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0-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青藏羌塘地区隐伏裂陷槽的识别及油气远景
    2000, 21 (1):  1-4. 
    摘要 ( 79 )  
    介绍了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和措勤盆地的深部磁场特征,用隐伏裂陷槽的观点分析了这些特征。结合MT电性层深度图和中生界沉降带的厚度,将南北向正磁异常带(东经89°-90°)解释成晚古生代隐伏裂陷槽。该裂陷槽对北羌塘坳陷中生代的构造单元、沉积以及油气组合有很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正反转构造的分类
    2000, 21 (1):  5-8. 
    摘要 ( 188 )  
    依据断层的作用形式将正反转构造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因受力方式的不同,单一型正反转构造可细分为挤压倾滑型、压扭型和走滑诱导型3亚类7小类;复合型正反转构造可细分为挤压倾滑复合型和压扭复合型2亚类8小类。论述了各类正反转构造的形成机制、平面和剖面的识别标志,并对每类正反转构造的特征进行了实例说明。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正反转构造产生于张性盆地演化的反转期,即应力场转变为压应力场的时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比较
    2000, 21 (1):  9-12. 
    摘要 ( 112 )  
    近年来学者研究渤海湾和松辽两盆地时,仍然用80年代初进行盆地分类时的思路,使用基本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静态对比分析。为了这两个盆地新一轮的找油勘探的深入开展,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着重分析两盆地中的油气生成、油气运移和油气聚集的异同,从而跨入动态分析,进而找到两个盆地中石油地质条件区别和含油气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外模拟类比调查对油田地质研究的意义
    2000, 21 (1):  13-17. 
    摘要 ( 102 )  
    野外模拟类比调查对油田地质研究用处很大,通过冀中地区潜山油藏碳酸盐储集层的野外模拟调查,并解决了油田内中、上元古界及古生界层序问题;指导了油田地下断层裂缝的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油田潜山构造的北东向断层展布。类比研究潜山古岩溶的发育特点为:晶洞、孔洞顺层分布,大型溶蚀缝、洞多沿断裂分布,是流体运动的主要通道。潜水面附近是水平岩溶发育带,任丘古潜山有三个水平溶蚀带。储渗空间类比研究认为,冀中油藏储集层类型主要有:缝一洞一孔复合型、溶洞一裂缝型及似孔隙型三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宁凹陷侏罗系勘探思考与展望
    2000, 21 (1):  18-22. 
    摘要 ( 113 )  
    伊犁盆地是在晚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侏罗系是其盆地的主体。侏罗纪时盆地水体整体浅而不稳定,除早侏罗世八道湾组沉积期有局部的稳定水体外,其余多为交织河和冲积扇与扇缘辫状河河沼相,煤系地层烃源岩品质普遍较差,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一般为中等烃源岩,局部为较好烃源岩;从中生代至新生代,由于地壳厚度不断增大,该盆地整体处于退热型区域大地热流背景场中,属于典型的“冷盆”,有机质热演化普遍处于不成熟到低成熟状态(Ro为0.40%-0.70%)。由于低成熟暗色泥岩生油对成藏的贡献有限,煤岩因其早期生烃组分含量低,产生的烃类最多仅能饱和其微孔的吸附需求,早期排烃对成藏的贡献甚微。伊宁凹陷侏罗系今后的勘探应紧紧围绕沉降中心区,在环生烃中心的构造带上优选圈闭。并加强泥岩低熟油的成烃条件研究与定量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隆起石炭系油气成藏期研究
    2000, 21 (1):  23-26. 
    摘要 ( 78 )  
    利用油(气)水界面的形成与演化、高压物性资料及根据塔中4油田、塔中6凝析气田石炭系油气特征,对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石炭系油气藏进行了油气运聚成藏期次研究。认为,塔中隆起目前所发现的石炭系油藏形成于古生代末期,中生代调整,新生代再形成;凝析气藏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源一盖共控论与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实践
    2000, 21 (1):  27-29. 
