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3-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研究
    李贤庆, 肖贤明, Tang Y, 米敬奎, 肖中尧, 申家贵
    2003, 24 (6):  487-489. 
    摘要 ( 71 )   PDF(544KB) ( 273 )  
    采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合专用Kinetics软件,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求取了甲烷、C2-C5气态烃生成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具有高的生气性,在高演化阶段主要产甲烷气;甲烷、C2-C5气态烃的生成活化能分别为43~64和52~72kcal/mol.生烃动力学方法可较好地将实验生烃数据外推到地质过程,在天然气评价与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长沙岭构造带油气勘探前景
    韩永科, 刘永昌, 岳智忠, 张蕊胜
    2003, 24 (6):  490-493. 
    摘要 ( 84 )   PDF(939KB) ( 206 )  
    长沙岭构造带位于营尔断陷湖盆西斜坡,是被一系列断层复杂化的大型鼻状隆起,下白垩统赤金堡组是该带的主要含油气层系。构造带的形成经历了早白垩世早期拉张块断、中后期南北向挤压褶皱和第三纪改造定型三个阶段。赤金堡组下段暗色泥岩十分发育,而赤金堡组上段砂层较为发育,断层是沟通烃源岩和储集层的重要通道,下生上储是该带主要的储盖组合类型。构造带上已有多口探井在赤金堡组砂层中获得油气流,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已使得该带成为玉门油田近期重点勘探地区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2003, 24 (6):  493-535+548-558+593. 
    摘要 ( 44 )   PDF(454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吐哈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陈煦, 牛仁杰, 成进湖
    2003, 24 (6):  494-497. 
    摘要 ( 80 )   PDF(1715KB) ( 457 )  
    应用岩心、钻井、测井和地震等多种资料,建立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标志,将吐哈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划分为四个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等时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的分布。研究结果认为,构造作用是控制本区基准面旋回形成的主要因素。多种资料证实,吐哈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发育简单前陆、双前陆和背驮式前陆三类沉积凹陷;缓坡和陡坡型两类沉积模式。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生储盖层发育广泛。基准面下降早期是烃源岩的主要形成期,基准面上升期形成的下储上盖型组合是盆地最有利的储盖组合,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若羌-阿勒泰区域剖面的速度特征和地壳结构
    陈俊湘, 陈景亮
    2003, 24 (6):  498-501. 
    摘要 ( 92 )   PDF(1180KB) ( 220 )  
    通过对天然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和地震层析成象剖面速度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以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为界,其南为由上地壳层、中地壳层、下地壳层组成,具三层速度结构的陆壳;其北为仅有中地壳层、下地壳层,缺失上地壳层的洋壳。同时,根据速度层展布状况、相应位置、厚度变化等特征,将地壳结构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塔里木型、准噶尔型、天山叠置型和阿尔泰拆离型,并对这四种类型进行了重点描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鲁兵, 徐可强
    2003, 24 (6):  502-504. 
    摘要 ( 74 )   PDF(393KB) ( 308 )  
    准噶尔盆地发育着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与北东向(北北东向)的断裂,它们的活动对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油气田受控于南北向和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其中南北向断裂对盆地内次级沉积凹陷的形成、油气的运移起显著作用;北东向断裂对局部构造的形成、油气的运移起重要作用;北西向断裂对盆地次级构造分区和圈闭的形成起控制作用,且为西北缘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水动力条件与油气运聚关系
    张年富, 王静, 贾希玉, 查明
    2003, 24 (6):  505-508. 
    摘要 ( 75 )   PDF(1394KB) ( 232 )  
    陆梁地区水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发育多向型水化学剖面,可以划分出三个水文地质旋回:第一水文地质旋回C—T,属于深层静止开放的滞流型水动力系统。第二水文地质旋回J1b-J2x,属于中层弱开放的压实驱动型水动力系统。第三水文地质旋回J2t~K(J2t可属于过渡带),属于浅层强开放的重力驱动型水动力系统;在中部侏罗系矿化度偏低,出现较高—低—高的水化学剖面,说明水动力作用最强烈地带发育于三叠系和侏罗系八道湾组之间的不整合面;CaCl2型水在深部及浅部皆很发育,油气显示层位多,一方面说明它们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另一方面也说明断裂是良好的运移通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羌塘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评价
    余家仁, 雷怀玉, 王权, 刘趁花
    2003, 24 (6):  509-512. 
