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对比
周立明, 张道勇, 姜文利, 张臣, 张晨朔, 张昊泽, 郑媛媛
新疆石油地质    2023, 44 (6): 751-756.   DOI: 10.7657/XJPG20230614
摘要458)   HTML11)    PDF(pc) (516KB)(362)    收藏

为进一步理解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把握其发展趋势,总结了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比研究了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与石油资源管理系统(PRMS)、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标准。研究表明:国内外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在评估目的、储量定义和评估思路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以地质储量为核心,注重整体资源规模,为勘探开发整体效益和长期规划服务;PRMS是以项目为基础的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兼顾了资源与资产双重属性,以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核心,强调的是资源的商业价值;SEC标准为油气公司提供对比平台,以确保上市公司的储量信息能够遵照统一的标准向公众披露,以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核心,更注重油气的资产属性。不同分类体系在演变过程中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同时相互借鉴和融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老油田二次开发现状及前景
付亚荣, 窦勤光, 刘泽, 焦立芳, 季俣汐, 杨亚娟, 尹后凤
新疆石油地质    2023, 44 (6): 739-750.   DOI: 10.7657/XJPG20230613
摘要375)   HTML8)    PDF(pc) (792KB)(747)    收藏

高含水期老油田二次开发既是油田开发历史上的一次革命,又是一场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对原油产量长期稳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智能决策、智能规划、智能施工、智能监测、智能评估等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下,对中国老油田二次开发的前景进行展望。老油田二次开发须重构地下认识体系,重建井网结构,重组地面流程;技术上应整体控制、层系细分、平面重组、立体优化和深部调驱,做到二次开发与三次开发结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页岩地层测井岩性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陈秀娟, 冯镇涛, 曾芙蓉, 胡建波, 徐松
新疆石油地质    2024, 45 (6): 742-752.   DOI: 10.7657/XJPG20240614
摘要209)   HTML6)    PDF(pc) (1009KB)(160)    收藏

页岩油气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中国页岩多为陆相沉积,岩性变化快,矿物种类多,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连续性差,仅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解释方法无法精细识别岩性,致使页岩储集层特征难以有效表征,制约了油气储量评估与油气开发。为有效识别页岩岩性,系统调研了国内外测井岩性识别技术,梳理了基于测井解释及不同测井手段的岩性识别技术,重点剖析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测井岩性识别技术,阐述了各技术的方法原理,归纳总结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对该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ICP备20000118号
版权所有 © 《新疆石油地质》编辑部
地址:新疆克拉玛依市准噶尔路32号 邮编:834000 电话:0990-6868513 E-mail:xjsydz@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