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8-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中国近海及东南亚地区古近纪断陷盆地湖相烃源岩及油气藏分布
    康安, 杨磊
    2010, 31 (4):  337-340. 
    摘要 ( 90 )   PDF(608KB) ( 598 )  
    在中国近海和东南亚地区,湖相烃源岩生烃量分别占了总石油资源的95%和46%,而且湖相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古近纪断陷湖盆中。通过对中国近海和东南亚地区7 个断陷湖盆烃源岩和油气藏分布特点的对比发现,存在两种特征明显的烃源岩分布模式:一种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深水湖泊相泥岩为特征的渤海湾盆地模式;另一种是厚度小、分布范围小的浅水湖泊相泥岩为特征的Asri-中苏门答腊盆地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这些盆地中烃源岩分布同油气田空间配置关系,揭示了烃源岩的分布特征与油气藏分布的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沥青充填对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为例
    陈世加, 杨国平, 路俊刚, 陆林超, 陈雪
    2010, 31 (4):  341-343. 
    摘要 ( 73 )   PDF(420KB) ( 225 )  
    在三台—北三台地区三叠系和侏罗系储集层中发现大量高密度的稠油和沥青,它们充填于储集层的孔隙中,占据了大孔隙,降低了孔隙连通率,使后期生成的原油难以进入孔隙,难以形成规模较大和产量较高的油藏。有机溶剂抽提前后的物性对比实验表明,沥青对储集层物性有很大影响,9 个样品的孔隙度测定值最大增加21.5%,平均增加约13.4%,7 个样品的渗透率测定值最大增加121.50×10-3μm2,平均增加约31.99×10-3μm2. 指出今后寻找高产油层,除考虑构造因素外,还应结合沉积相和储集层的研究成果,尽量避开含沥青较多的储集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寒武系层序及岩相古地理
    祝贺, 刘家铎, 孟万斌, 杨永剑
    2010, 31 (4):  344-348. 
    摘要 ( 87 )   PDF(639KB) ( 298 )  
    分析沉积相和层序界面识别后,将巴楚隆起区寒武系划分为2 个二级层序(SS1和SS2)及14 个三级层序。每个二级层序又分为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研究表明,SS1-TST 发育时期,区内地壳下降,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本区接受一套深水盆地相沉积;SS1-HST 发育时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水循环受限和干旱炎热气候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盆地直接向局限台地转化,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和膏岩为主,形成一套重要的区域性致密盖层;SS2发育时期,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带的展布格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东部煤层气成藏因素及勘探目标
    刘得光, 罗晓静, 万敏, 龚红燕
    2010, 31 (4):  349-351. 
    摘要 ( 108 )   PDF(260KB) ( 336 )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煤岩的宏观分布、煤阶、煤质和含气性,指出该区煤层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煤层埋深、煤阶、煤质以及保存条件,其中甲烷风化带深度和煤阶是二个关键因素。准东地区煤层气富集区分别为博格达山前、吉木萨尔凹陷八道湾组和梧桐窝子凹陷西山窑组煤层,博格达山前是准东地区煤层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滴北凸起天然气成因及成藏特征
    李林, 夏惠平, 陈世加, 路俊刚, 夏青
    2010, 31 (4):  352-355. 
    摘要 ( 96 )   PDF(340KB) ( 246 )  
    滴南凸起发现储量达千亿立方米的克拉美丽气田,但滴北凸起目前仅发现小规模气藏,尚未获得重大突破。烃源岩综合评价认为,工区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广泛,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下石炭统滴水泉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油气对比认为,滴北凸起的天然气应来自石炭系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在运移及成藏过程中混合有原地或油气藏附近侏罗系煤系地层低成熟的天然气,造成侏罗系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较重、甲烷碳同位素较轻的现象。滴北凸起石炭系上部烃源岩成熟度较低,油气应来自滴北凸起深部及北面凹陷深部石炭系烃源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东部台13井区八道湾组水流及砂体延伸方向
    金振奎, 王兆峰, 顾军锋, 孙小芳, 戴雄军, 王建新
    2010, 31 (4):  356-357. 
