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王屿涛1a,杨作明1a,马万云1b,潘长春2,汪飞1a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01
    摘要 ( 140 )   PDF(300KB) ( 392 )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致密油藏原油物性具有“四高”(较高密度、较高黏度、较高凝固点和较高含蜡量)特征,饱和烃色谱研究表明,原油的正构烷烃分布完整,未遭受生物降解作用;轻烃和甾烷成熟度指标反映,原油整体处于低成熟演化阶段,与芦草沟组烃源岩热演化阶段一致,具有近乎一致的地球化学指纹特征,表明二者具有良好的亲缘性,具“源储一体”的致密油藏成藏特征。通过生烃模拟实验发现,芦草沟组烃源岩在低成熟阶段的累计生、排烃量和排油率,相当于正常烃源岩在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量和排油率。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咸化的还原—强还原环境以及优良的生烃母质(Ⅰ型—Ⅱ1型干酪根),是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早期大量生烃、排烃和形成低成熟致密油藏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塌陷体特征及成因
    王建峰1a,邓光校1b,李涛1a,门红坤2 ,张子壹2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02
    摘要 ( 53 )   PDF(300KB) ( 43 )  
    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是塔河油田主要的含油气储集体,因古溶洞系统垮塌而形成的塌陷体是重要的岩溶改造类型之一。针对碳酸盐岩塌陷体识别方法不健全、成因认识不清的现状,运用岩心、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地震反射结构和生产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适用于缝洞型油藏岩溶塌陷体的识别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识别标准。通过对岩溶塌陷体成因分析,将塔河油田岩溶塌陷体划分为断裂诱导塌陷体、上覆地层负载塌陷体和后期表生岩溶塌陷体3种成因类型。通过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122个塌陷体开发效果统计分析,认为后期表生岩溶塌陷体缝洞发育,最具油气开发潜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YM32区块潜山白云岩油藏隔夹层三维地质建模
    闫晓芳,戴传瑞,陈戈,曹鹏,常少英,罗宪婴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03
    摘要 ( 69 )   PDF(300KB) ( 186 )  
    针对塔里木盆地YM32区块潜山白云岩油藏储集层和隔夹层空间结构复杂,地层倾角大,同层井控程度低等特点,对单井隔夹层进行划分,计算地层真厚度来建立地层格架;采用白云岩岩相识别技术和地震属性多元统计回归法分析各种地震属性与不同岩性发育带的关系,利用岩石结构数和地震多属性约束,建立了白云岩体的岩相模型;叠加岩心实测孔渗数据、地震孔隙度反演属性,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属性模型。后期的数值模拟对单井生产动态拟合符合率在93.6%以上,为研究区剩余油分布描述、新井井位部署和老井措施都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南构造复杂区龙马溪组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
    张茜1,2,王剑1,3,余谦1,王小飞1,赵安坤1,雷子慧4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04
    摘要 ( 73 )   PDF(300KB) ( 141 )  
    深入研究川西南构造复杂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岩沉积环境,指导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对该地区荥经县泥巴山剖面龙马溪组泥岩进行系统采样,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化学蚀变指数为68,略低于世界页岩的平均化学蚀变指数70,Th/U为3.73,与大陆地壳Th/U平均值3.80接近,表明物源区曾遭受低—中度风化;较高含量的易水解元素、铁族元素及较低含量的亲硫元素,表明沉积水体为滨浅海环境。氧化还原指标δU,U/Th,V/Cr及Ni/Co均说明沉积水体为弱氧化环境,且越到龙马溪组沉积晚期氧化性越强。古气候指标Sr/Cu说明源区沉积期气候干旱,古盐度指标Sr/Ba,B/Ga说明研究区龙马溪组为半咸水海相沉积。研究区总有机碳含量较低,且与风化指标、氧化还原指标、古盐度古气候指标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总有机碳含量受沉积环境的控制。研究区龙马溪组为一套深水—浅水陆棚相烃源岩,受沉积环境及构造隆升的影响,其下段有机质品质相对较好,上段品质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光地区嘉二段构造裂缝形成机理及预测
