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杨剑萍1,晋同杰1,姜 超2,于作刚3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02
    摘要 ( 131 )   PDF(300KB) ( 305 )  
    根据岩心描述、薄片观察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和沉积微相类型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主要岩性包括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泥晶灰岩、泥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质白云岩,并将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划分为颗粒滩、云灰湾和云质洼地。通过不同岩性测井响应特征的分析,总结出各种类型碳酸盐岩的测井曲线数值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测井识别图版。在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沉积背景,分别建立了研究区西部斜坡区和东部断阶带的沉积相模式:西部斜坡区凸起周围缺少陆源碎屑物质的注入,高能环境的颗粒滩和低能环境的云灰湾及云质洼地并存,而东部断阶带凸起周围有陆源碎屑的注入,只发育低能环境的云灰湾和云质洼地。研究区沉积模式的建立,为渤海湾盆地类似地区的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地质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中二叠统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及油气成藏特征
    占王忠1,2,格桑旺堆3,陈文彬1,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03
    摘要 ( 87 )   PDF(300KB) ( 202 )  
    对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中二叠统地表露头样品以及羌资5井井下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测、显微测温、测盐等系统分析,并结合埋藏史研究认为,研究区中二叠统储集层中共发生过4期与油气成藏有关的流体活动:分别为距今170×106~165×106 a的中侏罗世中期,165×106~145×106 a的中侏罗世晚期,145×106~122×106 a的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早期和22×106~7×106 a的中新世中期。其中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早期为轻质油的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为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玛湖凹陷夏子街斜坡坡折带发育特征及控砂作用
    瞿建华1,郭文建1,尤新才1,吴 涛1,王旭辉2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01
    摘要 ( 70 )   PDF(300KB) ( 314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夏子街斜坡发育多级坡折带。以三维地震资料为主,结合测井、录井及野外踏勘资料,对坡折带发育特征展开深入研究。根据坡折带成因机制,将其划分为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并结合地震剖面特征进一步划分为5亚类。在确定三叠系沉积前具有控砂作用的坡折带平面位置的基础上,根据坡折带在纵横向上分布特征进行分级。其中断裂坡折带作为该地区坡折带的主要类型,对砂体的平面与空间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砂体相带、厚度、层数及砂体演化等方面。通过对夏子街斜坡区坡折带与砂体发育规律统计,建立了沟控、断控、坡挡、坡阶、坡交等5种控砂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东部上奥陶统礁滩体古岩溶特征及发育模式
    郑 剑1,张正红2,朱 波2,苏东坡2,王振宇1, 屈海洲1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04
    摘要 ( 49 )   PDF(300KB) ( 57 )  
    基于塔中东部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背景和构造特征研究,结合钻井、岩心、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认为良三段—良二段沉积期以高位体系域垂向持续加积作用为主,是礁(丘)、滩组合镶边沉积的主要发育期,受多期礁滩体营建和海平面升降的控制,礁滩体垂向上溶蚀、胶结作用分带性明显,孔隙发育带集中分布于大气渗流带及潜流带上部近潜水面处,胶结作用带发育于海底潜流带下部。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作用形成的大气成岩透镜体集中分布于礁型沉积地貌隆起区的各期礁滩沉积旋回的中上部,形成以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为主的有效储渗空间,区域上呈透镜状沿台地边缘高能相带断续分布。揭示了礁滩体同生期岩溶特征、控储机制及发育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古油水界面识别
    刘建良1,2,姜振学3,李 峰3,王 赢4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05
    摘要 ( 47 )   PDF(300KB) ( 208 )  
    古油水界面的识别可以很好地研究油气成藏后油水界面的变迁和调整过程,为油气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很好的证据。应用含油包裹体丰度法和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依南4井和依深4井阿合组存在古油藏,古油柱高度在100 m以上,依南5井阿合组未发现古油藏,显示为油气运移的通道。结合库车坳陷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认为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中后期(17×106~12×106 a),三叠系烃源岩处于生油高峰期,生成的原油运移至侏罗系阿合组,并在古构造高部位的依南4地区和依深4地区富集,形成古油藏。古油藏的识别为迪北地区油气成藏过程研究以及勘探方向的选定提供了有利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锶同位素比值判断麦盖提斜坡东缘晚奥陶世海平面变化
    郝彦珍1,2,潘 明1,2,梁 彬1,2,张庆玉1,2,淡 永1,2,孙成杰3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06
    摘要 ( 50 )   PDF(300KB) ( 109 )  
