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湿地沉积模式及其地质意义
    金振奎, 杨有星, 尚建林, 王林生
    2011, 32 (6):  577-578. 
    摘要 ( 141 )   PDF(249KB) ( 236 )  
    湿地是陆地和水域(湖泊、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一类重要的沉积相。从沉积学的角度对湿地的定义进行了重新厘定和分类,将湿地分为两类,即沼泽湿地(或称沼泽)和湿原湿地(或称湿原),前者沉积为煤,后者沉积为富含植物化石的泥岩。很多研究者把暗色泥岩都归为水下还原环境(湖泊)沉积,当作潜在的生油岩,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一些暗色泥岩可能是湿原沉积,不能形成生油岩。因此,掌握湿地的沉积模式和识别特征,正确区分湿原与湖泊沉积,对盆地生油潜力评价及湖盆演化历史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新疆油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勘探获得重要发现
    本刊编辑部
    2011, 32 (6):  579-579. 
    摘要 ( 51 )   PDF(60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石炭-二叠系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孙国强, 姚卫江, 张顺存, 邢承智, 史基安, 李兵
    2011, 32 (6):  580-582. 
    摘要 ( 102 )   PDF(319KB) ( 491 )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石炭-二叠系25 个火山岩岩心样品的全岩元素分析表明,研究区火山岩岩性主要为中-酸性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其中SiO2的含量普遍较高,平均达到66.840%.该区石炭-二叠系火山岩是以钙性和钙碱性系列为主,其中有64%属于钙性系列,36%为钙碱系列。根据研究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判定其喷发环境应位于岛弧体系的大陆内侧,在喷发过程中经历过陆壳的熔融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百口泉地区白碱滩组沉积相新认识
    尚建林, 金振奎, 王林生, 时晓章, 杜卫星, 王智忠, 刘林
    2011, 32 (6):  583-585. 
    摘要 ( 113 )   PDF(476KB) ( 261 )  
    关于准噶尔盆地百口泉地区上三叠统白碱滩组的砂、砾岩,前人普遍认为是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依据是与砂砾岩互层的泥岩为还原色,认为还原色代表水下还原环境沉积。但大量的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表明,白碱滩组的砂、砾岩储集层主要为辫状河沉积,仅少数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大部分与砂、砾岩互层的泥岩虽为暗色,但含有大量植物根、杆、茎、叶等化石,甚至夹煤层,白碱滩组自下而上是一个逐渐变浅的沉积旋回,其下段为湖泊沉积,中段为三角洲沉积,上段为辫状河沉积。研究区辫状河沉积的砂体呈条带状,粒度较粗,泥质含量较低,储集物性较好,形成重要的含油层;而三角洲前缘砂体呈席状,粒度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储集层物性较差,目前尚未发现油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克下亚组单砂体分布特征
    辛玉霞, 王志章, 庞雄奇, 林军, 古力扎旦, 李文峰
    2011, 32 (6):  586-588. 
    摘要 ( 94 )   PDF(400KB) ( 210 )  
    克拉玛依油田一西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为一完整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着辫状河道、心滩、河道侧缘、河道间湾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河道侧缘、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泥、远砂坝和前扇三角洲泥等几种类型沉积体。利用井间模拟技术及测井曲线特征确定了孤立式、对接式、切叠式及叠加式等4 种复合河道的叠加模式。同时,根据井间模拟及砂体横向对比的6 个原则(高程差异、厚度差异、形态差异、幅度差异、韵律差异、质量(产能)差异),分析得到了砂体的剖面及平面分布特征,可为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储集层特征
    柳成志, 刘红, 王翔飞, 何仁忠, 王昕, 于海山
    2011, 32 (6):  589-593. 
    摘要 ( 99 )   PDF(1031KB) ( 290 )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通过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储集层特征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以玄武岩、安山岩及其过渡岩性为主;以溢流相为主,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次之;为中低孔、低渗透-特低渗透火山岩储集层;主要为水下喷发,原生孔隙不发育,通过岩浆期后成岩作用的改造,形成叠加在原生储集空间之上的交织在一起的孔、洞、缝构成本区的有效储集空间;由钠长石化、钠铁闪石化和菱铁矿化等现象证明了火山岩中碱性流体的存在以及碱交代作用的广泛发育;脱玻化作用、风化作用、构造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等对火山岩储集层的改造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形成次生孔隙带的主要成岩作用,更是哈尔加乌组形成有效储集层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北斜坡东部蟠龙油田长6 油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白玉彬, 赵靖舟, 罗静兰, 陈孝平, 章爱成
    2011, 32 (6):  594-596. 
