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01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塔北地区三叠纪拗陷湖盆异重流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
    仲米虹, 唐武
    2023, 44 (1):  1-8.  doi: 10.7657/XJPG20230101
    摘要 ( 277 )   HTML ( 282 )   PDF(2830KB) ( 144 )  

    针对异重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海洋环境,对古代陆相拗陷湖盆异重流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甚少。为此,以塔北地区为例,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三叠系TⅡ油组的异重流沉积。结果表明,湖侵—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研究区TⅡ油组发育2种典型的异重流沉积序列,均由1个向上变粗和1个向上变细的沉积单元构成,发育大量爬升波纹层理和沙纹层理,其中一种序列的2个单元间为突变,发育冲刷面,而另一种序列的2个单元间为渐变,反映了洪泛能量的差异。研究区异重流主要来自西南部与东北部2个方向,其中,西南部异重流居主导地位,分布范围广,延伸距离长,垂向上多期异重流沉积相互叠置。该区异重流具备洪水重力流的特征,其形成与洪泛密切相关,受气候、构造活动、湖平面、物源等多因素控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伏流坍塌型古暗河缝洞系统
    张长建, 吕艳萍, 马海陇, 耿甜, 张晓
    2023, 44 (1):  9-17.  doi: 10.7657/XJPG20230102
    摘要 ( 253 )   HTML ( 265 )   PDF(6529KB) ( 167 )  

    为研究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古岩溶发育特征,通过恢复海西运动早期古地貌和古水系,划分了岩溶峡谷区洞穴类型,构建了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伏流坍塌型缝洞成因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海西运动早期古岩溶作用,岩溶古地貌总体北东高南西低,微地貌以低幅度溶丘、溶峰和洼地的组合为主,古水系主要为峡谷明流、伏流、暗河与干谷的组合;主干水系具有南段深切曲流峡谷、中段峡谷和北段伏流-天窗的分段结构,分支水系为树枝状暗河网络;伏流坍塌型地下河洞穴可识别,划分为暗河型、伏流型、顺河潜流型和穿洞型4种类型;研究区古暗河系统发育演化可分自由曲流型、伏流-深切曲流型和坍塌天窗伏流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玛湖凹陷与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储集层差异及成因
    况昊, 周润驰, 王钧民, 刘豪, 谭先锋, 蔡鑫勇, 肖振兴
    2023, 44 (1):  18-24.  doi: 10.7657/XJPG20230103
    摘要 ( 287 )   HTML ( 263 )   PDF(4617KB) ( 139 )  

    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实验等,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和沙湾凹陷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成岩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成岩产物类型和孔隙演化过程。压实作用、碳酸盐矿物胶结与沸石胶结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玛湖凹陷压实作用相对较弱,沙湾凹陷溶蚀作用更强。砂体成岩孔隙演化具有差异性,玛湖凹陷储集层以长石颗粒和凝灰岩岩屑溶孔为主,沙湾凹陷储集层以长石颗粒、凝灰岩岩屑以及浊沸石溶孔为主,2类储集层都少量发育原生孔隙。以上2个地区储集层的差异性主要是由成岩流体性质和岩石组分不同导致,其中,岩石组分是导致玛湖凹陷和沙湾凹陷砂砾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坳陷须二段次生石英形成机理及其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
    章顺利, 杨映涛, 张玲, 操延辉
    2023, 44 (1):  25-32.  doi: 10.7657/XJPG20230104
    摘要 ( 257 )   HTML ( 12 )   PDF(13157KB) ( 57 )  

    次生石英胶结物是影响川西坳陷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储集层物性的重要自生矿物,为明确其形成机理,寻找相对优质储集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石英氧同位素等实验分析,对须二段砂岩中次生石英的硅质来源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区须二段砂岩次生石英可分为3期,早期大气淡水和有机酸参与下,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溶蚀生成硅质,是成岩早期和成岩中期次生石英形成的主要原因;砂岩中压实压溶作用和黏土矿物转化生成硅质,是成岩中—晚期较高温度下次生石英生成的重要原因。早期次生石英虽然占据了部分孔隙,但可以通过提高岩石的机械强度,抑制压实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而中—晚期次生石英由于形成时间较晚,大部分为溶蚀作用和压溶作用的产物,占据了溶蚀孔隙和原生孔隙,是储集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分层分段特征及构造演化
    陈平, 能源, 吴鲜, 黄诚, 王来源, 郭曼
    2023, 44 (1):  33-42.  doi: 10.7657/XJPG20230105
    摘要 ( 241 )   HTML ( 11 )   PDF(18034KB) ( 128 )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断溶体油气藏主要沿走滑断裂带分布,远离断裂带地区油气勘探效果差,即走滑断裂带的活动规模控制了油气藏的规模。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为超大型走滑断裂带,具有埋藏深,内部结构复杂,分层分段性极强的特点。通过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对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进行系统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提出以下认识: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具有极强的分层性,可划分为5个构造层;该断裂带分段活动特征明显,南段和北段具不同的运动学特征,南段经历了5期演化,北段经历了4期演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轭走滑断裂形成演化的控制因素及物理模拟实验
    代兰, 邬光辉, 陈鑫, 朱永峰, 陈思锜, 罗鑫, 胡明
    2023, 44 (1):  43-50.  doi: 10.7657/XJPG20230106
    摘要 ( 283 )   HTML ( 12 )   PDF(3055KB) ( 169 )  

