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01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吐哈探区深层油气勘探进展及潜力评价
    支东明, 李建忠, 陈旋, 杨帆, 刘俊田, 林霖
    2023, 44 (3):  253-264.  doi: 10.7657/XJPG20230301
    摘要 ( 317 )   HTML ( 537 )   PDF(2522KB) ( 256 )  

    为实现吐哈探区油气勘探由中—浅层向深层、由常规向非常规转向,推动其深层油气资源勘探,通过对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准东地区的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的分析,对其含油气系统特征和勘探潜力评价,梳理主要勘探方向,优选战略突破领域。石炭纪—二叠纪,吐哈探区为统一沉积盆地,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建造;三叠纪—侏罗纪,研究区被分割,形成独立的前陆盆地;与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相对应,形成了石炭系海相—海陆过渡相、二叠系湖相和侏罗系湖相—煤系3套烃源岩,构成三大含油气系统。勘探思路的转变促进了深层油气勘探的重大进展,准东地区石钱滩组海相碎屑岩油气藏、二叠系页岩油藏、常规砂岩油藏以及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大规模优质储量,实现了战略资源的有序接替;应按照战略准备、战略突破和战略进行3个层次的勘探,聚焦10个有利油气勘探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石钱滩凹陷石钱滩组层序划分
    康积伦, 付国斌, 韩成, 梁辉, 马强, 梁桂宾, 陈高潮
    2023, 44 (3):  265-276.  doi: 10.7657/XJPG20230302
    摘要 ( 200 )   HTML ( 506 )   PDF(27313KB) ( 103 )  

    为建立石钱滩凹陷上石炭统石钱滩组标准剖面,给凹陷内井下地层划分对比及油气勘探提供依据,以野外调查为重点,利用地质探槽,根据岩性特征、沉积建造、接触关系、标志层、生物化石等综合分析,进行石钱滩组层序划分和沉积相恢复及区域地层对比。石钱滩组由洪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开始,经扇前湖泊沉积,于海湾潟湖沉积结束,构成3次海侵退积型层序,可划分为3段。下段下部为砾岩和砂砾岩,夹砂岩和粉砂岩,中部为中—细砾岩、杂砂岩与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和粉砂岩;中段下部为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夹粉砂岩,上部为钙质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上段下部为砾岩、砂岩与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中部为紫褐色、砖红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夹含砾粗砂岩和砾岩,上部为深灰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夹灰岩。宏观上为下段、中段及上段上部为深灰色,上段下部为浅褐—砖红色,各段均为正粒序。扇前沼泽—海湾潟湖相暗色泥岩为有利烃源岩,扇中、扇端砂岩和砾岩为储集层,生储配置好,油气地质条件优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下侏罗统致密油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刘锋, 赵红静, 金颖, 甘应星, 曾雁, 温旺彪, 徐桂芳
    2023, 44 (3):  277-288.  doi: 10.7657/XJPG20230303
    摘要 ( 187 )   HTML ( 502 )   PDF(1407KB) ( 113 )  

    胜北洼陷风险探井沁探1井在西山窑组以下致密砂岩中见22层荧光级油气显示,需对所钻遇的烃源岩进行评价,确定致密油来源层系。西山窑组烃源岩在台参2井附近大部分层段为非—差烃源岩,但4 700.00~4 900.00 m层段为好烃源岩,在洼陷区的沁探1井则为中等—好烃源岩;三工河组为中等—好烃源岩。中—下侏罗统有机质整体为Ⅱ2型—Ⅲ型,在西山窑组为成熟,在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为高成熟。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链烷烃碳数分布宽,C27-C28-C29αααR构型甾烷呈反“L”型,表明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的混合型有机质来源。西山窑组有机质中伽马蜡烷含量低,姥植比相对偏高,其沉积水体为相对低盐度的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有机质中低姥植比,富含伽马蜡烷,其沉积水体盐度较高,还原性较强。β-胡萝卜烷在三工河组全层段发育,且在部分层段颇为丰富,含量与主峰碳相当,表明这些层段具嗜盐细菌的贡献,为还原性水体沉积。据C27/C29αααR甾烷、姥植比、C19+20/C23+24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重排藿烷、β-胡萝卜烷相对含量等,可推断出三工河组原油来源于自身烃源岩;西山窑组底部原油经过二次运移,源自三工河组富含β-胡萝卜烷烃源岩层系,西山窑组中—上段油砂抽提物则与西山窑组烃源岩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北洼陷三间房组致密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周港, 程甜, 李杰, 陈安清, 李富祥, 徐慧, 徐胜林
    2023, 44 (3):  289-298.  doi: 10.7657/XJPG20230304
    摘要 ( 174 )   HTML ( 19 )   PDF(5123KB) ( 92 )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洼陷中侏罗统三间房组油气资源丰富,但该组储集砂体致密,非均质性较强,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开发。以胜北洼陷中侏统三间房组砂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薄片观察、电镜扫描、高压压汞测试等,研究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胜北洼陷三间房组储集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平均孔隙度为6.44%,平均渗透率为0.18 mD,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岩演化过程为压实—自生黏土矿物胶结、绿泥石环边胶结—石英Ⅰ期次生加大、长石溶解—钠长石化—绿泥石环边胶结—碳酸盐岩胶结—长石溶解—高岭石伊利石化,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胜北洼陷三间房组储集砂岩平均初始孔隙度为34.66%,早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14.05%,胶结作用平均减孔0.50%;早成岩阶段B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3.21%,胶结作用平均减孔0.75%;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7.02%,胶结作用平均减孔4.26%;中成岩阶段B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1.08%,胶结作用平均减孔0.75%。中成岩阶段A期溶蚀作用是研究区增孔的关键,平均增孔量为3.38%。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细粒岩储集层微观特征
    秦恩鹏, 张君莹, 张生兵, 刘俊田, 张小芹, 陈永慧
    2023, 44 (3):  299-306.  doi: 10.7657/XJPG20230305
    摘要 ( 164 )   HTML ( 16 )   PDF(12481KB) ( 73 )  