    摘要 ( 199 )   PDF(307KB) ( 212 )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6 油藏形成条件研究程度低,勘探成效欠佳。虽然在蟠龙油田南部沙则沟地区获得长6 油层突破,但在油田中部和北部,均未有长6 油层组发现。研究表明,长6 油藏形成地质条件优越,因此,长6 油层组石油勘探潜力仍然很大。通过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沙则沟地区长6 油层组勘探经验,研究石油运聚成藏规律、加大勘探力度,相信不久后中部低勘探程度地区长6 油层组的勘探定会取得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湖坳陷第四系地层水在生物气运聚中的作用
    程付启, 林会喜
    2011, 32 (6):  597-599. 
    摘要 ( 105 )   PDF(349KB) ( 229 )  
    为了揭示三湖坳陷第四系地层水在生物气运移、聚集中的作用,分析了地层水动力学、水化学特征,并通过生物气运移方式及聚集特征分析,明确了地层水对生物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三湖坳陷地层水水势南高北低,使溶解态运移的生物气从南向北运移,并在北部斜坡带富集。横向上,地层水矿化度总体边缘低、中部高,在此背景下发育3 个高值区,这些矿化度高值区是生物气析出成藏的有利位置,如台南和涩北气田的形成;纵向上,地层水矿化度总体向下升高并存在多个“增高-降低”旋回,从而使生物气在高矿化度段析出、低矿化度段溶解,形成多组合叠置的气藏,且矿化度旋回变化幅度与生物气富集程度成正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成因及分布规律
    郑剑锋, 沈安江, 刘永福, 陈永权
    2011, 32 (6):  600-604. 
    摘要 ( 201 )   PDF(578KB) ( 501 )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发育的白云岩主要有4 种成因,分别对应萨布哈、渗透回流、埋藏、热液等4 种白云石化模式,根据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较好地识别出这4 种白云岩。综合分析古地理、古气候等背景资料,总结了塔里木盆地不同成因白云岩在垂向及平面上的分布规律:萨布哈白云岩和渗透回流白云岩的发育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于中下寒武统;埋藏白云岩的发育受成岩相控制,物性好的台缘、台内礁滩体及有裂缝沟通构成的开放体系最容易先发生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热液白云岩主要发育在具有上覆隔挡层的不整合面之下地层及大断裂发育带附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瓦提凹陷沙井子断裂带特征及控油气作用
    周园园, 吕修祥, 齐英敏, 白忠凯, 朱海燕, 李毓丰
    2011, 32 (6):  605-608. 
    摘要 ( 124 )   PDF(436KB) ( 442 )  
    沙井子断裂为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北部的控凹边界断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倾向北西,长约180 km.通过对该断裂带的平面分布和剖面特征、断裂发育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成藏控制作用等的分析,指出沙井子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可分为西、中、东3 段。沙井子断裂带自海西运动早期开始发育,主断裂持续活动至今,控制了阿瓦提凹陷北部地区的构造格架和沉积作用、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对油气的聚集成藏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浊积体的低频伴影油气检测
    刘伟, 贺振华, 陈学华, 翁斌, 姜秀娣
    2011, 32 (6):  609-612. 
    摘要 ( 73 )   PDF(600KB) ( 227 )  
    低频伴影检测技术近年来在砂砾岩和礁滩相储集体油气预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很少在浊积体系中应用。良好的时频分析方法是检测低频伴影的关键。为了研究低频伴影在浊积体中油气检测的可行性,运用广义S 变换进行瞬时谱分解,产生一系列的共频率数据体,通过检测不同频率振幅能量的差异,发现浊积扇体储集层下方振幅能量随频率增大而逐渐减弱至消失,即低频伴影。研究实例表明,低频伴影能够直接指示油气,在浊积扇体中仍然可以作为储集层预测和油气检测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侏罗系油气成藏模式
    张辉, 王润超, 金贝贝, 金芸芸, 黄帅博
    2011, 32 (6):  613-615. 