    摘要 ( 92 )   PDF(209KB) ( 283 )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油田台13 井区目前在八道湾组发现有油,展示该区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钻井少、砂砾岩储集层延伸展布方向预测难度大,给油田井位部署和高效开发造成了很大障碍。前人根据少量钻井资料编制的砂体等厚图,推测其古水流方向是从南向北,物源来自其南部的博格达山。据此,结合附近露头研究、钻井资料和区域地质背景,对该区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延伸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13 井区八道湾期,古水流方向是从北东向南西,河道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物源应来自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奇台凸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喜马拉雅运动Ⅱ幕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刘士林, 林舸, 郑和荣, 王毅, 云金表, 高山林, 许雷
    2010, 31 (4):  358-360. 
    摘要 ( 102 )   PDF(292KB) ( 162 )  
    采用声波时差、裂变径迹以及地层对比等技术对济阳坳陷喜马拉雅运动Ⅱ幕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并对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从隆起到斜坡再到凹陷沉降中心部位,地层剥蚀厚度依次减小。南部的东营凹陷和惠民凹陷相对于北部的车镇、沾化凹陷具有较强烈的地层剥蚀。地层剥蚀厚度的横向差异反映了古近纪末期济阳坳陷内凸凹相间、西南高东北低的构造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尔凹陷南屯组湖底扇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
    徐显生, 王建新, 杨婷, 王文第, 张雷, 王哲
    2010, 31 (4):  361-364. 
    摘要 ( 84 )   PDF(484KB) ( 266 )  
    根据岩心、测井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西北部下白垩统南屯组湖底扇进一步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 个亚相以及6 个微相。由于紧邻湖底扇的半深湖-深湖相泥岩既是烃源岩,又是良好的盖层,所以湖底扇中砾岩及砂岩易形成岩性圈闭,其中以中扇辫状沟道微相砂体发育带储集条件最佳,属中孔中低渗储集层,为勘探的有利相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中奥陶统鹰山组生物礁沉积特征
    周刚, 郑荣才, 罗平, 刘伟, 宋金民
    2010, 31 (4):  365-368. 
    摘要 ( 83 )   PDF(537KB) ( 265 )  
    在塔里木盆地中奥陶统鹰山组上段中发现生物礁(丘),造礁生物主要为Calathium,其次为钙藻、苔藓虫、海绵等。生物礁发育于开阔台地内隆起部位,属于台内点礁,形成于海退的大背景下,但未见暴露痕迹。礁体无礁前、礁后和礁翼之分,但自下而上可划分出礁基、礁核和礁盖3 个亚相,礁基以棘屑灰岩为主,礁核以Calathium 障积岩、藻-托盘粘结障积岩、缝洞及沟道充填物为主,礁盖以亮晶砂屑灰岩为主。生物礁演化经历了5 个阶段,发育2 个生态群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气史
    李吉君, 卢双舫, 薛海涛, 胡国艺, 刘文磊
    2010, 31 (4):  369-370. 
    摘要 ( 71 )   PDF(244KB) ( 362 )  
    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以西山窑组煤成气为例,模拟计算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生气过程。结果表明,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主要生气期为燕山运动期,约占最终生气量的80%,并以白垩纪为主。因此,对应绝大部分天然气的生成,燕山运动形成第一排背斜圈闭对该中下侏罗统煤成气成藏意义重大。而喜马拉雅运动则最终决定该区天然气的成藏条件:一方面对第一排背斜圈闭的构造调整(包括油气在原生油气藏中的继续保存和向次生油气藏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天然气的资源前景;另一方面所形成的第二、第三排背斜圈闭可聚集烃源岩晚期热解及原油二次裂解所生天然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中国石油李德生院士获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2010, 31 (4):  371-371. 
    摘要 ( 85 )   PDF(63KB) ( 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饶阳凹陷油藏储量在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
    冯阵东, 戴俊生, 刘景东
    2010, 31 (4):  372-374. 