    针对火山活动发育层系细粒岩成分复杂、胶结致密、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系统梳理了细粒岩概念和分类方法,结合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射线衍射、电镜能谱等实验,开展了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细粒岩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空间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芦草沟组细粒岩储集层岩石以细粒碳酸盐岩类和细粒火山碎屑岩类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孔隙,裂缝以构造缝和层间缝为主,细粒火山碎屑岩类显孔普遍较发育,主要有火山尘溶孔、岩屑溶孔、晶屑溶孔和方解石脉溶孔;细粒碳酸盐岩类显孔不发育,微纳米孔较发育,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方解石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等;火山物质富集是火山活动发育层系细粒岩储集性能好的物质基础,多种细粒岩纹层交互发育有利于微孔—微裂缝储集空间形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塘湖盆地煤炭地下气化地质评价与有利区域
    王兴刚, 范谭广, 焦立新, 东振, 曹志雄, 韩波
    2023, 44 (3):  307-313.  doi: 10.7657/XJPG20230306
    摘要 ( 194 )   HTML ( 12 )   PDF(671KB) ( 130 )  

    煤炭地下气化是对传统采煤技术的变革,气化炉选址好是煤炭地下气化成功的先决条件。通过煤层厚度、煤层埋藏深度、煤岩煤质、地质构造、煤层顶板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煤炭地下气化地质条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煤层煤阶较低,灰分和挥发分较高,倾角和埋藏深度适中,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断层发育程度低,发育较好的隔水层,具备煤炭地下气化地质条件;同时,优选出构造复杂程度、埋藏深度、煤层厚度等18个有利区三级评价参数,建立适用于三塘湖盆地煤炭地下气化评价的多层次数学模型,将全盆地按照煤炭地下气化潜力划分为Ⅰ类区、Ⅱ类区和Ⅲ类区,其中,马朗凹陷北斜坡和条湖凹陷东缘为煤炭地下气化的有利区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策略
    徐君, 杨春, 孟朋飞
    2023, 44 (3):  314-320.  doi: 10.7657/XJPG20230307
    摘要 ( 168 )   HTML ( 16 )   PDF(671KB) ( 102 )  

    为加快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效益开发,针对开发技术难点,在对比中国非常规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页岩油、致密气开发的成熟经验,对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策略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同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及不同目的层的非常规油藏开发对策: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页岩油藏采用多层系开发,借助打造东疆最大减碳基地技术平台,大力发展页岩油藏CO2全程补能+降黏体积压裂技术,持续探索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三塘湖盆地二叠系马中致密油实施井组整体多介质复合吞吐,采收率提高至15.0%;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28区块二叠系页岩油藏借鉴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经验,厘清页岩油藏甜点分类评价及分布特征,提高Ⅰ类+Ⅱ类储集层钻遇率,实现页岩油藏效益开发;对于吐哈盆地胜北侏罗系三间房组致密气藏,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先导试验,提升水平段长度及储集层甜点钻遇率,提高胜北致密气藏开发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型储气库与天然气驱油协同建设实验——以葡北油田三间房组油藏为例
    司宝, 闫茜, 刘强, 张彦斌, 付春苗, 齐桓
    2023, 44 (3):  321-326.  doi: 10.7657/XJPG20230308
    摘要 ( 180 )   HTML ( 17 )   PDF(563KB) ( 88 )  