    祖克威1,2,曾大乾3,程秀申1,卓色强1,李松峰1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05
    摘要 ( 63 )   PDF(300KB) ( 106 )  
    为了较为准确地预测碳酸盐岩中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以普光地区嘉陵江组二段为例,利用野外露头剖面,岩心和薄片资料,对其裂缝发育特征开展研究;结合声发射和裂缝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对研究区裂缝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对不同期次的裂缝进行预测。分析认为,构造裂缝主要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的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的北东—南西向挤压作用;普光地区嘉二段剪破裂的发育程度大于张破裂,构造裂缝主要发育在断裂带附近、清溪场构造中西部地区、普光构造主体、大湾—毛坝构造北部、分水岭构造北部和铁山构造带。数值模拟计算的破裂率和单井裂缝发育强度较为一致,相关系数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法研究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变形机理
    段云江1,黄少英1,李维波2,张慧芳1,马小丹1,廖斐然1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06
    摘要 ( 91 )   PDF(300KB) ( 284 )  
    为研究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挤压变形演化过程及其主控因素,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阿瓦特段、大北段和克深段3条主干地震剖面的盐构造变形演化过程。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挤压背景下盐岩层表现为塑性变形特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盐上层、盐岩层和盐下层为整体挤压、分层变形的构造特征;盐下层发育一系列由北向南的冲断构造,盐上层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和滑脱变形构造;先存断裂主要控制盐下层构造变形和应力的传播范围;先存盐底辟主要影响盐上层构造的隆升范围,盐岩展布形态和基底古隆起主要影响盐上层构造变形。研究结果揭示了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有利于提高对盐构造变形机理和演化过程的认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地震正演精细外推地层油气藏边界——以溱潼凹陷帅垛—陈家舍区带戴南组一段为例
    周舟,杨飞,刘金帅,周倩,龚伟成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07
    摘要 ( 47 )   PDF(300KB) ( 93 )  
    溱潼凹陷地层油气藏由于圈闭复杂,含油条带较窄,根据地震波反射特征追踪的地层尖灭线与实际地层尖灭线往往存在较大误差,导致钻探成功率不高。通过对地层不整合尖灭的地质模型正演得到地震模型,对比各种地震属性在识别地层油气藏边界中的优势与不足,优选出识别效果较好的平均波谷振幅属性和平均瞬时相位属性。对不同频率下一系列模型分析,得到不同频率、不同夹角(不整合面与地层夹角)的地层尖灭点与地震剖面上尖灭点间的误差,通过拟合建立不整合面和地层的夹角与地层尖灭点误差的函数关系,实现了夹角外推定量计算。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半定量刻画与地震正演模型夹角外推定量计算,精细刻画地层圈闭的边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水率预测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崔英怀,高文君,黄瑜,王谦,赵志龙,刘文锐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09
    摘要 ( 71 )   PDF(300KB) ( 196 )  
    Logistic含水率预测模型和Yu含水率预测模型是最为简单、常用的含水率预测模型,但由于其渗流特征不明、模型优选技术缺乏,尤其是模型中待定参数与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关系不确定,使得各种控水措施缺乏理论支持,并且含水率预测应用显得随意。为此,在Willhite油相相渗关系式及其改进式的基础上,结合艾富罗斯实验结果,导出了4种改进的含水率预测模型及其对应水相相渗关系式。这些改进的含水率预测模型在特定条件下,可转化为Logistic含水率预测模型或Yu含水率预测模型,因而具备一定的广义性。对4种含水率预测模型的含水率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双曲式含水率预测模型适用于拟合“G”形含水率与开发时间变化规律;指数式含水率预测模型适用于拟合“S”形含水率与开发时间变化规律;调和式和复杂指数式含水率预测模型既可拟合“G”形含水率与开发时间变化规律,也可拟合“S”形含水率与开发时间变化规律。通过大庆油田萨北过渡带开发区块、平湖油气田H2油藏和雁木西油田古近-新近系油藏的应用,改进的含水率预测模型拟合精度高、效果较好,值得其他油田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含水期可动凝胶调驱含水率预测模型
