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仁炳. 雅克拉断凸中部地层压力的状况和特点[J].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5,1(1):77-84. [2] 王子煜,漆家福,王立武,等. 塔里木盆地与相邻褶皱带的区域构造演化[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4):323-327. [3] 罗春树,杨金华,李江海,等.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段中生界圈闭新认识与勘探思路[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2):226-230. [4] 汤良杰,金之钧,张一伟,等.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负反转构造及其地质意义[J]. 现代地质,1999,13(1):93-98. [5] 何发岐,梅廉夫,费琪,等. 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带圈闭的形成及其含油气性—— — 以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5):418-423. [6] 云露,蒋华山. 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靶区选择[J]. 石油实验地质,2002,24(6):506-511. [7] 吕修祥,周新源,李建交,等.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J]. 地质学报,2007,81(8):1 057-1 064. [8] 艾国华,兰林英,王筠,等.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前中生界不整合面之下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特征[J]. 地质学报,1999,73(4):342-349. [9] 张守安,周吉文,吴亚军. 塔里木盆地雅-轮区带储集岩特征[J]. 天然气工业,2003,23(6):47-50. [10] 王梅岭,赵熬山,吕媛娥. 新疆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雅克拉断凸储层特征[J]. 石油试验地质,1999,21(4):311-315. [11] 潘新志,徐金林,徐才文. 雅克拉油气田前中生界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2002,4:41-45. [12] 周新桂,孙宝珊,徐宏节,等. 雅克拉-轮台地区变形特征及控油作用研究[J]. 地质力学学报,2001,1(7):3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