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新疆石油地质》创刊于1980年,至今已走过40余年的历程,现由新疆石油学会主办。《新疆石油地质》与全国各石油系统、科研院校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系,主要介绍国内外各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研究成果,同时也介绍全国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油气地质和工程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期刊特色:开拓视野,立足新疆关注全国与世界;重视创新,不遗余力求索新意与新知;倡导争鸣,兼收并蓄无禁忌;服务读者,有函必复尽全心。
2024年, 第4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2-01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库车坳陷阿瓦特地区巴西改组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特征
王莹莹, 桂丽黎, 鲁雪松, 刘汇川, 莫涛, 周慧, 姜林
2024, 45 (6):  631-641.  doi: 10.7657/XJPG20240601
摘要 ( 43 )   HTML ( 11 )   PDF(7831KB) ( 22 )  

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前人确定了盐上浅层褶皱构造变形的启动时间,但对盐下冲断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时间的研究缺少绝对定年的约束。以库车坳陷阿瓦特地区为例,利用岩相学观察、方解石U-Pb定年、流体包裹体分析等资料,分析阿瓦特地区下白垩统巴西改组储集层成岩作用、方解石脉体形成时间及油气成藏过程,确定了阿瓦特地区巴西改组构造变形和油气成藏时间。结果表明:阿瓦特地区巴西改组储集层发育2期方解石,早期方解石胶结物形成年龄为(98.0±14.0)Ma,晚期方解石脉体形成年龄为(3.7±1.0)Ma,代表了盐下冲断构造变形时间;方解石脉体中发育1期油包裹体和1期气包裹体,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和热史,推断油充注时间为4.0—3.0 Ma,天然气充注时间为3.0—1.0 Ma,早期油藏经历了上新世晚期气洗改造,形成现今的凝析气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凹陷石钱滩组地质特征及油气勘探
何昌松, 王秉乾, 魏双宝, 蒲振山, 王力龙, 马强, 张伟
2024, 45 (6):  642-649.  doi: 10.7657/XJPG20240602
摘要 ( 44 )   HTML ( 4 )   PDF(3399KB) ( 17 )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石钱滩凹陷东部缓坡带S3井在石炭系石钱滩组获高产工业气流,石钱滩组天然气藏勘探获重要突破,进一步证实准噶尔盆地东部发育海相碎屑岩天然气富集凹陷。为明确石钱滩凹陷石钱滩组地质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综合地震、录井、测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石钱滩凹陷烃源岩、储集层及油气成藏综合研究。研究区石钱滩组发育2套烃源岩,烃源岩整体厚度大,品质好,具备发育大规模气藏的物质基础;石钱滩组储集层为典型致密砂砾岩储集层,发育南、北双向物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前缘大规模砂体主要分布在环凹斜坡区;石钱滩组发育近源致密砂岩岩性气藏,石钱滩组是目前石钱滩凹陷石炭系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气藏源储匹配关系好,受近源与砂体规模共同控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周缘阳霞组沉积相
杨玉芳, 肖强, 苏荣昆, 刘洪平, 张莉, 孟璐莹
2024, 45 (6):  650-658.  doi: 10.7657/XJPG20240603
摘要 ( 34 )   HTML ( 2 )   PDF(10719KB) ( 19 )  

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断凸周缘侏罗系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层位,主要发育断凸为物源的近源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但该模式难以解释雅克拉断凸南部侏罗系大规模砂体发育的原因。在雅克拉断凸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岩心、储集层等资料,开展沉积相特征的综合分析,确定雅克拉断凸周缘侏罗系阳霞组沉积相空间分布规律。雅克拉断凸在侏罗系沉积期整体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西部受剥蚀,东部在阳霞组沉积晚期为准平原化状态,其沉积体系主要包括2部分:一部分为雅克拉断凸西部物源,形成大量沿断凸呈裙边分布的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另一部分为南天山物源,在雅克拉断凸东部形成了自北向南延伸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从储集层特征上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较粗,主要为砾岩和含砾中—粗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低,物性差;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主要为含砾中—细砂岩,搬运距离长,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物性较好。阳霞凹陷东部地区阳霞组可能成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中坳陷奥陶系深层白云岩储集层成因机制
向鹏飞, 季汉成, 汪新伟, 史燕青, 黄芸, 孙予舒
2024, 45 (6):  659-670.  doi: 10.7657/XJPG20240604
摘要 ( 35 )   HTML ( 2 )   PDF(25597KB) ( 12 )  