    任红梅1,2,王宁1,曾庆桥1,柴雪峰1,王玉婷1,黄伟1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10
    摘要 ( 51 )   PDF(300KB) ( 97 )  
    砂岩油藏在中高含水期实施可动凝胶调驱后,含水率变化特征与水驱阶段不同,针对目前凝胶调驱后缺少解析模型定量预测含水率的问题,建立了凝胶调驱含水率预测模型。通过油田生产动态数据,依据相渗通式推导了水驱含水率预测模型,解释了含水率预测模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并建立凝胶调驱含水率预测模型。采用体积加权迭代法计算凝胶溶液等效黏度和残余阻力系数,表征凝胶调驱过程中的增油降水效果,对影响含水率变化形态的模型参数开展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油藏非均质性与凝胶溶液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影响含水率下降幅度与漏斗分布宽度,凝胶溶液等效黏度与残余阻力系数对含水率下降幅度影响最为显著。选取二连盆地蒙古林砂岩油藏西部试验区进行测试,预测含水率绝对误差小于2%,精度符合工程要求,证明凝胶调驱含水率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析气藏不同开发阶段储集层油气分布特征
    张永昌1,2,李相方1,孙政1,孟也1,张逸1,刘文远1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11
    摘要 ( 104 )   PDF(300KB) ( 215 )  
    复杂的相态变化特点决定了凝析气藏渗流研究比常规气藏具有更大的难度和特殊性。已有凝析气藏油气分布模型均以稳态法或非稳态法测得的相对渗透率为基础,因未考虑凝析液堵塞作用,从而高估凝析油渗流能力,导致结论与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存在一定偏差,不能准确描述储集层内油气分布规律和正确评估气井产能。目前基于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凝析气藏不同生产阶段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较少,缺乏制定气井全周期生产制度的必要理论依据。鉴于此,引入能反映凝析气藏内流体渗流能力的拟稳态相对渗透率测量方法,根据气藏微观孔隙尺度及毛细管压力分布,结合气井不同生产阶段油气渗流特征,形成一套开发全过程油气分布特征描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凝析气藏生产参数优化设计,认为凝析气藏开采后期采用大压差生产时,应重点考察拟稳态相对渗透率对油气采出动态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凝析气井的生产动态验证了提出的观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入水利用状况评价
    郑松青1,刘中春1,邱露2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12
    摘要 ( 46 )   PDF(300KB) ( 76 )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注入水利用率低,亟需优化调整。但由于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存在注入水“外溢”问题,现有评价指标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在分析缝洞型油藏注入水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注入水在地下的去向,提出4个评价指标:升压指数、驱油指数、窜失指数和漏失指数,并给出了计算方法。通过在塔河油田6区S80单元TK713井组的应用,显示该评价方法量化表征了注入水在地下的去向,评价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调整措施的制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湾盆地A稠油油田M层油水界面主控因素
    李浩,聂玲玲,张彩旗,潘广明,谢岳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13
    摘要 ( 57 )   PDF(300KB) ( 210 )  
    A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北部石臼坨凸起西南端,是构造平缓、具有复式鼻状特征的砂岩稠油油藏。多井资料揭示, M层油水界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上升,高差达5.0~22.0 m;注示踪剂及动态生产资料证实,油水界面差异的井间,储集层具有连通性。据毛细管压力与浮力平衡理论分析认为,连通砂体内部油水界面差异主要受地层原油黏度及储集层物性的控制,地层原油黏度越大,储集层物性越差,则油水界面越高。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使地层原油黏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废弃河道沉积和侧积层的发育,使储集层物性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差,2个因素共同导致了油水界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上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2-水-岩石相互作用对砂岩储集层润湿性影响机理