    针对“X”型共轭走滑断裂复杂的成因,结合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大型“X”型共轭走滑断裂的地质情况,设计7组不同参数的“X”型共轭走滑断裂砂箱实验,探究其形成的控制因素与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厚度大、宽度大及黏土矿物含量多的模型,在双侧快速挤压作用下,容易形成共轭走滑断裂;断裂尾段扩张与一组方向断裂优势发育特征显著,而断裂连接生长与叠覆区局化作用弱。形成共轭走滑断裂需要3方面的条件:具一定厚度的盖层,缺少先期或先存断裂;岩石物理均一性好,有一定的黏塑性,运动速率较高;双向挤压。自然界与实验中均难以形成对称的纯剪共轭走滑断裂,大多为转向一组优势方向发育的单剪走滑断裂;塔里木盆地共轭走滑断裂也存在不对称性,发育以北西—南东向为优势的单剪断裂,小位移继承性是大型共轭走滑断裂系统发育的主控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水气体积比及水侵预警
    柴小颖, 王燕, 刘俊丰, 陈汾君, 杨会洁, 谈志伟
    2023, 44 (1):  51-57.  doi: 10.7657/XJPG20230107
    摘要 ( 244 )   HTML ( 5 )   PDF(614KB) ( 117 )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属于弱边水驱动的背斜型浅层疏松砂岩气田,采用衰竭式开采。根据水气体积比,其气藏生产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低含水稳产阶段、初期水侵阶段、边水突破阶段和强水侵阶段。依照水气体积比变化,可以准确监测水侵的发生,水侵突破阶段可以作为预判边水大规模水侵的时间窗口,以调整开采方案,延长稳产期;高含水的强水侵阶段,生产周期较长,是带水开采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阶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核磁共振的天然气驱储集层孔喉动用下限
    白振强, 王清华, 宋文波
    2023, 44 (1):  58-63.  doi: 10.7657/XJPG20230108
    摘要 ( 201 )   HTML ( 6 )   PDF(586KB) ( 93 )  

    依据核磁共振原理,推导岩心核磁共振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关系,结合岩心高压压汞孔喉半径分布,利用数值差值和最小二乘法,将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孔喉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驱替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和核磁共振信号幅度同步逐渐降低的规律,分析不同注气速度、注气压力和位置下不同孔喉半径的核磁共振信号幅度变化,确定不同开发方式下的孔喉动用下限。研究表明,微米级孔隙中的原油是水驱采收率的主要贡献者,低注气速度下孔喉动用下限为0.04 μm,高注气速度下孔喉动用下限为0.01 μm;注气压力由5.0 MPa升高到17.0 MPa时,孔喉动用下限从0.05 μm下降到0.01 μm;注气压力较高时,岩心整体孔喉动用较均匀;随着注气压力的升高,主要动用半径小于0.01 μm孔隙内的剩余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油井合理产能优化方法及应用
    顾浩, 康志江, 尚根华, 张冬丽, 李红凯, 黄孝特
    2023, 44 (1):  64-69.  doi: 10.7657/XJPG20230109
    摘要 ( 224 )   HTML ( 4 )   PDF(2699KB) ( 156 )  