    关于协同型储气库库容预测、协同阶段向储气库阶段转换时机的研究鲜有。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和覆压孔渗实验,研究长期水驱和多轮次气驱对储气库库容的影响;利用葡北油田全直径岩心,开展采油扩大库容与协同型储气库运行全过程实验,分析定压生产和定时生产2种开发模式下多轮次气驱对库容、达容时间、工作气量占比、采收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水驱及多轮次气驱均能改善储集层物性,是储气库库容增大的因素之一;随着注采轮次的增加,2种开发模式下的库容增量逐轮次降低,工作气量占比逐轮次增加;储气库分别在定压生产注采第6轮次和定时生产注采第10轮次后接近达容,采收率基本不再增加;定压生产比定时生产采收率提高0.3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鄯善油田特高含水期CO2吞吐增油与埋存试验
    李艳明, 刘静, 张棚, 公学成, 马建红
    2023, 44 (3):  327-333.  doi: 10.7657/XJPG20230309
    摘要 ( 164 )   HTML ( 17 )   PDF(720KB) ( 154 )  

    根据鄯善油田注CO2吞吐井组先导试验,分析低渗透低黏度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展CO2驱油与埋存的注采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鄯善油田发育中—深层油藏,CO2注入呈超临界状态,注入特征与注水类似,存在剖面动用不均和平面突进问题;CO2吞吐生产具有“气态CO2排出阶段、增油生产阶段、逐步失效阶段”的三段式开采特征;3口吞吐井换油率差异较大,增油效果主要受地下剩余油富集程度影响;CO2主要埋存机理为溶解作用和矿化作用,同步埋存率高达95.6%。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葡北油田三间房组油藏天然气重力驱特征及影响因素
    肖志朋, 齐桓, 张艺桢, 李宜强, 姚帅旗, 刘通
    2023, 44 (3):  334-340.  doi: 10.7657/XJPG20230310
    摘要 ( 132 )   HTML ( 16 )   PDF(3886KB) ( 114 )  

    为探索吐哈盆地葡北油田实施天然气重力驱开发的可行性,明确不同实施参数下的驱油特征,通过高压物性分析、细管实验、CT扫描成像及全直径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葡北油田开发前后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储集层流体的高压物性变化特征,计算了目前油藏条件下鄯乌管道气和西气东输气的最小混相压力,比较了不同驱替方式下流体的分布特征及岩心沿程含油饱和度变化,明确了注气速度、注气压力及岩心倾角对天然气重力驱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后原油密度与饱和压力均增大,黏度变化不明显,原油中C2—C6含量显著下降;目前油藏条件下鄯乌管道气和西气东输气与储集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分别为48.2 MPa和49.5 MPa,均大于原始油气最小混相压力;相比水驱结束状态,天然气重力驱沿程含油饱和度存在较大差异,岩心高部位含油饱和度明显低于低部位含油饱和度,重力驱对于高部位原油的动用效果更为明显;较低的注气速度、较高的驱替压力以及较大的倾角均有利于提高天然气重力驱的原油采收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探区稠油油藏注气吞吐适应性评价
    夏正春, 赵健, 刘锋, 秦恩鹏, 蔡必金, 王奇
    2023, 44 (3):  341-346.  doi: 10.7657/XJPG20230311
    摘要 ( 140 )   HTML ( 12 )   PDF(539KB) ( 56 )  

    针对吐哈探区稠油油藏注气吞吐效果差的问题,利用PVT分析技术模拟稠油油藏的高温高压环境进行注气吞吐实验,通过稠油油藏注二氧化碳、天然气和氮气吞吐开发实验,从降黏效果、溶解膨胀作用、泡沫油流区间以及吞吐后残留稠油物性特征4个方面,对不同注入气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注二氧化碳吞吐对稠油降黏、溶解膨胀和形成泡沫油流区间的效果最佳,但吞吐后对油藏残留稠油物性特征影响大,主要表现在吞吐后导致油藏残留稠油黏度增大和溶解气的能力下降,不利于油藏进行多轮次注气吞吐开发;注天然气吞吐的效果及影响略次于注二氧化碳,注氮气吞吐的效果最差,但吞吐后对油藏残留稠油物性特征影响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孔低渗稠油油藏注水增能效果影响因素
    万海乔, 王盛, 刘学良
    2023, 44 (3):  347-351.  doi: 10.7657/XJPG20230312
    摘要 ( 141 )   HTML ( 17 )   PDF(539KB) ( 111 )  