    摘要 ( 85 )   PDF(301KB) ( 136 )  
    在油藏级别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饶阳凹陷201 个油藏储量规模的分形曲线,认为该区今后勘探工作中发现112×104t 级别以上的油藏难度较大,28×104~112×104t 的油藏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大量28×104t 以下的油藏待探明;计算前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4 个层位油藏储量规模的分形维数,并统计各层系油藏的分形特征值,认为沙河街组勘探潜力最大,其次为东营组,新近系发现油藏的概率大于前古近系,但发现30×104t 以上油藏的机会不如后者;通过对比整体、前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发现整体分形维数远大于分层分形维数。分形维数的大小反映含油面积,而不能直接代表储量的大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川西发现千亿立方米大气田
    2010, 31 (4):  375-375. 
    摘要 ( 53 )   PDF(60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北羌塘坳陷胜利河组膏岩沉积环境
    吴滔, 熊兴国, 易成兴, 白培荣, 贺永忠, 刘贞才
    2010, 31 (4):  376-378. 
    摘要 ( 126 )   PDF(271KB) ( 356 )  
    2007 年在西藏北羌塘胜利河地区上侏罗统索瓦组之上发现了一套厚达196 m 的含膏盐地层。通过分析膏盐顶、底板岩性以及膏盐的晶体形态、夹层、沉积组合特征认为,它具有海岸盐湖的沉积特征。该套含膏盐地层为北羌塘中生代盆地的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致密隔层分布研究
    赵敏, 侯朝晖, 刘莉
    2010, 31 (4):  379-381. 
    摘要 ( 86 )   PDF(219KB) ( 387 )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油气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复杂。前期对此类油藏的三维地质建模强调定量表征300 m 范围内风化壳中发育的溶蚀洞穴、孔、缝的储集空间。然而随着塔河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认识到纵向上几套缝洞型储集层间存在具一定封隔作用的致密灰岩段。综合应用储集层地质认识、测井、地震、单井生产动态资料,开展单井致密段及井间致密隔层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了致密隔层三维分布模型,对评价储集层段横向连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油藏注水方式、堵水措施及层段的选择提供了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南部坡折带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溶蚀作用
    尤东华, 钱一雄, 李忠权, 蔡习尧, 李慧莉
    2010, 31 (4):  382-385. 
    摘要 ( 74 )   PDF(582KB) ( 263 )  
    塔中南部坡折带中2 井良里塔格组岩石组构、阴极发光与扫描电镜及能谱资料的研究表明,岩心残留的孔洞,孔洞中充填的粗大方解石或白云石为碳酸盐矿物溶解再沉淀的产物。良里塔格组底部颗粒灰岩及其晶洞方解石比同期海水Sr 同位素比值偏低,反映了埋藏过程中孔隙流体的低87Sr/86Sr 比值;顶部颗粒灰岩及其晶洞充填的方解石的Sr 同位素则比同期海水Sr 同位素比值偏高,主要是由于埋藏条件下陆源碎屑(如长石)的溶解所致。晚期充填的方解石脉及溶孔充填方解石的两相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布进一步表明有埋藏胶结与溶解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沙溪庙组气藏储集层流体密度反演
    李曙光, 徐天吉
    2010, 31 (4):  386-387. 
    摘要 ( 69 )   PDF(298KB) ( 157 )  
    流体密度从富气层到水层变化明显,是预测储集层含气性的一个绝好参数。利用井上的密度测井数据和孔隙度,根据密度—孔隙度的最小二乘反演方法,计算得到井上各储集层的流体密度值。在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反演方法下,由井上流体密度和三维地震数据,反演得到三维空间的流体密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川西某气田的沙溪庙组气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该区块的储集层预测、气水识别和油气藏描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统计法在天然气资源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以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白垩系为例
    周总瑛, 马立元
    2010, 31 (4):  388-390. 
