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海平, 吴承美, 张金风, 徐田录, 肖佃师, 郭雪燚.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型页岩油可动性实验[J]. 新疆石油地质, 2023, 44(1): 76-83. |
[2] |
蒋文龙, 阿布力米提·依明, 卞保力, 王韬, 任海姣, 韩杨.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组烃源岩热演化生物标志化合物变化及意义[J]. 新疆石油地质, 2022, 43(6): 684-692. |
[3] |
易勇刚, 黄科翔, 李杰, 牟善波, 于会永, 牟建业, 张士诚. 前置蓄能压裂中的CO2在玛湖凹陷砾岩油藏中的作用[J]. 新疆石油地质, 2022, 43(1): 42-47. |
[4] |
姚振华, 覃建华, 高阳, 陈超, 刘振平, 张效恭. 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物性变化规律[J]. 新疆石油地质, 2022, 43(1): 72-78. |
[5] |
卢婷, 王鸣川, 马文礼, 彭泽阳, 田玲钰, 李王鹏. 考虑多重应力敏感效应的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试井模型[J]. 新疆石油地质, 2021, 42(6): 741-748. |
[6] |
曹自成, 徐勤琪, 余腾孝, 秦华, 耿锋, 郝建龙, 邓尚. 二次生烃与古油藏原油裂解对油气成藏的意义——以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寒武系烃源岩为例[J]. 新疆石油地质, 2021, 42(2): 143-151. |
[7] |
鹿克峰, 蔡华, 丁芳, 苏畅, 石美雪, 李宁, 马恋. 挥发性油藏PVT数据矫正新方法对动态预测的影响[J]. 新疆石油地质, 2020, 41(3): 295-301. |
[8] |
高成国, 木合塔尔, 展宏洋, 王勇, 杨凤祥, 袁士宝. 克拉玛依油田红浅区火驱燃烧前缘的确定[J]. 新疆石油地质, 2020, 41(2): 188-192. |
[9] |
任江玲, 王飞宇, 赵增义, 张韵佩, 米巨磊, 刘翠敏.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油气成因[J]. 新疆石油地质, 2020, 41(1): 25-30. |
[10] |
刘学珍1,杨迎春1,周翔2. 鄂尔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区延长组原油成因及成藏期次[J]. , 2019, 40(4): 1-1. |
[11] |
梁宝兴1,周伟1,刘勇1,张自新1,张可2,刘伟洲1. 四棵树凹陷高探1井流体特征及油藏类型分析[J]. , 2019, 40(2): 1-1. |
[12] |
徐兵1,2,俞理3,马原栋3,黄立信3,刘彬1,2,王天源1,2,付颖1,2. 原油降解菌苍白杆菌属的性能及菌株筛选[J]. , 2019, 40(2): 1-1. |
[13] |
田键,康毅力,罗平亚,游利军. 致密储集层初始含水饱和度形成过程实验模拟——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藏为例[J]. , 2018, 39(6): 1-1. |
[14] |
王军,吴奎,樊建华,王伟,金小燕. 辽中凹陷走滑断裂带原油来源、运移及分布层系[J]. , 2017, 38(6): 1-1. |
[15] |
王屿涛1a,杨作明1a,马万云1b,潘长春2,汪飞1a.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 2017, 38(4):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