深层潜山内幕储集层是冀中坳陷重要的油气接力区,明确其成因机制对油气勘探开发尤为重要。通过钻井、测井、露头、岩心、薄片等资料,揭示了奥陶系深层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分析其主控因素,并建立了优质储集层成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奥陶系发育3套优质储集层带,岩性以结晶白云岩及石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差,发育晶间孔、溶蚀孔、溶洞和裂缝4类储集空间;白云石化、溶蚀和构造破裂是建设性成岩作用,压实、胶结充填、去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和硅化为破坏性成岩作用;周期性海平面变化影响下的沉积和白云石化是储集层形成的基础,成岩演化序列决定孔隙演化的3个阶段,构造运动主导了储集层的改造,储集层共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形成了深埋潜山型及斜坡型优质白云岩储集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徐庄油田薄层生物石灰岩小—微裂缝识别及建模
李云鹏, 林学春, 余星辰, 康志宏, 李佩敬, 王亚静, 祁爱平
2024, 45 (6):  671-679.  doi: 10.7657/XJPG20240605
摘要 ( 35 )   HTML ( 2 )   PDF(5000KB) ( 6 )  

小—微裂缝作为王徐庄油田沙河街组薄层生物石灰岩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因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和表征技术,导致其研究较为困难,影响了油气开发中流体流动能力的预测。综合岩心、岩石薄片、CT扫描、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料,对小—微裂缝的发育情况开展研究。采用PSO-BP神经网络预测研究区裂缝性储集层发育情况及分布特征,提出了离散裂缝网络模拟方法,模拟了小—微裂缝的空间展布。结果表明:小—微裂缝发育的生物石灰岩深、浅电阻率幅差较大;研究区生物石灰岩小—微裂缝较为发育,对改善储集层物性和注水受效方向有重要意义;小—微裂缝受控于断裂带和生物石灰岩沉积微相。油藏数值模拟证实,融合小—微裂缝介质的双孔双渗模型的油水关系动态拟合效果更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基于时移微重力监测技术的SAGD蒸汽腔扩展规律研究
郑爱萍, 刘欢, 黄后传, 赵婧含, 杨登杰, 马建强, 李玄
2024, 45 (6):  680-686.  doi: 10.7657/XJPG20240606
摘要 ( 34 )   HTML ( 1 )   PDF(1960KB) ( 5 )  

为揭示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蒸汽腔扩展规律,利用时移微重力监测技术,对新疆重油油田H井区侏罗系齐古组稠油油藏的蒸汽腔扩展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时移微重力监测获取了反映油藏剩余密度的剩余重力异常数据,利用该数据进行三维最小二乘反演,确定了蒸汽腔的纵向分布,并提出了解释蒸汽腔扩展规律与剩余重力异常关系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解释H井区5个井组蒸汽腔的扩展规律,把蒸汽腔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上升阶段、横向扩展阶段及向下扩展阶段,并利用井温监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该方法揭示了SAGD蒸汽腔在油藏中的扩展规律,为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优化稠油油藏的生产调控措施,也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驱曲线标定技术可采储量的极限含水率
连建文, 汪耀宗, 杨继光
2024, 45 (6):  687-695.  doi: 10.7657/XJPG20240607
摘要 ( 28 )   HTML ( 1 )   PDF(883KB) ( 13 )  

