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柯克亚背斜新生代构造变形时序厘定与油气地质意义
    凌东明1,2,韩耀祖2,白建朴2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01
    摘要 ( 95 )   PDF(300KB) ( 287 )  
    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体,以构造正演模拟和生长地层分析为约束条件,对柯克亚背斜的构造变形时序进行重新厘定。分析认为,新生代以来柯克亚背斜主体经历了中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和更新世中—晚期3个阶段不同性质构造运动的叠加。中新世晚期以低速率的水平推覆为主,在研究区卡拉塔尔组形成大量低角度顺层断裂;更新世早期柯克亚背斜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低部位,以被动接受沉积为主;更新世中—晚期则以高速率的垂向隆升为主,在柯克亚背斜核部形成大量高角度调节断裂,导致更新统低部位厚层沉积被抬升到整个背斜的高部位,遭受剥蚀,形成现今的构造形态。新的构造发育模式下,柯克亚背斜核部和北翼发育多套优质储集层的叠置断块,多期断裂的叠加可有效改善局部储集层物性,促进深层油气向卡拉塔尔组调整运移、充注成藏。这深化了对柯克亚凝析气藏的认识,也为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目标类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兰叶芳1,黄树光2,任戍明1,周汝贤1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02
    摘要 ( 87 )   PDF(300KB) ( 49 )  
    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碳酸盐岩发育,地层出露良好。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实测,室内铸体薄片的鉴定、阴极发光分析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具有如下特征:①中二叠统主要发育颗粒结构的灰岩和白云质灰岩(豹斑灰岩),岩石样品整体显示不发光—弱发光的阴极发光特征,碳同位素比值为1.2‰~4.6‰,表明岩石未受大气淡水的显著影响;②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受成岩改造作用强烈,发育海水潜流环境的泥晶化作用、海水渗流环境的等厚环边和马牙状方解石胶结作用、淡水渗流和潜流环境的等轴粒状—块状胶结和方解石的共轴生长、以及硅化作用、白云化作用和白云石的溶解作用、破裂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等成岩作用,据此建立了相应的成岩演化序列;③硅化作用和白云化作用可能受到局部特殊热事件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长63储集层成岩相特征
    黎盼1,孙卫1,李长政2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03
    摘要 ( 81 )   PDF(300KB) ( 140 )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延长组长63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实验,研究长63储集层不同成岩相类型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试采资料,总结了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表明,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相和伊利石+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相储集层喉道发育最好;伊利石胶结—粒间孔相、伊利石+绿泥石膜胶结—溶蚀相储集层孔喉半径较小,储集层连通性差—中等;伊利石胶结—溶蚀相、伊利石胶结、碳酸盐矿物胶结致密相储集层孔隙结构发育程度差。不同成岩相的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明显,喉道半径是影响储集层渗流和储集能力的主要因素。优质成岩相的展布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微观孔喉特征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道构型单元及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段储集层为例
    肖正录1a,陈世加1,廖建波2,李勇1a,王攀1a,丁振刚1a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04
    摘要 ( 65 )   PDF(300KB) ( 150 )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段储集层油水差异性成藏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油田进一步开发部署的首要难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作为华庆地区原油的优势储集体,对其精细描述有利于解决相关复杂成藏问题。本文采用河道构型的相关概念和知识,选取华庆地区长8段储集层河道主体和河道侧翼的典型岩样,分别做单偏光和荧光镜下鉴定、微毛细管压汞和物性统计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河道主体砂体的物性远好于河道侧翼,在相同条件下,河道主体砂体更利于原油充注,河道侧翼砂体非均质性强,加剧了油水的差异性分布。通过构建砂体剖面和储集层模型,将河道复合砂体分为4种类型,河道主体砂体的厚度是决定油藏规模的重要指标。有限的原油会沿着规模较大的河道砂体远距离运移,在河道砂体尖灭处或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与上覆地层间的不整合
    赵治信,吴美珍,赖敬容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05
    摘要 ( 102 )   PDF(300KB) ( 218 )  