    为优化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油井合理产能,以塔里木盆地FQ油田为例,分析其地质和开发特征,利用产能试井法、嘴流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法,对油井合理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一次采油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不同阶段开发特征差异显著。FQ油田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产能试井曲线存在下凸型、直线型、上翘型和台阶型4类,其中,下凸型曲线油井合理产能取曲线拐点处对应产能;直线型和上翘型曲线油井合理产能均取最大测试产能,但需继续扩大油嘴测试产能,直至曲线出现拐点;台阶型曲线油井合理产能取台阶后最大测试产能。嘴流法优化油井合理产能取嘴流曲线拐点对应产能。油藏数值模拟法适用于一次采油中期和后期油井合理产能优化,通过优化油井见水时间、累计产油量、采收率等关键指标,确定油井合理产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油水相渗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李婧, 范晖, 刘春茹, 杨芳
    2023, 44 (1):  70-75.  doi: 10.7657/XJPG20230110
    摘要 ( 224 )   HTML ( 10 )   PDF(548KB) ( 108 )  

    针对Willhite油水相渗数学模型拟合油水两相渗流数据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油水相渗数学模型。新模型在进行油相和水相相渗曲线拟合时,均可利用含单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求得最优解,尤其在拟合弓背式水相相渗曲线时,待定参数最优估值与常见凹型水相相渗曲线待定参数最优估值差值小,使得算术平均法确定的多个岩样的标准水相相渗曲线基本位于所有岩样水相相渗曲线的中部。在得到标准油水两相相渗曲线后,结合油井见水后的Welge方程,利用水驱油解析法,确定了水驱前缘含水饱和度、水驱前缘后平均含水饱和度、含水率、驱油效率等参数的计算式,为水驱规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型页岩油可动性实验
    郭海平, 吴承美, 张金风, 徐田录, 肖佃师, 郭雪燚
    2023, 44 (1):  76-83.  doi: 10.7657/XJPG20230111
    摘要 ( 223 )   HTML ( 9 )   PDF(9688KB) ( 103 )  

    为确定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储集层孔喉结构及其原油可动性,利用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划分储集层;通过驱替与核磁共振联测实验,开展页岩油可动性评价,揭示可动油占比、孔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建立页岩油可动性定量评价模型。芦草沟组发育粒间孔型、粒间-溶蚀-晶间孔型、溶蚀孔型、溶蚀-晶间孔型和晶间孔型5类储集空间。粒间孔型发育在粉—细砂岩相和砂质白云岩相中,可动性最好;溶蚀孔型主要发育在白云质粉砂岩相中,可动性中等;其他类型主要发育在泥岩相、泥质白云岩相和石灰质砂岩相中,可动性稍差。厘定页岩油可动孔喉下限为20 nm,可动性明显提高的孔喉界限为60 nm和150 nm,试油产能与之对应较好。页岩油赋存特征和孔喉结构共同影响页岩油可动性,粉—细砂岩相和白云质粉砂岩相的孔喉及页岩油赋存均最佳,为芦草沟组页岩油最有利开发岩相。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海油田惠州潜山裂缝性凝析油气藏控水实验
    邱浩, 文敏, 吴怡, 幸雪松, 马楠, 李占东, 郭天姿
    2023, 44 (1):  84-92.  doi: 10.7657/XJPG20230112
    摘要 ( 199 )   HTML ( 5 )   PDF(1460KB) ( 106 )  

    为建立潜山裂缝性凝析油气藏优化控水开发的模式,以南海油田惠州潜山裂缝性凝析油气藏H2-3井参数为基础,设计了气藏控水物理模拟实验,通过非均质储集层设计、实验参数设计、裂缝参数设计和控水实验方案设计,完成了弹性开采实验、连续封隔体控水实验、水敏凝胶控水实验、变密度筛管控水实验和变密度筛管+连续封隔体组合控水实验5组控水实验,对不同方案的控水效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各个控水工艺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进行验证,提出了气藏控水开采方案:气藏底水开采初期,水体推进为渐进式上升,中—后期为锥进式发展,后期底水一旦接触储集层裂缝,水体呈突进式侵入;各种方案的控水效果差异较为明显,连续封隔体和水敏凝胶在气井采气期对底水控制作用不明显,变密度筛管在采气初期控水效果较好,但气井见水后无法避免水窜风险。变密度筛管+连续封隔体组合控水效果较好,改变了底水锥进效应,与弹性开采相比,无水采气时间增加了8.84%,总采气时间增加了13.70%,采气量提高了10.4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克拉美丽气田火成岩天然裂缝漏失压力模型
    杨虎, 薛晓军, 陈向辉, 李秀彬, 解俊昱, 张伟
    2023, 44 (1):  93-99.  doi: 10.7657/XJPG20230113
    摘要 ( 231 )   HTML ( 5 )   PDF(2034KB) ( 92 )  