    对采自麦盖提斜坡M2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23个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分析,以此判断研究区晚奥陶世海平面变化。分析结果表明,87Sr/86Sr值为0.708 51~0.709 13,平均为0.708 78,这一比值明显高于全球正常海水的锶同位素比值,但与柯坪、巴楚和塔中地区同一层位的锶同位素比值较为一致。依据87Sr/86Sr值,获得了良里塔格组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曲线与全球晚奥陶世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且与巴楚地区、波罗的古陆和劳伦古陆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较好地反映了该时期海平面的变化特征。这一认识对于研究整个盆地晚奥陶世的沉积物变迁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
    况 昊1,余启奎2,薛坤林3a,余 娟3b,黄立功3b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07
    摘要 ( 48 )   PDF(300KB) ( 83 )  
    随着普光气田海相地层天然气勘探的逐步深入,在陆相地层也发现有较多的天然气显示。通过岩心、薄片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组储集岩类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岩屑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孔为主,次为剩余原生孔隙;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对储集层储集性能起到改善作用。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储集性能较好的沉积微相,其次为分流河道微相,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演化规律
    陈春勇1,谭 强1,张金风1,王 菁1,袁春林2a,康永尚2a, 2b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08
    摘要 ( 56 )   PDF(300KB) ( 173 )  
    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是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梧一段是主要产油层,为满足梧桐沟组深化勘探的需要,开展了吉木萨尔凹陷梧一段5个砂层组沉积相和梧一段沉积演化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梧一段不同沉积期发育了多个继承性辫状河三角洲,首次识别出吉15井西和吉南辫状河三角洲以及北三台凸起西南坡和三台古隆起周边小规模扇三角洲;梧一段继承性辫状河三角洲随着水体的不断扩张,逐渐向远离沉积中心的凹陷边缘迁移,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不同期次的辫状河三角洲之间向上呈退积叠置关系,下部砂层组的砂体主要分布在凹陷中心部位,上部砂层组的砂体主要分布于凹陷边缘部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致密油藏特征及成因
    宋换新1,陈 波1,沈均均1,陈立欣2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09
    摘要 ( 75 )   PDF(300KB) ( 175 )  
    潜江凹陷新沟地区始新统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白云岩储集层致密油藏研究程度低。在分析油藏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原油及烃源岩样品分析资料,对原油地化特征、油源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湖相白云岩储集层为中-低孔、超低渗透、特小孔喉致密储集层,油藏具有典型致密油藏特征。Ⅱ油组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低,具有较大的生成低熟油的潜力。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表明,Ⅱ油组原油成熟度低,为典型的咸水湖相低熟油。原油来源于同层系构造低部位低熟烃源岩,为自生自储油藏,存在短距离的二次运移。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低熟油生烃母质为高等植物、浮游生物和藻类等为主的咸水湖相混合型有机质,生物类脂物早期生烃为研究区低熟油的主要生烃模式,而富硫大分子早期降解生烃也可能是其重要的生烃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探区奥陶系烃源岩评价
    武春英,贾亚妮, 韩会平,康 锐,黄正良,孙六一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10
    摘要 ( 59 )   PDF(300KB) ( 276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烃源岩及其生烃潜力的研究程度低,一直是困扰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进展的瓶颈。采用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实验方法,系统剖析了研究区奥陶系烃源岩的特征和生烃潜力。研究表明,其奥陶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克里摩里组和乌拉力克组,为一套分布广、厚度大的深海相泥页岩和泥质碳酸盐岩沉积。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Ⅰ型为主,Ⅱ1型次之,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天环中区惠探1井—那1井—地鄂3井一线的南北带为生烃中心,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凤冈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孔隙特征
    闫高原,朱炎铭,王 阳,周 泽,宋 昱,唐 鑫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11
    摘要 ( 58 )   PDF(300KB) ( 168 )  
    对贵州凤冈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研和系统采样,利用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和二氧化碳吸附等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目的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隙为主,孔径多在1~10 μm,少数达10~20 μm ;压汞法测得主体孔径为5~800 nm,大于5 nm的孔径占90%以上,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2.12 m2/g和0.012 8 mL/g,孔隙度为2.78%;低温液氮吸附和二氧化碳吸附试验得出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2.8 m2/g和8.78 m2/g,孔体积分别为0.011 2 mL/g和 0.002 5 mL/g,孔径分别为4.67 nm和0.495 nm.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目的层孔隙系统发育较为完善,且连通性好,同时具有较高的孔隙度,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有利于气体的吸附、运移和储集,是较好的储集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城油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启动阶段注采参数优化
