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构造枢纽带及其油气成藏条件
    汪伟光, 吕修祥, 喻莲, 成克男
    2011, 32 (4):  333-337. 
    摘要 ( 112 )   PDF(390KB) ( 301 )  
    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差异升降运动和周缘造山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构造枢纽带。枢纽带的形成与隆起、斜坡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根据枢纽带的形成特点及其发育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3类:隆起翘倾型枢纽带、斜坡反转型枢纽带和斜坡-隆起复合型枢纽带。塔里木盆地构造枢纽带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枢纽带邻近烃源区,碳酸盐岩岩溶、风化壳、礁滩型储集层发育,圈闭以潜山、构造-岩性圈闭为主。相对于凹陷或烃源区,枢纽带处于高部位,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而相对隆起高部位,其又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免遭破坏。因此,不管是对于油气的捕捉还是保存,枢纽带都处于极其有利的位置。枢纽带油气分布具明显的复式油气聚集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生绿泥石对砂岩储集层影响的新认识
    公繁浩, 鲍志东, 范正平, 伍星, 刘丽
    2011, 32 (4):  338-341. 
    摘要 ( 114 )   PDF(456KB) ( 602 )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岩石铸体薄片分析和扫描电镜的观察认为,早期自生绿泥石胶结对原生孔隙的转化、保存和改造起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占据原生孔,并将其转化为黏土矿物晶间孔的形式,从空间上阻碍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对孔隙的破坏,为后期流体改造储集层提供了通道;其亲油的黏土矿物属性,为后期油气在低孔、低渗储集层中成藏提供了条件。另外,因绿泥石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发生水解,在开发具有绿泥石胶结的油藏时,应考虑到黏土矿物的敏感性。研究认为,绿泥石环边形成后储集层仍有较强的压实现象,前人认为的抗压能力可能被夸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北斜坡中部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张艳萍, 杨海军, 吕修祥, 刘虎, 韩剑发, 高妍芳, 于红枫
    2011, 32 (4):  342-344. 
    摘要 ( 94 )   PDF(311KB) ( 341 )  
    系统分析了塔中北斜坡走滑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自奥陶纪以来,塔中北斜坡中部走滑断裂活动主要有5期。走滑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着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纵向发育深度范围及横向展布形态。多期活动的走滑断裂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在塔中北斜坡背景下,岩溶储集层发育,长期活动的走滑断裂和逆冲断裂交汇处的局部构造高点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指向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东湾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
    田金强, 邹华耀, 徐长贵, 庄新兵, 李楠
    2011, 32 (4):  345-347. 
    摘要 ( 93 )   PDF(262KB) ( 252 )  
    根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以及伴生凝析油的轻烃参数等资料并结合地质背景,确定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并分析其成熟度与来源。研究表明,辽东湾地区已发现的天然气以湿气为主,根据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可划分为油型气和偏腐殖型气2种成因类型,分别对应于Ⅱ1型和Ⅱ2型有机质。油型气主要分布在JZ21-1、JZ25-1和JZ25-1S油气田,偏腐殖型气主要分布在JZ20-2油气田;油型气主要源于有机质热成熟度0.6%~1.1%的烃源岩,偏腐殖型气主要源于有机质成熟度1.1%~1.3%的烃源岩;辽东湾地区有机质热成熟度大于0.6%的烃源岩均可作为有效气源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油砂资源分布及勘探开发前景
    薛成, 冯乔, 田华
    2011, 32 (4):  348-350. 
    摘要 ( 147 )   PDF(209KB) ( 433 )  
    中国油砂资源非常丰富,储量位居世界第5位,资源潜力很大,可能是今后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油砂资源在各含油气盆地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4类盆地中:西部挤压盆地,东部裂谷盆地,中部过渡型盆地及南部山间盆地;其中,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羌塘盆地、柴达木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7个盆地中油砂资源量巨大,是未来我国油砂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储集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识别方法
    李曙光, 程冰洁, 徐天吉
    2011, 32 (4):  351-352. 
