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卫延召,戴金星,赵长毅.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油源浅析[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3(2):191-194. [2] 李延钧,陈义才,张艳云,等. 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油气源与成藏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2007,29(4):1-6. [3] 刘护创,王文慧,陈俊男. 台北凹陷西部差异逆冲推覆体系与油气聚集规律[J]. 岩性油气藏,2007,19(2):45-49. [4] 王雄兆,高锦麟.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区域构造格架特征[J]. 新疆石油地质,1994,15(3):201-207. [5] 李在光,杨占龙,李琳,等. 胜北地区油气分布规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1):94-96. [6] 杨占龙,陈启林,郭精义,等. 胜北洼陷胜北构造带白垩系连木沁组沉积体系分布与岩性油气藏勘探[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1):89-93. [7] 杨占龙,陈启林,郭精义. 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特殊性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2):181-189. [8] 张考文,王天鹏,苟红光,等. 吐哈盆地胜北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2):43-50. [9] 黄汝昌. 中国低熟油及凝析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10] 陶士振,邹才能.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成藏及分布规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103-110. [11] 查明,陈中红. 山东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油气成藏[J]. 现代地质,2008,22(4):567-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