    摘要 ( 78 )  
    源一盖共控论是在“源控论”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经验,参照全球其它地区的资料,依据“系统论”的原理提出来的。其主要内涵是:盖层、特别是区域盖层和烃源一样是油气系统及油气藏形成的前提条件,优质的储集层、畅顺的通道、规模可观的圈闭是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下才能发挥富集油气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个沉积盆地只要具有了活跃而充足的油气源和封闭性良好的盖层,就有希望成为富含油气区。指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源条件和封盖条件非常优越,可成为我国21世纪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战略接替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平均速度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2000, 21 (1):  30-32. 
    摘要 ( 132 )  
    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地震资料常规解释提取的界面平均速度规律性差,闭合差和闭合差的均方差大,在对界面平均速度编辑平滑过程中人为因素大,导致提取的界面平均速度和时深转换的构造深度精度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另一种界面平均速度提取方法,其步骤为:选择一种拟合函数对叠加速度一时间进行拟合;统计分析出拟合函数系数闭合差中的系统部分并对其进行校正,实现对叠加速度闭合差的校正;依据积分形式的DIX公式和经过闭合差校正后的拟合函数,通过变换得到界面平均速度、界面深度与界面反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优质气源岩特征
    2000, 21 (1):  33-37. 
    摘要 ( 116 )  
    塔里木盆地优质气源岩(有机碳含量大于等于0.5%)主要赋存于寒武一奥陶系、石炭一二叠系、三叠一件罗系三大层系中,它们具有不同的平面分布规律和不同的岩石学、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据现今的生烃产物类型评价,则包括了仅能生气的气源岩与既能生油、又能生气的油一气源岩两大类型,从而区别于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研究结果表明,特定构造背景下的特殊沉积环境与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及其热演化程度三大因素决定气源岩的发育与否及其质量优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热演化历史模拟
    2000, 21 (1):  38-41. 
    摘要 ( 96 )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R。)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陆南和盆地南缘等地区的地温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准噶尔盆地现今的地温较低,但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温演化不同,盆地的古地温较现今地温高。特别是在古生代和三叠纪,地温梯度很高。古生代的地温梯度平均大于38℃/km,中生代三叠纪的地温梯度仍很高,为34.6-41℃/km.侏罗纪的地温梯度变化较大,这可能与该时期的构造运动频繁有密切关系。白垩纪以后盆地的地温梯度演化基本不变,与现今相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储集层岩石热解资料评价原油性质
    2000, 21 (1):  42-44. 
    摘要 ( 77 )  
    利用储集层地球化学录井资料定量评价原油性质对于现场快速评价油气层工业价值,及时采取合理的油层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盆地储集层岩石热解资料、中途测试和完井试油成果为依据,探讨了利用三峰岩石热解资料评价原油性质的方法,利用产油率指数建立原油密度和粘度的统计方程,采用亮点指数判别原油类型,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一研究成果为充分发挥地化录井的技术优势并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昆仑石炭系复理石沉积的大地构造背景初探
    2000, 21 (1):  45-49. 
    摘要 ( 100 )  
    东昆仑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处于昆仑构造带、阿尔金构造带、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等构造单元交汇部位,地质构造条件极为复杂。这里人迹罕至,研究程度很低,许多基础地质问题尚待解决。作者根据对祁漫塔格一木孜塔格一带石炭系碎屑岩样品所做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当时沉积的大地构造背景,认为东昆仑无论南带还是北带,在石炭纪都属于碰撞造山前的活动性构造背景,可能是藏北晚古生代多岛海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研究──以葡北-胜北-连木沁地区为例
    2000, 21 (1):  50-53. 
    摘要 ( 81 )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集层成因机理十分复杂,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集层的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能的差异,应用了岩石物理相的概念,在吐哈盆地葡北-胜北-连木沁地区开展了储集层质量评价的研究工作。该项研究是建立在储集层沉积相和成岩储集相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二者有机的结合和延展,来研究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的时空展布,同时依据储集层物性参数特点和储集层类型配置关系,划分出了六类岩石物理相类型。该分类结果将对油田的勘探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地区早奥陶世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分析
    2000, 21 (1):  54-57. 