    关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内部不整合的地质时代和规模,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最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是鹰山组,但至今仍把鹰山组归属于中—下奥陶统,即认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内部关键不整合是中—下奥陶统与上覆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根据牙形石化石,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内部规模最大的不整合是从早奥陶世后期开始的,该不整合遍及整个盆地,在台地相区存在于鹰山组与其上覆地层之间,在斜坡相区存在于库鲁克塔格露头剖面巷古勒塔格组内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岐口凹陷侏罗系微晶石英包壳特征及形成机制
    章顺利1,吕正祥1,熊晨皓1,纪萍2,齐玉民3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06
    摘要 ( 72 )   PDF(300KB) ( 171 )  
    自生微晶石英包壳、石英次生加大是渤海湾盆地岐口凹陷侏罗系储集层砂岩中重要的自生矿物,在深埋藏条件下,储集层拥有较多的与微晶石英有关的原生孔隙。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研究区微晶石英包壳硅的来源、生长方式和形成机制、对原生粒间孔隙的保护作用及对石英次生加大的抑制机理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自生微晶石英包壳砂岩的成岩演化序列。微晶石英形成时间较早,平行于宿主颗粒生长,并沿C轴方向任意旋转,与其相关的原生孔隙较为发育。分析自生微晶石英包壳成因及其成岩演化序列,对渤海湾盆地深层和超深层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机制研究和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口凹陷南部缓坡带馆陶组河流相层序特征
    陈容涛,牛成民,王清斌,杨波,王飞龙,王军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07
    摘要 ( 51 )   PDF(300KB) ( 161 )  
    黄河口凹陷馆陶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泥岩盖层缺乏,勘探未予重视。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黄河口凹陷南部斜坡带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沉积体系。利用河流相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区馆陶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了2个三级层序(SQG2和SQG1),每个三级层序都包含一个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和一个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区馆陶组沉积层序演化特征,在SQG2层序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发育期,研究区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多期复合的辫状河道砂体,在SQG2层序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发育期,研究区为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孤立的点砂坝砂体和高比例的泛滥平原泥。SQG1层序演化特征与馆陶组下段类似,由于SQG1层序发育时期,可容纳空间处于较高水平,因此SQG1段砂体的粒度和砂岩百分含量比馆陶组下段整体偏小。黄河口凹陷南部缓坡带馆陶组的两套曲流河沉积可以作为良好的盖层,为油气聚集创造条件。在本次研究的指导下,研究区相继获得了一定的油气发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太原组页岩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吴泓辰1,2,何金先1,2,张晓丽1,任泽强1,周逃涛1,王爱宽1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08
    摘要 ( 67 )   PDF(300KB) ( 112 )  
    通过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等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太原组页岩的物质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高压压汞法探讨了页岩孔径分布特征,并利用分形理论对压汞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页岩孔隙非均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有机碳含量为1.59%~22.58%,平均为2.77%;脆性矿物含量为21.92%~74.45%,平均为44.55%;黏土矿物含量为19.43%~78.08%,平均为52.70%.根据压汞测试结果,部分页岩样品孔径具有“双峰式”的分布特点,较大的主峰对应微米级裂隙,较小的主峰对应大孔与介孔,而部分页岩样品孔径仅有裂隙对应的主峰。根据拟合结果,孔隙的分形维数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对应微米级裂隙,其分形维数为2.326 2~2.610 3;第二段对应大孔和介孔等纳米级孔隙,其分形维数为2.704 1~3.697 1.太原组页岩中,较小的纳米级孔隙是吸附态气体的主要储集空间,而较大的微米级裂隙主要作为游离态气体的储集空间及渗流通道。黏土矿物含量高而脆性矿物含量较低的页岩样品分形维数更大,对甲烷有着更强的吸附能力,但同时对压裂改造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中地区侏罗系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因及“甜点”预测
    邹娟1,乐园1,金涛1,李秀清1,李雪松2,韦腾强1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09
    摘要 ( 71 )   PDF(300KB) ( 196 )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和沙溪庙组一段储集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甜点”发育区预测难度大。为预测储集层“甜点”有利区,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储集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砂岩储集层为相控砂体叠加中成岩期溶蚀作用而成,中后期构造裂缝提高了其储集能力。储集层“甜点”主要受沉积砂体、成岩溶蚀和构造裂缝控制,滩坝、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砂体溶蚀相与烃类充注相及裂缝发育的叠合区,为储集层“甜点”发育的有利区。凉高山组储集层“甜点”有利区分布于公山庙、龙岗—营山、莲池—充西等地区;沙一段储集层“甜点”有利区分布在公山庙、龙岗9井区、税家槽和大成—广安等地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以川西坳陷中段龙门山前沙溪庙组砂岩为例