    吐哈盆地鲁克沁油田二叠系发育低孔低渗砂砾岩稠油油藏,由于储集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注水开发效果较差。为了解决平面矛盾突出、见效率低、欠注区域不见效的开发矛盾,实施注水增能提高单井产量,但单井增产效果差异较大。为此,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储集层润湿性和注水增能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哈盆地鲁克沁油田二叠系储集层具亲水性,压裂有利于裂缝与储集层基质发生渗吸作用,可有效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单井产量;注入速度越快,地层能量恢复越快;焖井压力越高,增油量越高。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情况,优化注入参数,注水增能效果较好,措施有效率达88%。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区块累计生产指标叠合对预估采收率的影响
    宋成元, 杨小璇, 袁玉英, 李艳明
    2023, 44 (3):  352-358.  doi: 10.7657/XJPG20230313
    摘要 ( 142 )   HTML ( 15 )   PDF(596KB) ( 64 )  

    为了解决同一油藏不同区块存在开发时间差异,导致利用油藏综合开发数据进行采收率标定时,常出现预测采收率偏低的问题,设计了2个区块之间存在不同滞后时间、不同产能规模、不同地质储量等,采用指标对比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水驱模型下,采用累计开发生产指标进行叠加,其预估采收率将低于分区块单独预估的采收率之和,且新增的开发区块地质储量或产能占比越大、开发时间越滞后,累计生产指标叠合预估的采收率越低。因此,在采用水驱曲线标定采收率时,应尽可能地按相近的开采时间将油藏划分为若干单元单独计算采收率,否则,利用累计生产指标叠合进行采收率计算将造成标定可采储量或采收率偏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稀油油藏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校正方法
    朱永贤, 姚帅旗, 张彦斌, 韩继凡, 赵瑞明
    2023, 44 (3):  359-364.  doi: 10.7657/XJPG20230314
    摘要 ( 167 )   HTML ( 20 )   PDF(576KB) ( 98 )  

    针对吐哈盆地稀油油藏地层条件下的流体饱和度,以温米油田和鄯善油田丰富的密闭取心资料为基础,通过物理模拟对照实验,模拟取心过程中降压、脱气、蒸发损失等对岩心流体饱和度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吐哈盆地稀油油藏的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校正模型。明确了降压脱气损失界限,即初始含水饱和度大于88%或小于33%时,降压脱气损失微弱,可忽略不计。新模型还考虑了孔隙体积变化、饱和度实验抽提损失以及不同水淹条件下的蒸发损失对饱和度测量的影响,有效提高了校正精度,与测井解释含油饱和度比较,误差为0.17%。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藏产量旋回泛函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门海文, 张静, 魏海军, 赵阳, 高文君
    2023, 44 (3):  365-374.  doi: 10.7657/XJPG20230315
    摘要 ( 154 )   HTML ( 19 )   PDF(699KB) ( 102 )  

    在系统梳理油气藏产量旋回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泛函产量递减通式,替换广义产量全过程数学模型中的递减函数,不需要根据油气藏驱动类型和渗流特征确定递减函数;考虑到广义产量全过程数学模型可积分,对其递增函数项表达式进行归纳,形成了3类递增函数表达式。新的广义产量全过程数学模型在复合时间和待定参数取不同值时,不仅可以转化为各类产量旋回基础数学模型,而且还能形成其他新的产量旋回数学模型,具备了产量全过程数学模型的通式及拓展性。为了降低待定参数求解难度,给出了5种最简单、最常见的复合时间关系式和产量旋回泛函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实例应用效果好,值得在其他油气藏进一步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低频模型优化的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及应用
    石楠, 刘源, 冷玥, 文一华, 潘海峰, 孙博, 王兵
    2023, 44 (3):  375-382.  doi: 10.7657/XJPG20230316
    摘要 ( 192 )   HTML ( 19 )   PDF(9433KB) ( 107 )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北地区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油气藏受岩性控制。早期勘探证实,葡北地区七克台组底部发育厚度为6~15 m的含油薄砂层。常规反演方法对该薄砂层的预测存在难点,且常规反演方法受地震资料频带限制,反演误差大。为了提高反演精度,提出了基于低频模型优化的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结合研究区构造高差大及沉积相带变化快的特点,联合压实趋势校正法和地震属性约束法建立低频模型,得到确定性反演结果,并据此建立相控模型,进而开展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实现对研究区薄砂层的识别。该方法既有效补充了地震信号中缺少的低频信息,又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纵向分辨率。利用该方法可识别厚度为7 m的薄砂层,反演结果与实钻砂体厚度基本吻合,证实了该方法在葡北地区薄砂层预测中的有效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