    摘要 ( 108 )   PDF(131KB) ( 370 )  
    页岩气储集层具有高自然伽马、低声波速度、低密度、高电阻率等地球物理特性,这些特性都可以作为页岩气储集层识别的依据。但由于其有效孔隙度较低,成藏主要受控于裂缝发育程度,页岩气的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是通过检测页岩裂缝的发育程度及方向来确定页岩储集层的有利发育区带。讨论了利用因岩性各向异性而产生的地震波的各向异性、快慢横波分裂、曲率相干属性、频变AVO 等几种裂缝检测识别页岩气储集层的方法,为页岩气的地球物理勘探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上扬子区下志留统页岩气勘探潜力
    张海全, 余谦, 李玉喜, 闫剑飞, 刘伟, 门玉鹏, 杨平
    2011, 32 (4):  353-355. 
    摘要 ( 114 )   PDF(345KB) ( 287 )  
    中上扬子区志留系龙马溪组是在局限的浅海环境下发育的一套优质烃源岩,尤以川南、川北及渝东南—黔北几个沉积中心黑色页岩最为发育,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川南及川北地区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为高成熟中晚期,以生成裂解气-湿气为主;渝东南—黔北地区干酪根类型以Ⅱ1 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为过成熟,以生成干气为主。通过分析这几个地区该套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及钻遇该层位井的录井资料,借鉴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实践,认为中上扬子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具有形成页岩气气藏的有利条件。建深2井在龙马溪组见到了气测异常及多个异常压力带,这些都显示了中上扬子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巨大的勘探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碱性成岩环境对储集物性的影响
    唐雁刚, 罗金海, 马玉杰, 杨宪彰, 叶茂林, 何巧林
    2011, 32 (4):  356-358. 
    摘要 ( 96 )   PDF(307KB) ( 301 )  
    煤系地层的成岩演化一般都会导致酸性成岩环境,但是对库车坳陷东部吐格尔明背斜构造带内下侏罗统阿合组粗碎屑岩中普遍存在的石英和方沸石溶蚀现象的研究表明,阿合组粗碎屑岩在成岩演化的早期阶段经历过由酸性向较强的碱性成岩环境过渡的过程,碱性环境下的钙质胶结物占据了碎屑颗粒之间的原生孔隙并提高了岩石的抗压实能力。后期的风化淋滤使钙质胶结物被溶解,从而使原生孔隙释放出来,导致该地区阿合组储集岩的物性普遍较好。因此,成岩阶段的碱性环境对阿合组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后期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中段三维变换构造特征
    边海光, 李本亮, 靳久强, 田继强, 陈竹新, 管树巍
    2011, 32 (4):  359-362. 
    摘要 ( 97 )   PDF(525KB) ( 379 )  
    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北缘,克拉1与克拉2构造是位于克拉苏构造带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岩下的背斜圈闭,而其钻探结果却完全不同。通过构造地震解释和三维构造编图,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构造变换作用,形成了构造调节带。构造调节带导致克拉苏背斜复杂化,在克拉1与克拉2构造之间的侧接位置形成传递带,传递带以断裂和褶皱的形式存在,在传递带与克拉2 构造之间形成了背斜调节带,该背斜调节带是克拉2构造主要的油气圈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2气田泥岩隔层封闭性研究
    张宏国, 戴俊生, 冯阵东, 王贵文
    2011, 32 (4):  363-365. 
    摘要 ( 95 )   PDF(308KB) ( 276 )  
    针对克拉2气田泥岩隔层是否被裂缝穿透的问题,在建立砂泥岩互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裂缝参数与应力应变的关系模拟出砂泥岩中的裂缝分布情况,研究裂缝在泥岩中的延伸能力,认为裂缝在泥岩中延伸的最大厚度为4 m. 据此,结合断层落差与泥岩隔层厚度的比较,将断层分为完全穿透型和部分穿透型两类,并对泥岩隔层的封闭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克拉2气田南部断层多为完全穿透型断层,北部断层多为部分穿透型断层。巴西盖组顶部泥岩隔层完全穿透型断层分布范围最大,库姆格列木群膏泥岩隔层部分穿透型断层条数最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姬塬地区长4+5油藏成藏期次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陈芳萍, 石彬, 李荣西, 王敏
    2011, 32 (4):  366-369. 