    霍 进a,桑林翔a,刘 名a,吕柏林a,姜 丹a,杨浩哲a,黄立功b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12
    摘要 ( 64 )   PDF(300KB) ( 154 )  
    克拉玛依风城油田2012年开始规模化推广应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技术,为保证循环预热效果、增加水平段连通程度、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对启动阶段进行了注采参数优化研究。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确定了启动阶段的目标函数及注采参数,对“两目标、三因素、三因子”对比模拟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启动阶段高压增温、低汽降耗的调控思路。启动阶段注采参数优化的结果为:预热压力应控制在低于油藏破裂压力0.5~1.0 MPa,水平段温度均匀后1~3 d增压,注汽速度在保证水平段温度均衡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实例应用表明,该优化技术是实用有效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丁型水驱特征曲线在东河砂岩油藏开发指标预测中的应用
    聂延波1,吴晓慧2,乔 霞1,王月艳2,张少伟1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13
    摘要 ( 64 )   PDF(300KB) ( 166 )  
    东河砂岩油藏为一块状砂岩油藏,夹层和边底水发育,开发方式以水平井为主,直井为辅,初期纯油区和过渡带均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纯油区转注后为注水与天然能量联合驱动开发。油藏开发初期产量高,含水上升慢,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含水迅速上升,产量急剧递减。经对比研究后采用丁型水驱类型测算油藏产油量、含水率、可采储量等开发指标,达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为油藏开发效果评价、调整方案编制及开发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油藏水平井多级压裂储层改造体积评价
    刘卫东1,张国栋2,白志峰2,刘进军1,唐晓川1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14
    摘要 ( 69 )   PDF(300KB) ( 152 )  
    基于昌吉油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致密油藏建立水平井多级压裂仿真模型,研究天然裂缝、裂缝参数、裂缝形态等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和油井累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发早期,裂缝参数是影响油井累计产量的主要因素;进入开发中后期,储层改造体积对油井累计产量的控制作用开始凸显。次级裂缝和裂缝条数是影响储层改造体积和油井累计产量的主要因素,且次级裂缝、裂缝渗透率和裂缝半长对油井累计产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开发早期,裂缝间距和裂缝形态的影响主要在开发中后期,而裂缝条数的影响则贯穿整个生产开发过程;梭形、喇叭口形和均匀形裂缝形态对应的储层改造体积基本相同,而哑铃形裂缝对应的储层改造体积较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间东营油田高温油藏聚合物凝胶调驱体系室内优化
    祖莉华,任红梅,曹 斌,张玉珍,王 莉,刘 玮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15
    摘要 ( 70 )   PDF(300KB)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密度宽方位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在玛湖凹陷的应用
    娄 兵, 姚茂敏, 罗 勇, 郑鸿明, 张 龙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16
    摘要 ( 49 )   PDF(300KB) ( 49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油气勘探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构造幅度低、目标层深、储集层薄、非构造圈闭发育。提供高分辨率且振幅保真的地震资料是解决玛湖凹陷油气藏勘探面临难题的关键。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采取了高密度地震资料针对性的处理技术思路,重点对模型法滑动扫描谐振压制方法、共偏移距邻炮干扰分频压制方法、表层和深层分步反Q滤波技术、OVT (偏移距矢量体)域处理等关键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新的技术手段有效地压制地震数据中的强谐振干扰、随机噪声,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地震信号高频端有效频带拓宽约15 Hz,有助于识别不整合、尖灭特征和薄层砂体的识别;在OVT域中,处理后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中振幅随偏移距和方位角变化的信息具有较高的振幅保真度,这一技术为叠前开展砂砾岩优质储集层的识别和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域CMP参考基准面实现方法及其效果
    郑鸿明1,康月萍1,姜元刚1,谭 磊2,秦 瑞2,郑 超2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17
    摘要 ( 70 )   PDF(300KB) ( 216 )  
    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均会涉及到基准面问题,而且不同的基准面对处理结果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常规静校正方法定义的基准面可以满足地震资料处理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基准面的时深转换问题、地表平滑面与CMP参考面的误差问题等。通过已知表层结构参数反算基准面的方法,实现了既能使静校正量符合最小原则,又能使每个CMP道集拥有各自的水平基准面,并赋予其精确的海拔含义,在满足地震资料处理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为综合研究提供一个剖面解释和构造转深的海拔基准面,从而避免了时间域CMP参考面的换算误差。理论模型试验证明,该方法比常规基准面方法得到深度域剖面的构造精度明显提高,为低幅度构造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改进的SGR方法定量评价断层圈闭封堵性——以塔北隆起英买34井区为例
    管文胜1.2, 查 明1, 张 超2, 曾丽萍2, 孙 琦2, 白 银2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18