    克拉美丽气田火成岩地层发育裂缝,裂缝性地层中存在天然裂缝与孔隙或孔洞的复合结构,钻井过程中漏失压力与地层破裂压力差异较大。根据不同井段火成岩的裂缝—孔隙状态、裂缝开合、连通及充填情况,开展压力漏失机理研究,构建不同裂缝状态的漏失压力模型,依据地层孔隙压力、地应力等参数绘制分层漏失压力剖面,确定克拉美丽气田火成岩天然裂缝的压力漏失规律。研究表明,火成岩的闭合裂缝压力漏失受地应力控制,开启裂缝压力漏失受地层孔隙压力和充填状态影响。结合典型井的钻井参数,分析裂缝漏失压力在不同井轨迹下的变化规律,确定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实现安全钻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储集层堵塞机理及解堵技术应用
    廖丽, 欧宝明, 陈君, 吴程, 姜琪, 倪勇, 赵玉
    2023, 44 (1):  100-104.  doi: 10.7657/XJPG20230114
    摘要 ( 216 )   HTML ( 6 )   PDF(545KB) ( 128 )  

    涩北气田是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开发的主要区域,具有多层、极易出砂、边水气藏等特点。随着气田的深入开发,因水锁伤害、黏土矿物水化膨胀运移、入井流体增多等因素导致储集层堵塞的气井不断出现,严重影响气井产能。结合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储集层泥质含量高的特点及出水加剧的现状,通过模拟实验,确定了储集层堵塞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黏土矿物含量。以保护储集层为出发点,考虑针对性及经济性优选解堵液,形成了适用于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的化学解堵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解堵技术具有施工快、有效率高和有效期长的特点,解堵效果及应用前景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池—南梁油田长8油藏高阻水层解释方法
    张德梅, 段朝伟, 李高仁, 李永胜, 陆敬武, 林伟川
    2023, 44 (1):  105-111.  doi: 10.7657/XJPG20230115
    摘要 ( 204 )   HTML ( 6 )   PDF(4712KB) ( 77 )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南梁油田长8油藏存在高阻水层,油水层对比度低,油层识别难度大。为提高油层判识率,以大量测井、录井资料和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确定油藏水层高阻的主控因素。根据不同类型高阻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利用中子、密度和声波时差测井数据,评价孔隙结构,识别复杂孔隙结构型高阻水层;利用中子—密度曲线交会特征进行电性因子校正,扩大油水流体特征,有效识别复杂润湿型高阻水层。通过对不同主控因素高阻水层测井响应特征研究,采用相应测井技术方法有效识别,提高图版油水特征值的准确度和测井解释符合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标产能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分类评价——以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一间房组为例
    唐军, 何泽, 申威, 齐戈为, 郭为民
    2023, 44 (1):  112-118.  doi: 10.7657/XJPG20230116
    摘要 ( 215 )   HTML ( 9 )   PDF(1434KB) ( 102 )  

    孔隙类型多样是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的主要原因,储集层有效性难以评价。在岩心和薄片观察的基础上,依据成像测井资料,将碳酸盐岩孔洞分为溶蚀孔和洞穴;裂缝分为构造缝、溶蚀缝和压溶缝。根据孔洞和裂缝的组合形式,将研究区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综合导电效率、裂缝孔隙度和深侧向电阻率变化幅度,建立了储集层类型的定量划分标准,孔洞型储集层导电效率小于0.008,裂缝孔隙度小于0.13%;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导电效率为0.008~0.024,裂缝孔隙度为0.13%~0.60%;裂缝型储集层导电效率大于0.024,裂缝孔隙度大于0.60%。依据累计有效孔隙厚度、平均有效孔隙度以及产能,建立了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和孔洞型储集层分类判别图版。托甫台地区一间房组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和孔洞型储集层均主要为Ⅱ类储集层,测试日产液量分别超过55 t和50 t。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速度建模方法及应用
    阿力甫江·热合木吐力, 潘龙, 李献民, 林娟, 马晶晶, 窦强峰
    2023, 44 (1):  119-124.  doi: 10.7657/XJPG20230117
    摘要 ( 209 )   HTML ( 9 )   PDF(4411KB) ( 139 )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表起伏剧烈,表层与深层地质结构不能满足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假设条件,成像效果不理想,地震解释深度与钻井实测深度误差较大。为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处理质量,利用双平方根算子速度建模的优势,探索了一种基于起伏基准面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减小了共中心点道集水平基准面校正对波场产生的畸变,为叠前偏移提供了接近真实观测面的速度场,实现了时间域与深度域基准面的有效统一。新方法地震资料处理效果好,偏移成像归位准确,聚焦性好,测井与地震的深度误差明显降低,可供类似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