    摘要 ( 105 )   PDF(947KB) ( 356 )  
    利用羌塘盆地及其邻区的磁力、重力、电磁测深、地面地质调查、少量地震及有关化验分析数据,对盆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和初步评价。该盆地以前泥盆纪变质岩为基底,其上可以划分出三套构造层:泥盆系-中三叠统为下构造层、上三叠统-侏罗系为中构造层、白垩-第三系为上构造层。运用多种资料综合分析后,在羌塘盆地划分出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及南羌塘坳陷等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并进一步细分出12个三级构造单元。通过石油地质基本特征的研究,对12个三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含油气远景初步评价,指出吐坡错-白滩湖深凹陷和蒂让碧错-土门凹陷为有利的含油气单元,应作为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绿泥石-蒙皂石间层矿物
    赵杏媛
    2003, 24 (6):  513-516. 
    摘要 ( 149 )   PDF(3276KB) ( 359 )  
    应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多种手段,对绿泥石-蒙皂石间层矿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塔里木盆地存在含绿泥石-蒙皂石间层、不含高岭石和含绿泥石-蒙皂石间层、含高岭石两种基本类型的矿物组合,前者主要见于上第三系—白垩系及石炭系个别层段,后者主要分布于白垩系个别地区。两类矿物组合形成条件有所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地区石炭系盐体对地震参数及成象精度的影响
    刘群, 吕景英, 张晓辉
    2003, 24 (6):  517-519. 
    摘要 ( 71 )   PDF(1823KB) ( 173 )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石炭系盐体覆盖面较大,约1500km2,最大厚度约270m,是塔河主力油区实行东扩的目标区。塔河油田的主力产油层为下奥陶统顶面的缝洞型储集层,而盐体位于该产油层之上,因而研究盐体对下伏地层地震参数及t0成象精度的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选择了一块最具有代表性的150km2有盐区域作为研究区,对此区块进行重新精细处理,并进行炮域、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研究盐岩对下伏地层构造的影响;同时对研究区内下伏地层地震反射波进行振幅、频率的提取,研究盐体对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南部天然气的分布特征
    陈国利
    2003, 24 (6):  520-522. 
    摘要 ( 69 )   PDF(914KB) ( 269 )  
    松辽盆地南部天然气的分布极其广泛,已在16个层段63个出气点150余口井获工业气流,目前已探明8个气田。在对出气点、气田和气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气藏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气藏与油藏、气顶油藏的伴生关系,以及天然气控制因素和储集层特征。研究认为,天然气在纵向上可划分为5套含气组合,其中深部煤型气占主导地位。长期发育的继承性大型构造,极易形成多套含气层系,并呈现出自下而上由气顶油藏渐变为气藏的特点。天然气在平面上可分为2区6带。由盆地中心向周边阶地天然气由全部是溶解气变为溶解气与气顶气、气藏气共存。在某些区域性单斜构造背景下,天然气的分布呈现出随构造抬升自下而上由油藏渐变为气顶油藏、气藏的特点。已探明气藏多数为岩性构造复合型气藏。气藏的储渗空间为孔隙型,多数属于低渗气藏。松辽盆地南部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二氧化碳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窝堡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吴光红, 巴秀娥, 冯永宏, 阳芳, 雷金波
    2003, 24 (6):  523-526. 