    摘要 ( 80 )   PDF(282KB) ( 167 )  
    根据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白垩系(浅、中层)和须家河组(深层)勘探程度的不同,选用了油田规模序列法计算侏罗—白垩系天然气资源量,容积法计算须家河组天然气资源量。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层系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优越,天然气资源丰富,其资源量达1.161 ×1012m3. 目前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4.68%,总体上处在天然气勘探早期快速发展阶段,资源潜力大。这将为今后天然气勘探部署和编制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面单向流探测距离计算公式
    李传亮, 姚淑影
    2010, 31 (4):  391-392. 
    摘要 ( 132 )   PDF(172KB) ( 249 )  
    目前常用的油井探测半径计算公式都是针对直井提出的,也只适用于平面径向流,对于平面单向流的情形并不适用。采用渗流力学方法,通过定井底流压的生产方式,定义了平面单向流探测距离的概念,然后,通过压力脉冲波的传播理论,推导出了平面单向流的探测距离计算公式。该式在水平井生产、排状井网生产或河道条带地层存在平面单向流的情况下,可用来研究压力的波及范围和探测距离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油井生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凝析气压缩因子的预测
    帅维治, 毛先萍
    2010, 31 (4):  393-395. 
    摘要 ( 92 )   PDF(246KB) ( 193 )  
    用11 个计算模型对准噶尔盆地凝析气压缩因子进行计算及对比分析,找出了既适用于凝析气又适用于普通天然气的早期预测压缩因子的计算模型,同时提出了AGA8-92DC 模型、HTP 模型、SHBWR 模型、SRK 模型和低压Z模型修正方法,计算结果最大平均误差从5.64%降为0.92%,大幅提高了预测准确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一点法确定未饱和油藏IPR 曲线
    胡建国, 屈雪峰
    2010, 31 (4):  396-398. 
    摘要 ( 101 )   PDF(202KB) ( 286 )  
    油井产能评价在油田开发规划和方案的编制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Evinger-Muskat 方程,应用Fetkovich 方法,建立了未饱和油藏应用一点法确定油井的IPR 曲线、预测油井产能变化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入速度对砂岩渗吸性的影响
    彭昱强, 何顺利, 郭尚平, 韩冬
    2010, 31 (4):  399-401. 
    摘要 ( 93 )   PDF(196KB) ( 316 )  
    研究了盐水注入速度对亲水砂岩渗吸规律和采收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静态渗吸与动态渗吸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水注入速度的增加,动态渗吸采收率先快速增加后迅速下降,直至趋于稳定,采收率与注入速度呈单峰变化形态。动态渗吸采收率低于静态渗吸采收率,说明油藏渗吸需要足够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毛细管力渗吸作用。故采用渗吸技术时,注入速度应适当低速,生产上可采用间歇注采或者周期注采等措施以提高渗吸采收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预测吸水剖面的因素
    王继强, 隋义勇, 杨雯雯, 叶银珠, 孟兆娟, 李彦来
    2010, 31 (4):  402-403. 
    摘要 ( 83 )   PDF(154KB) ( 210 )  
    从地质和开发资料中选取有可能影响吸水剖面的因素,分别与吸水剖面进行相关分析后认为,不能只采用某一种影响因素来进行吸水剖面的预测,而应该选取地层系数、渗透率级差、油水井连通状况、砂体类型、连通油井数、连通井距、措施情况等多因素非线性方法进行综合预测。该方法经实例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分段函数确定原油质量浓度
    肖篆, 戴家才
    2010, 31 (4):  404-405. 
    摘要 ( 93 )   PDF(167KB) ( 195 )  
    传统的二维发射光谱所能直接测定的原油质量浓度范围很有限,一般为0~4×10-2g/L. 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同步荧光光谱分段函数确定原油质量浓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质量浓度在1.22×10-4~3.0 g/L 的原油样品,极大地扩展了可直接测定的原油质量浓度的范围。所拟合的原油质量浓度函数形式简单,计算量小,准确率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压对岩石渗透率测定的影响
    侯国庆, 邓礼正, 黎青
    2010, 31 (4):  406-407. 