    肖娜1,李实2,林梅钦3,赵春喜4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14
    摘要 ( 85 )   PDF(300KB) ( 298 )  
    CO2注入地层后,与水和岩石相互作用,导致储集层岩石润湿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储集层的渗透性。应用接触角测量、界面张力测量、岩心驱替实验等方法,研究了高压条件下CO2-水-岩石相互作用对砂岩储集层润湿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岩石润湿性和渗透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在石英表面的静态接触角随着CO2压力的升高逐渐增大,在CO2压力为7.2 MPa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CO2压力的升高有所减小;水-CO2界面张力及水在石英表面的黏附功随着CO2压力的升高逐渐减小,在CO2压力为7.2 MPa时达到最小值,然后随着CO2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水溶液pH值降低,水在石英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大,pH值降低至2.5时,静态接触角达到最大值,pH值继续降低,静态接触角减小;随着水溶液pH值降低,水在砂岩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大,砂岩的水相渗透率先减小后逐渐增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东吉7井区注水井酸化预处理防膨技术
    谢建勇,石彦,罗鸿成,李文波,谢俊辉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15
    摘要 ( 56 )   PDF(300KB) ( 180 )  
    水敏性油藏在注水开发中,黏土矿物膨胀是导致储集层渗透率下降、注水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对于低渗透储集层而言,即使加入防膨剂来抑制黏土矿物膨胀,减轻对渗透率的伤害,仍会发生注水压力上升,出现欠注甚至无法注水的现象。为实现长期有效注水,以吉7井区为例,开展了水敏储集层酸化预处理防膨技术研究。与无机和有机2类防膨剂相比,采用酸化预处理,渗透率损失率最小,防膨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最好。选取了储集层类似的2组注水井进行对比试验,与未酸化预处理井相比,投注前酸化预处理的注水井,井口启动压力低,注水压力上升速度慢,满足低渗水敏储集层长期注水的需求。在后续开发中应用22井次,有效抑制了注水压力上升速度,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磁共振测井在低阻油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头屯河组为例
    罗兴平,苏东旭,王振林,王刚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16
    摘要 ( 53 )   PDF(300KB) ( 292 )  
    为了解决常规测井方法难以有效识别低阻油层的难题,以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头屯河组为例,应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划分和评价低阻油层。利用核磁共振、阳离子交换容量以及岩石薄片、粒度分析等资料研究低阻油层的成因,在此基础上运用核磁共振T2谱定性识别油水层,计算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水饱和度。头屯河组储集层虽然泥质、黏土矿物含量整体上不高,但其特殊的黏土矿物组成能够产生较高的附加导电性和束缚水含量,造成了油层电阻率普遍小于6 Ω·m,呈低电阻率的特征。根据核磁共振T2谱形态,参照200 ms处有无谱峰可以有效划分出油层、含水油层、含油水层和水层。以3 ms作为T2截止值,结合岩心实验测得的孔渗关系,可计算低阻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最后将核磁共振测井计算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带入W—S模型确定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此方法对低阻油层的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层气“甜点”测井判别与产量预测——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为例
    余杰1,秦瑞宝1,梁建设1,孙建孟2,魏晓晗2,黄涛1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18
    摘要 ( 82 )   PDF(300KB) ( 295 )  