    摘要 ( 105 )   PDF(1289KB) ( 270 )  
    准噶尔盆地东南柴窝堡凹陷自晚石炭世以来经历了4个发展演化阶段,形成了多层烃源岩层、储集岩层和盖层。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红雁池组为主力烃源岩层和主要勘探目的层,上三叠统-侏罗系为区域性盖层;主力烃源岩层在凹陷北部较南部发育,但其成熟度北部较南部低;主力烃源岩层于三叠纪末期进入生油门限,侏罗纪末期达生油高峰期,与西部及北部圈闭的形成期相匹配。该凹陷三葛庄凸起及北部深大断裂带附近是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弯折带研究——以南阳凹陷为例
    程喆, 朱伟, 谭承军, 魏福军, 王正付
    2003, 24 (6):  527-529. 
    摘要 ( 75 )   PDF(1277KB) ( 363 )  
    陆相断陷湖盆缓坡区弯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控凹铲式断层长期活动产生的沉积斜坡带。南襄盆地南阳凹陷的研究表明,凹陷南部控凹铲状正断层在非平面上滑动造成凹陷北部的缓坡沉积坡折,制约了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控制了湖盆低位体系域和轴向高位湖三角洲砂体的分布范围。因此,通过建立弯折带内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其特征、空间展布规律,确定各层序发育时的弯折带即低位滨线,再沿低位滨线内(或弯折带内)找寻大型低位扇体,建立低位砂岩储集体分布的预测模型,成为南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突破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层紧闭指数的计算及其地质意义
    田辉, 查明, 石新璞, 胡平
    2003, 24 (6):  530-532. 
    摘要 ( 172 )   PDF(684KB) ( 250 )  
    断面紧闭程度是决定断层封闭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断面正压力及泥岩涂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层紧闭指数的概念,将断层紧闭指数(IFT)定义为断面正压力σF与断裂带物质抗压强度σC之比。当IFT大于1时,断面紧闭,封闭性较好;反之,封闭性较差。对北三台北断裂封闭性的研究表明,IFT值沿断层的分布具非均一性,只要油层或紧邻其上地层处的IFT值大于1,就可垂向封闭油气,不要求油层之上各处的封闭性都好;同一时期内IFT的大小与深度没有必然的关系,深度大,并不表明IFT大和封闭性好,油气仍可能通过断层向上运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祁连山北缘逆掩推覆带构造及成藏特征
    肖文华, 魏军
    2003, 24 (6):  533-535. 
    摘要 ( 75 )   PDF(805KB) ( 359 )  
    青西油田位于祁连山北缘窟窿山逆掩推覆带的中部,其山前强烈褶皱并伴随一系列大型的逆掩断层,构造表现为断层向地表的前展式叠瓦状逆掩断裂带及其相关褶皱。为了搞清青西油田的构造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以断裂构造剖析为主线,通过精细解释各级控油断层、构造细节、进行裂缝预测及控油作用研究,剖析了其油气分布的独特规律,指出在逆冲断层前缘形成的北东向撕裂断裂控制着有效裂缝发育带,是青西油田的高产区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尕斯库勒油田跃灰1井区应力场数值模拟
    邵文斌, 彭立才
    2003, 24 (6):  536-539. 
    摘要 ( 69 )   PDF(729KB) ( 175 )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跃灰1井区$E^2_3$油藏进行了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和裂缝预测,给出了主要油层分布段的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方位和密度分布特征。裂缝的方位在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的深度有一定的差别,剪切缝主要为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横张裂缝主要为近东西向,纵张裂缝主要为近南北向。构造轴部和高部位裂缝比翼部和低部位发育,随着构造埋深的增加,裂缝发育程度增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鲁番坳陷地下水动力环境与油气分布
    张代生, 高成全, 张李明, 胡袁丽
    2003, 24 (6):  540-542. 