    摘要 ( 83 )   PDF(131KB) ( 385 )  
    对13 个岩样采用不同围压测试其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①应用围压1.5 MPa 完全能够密封岩样;②同一岩样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围压上限和下限值,渗透率值有降低的趋势,平均降幅达26.27%;③渗透率降低幅度与岩样渗透率范围有关,渗透率较高的岩样受围压影响可以忽略,但低渗透岩样受围压影响较大,应用时要考虑其误差;④渗透率降低幅度与岩性无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水平井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及应用
    吴明录, 姚军, 贾维霞, 张凯
    2010, 31 (4):  408-412. 
    摘要 ( 100 )   PDF(583KB) ( 294 )  
    考虑水平井渗流特征建立了水平井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包括生产阶段的渗流数学模型和测试阶段的流线数学模型,两个阶段的数学模型不仅都能够考虑油藏非均质性、生产历史、油水两相流、复杂井网及复杂边界等因素的影响,还能考虑水平井不同的井筒流动形态。采用流线方法求解该模型和遗传算法进行试井自动拟合解释得到油藏参数,形成了适用于中高含水期油藏的水平井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新方法。通过对反五点井网水平井典型模型的求解,结合其流线分布形态分析,得到了水平井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的压力响应特征。编制了流线数值试井解释软件,并结合油田应用实例,证明了软件及模型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建场测深技术研究陆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结构特征
    索孝东, 董卫斌, 黄庆威
    2010, 31 (4):  413-415. 
    摘要 ( 94 )   PDF(418KB) ( 197 )  
    建场测深是一种采用大功率人工场源激发,具较高分辨率和勘探精度的电法勘探新技术。建场测深剖面对陆东地区石炭系内幕结构反映较为清晰,其电性结构揭示上石炭统发育上、下2 套火山岩序列,中间为沉积岩层间隔,并能够反映火山岩序列内部岩性的横向变化及火山构造的发育情况。不同地区石炭系残留程度不同,相应的地层电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北疆石炭系勘探领域,建场测深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地震勘探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长庆低渗透油田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2010, 31 (4):  416-416. 
    摘要 ( 42 )   PDF(60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基于小波变换的谱分解技术在地震模型解释中的应用
    齐宇, 刘震, 魏建新, 狄帮让, 李娟
    2010, 31 (4):  417-418. 
    摘要 ( 114 )   PDF(300KB) ( 330 )  
    谱分解技术是一项基于频率谱分解的解释技术,根据地震反射中各频率成分对应的调谐振幅不同,计算出相应的储集层的厚度。小波变换是谱分解的重要方法,将该方法运用到地震物理模型中,不仅可以有效地预测储集层的厚度,而且可以描述储集层的横向变化、沉积相带演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吐哈新技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钻速
    2010, 31 (4):  419-419. 
    摘要 ( 50 )   PDF(69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组分模型在高挥发性油藏中的应用——以渤海 S油田为例
    张宏友, 王月杰, 雷源, 马奎前, 柴世超
    2010, 31 (4):  420-422. 
    摘要 ( 88 )   PDF(291KB) ( 347 )  
    与一般的黑油油藏不同,挥发性油藏在衰竭式开采过程中其气、液组分随着压力变化而变化,必须选用更加精确的组分模型进行模拟。在对渤海S 高挥发性油田流体PVT 实验数据拟合基础上,应用组分模型模拟了该油田衰竭开采的全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常规黑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偏相关分析在采油速度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唐资昌, 程林松, 李春兰
    2010, 31 (4):  423-425. 
    摘要 ( 68 )   PDF(221KB) ( 216 )  
    为确定不同开发阶段影响采油速度的主要因素,利用我国26 个油藏的生产动态数据,采用偏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渗透率、粘度、储量丰度、井网密度、注采井数比对采油速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粘度、储量丰度主要影响开发初期的采油速度,对开发后期影响较小;井网密度和注采井数比主要影响开发中后期的采油速度,初期影响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HTI 介质理论的纵波速度分析方法
    马昭军, 唐建明
    2010, 31 (4):  426-428. 