    摘要 ( 88 )  
    塔里木盆地中部在早奥陶世属被极浅水覆盖的克拉通地区,以发育大量的潮间带、潮上带和潮下带沉积物为特征,岩性为各类白云岩、灰岩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发育沉积水体的多旋回的向上变浅序列,是潮坪向海进积作用和台地碳酸盐沉积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其早奥陶世的沉积演化分为两个阶段,早奥陶世早期塔中地区具有广阔的碳酸盐台地沉积范围,早奥陶世中、晚期,塔中Ⅰ号断层东侧的台地发生断陷、沉没,发育断阶式跌积型陡斜坡,台地范围退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水驱特征曲线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2000, 21 (1):  58-61. 
    摘要 ( 100 )  
    答复了《地层原油粘度与水驱曲线法关系的研究》的有关批评。指出,该文认为对同一个油田用沙卓诺夫、马克西莫夫一童宪章、西帕切夫、纳札罗夫(即所谓的甲、乙、丙、丁型)等4种水驱曲线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是不真实的,是水驱特征曲线应用中的误导,使有些研究者为了突出开发和调整的效果而根据这一观点选取计算结果偏大的水驱曲线进行计算,从而导致不正确的认识和决策,对油田开发工作是有害的。说明了水驱曲线的含水率——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推导过程。指出根据原油粘度选择水驱曲线的观点,中外研究者已经取得了共识。马克西莫夫——童宪章和沙卓诺夫水驱曲线的计算结果一般偏大,这两种水驱曲线在苏联和俄罗斯也不是首选曲线。我国应尽快推广在性能上已远远超过苏联4种重要水驱曲线的我国研究者提出的两种新的广义水驱特征曲线,这对用准确的预测结果来指导我们的油田开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塔旋回模型在油田产量及可采储量预测中的应用
    2000, 21 (1):  62-64. 
    摘要 ( 65 )  
    基于概率统计中的贝塔分布密度函数,经变换后可得到导出密度函数,据此建立了贝塔旋回模型,同时提出了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宁海油田的产量与可采储量进行了预测,证明该模型适用于预测某些油田的产量和可采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柯克亚凝析油气田先导试验区循环注气开发
    2000, 21 (1):  65-68. 
    摘要 ( 102 )  
    柯克亚凝析油气田西五一(3)凝析油气藏循环注气先导试验区从1994年9月2日开始注气,至1999年6月结束,累积注气382x108m3,累积采气3.47x105m3,注采比1.05,累积采凝析油6.83x104t.循环注气维持了地层能量,遏制了地下反凝析的进一步恶化,改善了地层的渗流能力,大大提高了凝析油的采收率。截止到1999年6月,凝析油采出程度达38.6%,比衰竭式开发的采收率提高17.6个百分点,开发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藏流体判识方法──以长庆气田为例
    2000, 21 (1):  69-71. 
    摘要 ( 84 )  
    长庆气田靖边区马五1储集层中地层水的分布与一般油气藏完全不同,既非边水,也非底水,也不同于缝洞系统中的气、水分布特征。区域“相对富水区”的形成主要受区域构造和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根据马五1储集层的测井、分层测试及试气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判识方法和多项式自组织网络方法,分别建立了出水层判识标准和气层、含气层+干层、气水同层+水层的判别式及判别条件。其判识效果良好,工业性气层判别符合率达9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喜马拉雅运动在新疆中、新生代盆地形成中的作用
    2000, 21 (1):  81-83. 
    摘要 ( 104 )  
    分析了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沉积盖层中的不整合及不同时代形变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并评价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对新疆现今构造的影响。指出,塔里木盆地(地台)在晚第三纪和喜马拉雅运动期就成为新疆主要的油气生成区。塔里木盆地仅受到了谐振运动的影响,这种谐振运动与四周活动区的构造活动有关(使塔里木克拉通盖层的同沉积构造及岩相带复杂化),但这种谐振运动在靠近褶皱带的范围内也未能形成褶皱山。只是新生代晚期的形变作用才形成了塔里木地台的现今推覆褶皱框架,塔里木地台的盖层是一个潜在的含油气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地质学家
    2000, 21 (1):  91-91. 
    摘要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 创新 创新
    2000, 21 (1):  93-93. 
    摘要 ( 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