    摘要 ( 102 )   PDF(423KB) ( 301 )  
    吐哈盆地水动力类型为重力流盆地,主要供水区是盆地北部博格达山,区域水压头高程呈现北高南低、地层水水势梯度东弱西强的特点,最小水压头高程与白垩纪至第四纪沉降中心的迁移相一致,从东向西由红台地区的洼陷中央逐渐过渡到西部的艾丁湖南斜坡。油气富集规律受控于水动力势场及地层水与地表水的交替区带,油气富集区与水动力低势区完全吻合:小草湖洼陷分布于东南斜坡区,丘东洼陷富集于南斜坡,胜北洼陷则分布于南部和西南部。油气藏形成后同样受水动力场的影响,使油气分布进行调整、再分配,或被地表水驱替而遭破坏。坳陷西南部艾丁湖斜坡区(鲁西低凸起)是水动力低势区,可能是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整合研究在准噶尔盆地勘探中的作用
    罗凯声
    2003, 24 (6):  543-545. 
    摘要 ( 82 )   PDF(1161KB) ( 252 )  
    总结了目前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的不整合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对不整合的概念及在控油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尤其对不整合在成藏中的重要性和与之有关的组合类型进行了剖析,依据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目前有关不整合的研究提出了看法,认为研究应从不整合面着手,对诸如砂体-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系统,断层-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系统,砂体-断层-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系统及局部不整合与区域不整合的相对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指出,盆地西北缘,北缘南部及东部地区长期发育着的古隆起是勘探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藏最有利的地区,并就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进行了归纳,强调了研究工作中的着重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南古潜山岩溶缝洞系统定量描述
    王鹏, 刘兴晓
    2003, 24 (6):  546-548. 
    摘要 ( 91 )   PDF(829KB) ( 456 )  
    从地震反射振幅入手,以轮古15井区为例,对岩溶储集层进行量化标定,研究不同类型储集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振幅特征,进而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在空间上的展布规模、连通性并定量计算了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大小。运用该套技术思路与方法,预测了轮古15井区缝洞系统的分布规律、储集空间大小,提高了钻探成功率,并在碳酸盐岩储集层定量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孔雀河斜坡维马2号气藏形成机理
    赵增录, 刘文汇, 杨斌谊, 王普贵, 付代国, 严永新, 张艳秋
    2003, 24 (6):  549-551. 
    摘要 ( 88 )   PDF(1649KB) ( 511 )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区垂向上有古、中、新生界三套构造层序,平面上形成巴里英-普忠-群克、龙口-维马-开屏三个大的鼻隆,存在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和侏罗系陆相两套有效烃源岩、发育古生界、中生界多套储盖组合,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时空配置良好,且保存条件有利,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条件。位于孔雀河斜坡维马2号背斜构造上的孔雀1井在志留系中途测试获得天然气流,通过分析天然气的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天然气的形成具有多源复合、多阶段连续的特点,属腐泥型母质形成的油型气,源岩为下古生界海相沉积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lassopollis高含量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师天明, 周春梅, 何卓生
    2003, 24 (6):  552-554. 
    摘要 ( 93 )   PDF(1122KB) ( 283 )  
    系统收集整理准噶尔盆地地面、井下三工河组的古生物资料,重点研究三工河组Classopollis(克拉梭粉属)高含量带的孢粉组合的分布规律。在北天山山前Classopollis高含量带地层厚度大,含量高。准噶尔盆地由南向北其含量减少,地层厚度减薄。认为Classopollis高含量带在三工河组下段顶部,与吐哈盆地煤窑沟剖面三工河组、塔里木盆地库车河剖面阳霞组上段、青海大煤沟剖面大煤沟组二、三段,民和盆地炭洞沟组上部,陕甘宁盆地南部富县组相当,反映全球托阿尔期(Toarcian)的一次气候变干事件。Classopollis高含量带是一良好标志层,可以作为中下侏罗统划分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压降曲线在定容气藏上的应用
    陈元千, 闫为格
    2003, 24 (6):  555-558. 
    摘要 ( 91 )   PDF(1675KB) ( 212 )  
    根据压力动态,压降曲线可以划分为非稳态、过渡和拟稳态三个阶段。对于定容封闭的气藏,使用压降曲线非稳态与拟稳态方程的联解,提出了确定气藏原始地质储量、含气面积、边界形状、井处位置和垂直裂缝长度的方法。方法的有效性被实例的应用所证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各向异性地层的井距设计研究
    李传亮, 李炼民
    2003, 24 (6):  559-561. 
