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潘树新, 郭维华, 马凤良, 董丽红, 张萍, 刘小芳, 于连忠, 郑长龙, 郑红军. 松辽盆地榆树水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相特征及勘探潜力[J]. 新疆石油地质, 2010, 31(1): 47-50. |
[2] |
李延钧, 江波, 张永庶, 司丹, 郝小梅, 张永梅. 柴西狮子沟构造油气成藏期与成藏模式[J].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29(2): 176-178. |
[3] |
卢双舫, 徐立恒, 申家年, 张斌. 富台油田成藏期与生排烃期的匹配关系[J].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27(3): 270-272. |
[4] |
周松源, 郑华平, 彭军, 徐克定, 蒋维三, 刘家铎. 南鄱阳坳陷油气地质特征[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26(6): 618-622. |
[5] |
凡元芳, 丰勇, 姚剑. 柴西新近系上干柴沟组石油聚集效率分析[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26(6): 637-639. |
[6] |
符勇, 姜振泉, 马丽, 郭阳. 论油气成藏的水动力作用[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26(5): 517-519. |
[7] |
李传亮. 油气初次运移机理分析[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26(3): 331-335. |
[8] |
侯平, 罗晓容, 周波, 张乃娴. 石油幕式运移实验研究[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26(1): 33-35. |
[9] |
贺振建, 贾凤华, 蒋光秀, 边雪梅, 罗华仪. 新疆和田杜瓦地区葡萄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25(4): 400-402. |
[10] |
安作相, 马纪. 华北克拉通上古生界含气性[J].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25(1): 8-12. |
[11] |
韩永科, 刘永昌, 岳智忠, 张蕊胜.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长沙岭构造带油气勘探前景[J].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24(6): 490-493. |
[12] |
赵增录, 刘文汇, 杨斌谊, 王普贵, 付代国, 严永新, 张艳秋. 孔雀河斜坡维马2号气藏形成机理[J].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24(6): 549-551. |
[13] |
付晓飞, 付广, 李椿, 卢双舫. 松辽盆地北部主要烃源岩天然气扩散损失量估算[J].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24(6): 565-568. |
[14] |
吴超, 翟胜敏, 邱斌, 尹宏, 王晓云, 刘松.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含油气评价[J].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24(3): 221-223+177. |
[15] |
А.Н. Дмитриевский, И.Е. Баланюк, О.Г. Сорхтин, А.Ш. Донгарян, 任俞(译),本刊编辑部(校). 洋壳蛇纹岩——生烃源[J].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24(3): 268-271+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