    摘要 ( 112 )   PDF(238KB) ( 290 )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主要通过“层状运移”和“网状运移”2 种模式进行运移,油气的聚集过程遵循“差异聚集”原理,油气的调整过程存在“纵向调整”和“横向调整”2 种模式,已聚集的油气通过“暴露条件”和“埋藏条件”2 种模式散失。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应转向“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小、后期油气保存条件较好”的岩性圈闭油气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页岩矿地面干馏目标区优选
    吴敏杰, 张静平, 李忠城, 唐书恒, 解慧, 吕建伟
    2011, 32 (6):  616-620. 
    摘要 ( 95 )   PDF(288KB) ( 213 )  
    油页岩开采分为地面干馏和原位开采2 种主要方式,地面干馏是开发油页岩资源的传统方式。在油页岩资源开发目标优选中,不同的开采方式应有不同的评价体系。为了更加合理、有序地开发油页岩资源,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建立了针对地面干馏的优选体系。首先优选油页岩评价的相关参数,用层次分析法对所选参数赋权重值,然后对参数值评分,参数评分值加权各参数权重得到各矿区分值,根据得分对中国油页岩含矿区进行了评价优选。优选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北麓含矿区、抚顺含矿区、儋州含矿区等28 个矿区为最有利的油页岩地面干馏开采目标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琼东南盆地崖城组聚煤环境及成煤规律
    任桂媛, 肖军, 李彦丽, 廖计华, 李国良, 夏存银
    2011, 32 (6):  621-623. 
    摘要 ( 96 )   PDF(306KB) ( 412 )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结合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相关方法和理论,对琼东南盆地崖城组聚煤环境特征及成煤作用展开研究。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层主要见于潮坪潮上带和潮间带的泥炭坪、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及扇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以聚煤环境为主线,考虑到古构造的影响,总结出琼东南盆地的聚煤模式:潮上带及潮间带面积最大,为主要的聚煤环境;缓坡带成煤沉积体系的分布广于断控陡坡带;崖二段具有较强的聚煤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注入伴生CO2以提高北部湾油田采收率
    徐怀颖, 张宝生
    2011, 32 (6):  627-628. 
    摘要 ( 132 )   PDF(218KB) ( 907 )  
    分析北部湾油田的地质情况后认为注入CO2气体可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筛选论证,将东方1-1气田在海南岛陆上终端分离出的CO2注入北部湾的C油田,CO2日分离量1 000 t 时,正好能满足油田驱油需要的注入量,可实现20年的稳定注入。虽然180 km 的管线费用较大,但是驱油提高的采收率产生的效益更大,不仅能覆盖前期所有的投入,还能有不少获利,如果计算碳税或者碳交易的一些收入,CO2驱油的前景更加光明,具有很好的经济、环保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新疆油田在吉木萨尔凹陷勘探又获重要发现
    本刊编辑部
    2011, 32 (6):  629-629. 
    摘要 ( 81 )   PDF(64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底水气藏水平井临界生产压差变化规律
    吴克柳, 李相方, 韩易龙, 赵晶晶
    2011, 32 (6):  630-633. 
    摘要 ( 98 )   PDF(409KB) ( 316 )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推导底水气藏的含气高度、含水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用近似方法确定波及系数,然后采用等值渗流阻力法,结合底水驱动垂向临界速度推导底水气藏开发的临界生产压差计算模型,从而实现定量表达水平井临界生产压差随开采时间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的变化规律。此外,分析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水气密度差、水气黏度比以及底水锥进高度等参数对临界生产压差的影响,为水平井开发底水气藏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制定合理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层原油黏温曲线的分形特征
    唐红瑛
    2011, 32 (6):  634-636. 
    摘要 ( 89 )   PDF(212KB) ( 186 )  
    为了加深对原油物性的认识,对地层原油黏温曲线与油分析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油田、不同层位、不同井深的地层原油黏温曲线均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在以黏度为测量标尺,以温度为测量对象的定义分形条件下,其分形维数为0.1~0.3. 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温度对黏度的影响变小。分形维数与原油物性中的参数如密度、黏度、初馏点等相关性良好,因此,可以将分形维数作为一个新的反映原油物性的特征参数。分形维数与原油中的含蜡量、含胶量不相关,唯独与沥青质含量基本相关,说明沥青质及其含量是影响原油性质、原油黏温曲线分形维数的主要因素,这和“沥青质馏分与其他馏分相比,在改变岩石润湿性上起主导作用”的观点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中原生生物的特性及应用
    于娟, 陈爱华, 陈永立
    2011, 32 (6):  637-639. 