    摘要 ( 75 )   PDF(451KB) ( 246 )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其自生成岩矿物形成序列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成岩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代表的成藏期次。结果表明,长4+5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解作用和裂隙作用等。成岩矿物主要为自生石英、钠长石、白云石、方解石和黏土矿物等。根据流体包裹体所在寄主矿物的形成时间序列,识别出了3期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第1 期流体包裹体是沉积有机质演化早期阶段形成的含有机酸流体产物,与油气成藏事件无关;第2期油气包裹体为大量无荧光沥青包体,代表了早期油气藏被破坏后的残余物,记录了早期的一次油气成藏改造事件;第3期油气包裹体特征与孔隙吸附烃特征相同,是现今油气藏形成过程的记录,其分布在钠长石、硅质和钙质等大量晚期胶结物中,说明晚期成岩作用与油气大量注入同期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异常高压形成机制
    唐守宝, 高峰, 樊洪海, 叶志, 贾立强
    2011, 32 (4):  370-372. 
    摘要 ( 77 )   PDF(227KB) ( 288 )  
    库车坳陷大北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异常高压较发育的地带,该地区古近系至白垩系(关键层位)的异常高压是钻井常常遇到的难题。通过检测大北地区古近系至白垩系的异常高压分布特征发现:南天山构造运动形成的挤压应力作用和该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盐岩发育是造成大北地区这些层位异常高压的两大主要因素。结合整个克拉苏构造带的地质构造发育特点和关键层位的岩性构成情况,分别对这两大主要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基于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的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熊晓军, 贺振华, 林凯, 徐敏
    2011, 32 (4):  373-375. 
    摘要 ( 83 )   PDF(329KB) ( 193 )  
    为了准确识别生物礁等复杂地质体的分布范围、内部储集层结构等细节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的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该技术采用频率-波数域单程波动方程进行地震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模拟记录与偏移前、后的实际地震剖面的主要反射特征,逐次修改地震构造解释模型,从而得到最终的构造精细解释结果。该技术采用频率-波数域单程波场延拓算子进行计算,不仅计算效率高,而且波场模拟记录信噪比高,便于目标地质体有效反射波场特征的对比。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偏移前、后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有助于降低地震构造解释的多解性,获得精细的地震构造解释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简单实用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
    周志军, 罗池辉, 李慧敏, 于成龙
    2011, 32 (4):  376-377. 
    摘要 ( 131 )   PDF(142KB) ( 325 )  
    在进行水驱特征曲线的拟合过程中发现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通过变形后发现是西帕切夫水驱特征曲线的修正。经过理论推导给出了新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不同含水率下油田的采油速度以及技术可采储量的计算公式,利用现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可采储量的计算,并与其他5 种常用的水驱特征曲线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曲线预测值可达到较高的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毛细管力作用的聚合物驱流线数学模型
    于金彪, 吴明录, 魏绍蕾, 姚军, 谷建伟, 张宁
    2011, 32 (4):  378-381. 
    摘要 ( 90 )   PDF(325KB) ( 192 )  
    建立了一种较实用的聚合物驱模型,较全面地考虑了聚合物驱替过程中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及毛细管力的作用。引入“传播时间”的概念,将求解饱和度和浓度的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采用算子分裂算法将沿流线的饱和度方程和浓度方程分解为典型的双曲方程和椭圆方程,从而实现对聚合物驱流线数学模型的快速、准确求解。研究表明,毛细管力对水驱油藏饱和度影响不大(饱和度最大绝对误差为2×10-4),可以忽略,但对聚合物驱油藏饱和度影响较大(饱和度最大绝对误差为0.075),是聚合物驱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林油田庙130 区块水平井稳产数值模拟
    赵静
    2011, 32 (4):  382-384. 
    摘要 ( 91 )   PDF(416KB) ( 294 )  
    针对吉林油田庙130区块油藏特点,利用Eclipse油藏描述-数值模拟一体化软件,预测了区块的储集层物性分布,真实反映出该区块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变化情况。针对该区块产量下降快、含水率上升的特点,设计出4套开发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开发指标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方案4含水率最低,采出程度最高,地层压力最稳定,为最佳开发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地震多属性的孔隙度预测——以川东A气田为例
    张新亮, 何丽箐, 吴俊
    2011, 32 (4):  385-386. 