    摘要 ( 77 )   PDF(300KB) ( 237 )  
    利用泥岩断层泥比值法(简称SGR法)可估算断层可支持最大烃柱高度。在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首次通过改进泥岩断层泥比计算公式,结合油藏和地震资料,计算了英买34井区油藏油柱高度标定参数d和圈闭烃柱高度h,确定了有效圈闭范围,为进行钻前定量评价、降低勘探风险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层容量维、信息维与数值模拟预测裂缝对比
    刘敬寿,戴俊生,王 硕,张祥成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19
    摘要 ( 46 )   PDF(300KB) ( 187 )  
    针对闵桥油田构造起伏简单、断层发育的实际情况,利用断层容量维法、断层信息维法对闵桥油田储集层构造裂缝分布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闵桥油田有3个裂缝发育区;利用断层信息维法预测的裂缝分布趋势与数值模拟法结果基本一致,断层的活动性与断层宽度呈相关关系,断层信息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断层活动的强弱,克服了简单容量维在表征裂缝分布规律的不足;断层宽度和断层间距是影响裂缝发育的重要因素;断层的分形特征具有尺度性,在多期裂缝叠合区,断层分形预测裂缝具有优势,而数值模拟预测的精度较低;多种方法结合互补,可以准确预测储集层构造裂缝的分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岗岩储集层随钻评价方法及应用
    王俊瑞,邓 强,谭伟雄, 龚 明, 秦 磊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20
    摘要 ( 38 )   PDF(300KB) ( 66 )  
    国内外目前对复杂岩性储集层的评价研究大都局限于碳酸盐岩,针对花岗岩储集层的评价尤其是随钻快速识别与储集性能评价方法鲜有描述。首次引入功指数模型评价花岗岩储集层,通过对模型的深入分析,详细阐述了模型关键系数的调试、功指数趋势线的绘制以及功指数比值计算的具体步骤,并建立了基于功指数比值的随钻储集层定性识别方法。运用成像测井结果刻度功指数比值,建立了地层储集性能评价标准,实现了在钻进的同时对地层储集性能进行半定量评价,为预防井漏、井塌等工程风险提供参考。应用结果表明,在花岗岩储集层识别方面,与单一的钻时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精度上有明显提升;对花岗岩储集性能评价结果与测井综合解释结果较为吻合,能够较好满足矿场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50年代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方向大争论的启示
    林隆栋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21
    摘要 ( 69 )   PDF(300KB) ( 204 )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勘探方向上,曾发生了一场大争论:是走向地台(指盆地西北缘),还是坚持在山前坳陷(指盆地南缘)继续勘探。60年过去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新资料的不断出现,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在准噶尔盆地找油的新理念和模式。根据这一新的找油模式,对西北缘和南缘的含油气远景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含油气远景较南缘好得多,西北缘油气勘探的成功,就是按这种新模式找油的成功范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双重有效应力——回应洪亮博士
    李传亮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22
    摘要 ( 95 )   PDF(300KB) ( 253 )  
    双重有效应力概念提出于1999年,是继Terzaghi有效应力和Biot有效应力之后提出的有效应力概念,应用非常广泛。Terzaghi有效应力近似适用于极其疏松的多孔介质,Biot有效应力属于经验公式,二者存在一定的缺陷。双重有效应力克服了它们的缺陷,充分考虑了多孔介质的变形机制和物质结构。多孔介质存在两种基本的变形机制(本体变形和结构变形),与此相对应,多孔介质有2个有效应力(本体有效应力和结构有效应力)。本体有效应力决定多孔介质的本体变形,结构有效应力决定多孔介质的结构变形。双重有效应力引入了多孔介质的物质结构参数,通过孔隙度把多孔介质与普通固体统一了起来,因而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扎纳若尔油田南部石炭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白云岩化特征
    张胜斌1,盛 寒2,金 博3,宋亚辉4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23
    摘要 ( 96 )   PDF(300KB) ( 192 )  
    滨里海盆地是世界上特大型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东缘石炭系碳酸盐岩是扎纳若尔油田良好的油气储集层。根据测井、岩心资料经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扎纳若尔油田南部KT-Ⅱ含油层系Д层发育白云岩,并对白云岩化发育特征、储集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白云岩主要发育在Д1底部,随着白云石含量的增加,岩石孔隙度有增大的趋势,但在白云石含量小于20%时不明显;白云岩化并不总是增加孔隙度,只有白云岩化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对岩石物性产生显著的影响,白云岩化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改善储集层物性。白云石含量超过80%时,岩石孔隙度会减小到6.5%左右。研究区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白云岩化改造至关重要,对于优质储集层的发育起决定性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塞勒斯页岩气藏单井产量递减规律及可采储量预测
    何 培1,冯连勇1,Tom Wilber2
    2015, 36 (2):  1-1.  doi: 10.7657/XJPG20150224
    摘要 ( 60 )   PDF(300KB) ( 154 )  
    随着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页岩气区的钻井效率和新井产能得到了提升,新井数量开始减少,但页岩气产量仍不断提高。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页岩气生产单元的实际生产数据,用产量递减法进行了研究,判断了递减曲线类型,确定了初始产量、初始递减率等模型参数,对其未来产量、技术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单元页岩气井符合双曲递减类型,并具有初期产量高递减快、后期产量低生产时间长的特点,该生产单元的4口井技术可采储量为0.90×108~1.55×108 m3,与国内外权威机构、学者对该区块的描述基本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