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艳琴,李文厚,陈全红,等. 陇东地区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J]. 中国地质,2007,34(3):406-407. [2] 陈全红,李文厚,郭艳琴,等.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J]. 地质学报,2006,80(5):656–658. [3] 傅强,吕苗苗,刘永斗.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J]. 沉积学报,2008,26(2):187–188. [4] 王居峰. 东营三角洲-浊积扇高频层序叠加样式与岩性圈闭[J]. 沉积学报,2005,23(2):304–306. [5] 文应初. 陕甘宁盆地晚三叠世的湖相重力流沉积及其含油性[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83,5(2):15-20. [6] 徐黎明,周立发,张义楷,等.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及其构造背景[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30(4):458-459. [7] 杨友运. 印支期秦岭造山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的影响[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32(15):9. [8] 夏青松,田景春.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 沉积学报,2007,25(2):247-248. [9] 鄢继华,陈世悦,姜在兴. 三角洲前缘浊积体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2008,30(1):18-19. [10] 卢龙飞,史基安,蔡进功,等.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浊流沉积及成因模式[J]. 地球学报,2006,27(4):308-309. [11] 郭艳琴,李文厚,胡友洲,等. 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早中期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34(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