在动态法标定可采储量中,水驱曲线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该方法是注水油藏不采取重大调整措施、不改变开发方式、水驱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时的向前预测,其将极限含水率标准定为0.98,缺乏科学依据。不同油藏的水驱规律存在很大差异,应在4种水驱特征曲线中选择最接近油藏实际的水驱规律,而不是以技术可采储量最低去选择,造成标定的技术可采储量可靠性不强。为此,将4种水驱特征曲线和产量递减法进行反演优选和联合消元,形成新的水(液)油比与递减产量关系式,不仅可以确定极限含水率,也实现了动态法标定技术可采储量结果的唯一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产量递减方程的建立及渗流理论基础——以吐哈油田非常规油藏为例
吉斐, 孙鑫鑫, 张琦
2024, 45 (6):  696-702.  doi: 10.7657/XJPG20240608
摘要 ( 38 )   HTML ( 2 )   PDF(684KB) ( 12 )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藏的Duong产量递减模型和修正Duong产量递减模型,特征参数定义不正确、自变量不能取0、数学模型缺乏渗流理论基础等问题,提出了通过改进油相相对渗透率数学模型,结合适用性较强的水相相渗关系式和Welge方程,得到一种新型产量递减方程。新型产量递减方程在形式上与修正Duong产量递减模型相似,且当特征参数A为0时,可转化为Arps产量递减方程,表明新型产量递减方程为新型广义产量递减方程。新型产量递减方程在马56区块条湖组凝灰岩致密油藏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其他同类型非常规油藏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盐低渗透油藏CO2泡沫微观尺度耐盐性及调驱效果
魏鸿坤, 王健, 王丹翎, 路宇豪, 周娅芹, 赵鹏
2024, 45 (6):  703-710.  doi: 10.7657/XJPG20240609
摘要 ( 31 )   HTML ( 1 )   PDF(1786KB) ( 5 )  

针对高盐低渗透油藏CO2驱存在的气窜问题,以长庆油田H3区块为研究对象,构建SiO2纳米颗粒强化CO2泡沫体系,从泡沫流变性、气液界面张力、气泡液膜厚度与渗透性、泡沫微观结构4个方面评价泡沫体系耐盐性;通过开展SiO2纳米颗粒强化CO2泡沫体系并联岩心调驱实验,研究该体系调驱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在油藏条件下,构建出配方为质量分数0.20%(OW-1)+0.30%(OW-4)+0.05%(SiO2)纳米颗粒强化CO2泡沫体系,该泡沫体系的综合指数为36 834 mL·min;该泡沫体系的微观尺度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矿化度46 357 mg/L与矿化度500 mg/L的配液相比,泡沫流变性更好,气液界面张力在10 MPa时仅增加1 mN/m,液膜渗透性增加了0.14 cm/s,但仍具有良好的泡沫骨架结构,该泡沫体系具有良好的耐盐性。此外,在并联岩心渗透率级差为15.55的条件下,该SiO2纳米颗粒强化CO2泡沫体系对岩心剖面改善率达到了97.28%,采收率显著提升,展现出良好的调驱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封存机理的低渗透油藏CO2驱油与封存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
李远铎, 丁帅伟, 张蒙, 许川, 樊纹宇, 屈传超
2024, 45 (6):  711-718.  doi: 10.7657/XJPG20240610
摘要 ( 41 )   HTML ( 1 )   PDF(1795KB) ( 20 )  

低渗透油藏采用CO2驱油,既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又能实现CO2地质封存。基于CO2封存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CO2构造封存、束缚封存和溶解封存的驱油与封存机理模型,研究在连续注气开发和水气交替注入开发下,不同注采参数(注水年限、CO2注入速度、注采比、生产井井底流压下限、注入井井底流压上限、循环次数和气水段塞比)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采收率与CO2封存效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O2封存机理会对CO2驱油以及CO2封存造成很大的影响。连续注气开发时,CO2束缚封存有利于驱油,但对CO2封存影响不大;CO2溶解封存不利于CO2驱油,但是有利于CO2封存。水气交替注入开发时,CO2封存机理不利于CO2驱油,但是对CO2封存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揭示不同CO2注入方式下,封存机理对驱油与封存的影响规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尺度多元约束的断控岩溶储集体建模
李吉康, 曾清勇, 郭臣, 李青, 朱乐乐
2024, 45 (6):  719-724.  doi: 10.7657/XJPG20240611
摘要 ( 34 )   HTML ( 3 )   PDF(4324KB) ( 8 )  

