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伟.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方法综述[J].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6,10(3):167-171.
[2] 张小兵,张哨楠,赵锡奎. 应用地震地层综合法计算叠合盆地剥蚀厚度[J]. 新疆石油地质,2007,28(3):366-368.
[3] 刘景彦,林畅松,喻岳钰,等. 用声波测井资料计算剥蚀量的方法改进[J]. 石油实验地质,2000,22(4):302-306.
[4] Magara K.Thickness of removed sedimentary rocks,paleoporepressure,and paleotemperature,south western part of western Canada basin[J]. AAPG Bulletin,1976,60:554-566.
[5] 刘斌. 利用流体包裹体计算地层剥蚀厚度———以东海盆地3 个凹陷为例[J]. 石油实验地质,2002,24(2):172-180.
[6] 尹天放. 多种信息综合计算剥蚀厚度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2,19(5):42-47.
[7] 郝石生,贺志勇,高耀斌,等. 恢复剥蚀地层的最优化方法[J]. 沉积学报,1988,6(4):93-99.
[8] 王毅,金之钧. 沉积盆地中恢复地层剥蚀量的新方法[J]. 地球科学进展,1999,14(5):482-486.
[9] 张志诚,王雪松. 裂变径迹定年资料应用中的问题及其地质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6):898-905.
[10] 刘国臣,金之钧,李京昌. 沉积盆地沉积- 剥蚀过程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盆地波动分析应用之一[J]. 沉积学报,1995,13(3):24-31.
[11] 张庆石,张吉,张庆晨. 应用波动分析法研究三肇深层沉积剥蚀史[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6):23-24.
[12] 王震,张明利,武法东.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地层剥蚀厚度研究[J].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2):175-177.
[13] 杨江峰,洪太元,许江桥.“趋势分析法”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层剥蚀量恢复中的应用[J].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2(1):8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