    摘要 ( 88 )   PDF(264KB) ( 205 )  
    利用基于地震多属性的孔隙度预测方法,可综合权衡各属性参数,更客观、有效地反映孔隙度的变化。建立测井孔隙度同地震属性联系,运用多元回归、误差分析、交叉验证等技术来确定最优的属性类型及数量;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这些属性与测井孔隙度之间的映射关系,预测孔隙度在平面、垂向上的分布特征。首次将地震多属性孔隙度预测方法运用于川东A 气田超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度的预测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测水驱油田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
    王博, 左松林, 刘浪, 焦玉卫
    2011, 32 (4):  387-389. 
    摘要 ( 91 )   PDF(210KB) ( 331 )  
    水驱体积波及系数是评价油田开发状况和调整效果的重要参数。以渗流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Buckley-Leverett方程,结合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建立了一种预测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用该方法还可以评价油田开发调整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通过油田的实例应用表明,计算结果合理可靠,提出的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小集油田的应用
    朱从军, 夏国朝, 郑泰山, 宋金甫, 许静
    2011, 32 (4):  390-391. 
    摘要 ( 98 )   PDF(212KB) ( 192 )  
    黄骅坳陷南部小集油田是典型的复式油藏,该油田勘探开发程度高、含油层系多、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诸如剖面多方式显示、剖面的局部拉伸放大、断层检验分析、椅状显示、时间切片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小集油田的构造进行了精雕细刻,发现了一些新的含油断块,有效实现了老油田的增储上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井网优选数值模拟
    齐亚东, 杨正明, 晏军, 骆瑛, 杨鹏
    2011, 32 (4):  392-395. 
    摘要 ( 82 )   PDF(411KB) ( 214 )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的几何形状以及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都对井网部署有影响。针对不同几何形状的特低渗透断块油藏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注采井网,以江苏油田花17断块为例,在考虑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的前提下,应用研发的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对每种井网形式进行了开发效果评价。研究表明,对于可以部署两排直井的条带状断块油藏,注水井“隔一布一”地正对采油井部署的方式相对最优;小型条带状油藏选择水平井采油直井注水时,注水井的相对最优位置为水平井井趾的外围;对于可以部署少量直井的小三角形油藏,注水井置于采油井排外侧有利于提高开发效果。此项研究为特低渗透断块油藏的井网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底水断块油藏断裂绕障水平井设计——以彩南油田彩10 井区CHW05井为例
    唐林, 张艳梅, 季卫民, 田波
    2011, 32 (4):  396-398. 
    摘要 ( 102 )   PDF(252KB) ( 266 )  
    根据油藏精细描述在对彩南油田三工河组油藏剩余油储量现状及分布特点认识的基础上,优选了水平井布井区块,论证了水平井可行性, 优化了井位设计。在现场钻井过程中,采用综合录井、岩屑录井以及三维地质模型等多种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成功实现了断裂绕障施工,并达到了较高的油层钻遇率。投产后水平井产量达到了方案设计产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彩南油田断裂绕障水平井的成功实施, 为挖潜断块底水油藏剩余油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里格西部盒8段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姜文娟, 冯乔, 李颖莉, 韩波, 王千遥, 周书昌, 张洪美
    2011, 32 (4):  399-401. 
    摘要 ( 86 )   PDF(382KB) ( 336 )  
    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盒8段是气田的主力产层,其地层水矿化度为0.79~99.87 g/L,水型多为CaCl2型。在盒8段同一层段的砂体中,有独立分布的气层或水层,也有气水互层和气水同层等几种分布类型。通过119口井的试气资料及地层水化验数据的分析,绘制了地层水的矿化度图、离子含量比值分布图以及变质程度图等,最终确定了地层水性质及分布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并预测出具有天然气勘探潜力的有利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多尺度地震剩余静校正方法及应用
    李丽, 陈秀娟, 井西利
    2011, 32 (4):  402-405. 