    摘要 ( 100 )   PDF(429KB) ( 296 )  
    随着勘探精度的不断提高,各向同性介质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宽方位和大偏移距地震资料速度分析和动校正的需要。针对宽方位纵波资料,讨论了水平对称轴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方法。根据各向异性理论,给出了速度方位各向异性椭圆方程,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出了椭圆方程参数解。利用椭圆方程求出方位速度,并将该速度用于动校正处理。该方法已经用于川西HXC-GMZ 地区的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具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火山活动在中国油气田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郭占谦, 康大臣, 王卓卓
    2010, 31 (4):  429-433. 
    摘要 ( 113 )   PDF(380KB) ( 393 )  
    随着我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现行的石油地质理论已不能满足中国石油地质勘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一种建立在中国地质特点基础上的找油理论尤为重要。中国陆壳是全球火山活动最活跃的陆壳,火山活动在石油地质学三大核心命题的“成盆”、“成烃”与“成藏”中,都有显著的促成作用。概论了火山活动的石油地质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以期能够丰富和发展中国油气地质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原油中正构烷烃峰群序列形成机制探讨
    周炎如
    2010, 31 (4):  434-439. 
    摘要 ( 98 )   PDF(403KB) ( 264 )  
    在远离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处于开放型复杂系统的烃源岩,通过粘土矿物晶体层间吸附物(包括金属阳离子、水分子和有机质等)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引发“负熵-自组织”的周期振荡与非周期性交替出现的化学湍流效应。从而使有机质“拆分-重新组装”形成一种新的正构烷烃峰群有序递变排列的石油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筛选标准的探讨
    杜殿发, 郭青, 侯加根
    2010, 31 (4):  440-443. 
    摘要 ( 115 )   PDF(341KB) ( 210 )  
    蒸汽吞吐是目前开采稠油油藏最主要的技术,但对原油粘度远大于5×104mPa·s 的特超稠油油藏仍存在着筛选条件不明确的问题。根据目前油价,基于投入与产出平衡原理,研究确定了单井周期极限油汽比、单井极限产油量等经济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特超稠油油藏吞吐的筛选标准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油藏条件下原油粘度不超过50×104mPa·s,油层有效厚度大于8.5 m,净总厚比大于0.4,含油饱和度大于50%,孔隙度大于20%,渗透率大于500×10-3μm2,最佳的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为0.1~0.5. 该筛选条件的确定对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波拿巴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分析
    逄林安, 王志欣, 朱光辉, 康洪全
    2010, 31 (4):  444-446. 
    摘要 ( 121 )   PDF(258KB) ( 231 )  
    波拿巴盆地经历了裂谷前或克拉通、北西向裂谷、北东向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发育阶段,形成了古生代北西向佩特列尔次盆和中生代北东向乌尔坎次盆、马里塔地堑、萨胡台地、阿什莫尔台地和伦敦德里隆起等主要的构造单元。发育下石炭统米里干斯组、二叠系凯令—海兰德贝组、中下侏罗统普罗佛组和上侏罗统下乌尔坎组等4 套主力烃源岩,以侏罗系普罗佛组为主要的储集层,具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关系。油气在平面上呈现“环凹分布”,石油主要分布在乌尔坎次盆、佩特列尔次盆和拉米纳利亚隆起,而天然气主要在萨胡台地和马里塔地堑聚集。截至2008 年底,发现石油(含凝析油)1.53×108m3,天然气6 790×108m3. 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表明,该盆地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乌尔坎次盆和马里塔地堑是有利的构造带,区域性不整合和地层岩性圈闭为有利区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克拉玛依油田风南5 井获高产油气流
    2010, 31 (4):  447-447. 
    摘要 ( 47 )   PDF(59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杨海军
    2010, 31 (4):  448-448. 
    摘要 ( 44 )   PDF(58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