    摘要 ( 104 )   PDF(155KB) ( 199 )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稀油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的实验室研究和矿场实验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稠油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的实验室可行性研究,总结出克拉玛依油田稀油和稠油油藏原生生物的特性和应用价值。相对于稠油区块来说,稀油区块本源微生物含量较低,活性较差。通过对本源微生物进行筛选、培养、重新注入的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显著,而稠油区块本源微生物含量高,活性好,用直接注入培养基激活本源微生物的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理想,并同时实现了对高黏度、高钙稠油的乳化降黏和脱钙作用,降黏率达到50%以上,脱钙率达到90%以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酸化井产油量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识别
    唐钢, 刘承杰, 张广政, 刘军
    2011, 32 (6):  640-642. 
    摘要 ( 101 )   PDF(249KB) ( 234 )  
    现有的油气井产量预测方法以传统技术经济预测的惯性原理为基础。混沌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对这种预测原理提出了挑战。目前有关酸化井产量变化混沌特征识别与预测的相关研究还鲜有公开报道。采用相空间重构和关联维数提取技术,对西部某油田一油井酸化后60 d 的产油量时间序列研究发现,此井产油量时间序列的饱和嵌入维数和对应的吸引子维数分别为11 和2.64,由此说明该井酸化后的生产系统动态演化规律为高维空间中的奇异吸引子,因而产油量变化表现出混沌特征;并且说明影响该井产油量变化的基本变量为3~11 个。从而为单井生产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特别是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层节点数量的确定提供了定量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酶的水制剂解堵机理与适应性研究
    赵金诚, 张淑环
    2011, 32 (6):  643-645. 
    摘要 ( 102 )   PDF(145KB) ( 205 )  
    应用酶的水制剂解除油藏生产过程中多孔介质内的堵塞,是一项高新技术。在酶学和酶工程原理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理论的新认识,深入而全面地论述了酶的水制剂对储集层中堵塞物的解堵机理,为实际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结合油田开发技术要求,分析了解堵作业的适应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作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流动物质平衡的火山岩气藏产能分析方法
    刘萍, 石新朴, 李智, 丁学志, 杨丹, 李波, 贺陆军
    2011, 32 (6):  646-649. 
    摘要 ( 91 )   PDF(327KB) ( 249 )  
    火山岩气藏非均质性强、渗透性差异大、气水分布复杂,开采过程中表现出产能分布复杂、井控储量差异大等特征,因此,采用常规气藏递减分析方法(指数、双曲、调和)难以对气藏的动态进行分析。以火山岩气藏储集层特征为基础,采用单井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流动物质平衡的火山岩气藏单井动态分析方法,并引入Blasingame 分析曲线来识别气井的流动阶段特征段,提高参数估算的可靠性。用该方法得到气井的地层渗透率、地层损害表皮系数以及动态储量等关键参数,对指导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二维频率空间域声波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廖建平, 王华忠, 杨天春, 王齐仁, 刘新华
    2011, 32 (6):  650-652. 
    摘要 ( 81 )   PDF(321KB) ( 224 )  
    采用嵌套剖分法存储有限差分离散频率空间域声波波动方程所形成的大规模稀疏系数矩阵,极大地减少了对计算机内存需求和计算量。使用二维频率空间域声波多炮快速模拟计算流程,提高了数值模拟的计算速度。详细分析讨论了频率域正演模拟时所出现的震源奇异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理清了频率空间域声波数值模拟时正确选取参数的原则。通过对胜利油田有代表性的复杂地质构造速度模型的数值模拟试验,证明嵌套剖分法具有占计算机存储量少、计算速度快、计算效率高等优势,完全能够用于模拟实际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石油运聚系数预测模型
    吕一兵, 张涛, 吕修祥
    2011, 32 (6):  653-655. 
    摘要 ( 87 )   PDF(226KB) ( 298 )  
    根据一系列石油运聚单元的解剖结果,筛选出影响石油运聚系数的主控地质因素。建立了以主控地质因素为输入向量,运聚系数为输出向量的BP 神经网络石油运聚系数预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 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平均相对误差为10.89%,有效性指数达到92.51%,且运聚系数预测精度高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遗传-粒子群优化混合算法求取剩余静校正量
    何超群, 王彦春, 张品
    2011, 32 (6):  656-659. 