    摘要 ( 81 )   PDF(516KB) ( 284 )  
    对常规的剩余静校正反演方法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大静校正量使剩余静校正反演产生“周波跳跃”的原因,发现模型道的质量与地震波的视周期有关,大静校正量是一个相对量,当静校正量大于地震波视周期的一半以上时,模型道质量变差,线性反演方法会出现“周波跳跃”现象,据此建立了合理的基于模型道的多尺度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尺度变换,把小尺度下的大静校正量问题转变为大尺度下的小静校正量问题,从而避免“周波跳跃”的产生,同时考虑大尺度的静校正精度低的问题,采用多尺度逐步校正方法实现大静校正量的计算。实际资料的试算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具有线性反演方法的较高计算效率特点,便于处理人员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滴12井区八道湾组油藏深部调驱技术早期应用效果
    宫兆波, 乔跃华, 刘清明, 赵军, 付光慧, 白雷, 扎克坚
    2011, 32 (4):  406-408. 
    摘要 ( 86 )   PDF(205KB) ( 268 )  
    针对滴12井区八道湾组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大孔道发育、含水上升速度较快、小剂量调剖效果较差等特点,提出深部调驱技术早期介入、区块整体进行深部调驱的治理思路。研发了适合该区块的以聚丙烯酰胺为主的深部调驱凝胶体系,该体系具有很好的成胶强度和封堵效果,现场试验为了提高对较大水窜通道的封堵能力,在调驱凝胶体系中加入了固相颗粒。2010年在滴12井区进行了4个井组的调驱措施,注水井平均注入压力上升1.85 MPa,措施井组日产油由2.0 t 上升到最高3.1 t,综合含水由57.8%下降到56.6%,4个井组目前累计增油1 063 t,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张晓亮, 张金庆
    2011, 32 (4):  409-411. 
    摘要 ( 83 )   PDF(217KB) ( 305 )  
    结合非达西渗流理论,提出了能够同时考虑方向性非均质以及基质中流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结果表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为常规方法计算值的1/3,并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下降以及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两方面阐述了1/3 结果的合理性,同时证明与低渗透油藏开发实际相吻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南油田乌五断块开发压裂数值模拟
    鄢雪梅, 胥云, 蒋建方, 王欣, 蒋廷学, 田助红, 王腾飞
    2011, 32 (4):  412-414. 
    摘要 ( 80 )   PDF(293KB) ( 200 )  
    采用Eclipse 软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青海乌南油田乌五断块$N^{1}_{2}$油藏,在基质渗透率各向同性条件下,研究对比了五点面积井网、菱形反九点井网及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等3种注采井网在不同井距、不同井排比条件下的压裂裂缝穿透率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经对比,推荐乌南油田乌五断块$N^{1}_{2}$油藏采用井排比为2、井距350~400 m 的五点面积井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R/S分析技术预测火烧山油田H2层油藏裂缝
    王理瑞, 赵国春, 王国先, 吴承美
    2011, 32 (4):  415-417. 
    摘要 ( 90 )   PDF(284KB) ( 278 )  
    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油田H2 层油藏储集层基质渗透率极低,而裂缝却发育。多年来为研究裂缝录取了多种资料,以进一步精细描述裂缝发育特征。从测井资料入手,应用R/S 分析技术对H2 层油藏裂缝进行了分析研究,对300 余口井逐一计算了R/S 值,绘制了H2 层油藏的R/S 曲线,同时与实际岩心、电磁干扰和电磁屏蔽裂缝测井成果、油水井生产动态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吻合程度较高,证明分形理论可以用于裂缝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片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的应用
    季占真, 柳世光, 张淑梅, 高树生, 于娟
    2011, 32 (4):  418-420. 
    摘要 ( 106 )   PDF(450KB) ( 314 )  
    针对研究区资料特点,开展了大面积连片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研究:提高了叠前信噪比;叠前一致性处理,开发了时频空间域振幅调整、振幅归一化、子波处理及空变反褶积等技术;提高了成像质量和资料的横向分辨率。通过研究,实现了13个区块资料的无缝拼接,在4个重点区块发现和落实有利圈闭25个,面积301.6 km2,设计和部署探井17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拟压力计算经验公式在彩31气藏的应用
    陈勇, 陈琛, 曹建, 罗刚
    2011, 32 (4):  421-423. 
