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1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1-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中国大陆板块的裂解、漂移、碰撞和聚敛活动与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演化
    张恺
    1991, 12 (2):  91-106. 
    摘要 ( 188 )   PDF(1242KB) ( 398 )  
    中国大陆板块的演化经历了三次板块构造旋回的叠加。在元古代板块构造旋回末期曾联合为一个元古大陆,并与全球元古联合古陆聚敛在一起。在古生代板块构造旋回初期,中国元古大陆与全球元古联合古陆一起,同步发生裂解、漂移和海底扩张作用。中国元古大陆裂解为新疆古陆、华北古陆、华南古陆、柴达未古陆、华东古陆,它们之间为窄大洋所隔,在古生代时期各陆块在赤道附近,向北半球低纬度带漂移,羌塘—印支古陆于晚泥盆—早石炭世时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出来,随古特提斯洋的扩张自南半球向赤道漂移,经加里东、海西和印支运动,在古生代扳块构造旋回末期(T),中国大陆主体又联合在一起,并使欧亚大陆形成。中、新生代板块构造旋回早期藏南—印度古陆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出来,从南半球向赤道漂移;华东古陆此时期演化为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一起向中国大陆板块发生俯冲、消减作用;在上白垩—中新世时期藏南—印度古陆与中国大陆西南部发生强烈的碰撞、挤压与收敛活动;由于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扩张作用,使中国大陆向北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漂移,仅第四纪就向北漂移达数百千米。 中国大陆板块在三次板块构造旋回活动中受大陆裂解、漂移、碰撞和收敛作用的影响,控制着中国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的演化和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世代沿革的演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不具煤系气标志的煤系气——四川盆地南部上二叠统天然气成生分析
    黄籍中, 宋家荣, 刘国瑜, 王昆益
    1991, 12 (2):  107-117. 
    摘要 ( 86 )   PDF(799KB) ( 251 )  
    本文针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二叠统(P2L)天然气不具一般煤系气的地球化学标志,但同层“瓦斯”又具有与陆相煤系气的标志雷同的表征。通过地质、地化的综合分析,认为虽是煤系(Ⅲ型)气经运移与长兴组储层形成的(Ⅲ1型)气混合,并经历了高成熟阶段的演化和改造,导致现今上二叠统天然气不具煤系气表征,但实际上又主要源自煤系地层,并受控于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此乃潮坪含煤建造,碳酸盐岩生、储油条件及其高热演化的天然气所具有的特征。据此还提出了有利于天然气形成和富集的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巴楚岩关期牙形类化石的发现及泥盆石炭系界线
    熊剑飞
    1991, 12 (2):  118-127. 
    摘要 ( 132 )   PDF(1308KB) ( 339 )  
    本文首次对新疆巴楚小海子岩关期牙形类7属11种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论证其生物地层意义,提出泥盆—石炭系界线划在Siphonodella出现稍低位置(巴楚组中段底),并确认原卡拉沙依组亦应为岩关期地层,从而述及岩关阶内部事件在塔北的新发现——巴楚运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六—七区石炭系测井研究与增产潜力
    张发荣, 陈建欣, 姜淑云
    1991, 12 (2):  129-137. 
    摘要 ( 76 )   PDF(614KB) ( 137 )  
    本文利用测井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六—七区石炭系储集层的构造、岩性、裂缝、物性参数和油层标准研究后,作出判别凝灰岩、安山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蚀变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砂砾岩的△GR—△NR和△t—△NR图版;利用26口井数字处理结果作出油层孔隙度图和油层厚度图,结合构造图和初产量成果图总结出该区的油气分布与不整合面深度的密切关系。二次解释结果各井油层共1783.9m,发现其中未射开的油层有1230m,为增产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RFT应用效果分析
    孙德杰
    1991, 12 (2):  137-141. 
    摘要 ( 93 )   PDF(359KB) ( 230 )  
    RFT测井是斯仑贝谢公司的一种进行地层测试方法。它用点测的方式,对储集层的原始地层压力、渗透率以及孔隙中的流体性质作出解释。本文利用1990年准噶尔盆地西北缘RFT测井资料,提出应用RFT测井信息,评价储层,解决地质问题的具体方法。通过试油验证,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对RFT测井所适用的条件也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一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试井研究
    邱良璧, 汪良毅
    1991, 12 (2):  142-149. 
    摘要 ( 110 )   PDF(600KB) ( 324 )  
    本文简述了克拉玛依油田一区石炭系油藏复压曲线的解释结果,并通过质量检验,与油藏地质、油井生产和油田开发动态实际对比,证明解释结果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油藏复压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得出一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属于非典型性裂缝—孔隙双重介质油藏类型。最后,从油藏开发应与油藏地质特征相一致的原则出发,提出了改进注水方式的技术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井压降曲线拟稳定阶段关系式的推导及判断方法
    陈元千
    1991, 12 (2):  150-159. 
    摘要 ( 138 )   PDF(540KB) ( 228 )  
    压降曲线的拟稳定阶段是矿场不稳定试井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用于预测油和气藏的地质储量。本文对拟稳定阶段关系式进行了系统推导,并提出了判断拟稳定阶段的不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层物性下限研究
    王寿庆
    1991, 12 (2):  160-173. 
    摘要 ( 76 )   PDF(922KB) ( 261 )  
    本文针对碎屑岩储层,应用毛管压力曲线资料,通过孔隙结构板丰困和孔涞结杓三 大类参数——孔喉大小、分选性、连通性研究及模糊聚类分析等方法,碲立了低渗透油层物性下限,并与国杓外低滲进油层参数下f艮作了类比,控试油及倚量复算证实效果是好的,可作为靳老 油田碲定储油层有效厚度的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台3—北10井区侏罗系贫石英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研究
    关维东, 李兴训
    1991, 12 (2):  173-179. 
    摘要 ( 67 )   PDF(1422KB) ( 260 )  
    准噶尔盆地东部台3—北10井区侏罗系储层的储集性能为中等容量的储层。但在开发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渗滤能力极差以及油层损害、井底出砂严重等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地层异常高压外,贫石英砂岩粘土矿物的相互转化及蒙脱石受压释放出层间水等是其根本原因。贫石英砂岩的成岩作用使缩小了的原生孔隙得以再扩大。溶蚀孔(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控于储集岩体在地表或近地表地带接受风化淋滤的时间长短、范围大小等,埋藏深度的影响是次要的。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不整合面以下的河道砂岩中。成岩作用对高含粘土矿物的贫石英砂岩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