    摘要 ( 93 )   PDF(653KB) ( 253 )  
    剩余静校正是一个具有多参数、多极值的全局优化问题,当大量未知参数存在时,常规的遗传算法(GA)几乎无法避免早熟现象,难以保证收敛于全局最优。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遗传算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粒子群优化-遗传混合算法。混合算法利用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速度和位置的更新规则,并引入遗传算法里的交叉变异思想。用混合算法和遗传算法分别对两个理论模型进行试处理,处理结果表明,混合算法比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是一种求取复杂地形条件下剩余静校正量的实用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转换波静校正技术
    宋玉梅
    2011, 32 (6):  660-663. 
    摘要 ( 95 )   PDF(415KB) ( 162 )  
    利用大庆油田喇嘛甸区块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依据静校正量由大到小分层次解决的思路,首先采用模型法解决了与基准面有关的长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然后在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利用纵波和转换波的反射信息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最终应用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解决短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喇嘛甸区块三维转换波成像剖面与纵波剖面在构造、断层上的形态一致,而且波组保持了纵、横波各自的特点,为后续利用纵、横波联合进行储集层物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T 成像的三维高精度储集层表征技术及应用
    佘敏, 寿建峰, 郑兴平, 张天付, 董虎
    2011, 32 (6):  664-666. 
    摘要 ( 121 )   PDF(346KB) ( 272 )  
    运用基于CT 成像的三维高精度储集层表征技术,分别对砂岩、白云岩岩心和玄武岩露头样品进行了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主要包括CT 扫描成像、图像处理和属性计算。根据CT 扫描数据,建立了分析样品的固体相、孔隙相的三维可视化图像。针对砂岩样品,还计算出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并将计算结果与常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用此项技术进行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具有对样品的要求低、结果直观、数据丰富以及效率高等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藏单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李爱军
    2011, 32 (6):  667-668. 
    摘要 ( 89 )   PDF(147KB) ( 248 )  
    准确预测低渗透油藏的单井产能是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决策依据。根据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孔渗特征,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产能的储集层因素进行了敏感性计算,通过正交分析确定出单井产能与油层厚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提出多因素的单井产能预测公式。经实际验证,方法简便、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工程地质
    准噶尔盆地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录井方法
    李斌, 沈文星, 周远福, 周显松
    2011, 32 (6):  669-671. 
    摘要 ( 98 )   PDF(182KB) ( 253 )  
    空气钻井是以气体为介质代替钻井液携带岩屑上返到地面的钻井工艺。空气钻井的使用,给井下信息的采集、处理与资料应用带来了挑战。由于钻进工艺使用的钻头是空气锤破碎地层、岩屑磨成粉末,气体携带岩屑上返,影响了岩屑的真实性,造成岩性辨别困难,给岩性定名及地层划分、工程预报、油气水层的识别与发现都带来了难度。针对准噶尔盆地所开展过的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录井方法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今后加大在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录井工艺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小型压裂摩阻测试方法的应用
    王达, 刘刚芝, 冯浦涌, 林涛
    2011, 32 (6):  672-674. 
    摘要 ( 104 )   PDF(219KB) ( 261 )  
    在某油田两口气井进行的压前小型压裂测试中,由于测得近井摩阻较高,采取了补孔的方式降低摩阻。虽然压裂作业取得了成功,但是作业成本明显升高。压后分析认为,近井摩阻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测试压裂注入液量较小,无法有效驱替近井地带孔隙空间内的天然气,最终在该处形成气液两相流导致摩阻测量值偏高。对压裂摩阻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了一种新的、可以消除这种两相流干扰的测试压裂摩阻的方法,并在多口井中进行了应用,能够消除干扰值85%以上,从而大幅降低了施工时间和施工费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黏度钻井液脱气效率实验
    杨明清
    2011, 32 (6):  675-677. 
    摘要 ( 101 )   PDF(253KB) ( 247 )  
    准确检测钻井液内烃类气体含量是发现和评价油气显示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钻井液黏度对检测结果存在很大影响。借助钻井液高温高压旋转模拟装置,进行了不同黏度钻井液的脱气实验,回归了不同黏度钻井液脱气效率图版及方程,建立了不同黏度钻井液校正系数图版及方程,可对现场测取的钻井液内烃类气体体积分数进行实时校正,有利于油气显示的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井清蜡降黏剂的室内研究
    赖燕玲, 郑延成
    2011, 32 (6):  678-680. 