    摘要 ( 100 )   PDF(852KB) ( 275 )  
    对于各向同性地层,采用均匀井距的井网即可达到均衡驱替的目的;而对于各向异性地层,不同方向上的井距必须根据渗透率大小进行适当的调整,方可达到均衡驱替。通过坐标变换法和流管法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各向异性地层井距调整的理论公式:不同方向上的井距之比等于相同方向上的渗透率之比的平方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藏分形导数图版的制作与应用
    程先琼, 冯文光
    2003, 24 (6):  562-564. 
    摘要 ( 86 )   PDF(450KB) ( 164 )  
    分形几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刻画非欧几里得几何系统(即分维系统)的性质提供了有效手段,使用这一工具可以重新认识油气渗流规律,对传统的描述油气运动的数学模型加以改进并应用于试井分析中。根据传统模型图版制作原理,制作了分形导数图版。传统模型的拟合与分形导数图版的匹配效果很好,所求得的各种参数更接近地下真实的复杂情况,这对于油气田开发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北部主要烃源岩天然气扩散损失量估算
    付晓飞, 付广, 李椿, 卢双舫
    2003, 24 (6):  565-568. 
    摘要 ( 85 )   PDF(2328KB) ( 246 )  
    在多气源条件下天然气扩散机制及其扩散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多气源条件下的天然气扩散损失量的估算方法。在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扩散系统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天然气扩散损失量各计算参数的确定,利用所建立的多气源条件下天然气扩散损失量计算方法,估算松辽盆地北部4套主要烃源岩天然气扩散至地表的损失量,约为39.46×1012m3,占烃源岩生气总量的27.3%,表明扩散作用是天然气资源评价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采比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赵庆飞
    2003, 24 (6):  569-571. 
    摘要 ( 142 )   PDF(215KB) ( 206 )  
    储采比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油气田,在某年份剩余的可采储量与当年年产量的比值。通过储采比可以分析、判断油田所处开发阶段,稳产状况及其资源保证程度。如果储采比过大,会形成资金以储量存在的形式积压,储采比过小,产量保证程度低。研究了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储采比的变化规律以及稳产阶段储采比的界限值;根据储采比在不同开发阶段中的要求,研究了规划产量下所需新增的可采储量。最后,分析了中石化及所属油区的储采比现状及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底水油藏水锥动态模拟及见水时间预测
    唐人选
    2003, 24 (6):  572-573. 
    摘要 ( 99 )   PDF(552KB) ( 319 )  
    基于底水油藏具有两种渗流模型的假设,即射孔段上部为水平径向流动,射孔段下部为半球状向心流动,推导出油井见水前离井轴任一半径在任一时刻的水锥高度的隐式函数,由此可确定底水的突破时间和不同时刻水锥的剖面形态。通过实例计算与实际结果的比较,见水时间的预测误差小于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泉盆地区带最小经济油田规模评价
    田宝忠, 岳智忠
    2003, 24 (6):  574-575. 
    摘要 ( 626 )   PDF(164KB) ( 151 )  
    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结合酒泉盆地勘探实际,合理选择各项参数,建立盆地各区带经济评价模型,运用现金流评价方法,计算出各区带最小经济油田,为各区带确定经济资源量规模及综合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地静校正方法探讨
    薛为平, 刘治凡, 周清华, 梁英
    2003, 24 (6):  576-578. 
    摘要 ( 81 )   PDF(1420KB) ( 227 )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形、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变化剧烈,高速层顶界面起伏不平,做好表层调查和静校正工作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关键。分析了常用的几种调查表层结构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考虑到工区内地形和低降速带厚度变化特别巨大,提出南缘工区采用联合调查的方法调查表层地质结构,以绿山折射静校正初至折射法(以下简称EGRM)为基础,综合小折射、微测井和τ值等资料,综合建立近地表结构模型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求取地层剥蚀量
    赵俊青, 纪友亮, 王金友, 邹伟宏
    2003, 24 (6):  579-581. 
