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Vol. 39 ›› Issue (2): 1-1.doi: 10.7657/XJPG20180208
• 论文 •
姜振海
JIANG Zhenhai
摘要: 油藏长期注水开发后,河道砂体内部部分高渗条带出现注入水低效甚至无效循环,剩余油富集在夹层附近,而河道砂体内薄夹层识别率仍较低,不利于剩余油挖潜。以大庆长垣油田北二区西部为例,应用小井距密闭取心井资料,开展河道砂体内部薄夹层精细描述,对夹层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类评价,明确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夹层分为岩性夹层和物性夹层,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纵向上主要分布于沉积旋回顶部,平面上主要位于沉积相相变区,而剩余油集中分布于夹层附近。以薄夹层识别成果为依据,针对不同河道砂体内剩余油分布特征,采用不同方法实现厚砂体层内调整挖潜,增油降水效果明显,可供同类区块的二次开发借鉴。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