    摘要 ( 107 )   PDF(154KB) ( 289 )  
    开发研制环保、高效、多功能的油井清蜡降黏剂,是未来清防蜡剂的发展方向。在对不同性能表面活性剂及助剂对蜡的分散性、清蜡性能以及对大港油田稠油的降黏效果评价基础上,筛选出了性能好的烷基苯磺酸盐ABL、酰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XE 和木质素磺酸盐EM,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油井清蜡降黏剂配方组成,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配方F6(ABL、XE)样品溶液稳定,且对蜡沉积物的分散性能好,具有较好的清蜡性能和降黏性能,对混合蜡的清蜡率和对大港油田稠油的降黏率分别达到98%和9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运用系统论研究石油地震地质学
    杨杰, 卫平生, 李相博
    2011, 32 (6):  681-685. 
    摘要 ( 112 )   PDF(212KB) ( 274 )  
    系统论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对石油地质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系统论观点,对石油地震地质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研究尺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重新审视,并认为,只有引入系统论思想,才能提高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水平,从而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和完善,使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保存研究
    樊馥, 蔡进功, 张永生, 崔海娜
    2011, 32 (6):  686-689. 
    摘要 ( 93 )   PDF(198KB) ( 296 )  
    在泥质烃源岩中,存在多种有机质保存方式。除外部缺氧环境外,有机质通过降解缩聚、选择性保存、自然硫化以及黏土保护等得以稳定存在。不同保存机制的有机质,构成了干酪根中多样的有机质显微组分类型,并在生烃时间和生烃性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这可能是造成泥质烃源岩具有宽生烃区间的重要原因。对多种有机质保存机制进行深入认识,探讨不同保存机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尤其是矿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未来石油地质领域有机质保存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这对于深化油气成因理论研究,更科学地开展油气资源评价,探索油气勘探新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对《原油析蜡点的测定旋转黏计法》的改进意见
    蒋齐光
    2011, 32 (6):  690-691. 
    摘要 ( 107 )   PDF(135KB) ( 200 )  
    通过对流变仪温控原理的研究,分析了行业标准《原油析蜡点的测定旋转黏计法》中采用连续降温方式的不合理性,建议采用分段降温的方式。在低温段曲线呈非线性关系的情况下,若按照标准推荐的计算析蜡点软件计算,会造成析蜡点偏小或偏大。为此,提出了按照低温段曲线偏离高温段拟合直线的程度,判断析蜡点的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安第斯山前典型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田纳新, 陈文学, 殷进垠, 马亚松
    2011, 32 (6):  692-695. 
    摘要 ( 132 )   PDF(275KB) ( 327 )  
    南美安第斯造山带东侧与圭亚那地盾之间形成了一系列沉积盆地,其构造演化可分为古生代克拉通边缘、中生代弧后裂谷或大陆边缘裂谷、新生代弧后前陆等3 个阶段。白垩系海相泥页岩和碳酸盐岩为主要烃源岩;发育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3 大套以砂岩为主的储集层,白垩系裂谷期形成的暗色泥岩和古近系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盖层,纵向上构成了被动陆缘和前陆层序两套储盖组合。山前带构造圈闭发育,油气藏规模大,主要为正常油;斜坡带发育构造、地层等多种圈闭,油藏规模较小,主要为重质油。主造山期形成的构造最有利于捕获油气;优质储集层和断裂构成了油气运移的输导网络;构造破坏和水洗作用使斜坡带多为稠油油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演化及其石油地质特征
    秦雁群, 邓宏文, 李潇
    2011, 32 (6):  696-698. 
    摘要 ( 186 )   PDF(317KB) ( 446 )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可分为同裂谷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后裂谷期(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前陆期(晚白垩世-新生代)等3 个阶段。同裂谷期主要发育河流相、湖泊相和火山碎屑沉积物;后裂谷期发育2 个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旋回以湖相、海相沉积为主,上部旋回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前陆期以压性机制为主,发育了海相、陆相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最主要烃源岩位于Vaca Muerta 组;主要产层是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砂岩和灰岩;侏罗系及其以下盖层多为区域性的,其上盖层多为半区域性的。盆地内石油主要分布于盆地周边,天然气集中于盆地中心,以构造-地层复合型油气藏为主。盆地西部逆掩带以及盆地东部周缘重油分布带是有利勘探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杨成美
    2011, 32 (6):  699-699. 
    摘要 ( 70 )   PDF(81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