    杨永剑,张世华,杨映涛,朱丽,阎丽妮,张玲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10
    摘要 ( 59 )   PDF(300KB) ( 84 )  
    碳酸盐胶结物是川西坳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集层最主要的胶结物,也是其储集层致密化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龙门山前地区最为发育,其平均含量约为12%.以龙门山前沙溪庙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微观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其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区沙溪庙组碳酸盐胶结物以连晶和微晶方解石为主,δ13CPDB为-7.69‰~-2.13‰,以无机碳源为主,δ18OPDB为-15.34‰~-9.60‰,其形成温度为56.1~101.3 ℃,总体上形成于早成岩阶段。其中连晶方解石FeO和MnO含量均较低,少量微晶方解石富含FeO和MnO,表明其形成以早成岩阶段为主,但也发育有晚成岩阶段的方解石胶结物,其形成与来自深部富Fe和Mn的流体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变质岩优势岩性测井评价
    白松涛1,2,于利民3,安纪星1,万金彬1,李阳1,许思勇1,金小慧1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11
    摘要 ( 68 )   PDF(300KB) ( 170 )  
    对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基底变质岩储集层岩心进行观察,以地质认识为指导,充分利用常规及成像测井数据,系统总结该地区4种类型的变质岩岩性测井响应特征及有效性识别方法。利用孔隙度测井系列+成像测井,对变质岩岩性进行有效识别,提出了变质岩岩性测井多图版结合识别方法。利用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进行变质岩储集层裂缝识别、计算及有效性分析,最终识别研究区的变质岩优势岩相。对研究区多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评价,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为该地区变质岩风险勘探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驱开发油藏高含水期驱替程度和波及系数变化规律
    薛江堂a, 刘珍b, 薛龙龙a, 廖华伟a, 张海霞a, 舒坤a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12
    摘要 ( 99 )   PDF(300KB) ( 205 )  
    为了准确表征水驱开发油藏高含水期驱替程度和波及系数变化规律,根据高含水期油水相渗曲线变化特征,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水驱驱替程度Ed和体积波及系数Ev与含水率fw的关系式,并以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藏为例,研究了方法改进前后上述参数在油藏高含水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藏进入高含水期,fw—Ed关系曲线由上凹渐变为下凹,水驱驱替程度Ed随含水率变化速率加快;Ev—fw关系曲线由下凹渐变为近平台状,体积波及系数Ev随含水率变化速率减缓。研究揭示的高含水阶段水驱参数变化更加真实地反映地下水驱状况,对预测水驱油田高含水期开发动态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上多层稠油聚合物驱产液指数变化主控因素
    未志杰1,2,康晓东1,2,何春百1,2,张健1,2,盛寒3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13
    摘要 ( 74 )   PDF(300KB) ( 197 )  
    针对海上稠油聚合物驱过程中部分井产液能力存在明显下降的问题,通过构建基于渗流力学理论的多层油藏聚合物驱产液指数计算模型,研究了影响产液指数变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油井产液指数在转注聚合物后依次经历上升段、下降段、平稳段和回升段;无因次产液指数最大降幅受聚合物黏度、注聚合物时机以及渗透率级差的影响显著,波谷时机受原油黏度、渗透率级差、低渗层相对厚度以及聚合物吸附能力倍数的影响显著,据此进一步提出了无因次产液指数最大降幅及波谷时机计算公式;海上油田典型注聚合物条件下,产液指数平均最大降幅为53.1%,波谷时机对应聚合物平均累计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250 PV. 研究成果对聚合物驱产液指数预测、方案设计与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镇北油田长8段储集层孔隙类型与水驱油渗流特征
    惠威1,2,3,刘一仓2,王联国2,侯长冰2,任大忠3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14
    摘要 ( 72 )   PDF(300KB) ( 102 )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集层微观孔隙类型复杂、水驱油规律认识薄弱等问题,应用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对长8 油藏的微观孔隙类型及水驱油渗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油藏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驱替类型主要为网状驱替和指状驱替,均匀驱替较少,不同驱替类型水驱油效率不同,均匀驱替效率最高,指状驱替效率最低。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84,与孔隙度相关系数为0.51,储集层非均质性也是影响水驱油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孔均质复合碳酸盐岩气藏斜井试井解释模型
    孟凡坤1,雷群1,何东博1,闫海军1,邓惠2,徐伟2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15