    针对煤层气“甜点”判别与产量预测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评价煤层气“甜点”和产量预测的方法。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从煤层气单井平均日产气量入手,探讨不同单井平均日产气量煤层的敏感测井响应特征,利用井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深侧向电阻率和密度测井曲线,计算煤体结构指数、产能指数、含气量、含气饱和度、临界解吸压力及顶底板特性等煤层关键参数。综合煤体结构指数与产能指数构建了煤层品质参数,结合含气量、临界解吸压力与顶底板特性建立了柿庄南区块煤层气“甜点”测井判别标准;并利用煤层含气量、含气饱和度与产量刻度系数预测产气量,应用该方法处理解释研究区97口煤层气井,预测准确率达8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储集层敏感性评价的若干问题
    李传亮1,朱苏阳1,王凤兰2,杜庆龙2,由春梅2,朱丽红2,单高军2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19
    摘要 ( 90 )   PDF(300KB) ( 271 )  
    储集层物性随条件变化,有关参数也发生变化,即出现所谓的敏感现象,并影响油气生产,需要认真评价。现有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都存在一些问题,客观性不足。根据研究,储集层敏感程度可以用渗透率损失率来表示,评价标准可以由0.3和0.7改为0.1和0.3. 水敏属于盐敏的极端情况,盐敏评价包括了水敏评价;致密储集层的应力敏感性极弱,对生产影响极小;疏松储集层的应力敏感有利于驱油,实验室很难评价;速敏是一个伪概念,属于实验假象,不仅不能反映储集层敏感的本质,还可能误导生产实践;储集层渗透率对注入水中的固相颗粒大小非常敏感,需要认真评价。因此,储集层的常规五敏评价可以改为四敏评价,即盐敏、酸敏、碱敏和粒度敏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酸盐岩基质酸化中酸蚀蚓孔模拟回顾与展望
    李小刚1,陈雨松1,邓庄2,王怡亭3,魏卓4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20
    摘要 ( 73 )   PDF(300KB) ( 206 )  
    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主要增产措施之一。当酸液经井筒进入储集层基质和裂缝时,与地层矿物发生酸岩反应,产生形如蚯蚓的不规则孔洞,即酸蚀蚓孔。酸岩反应影响因素多,导致蚓孔形态复杂多样。为突破现有酸蚀蚓孔模拟研究的局限性,梳理了近50年来基质酸化过程中酸蚀蚓孔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尤其是酸蚀蚓孔形态分布及其生长模拟、三维蚓孔重建技术及精细化表征的最新进展;进一步归纳总结了当前基质酸化中酸蚀蚓孔在研究思路、研究手段等方面的欠缺,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酸蚀蚓孔实验装置、手段、数学模拟和表征方法等方面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相凝缩层的发现与岩性油气藏预测——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S油田为例
    吴国海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21
    摘要 ( 58 )   PDF(300KB) ( 99 )  
    在研究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S油田上侏罗统阿克沙布拉克组的沉积特征中,发现了一套几乎在整个油田都有分布的具有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等电性特征的泥岩层。应用层序地层学观点综合分析这套泥岩层后确认,它是一套最大湖泛期沉积的凝缩层。根据凝缩层的横向分布特征、结合地质及地震资料,提出了地层的沉积模式。分析凝缩层之上阿克沙布拉克组J0-0砂层组沉积特征认为,在S油田东部斜坡位置J0-0砂层组沉积厚度变化大,这是由于在构造的高水位时期发育进积型三角洲,其三角洲前缘位置是最有利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并在S53井和S34井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给出了寻找湖相凝缩层的方法,为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
    张丽华a,张国斌b,齐艳萍a,李晶a
    2017, 38 (4):  1-1.  doi: 10.7657/XJPG20170408
    摘要 ( 73 )   PDF(300KB) ( 147 )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是一个重要的含油岩系,但火山岩岩性识别一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为此,优选对火山岩岩性成分敏感的自然伽马、密度测井曲线,建立了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成分识别图版,据此可将研究区火山岩分为基性岩、中性岩和中酸性岩3大类;再优选对火山岩岩石结构敏感的声波时差和深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建立了研究区火山岩岩性识别图版,将研究区火山岩细分为6种岩性。对于安山岩与安山角砾熔岩重叠部分可应用自然伽马、深侧向电阻率与声波时差三维岩性识别图版有效区分。将3个火山岩岩性识别图版应用到研究区内10口井的岩性识别中,识别结果与岩石薄片分析结果吻合率达75.8%,表明这3个图版应用效果较好,为今后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准确评价研究区火山岩岩性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