    摘要 ( 113 )   PDF(243KB) ( 341 )  
    通过精确计算气体黏度和偏差系数,提出了定温时真实气体拟压力计算的经验公式,求出压力与拟压力转换曲线及产能测试井的单井产能方程,应用于彩31气藏气井动态预测,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不稳定试井资料求取饱和压力
    曹建, 陈勇, 陈琛, 罗刚
    2011, 32 (4):  424-425. 
    摘要 ( 96 )   PDF(158KB) ( 273 )  
    应用压力恢复曲线对不同类型储集层的低地饱压差的未饱和油气藏求取饱和压力,不仅弥补了高压物性分析数量有限和取样条件苛刻等缺陷,而且拓宽了压力恢复曲线的应用范围,该方法在SX油田SN区块的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工程地质
    集束射孔技术在低孔渗油气层开发中的应用
    毕胜宇, 柳贡慧, 周昌鸿, 李军
    2011, 32 (4):  426-428. 
    摘要 ( 124 )   PDF(292KB) ( 246 )  
    介绍了针对低孔、低渗油气藏的集束射孔工艺的原理,以实际井为例,开展了集束射孔的优化设计,按设计实施后,获得了预期的产能效果,说明了集束射孔工艺并进行合理的射孔设计,对低孔渗油气层产能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效果。建议在国内推广应用该项集工艺和设计为一体的配套技术,为我国低孔、低渗油气藏的开发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朗凹陷玄武岩层特性与钻头选型
    吴惠梅, 楼一珊, 张勇, 刘云鹤
    2011, 32 (4):  429-430. 
    摘要 ( 171 )   PDF(222KB) ( 345 )  
    马朗凹陷二叠系以下的火成岩以玄武岩为主,地层耐研磨性强、可钻性差,钻井过程中钻速低。对取自现场的岩心进行可钻性试验,建立了岩石可钻性模型,计算了牙轮钻头与PDC 钻头可钻性级值,并结合钻头的结构特点进行了钻头优选。结果表明,对于该地区二叠系以下低钻速的玄武岩地层,选用推荐的钻头与其他钻头相比,机械钻速提高了50%以上,缩短了钻井周期,达到了优质快速钻井的目的,对玄武岩地层钻头选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南美西部次安第斯弧后前陆盆地分段特征
    琚亮, 张光亚, 温志新, 汪伟光
    2011, 32 (4):  431-434. 
    摘要 ( 170 )   PDF(580KB) ( 768 )  
    发育在南美西缘的次安第斯弧后前陆盆地群为南美重要的油气产区,其形成于3 个大的构造背景之下:北部为加勒比板块演化叠加安第斯前陆挤压;中部的次安第斯前陆盆地长期处于冈瓦纳古陆的大陆边缘环境,之后受到大洋板块的俯冲和安第斯山脉的隆升和冲断;南部巴塔哥尼亚各盆地的形成演化更多地受到冈瓦纳古陆裂解和大西洋形成的影响。综合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演化以及各盆地的构造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将其划分成6 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缅甸睡宝盆地始新统重矿物组合与物源分析
    谢楠, 赵汝, 朱光辉
    2011, 32 (4):  435-438. 
    摘要 ( 122 )   PDF(332KB) ( 443 )  
    据钻井A岩心薄片鉴定和重矿物资料分析,通过观察碎屑组分并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和分析重矿物指数特征,认为睡宝盆地始新世沉积物受到火山点物源的影响较少,主要来自东边掸邦高原方向的碎屑岩,具有近距离搬运的沉积特点,该区母岩岩性为云母片岩和云母石英片岩以及极少量的中性-酸性浅成岩浆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丹1/2/4 区高含水期水平井技术应用
    董俊昌, 白凤翰
    2011, 32 (4):  439-441. 
    摘要 ( 106 )   PDF(224KB) ( 294 )  
    苏丹1/2/4区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在对1/2/4区高含水期水平井适用性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水平井实施后的效果及经验。认为高含水油藏用水平井开采成功的关键是对剩余油的分布要认识清楚,而稠油底水油藏和正韵律储集层顶部差油层利用水平井开发效果明显。开发过程中应合理设计水平井段在油藏中的位置和水平段的长度,并加强水平井的找水、控水措施的研究与实施。这些经验对高含水油田水平井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矿场地球物理专家 赵炎
    2011, 32 (4):  442-442. 
    摘要 ( 64 )   PDF(81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