    摘要 ( 58 )   PDF(300KB) ( 127 )  
    针对高石梯—磨溪地区碳酸盐岩气藏斜井近井带裂缝、溶洞发育,远井区基质广泛展布的特征,综合运用Laplace变换、Fourier变换及逆变换、点源函数叠加等方法,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系数的影响,在无限大、定压及封闭3种外边界条件下,建立三孔均质复合碳酸盐岩气藏斜井试井模型,应用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与直井三孔均质复合模型解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绘制典型试井曲线划分流动阶段,分析井筒储集与表皮系数、窜流系数、内区半径及井斜角等对试井曲线的影响。典型试井曲线可划分为7个阶段,井筒储集系数增大将掩盖井斜角对试井曲线的影响,窜流系数影响窜流段出现时间,内区半径决定压力传播到内、外区交界面时间。井斜角小于50°,井斜角增大与表皮系数减小,试井曲线特征相似;井斜角大于50°,会存在明显的垂向径向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砂砾岩扇三角洲水下前积体测井-地震层序解释新方法
    王建1,曲永强2,潘建国2,尹路2,许多年2,滕团余2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16
    摘要 ( 67 )   PDF(300KB) ( 132 )  
    为精细描述扇三角洲储集层,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三叠系百口泉组一段和二段为例,提出测井-地震层序解释新方法,旨在寻找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有利储集体。基于沉积期古坡度的古地貌恢复新方法,精细刻画百口泉组一段和二段古沟槽的展布;充分挖掘测井资料信息,应用地层倾角测井判别古水流,精细刻画古水流方向;利用全新地震层位解释模式,井震结合,在古沟槽内顺古水流方向寻找前积地震反射体,同时应用湖岸线确定方法,识别研究区扇三角洲水下有利储集体。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在斜坡带前积现象普遍,古沟槽内尤其发育。结合地震反演、岩心实测、测井解释、核磁数据、试油成果以及钻后评价等分析,证实了研究区前积体模式的合理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具有埋深校正的岩石静态脆性指数计算方法——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李国欣1,毛锐2,王振林2,牟立伟2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17
    摘要 ( 76 )   PDF(300KB) ( 177 )  
    以动、静态岩石力学实验及其他配套实验数据为依据,优选出杨氏模量与泊松比的比值表征静态脆性指数,建立了基于孔隙度和黏土矿物含量的动、静态脆性指数转换模型,实现了静态脆性指数的测井计算。最后,研究了埋深对脆性指数的影响,建立了脆性指数的埋深校正模型,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具有埋深校正的岩石静态脆性指数的测井计算方法。该方法对研究区岩石脆性计算结果与岩心静态脆性实验结果相吻合,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致密砂岩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
    王建东1a,王昌2,曹海防1a,李静2,马骥1b,郑金凯2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18
    摘要 ( 44 )   PDF(300KB) ( 129 )  
    以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致密砂岩储集层为例,利用测井解释、试油等资料,采用经验统计法、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孔渗关系法、正逆累计法和泥质含量法,综合确定了研究区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效储集层孔隙度下限为4.52%,渗透率下限为0.14 mD;孔隙度和渗透率呈幂函数关系;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随深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根据各种方法可靠性加权平均确定研究区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有效避免了单一方法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轮古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洞穴充填程度
    于聪灵1a,蔡忠贤1,杨海军2,朱永峰2,王慧1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19
    摘要 ( 74 )   PDF(300KB) ( 180 )  
    为了预测碳酸盐岩油藏洞穴型储集层的充填性,利用神经网络能够实现输入目标与输出目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基于暗河网络、古地貌、古水系和暗河出入口的精细刻画,对暗河类型进行划分;利用测井、三维地震以及岩心资料描述单井钻遇洞穴的充填程度,结合单井钻遇洞穴的充填程度与过井暗河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对轮古油田暗河充填程度进行预测。通过对该地区暗河解剖,认为暗河充填程度的控制因素为暗河级别、暗河类型、洞道样式、与暗河出入口的关系、与厅堂洞的关系和是否垮塌6项,将其作为输入参数,建立暗河充填程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对暗河充填程度预测的相对误差在10%左右,可将该方法应用于碳酸盐岩油藏洞穴型储集层的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里斯库姆大气顶薄油环边底水油田开发方式
    刘旺东,杨智刚,艾尼·买买提,卢志明,许佳龙
    2018, 39 (5):  1-1.  doi: 10.7657/XJPG20180520
    摘要 ( 116 )   PDF(300KB) ( 256 )  
    阿里斯库姆油田是一个具大气顶、薄油环、边底水的复杂油气藏。通过调研国内外同类油气藏的开发方式,确定该油藏合理开发方式,采用气顶注气及屏障注水,避免气窜和水侵;采用水平井开发薄油环,北部和南部采用完善井网滚动扩边开发。实施后,气顶气窜得到了有效控制,油藏地层压力保持程度稳步回升,油田产量逐年增加。因此,所采用开发方式合理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