断控岩溶缝洞型油藏断裂系统发育,储集空间复杂,离散性和非均质性极强,油藏断裂系统建模困难。以断控岩溶储集体发育成因规律为指导,提出多尺度、多元约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断控岩溶储集体模型。依据断控岩溶成因,将储集体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以成熟阶段的储集体模式为指导,将断控岩溶储集体划分为溶洞相、溶蚀孔洞相和溶蚀裂缝相;采用蚂蚁体重采样、断距模型和裂缝参数表征的多元约束,建立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基于目标的模拟算法,生成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2组小尺度裂缝,建立断控岩溶的裂缝模型,最大程度上体现断控岩溶裂缝发育特征,降低裂缝预测的不确定性,形成断控岩溶储集体预测新方法;2口井验证模型可靠性强,可支持后续开发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一种新的油水相渗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以吐哈盆地低黏油藏为例
葛启兵, 刘倩, 马建红, 高文君
2024, 45 (6):  725-734.  doi: 10.7657/XJPG20240612
摘要 ( 35 )   HTML ( 3 )   PDF(850KB) ( 15 )  

针对吐哈盆地低黏油藏油相相对渗透率初期急剧下降,高含水期后下降变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水相渗数学模型。新模型待定参数求解简便,拟合精度较高,不仅可以描述初期急剧下降、后期下降变缓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及弓背形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还可以描述常见的“X”形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为了应用方便,提出了新的油水相渗数学模型对应的水驱油解析法,并与Gao简化式油水相渗数学模型对比,进一步论证了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的线性关系式,直接代入分流量方程中,可得到一种新的广义含水变化规律。油藏应用效果较好,可供同类油藏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构型模式及其指示意义
代金友, 雷禧桢, 皮莎, 沈小述, 陈代欣
2024, 45 (6):  735-741.  doi: 10.7657/XJPG20240613
摘要 ( 39 )   HTML ( 4 )   PDF(597KB) ( 8 )  

利用构型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对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构型形貌进行划分,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三段式构型模式,探讨了该模式对岩石孔喉体系及其润湿滞后特性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由abc构型段组成,各构型段相互衔接,形貌各异;a构型段呈重叠形貌,指示了大孔喉体系,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无润湿滞后特性;b构型段呈分离形貌,可细分为b1b2构型亚段,b1构型亚段指示了中孔喉体系,恒速压汞曲线无润湿滞后特性,常规压汞曲线有润湿滞后特性,b2构型亚段指示了中孔喉体系,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关联润湿滞后特性;c构型段呈重叠形貌,指示了小孔喉体系,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具有同等润湿滞后特性;常规压汞汞弯液面变形集中于bc构型段,恒速压汞汞弯液面变形集中于b2构型亚段—c构型段;常规压汞曲线和恒速压汞曲线的b1构型亚段可用于接触角校正。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联合曲线的三段式构型模式,对分段接触角校正及表征岩石孔喉分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页岩地层测井岩性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陈秀娟, 冯镇涛, 曾芙蓉, 胡建波, 徐松
2024, 45 (6):  742-752.  doi: 10.7657/XJPG20240614
摘要 ( 46 )   HTML ( 4 )   PDF(1009KB) ( 11 )  

页岩油气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中国页岩多为陆相沉积,岩性变化快,矿物种类多,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连续性差,仅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解释方法无法精细识别岩性,致使页岩储集层特征难以有效表征,制约了油气储量评估与油气开发。为有效识别页岩岩性,系统调研了国内外测井岩性识别技术,梳理了基于测井解释及不同测井手段的岩性识别技术,重点剖析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测井岩性识别技术,阐述了各技术的方法原理,归纳总结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对该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