    摘要 ( 88 )   PDF(1528KB) ( 388 )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析技术,选定澳大利亚扇形模型,沿可能性最大的3种不同热史路径,对冀南地区Q-5井下白垩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的比较,确定了该井合理的地质演化历史。模拟研究结果表明,Q-5井在距今70×106a时,白垩系达到其演化历史上的最大埋深(3500m);之后发生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白垩系的最大剥蚀量为2500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烃类指纹特征确定采油井的主要产油层位
    王顺玉, 戴鸿鸣, 王海清
    2003, 24 (6):  582-584. 
    摘要 ( 90 )   PDF(782KB) ( 194 )  
    多层合采油井主要产油层位的确定通常用生产测井、分层测试和示踪剂跟踪的方法,但它们成本高、周期长,有时还需在关井停产条件下进行,作业过程还容易伤害油层。利用合采油井各产油层的井壁取心中烃类的气相色谱指纹特征和色谱-质谱指纹特征的差异以及合采原油的烃类指纹变化特征,能有效地判识多层合采油井的主要产油层位,并以辽河油田某多层合采油井主要产油层位的确定为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产调整建议,从实际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修匀-等比递减法标定化学驱可采储量
    王学忠, 田冀, 谷建伟
    2003, 24 (6):  585-586. 
    摘要 ( 81 )   PDF(176KB) ( 240 )  
    针对化学驱油过程中产量增幅快、含水波动大、集中见效时间短的特点,探讨应用修匀-等比递减法标定化学驱可采储量。对年产油量数据序列开始出现明显波动的阶段进行修匀,生成一个新数据序列。对修匀后的新数据序列采用等比递减法,回归计算生产指标。通过对孤东油田小井距实际资料的计算,证明该方法可靠性较高。此外,还对七区西52+3的资料进行了计算,结果可信度较高,证明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化学驱油阶段指标计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三)
    郭占谦
    2003, 24 (6):  587-589. 
    摘要 ( 94 )   PDF(197KB) ( 236 )  
    天然气的种类较多、功能广泛,是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清洁能源,是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天然气中的可燃烃气与不可燃的非烃气,都有多种成因机制,都有多种功能,是油田开发、合成燃油以及轻工业和农业不可缺少的促进剂。我国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了6大天然气区,最终资源量可达55.16×1012m3,2010年左右年产气量将会达到500×108m3,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产气大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扇三角洲研究综述
    古永红, 王振宇, 谭秀成
    2003, 24 (6):  590-593. 
    摘要 ( 118 )   PDF(236KB) ( 535 )  
    扇三角洲一直是国内外沉积学家研究的焦点。三十余年来,经过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人们对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对扇三角洲的概念、扇三角洲的分类、形成背景、形成过程、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及扇三角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对寻找沉积矿床和油气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对于扇三角洲的研究目前还存在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展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利用气顶能量合理开发扎纳若尔油藏的可行性
    刘顺生, 方甲中, 李晓山, 郭双根
    2003, 24 (6):  594-597. 
    摘要 ( 107 )   PDF(2200KB) ( 246 )  
    哈萨克斯坦扎纳若尔气顶油藏采用在油气界面附近屏障注水,封隔油气区,先开发油环(油环采用面积注水),后期开发气顶或在水障形成后油气同采的方式进行开发。以该油田Б南油藏为例,在深入分析屏障注水量变化与气顶膨胀增油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以屏障注水结合油环内面积注水方式开发的气顶油藏,适时降低屏障注水量,充分利用气顶膨胀能量,实现高效益开发的可行性。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进一步确定了气顶油藏合理的年注采比以及屏障注水井和油环内面积注水井注水量的比例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王仲林
    2003, 24 (6):  598-598. 
    摘要 ( 72 )   PDF(182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第24卷总目次
    2003, 24 (6):  599-602. 
    摘要 ( 69 )   PDF(131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