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导航切换
新疆石油地质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介绍
期刊影响力
期刊荣誉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征订
伦理法规
道德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学术不端认定
撤稿规定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4-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
全选
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准噶尔盆地早古生代陆壳存在的证据
彭希龄
1994, 15 (
4
): 289-297.
摘要
(
190
)
PDF
(839KB) (
931
)
根据:准噶尔盆地分布最广的上古生界火山碎屑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都证明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的火山岛弧区:准噶尔北部的奥陶系为陆棚台地相碳酸盐岩,志留系中也发现类似的灰岩巨型滑塌体,表明海盆的基底为稳定陆块;东准噶尔发现了19亿年的古老混合岩: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盆地一直处于陆盆发育阶段,因而得出结论,准噶尔地区早古生代为大陆地壳而非大洋地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及外围盆地的侏罗系与盆地基底问题
张传淦
1994, 15 (
4
): 298-300.
摘要
(
127
)
PDF
(359KB) (
305
)
准噶尔盆地及其15个外围盆地的侏罗系是一套具有一定含油气远景的层系。中下侏罗统为烃源岩和储层,上统为储层及区域盖层。根据基底性质可将它们分为以前震旦系老克拉通为基底的中间地块盆地和以海西期新克拉通为基底的山间盆地两大类。前者多为继承性盆地,含油层系多、远景好,后者多为残余盆地,含油气情况复杂。准噶尔盆地下石炭统均为未变质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泥盆系除个别地区外,也均未变质。因此这套地层应属盆地盖层,而不是盆地的基底部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腹部马桥凸起油气成藏模式
范光华
1994, 15 (
4
): 301-308.
摘要
(
134
)
PDF
(728KB) (
505
)
在准噶尔盆地腹部马桥凸起上的盆参2井、盆4井中,先后发现了异常压力,且顶部封闭层埋深均在4485m。顶部封闭层以上为正常压力,封闭层以下为异常超高压力。盆参2井在封闭层上下1300m的井段中油气具有明显的垂向运移和混源特征,应用“流体封存箱”石油地质新理论研究探讨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效果。同时,还对不同温压带中的烃类相带进行了顶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个用地震资料预测油气的新型专家系统
冉启全, 李士伦
1994, 15 (
4
): 309-315.
摘要
(
98
)
PDF
(509KB) (
261
)
扼要介绍一个用地震资料预测油气的新型专家系统。该专家系统是以人工智能理论为基础,以神经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油气预测为目的而开发设计出的,由专家系统知识模型、专家系统结构、专家系统学习规则、油气预测等几个部分组成。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检验了本专家系统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氧比能谱测井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
杨宏
1994, 15 (
4
): 316-320.
摘要
(
110
)
PDF
(421KB) (
277
)
打碳氧比能谱测外资料和动静态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在克拉玛依油田的探井油气层评价、观察井动态监测、开发井水淹层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
惠荣耀, 丁安娜
1994, 15 (
4
): 321-327.
摘要
(
144
)
PDF
(557KB) (
428
)
以荧光显微镜为主,结合反光、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可以准确评价烃源岩。准噶尔盆地腹部盆参2井、盆4井侏罗系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以藻类无定形体为主,占51%~96%;彩南油田三工河组泥岩无定形体可达93.88%或微粒体含量为83.95%,在R_0<0.73%时已经生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标志化合物在高熟─过熟气源研究中的应用
李延钧, 杨远聪, 王廷栋, 文亨范, 李永康
1994, 15 (
4
): 328-334.
摘要
(
101
)
PDF
(560KB) (
407
)
以实例说明了生物标志化合物在高熟─过熟天然气气源研究中的应用。查明了松辽盆地北部汪家屯─宋站地区扶杨油层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深层侏罗系煤系地层,并以垂向运移、就近捕集为主。研究结果表明,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高熟─过熟气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初探
蒲仁海, 梅志超, 唐忠华
1994, 15 (
4
): 335-342.
摘要
(
124
)
PDF
(692KB) (
786
)
对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内部和顶底界共存在8个不整合面。据此可将侏罗系划分为7个沉积层序,各厚100~300m。每个沉积层序为一个向上变细的沉积成因的异地正旋回,由低位和高位两个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以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展布沉积扇、辫状河、富泥低弯度河、曲流河等相带。高位体系域在现今盆地边界,缺失边缘相粗碎屑沉积,在盆地大面积内由曲流河或沼泽体系组成。不整合面、沉积层序和体系域均受构造升降─静止的多旋回运动所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油气藏研究进展顺利
李霞
1994, 15 (
4
): 342-342.
摘要
(
66
)
PDF
(104KB) (
1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杜瓦剖面石炭系䗴化石带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沈一新
1994, 15 (
4
): 343-347.
摘要
(
121
)
PDF
(399KB) (
395
)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杜瓦剖面化石的系统研究,建立了中、上石炭统的四个化石带即:Profusutinella带、Protriticites带、Trticites带和Eoparafusutina带,为该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化石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驱曲线法的分类、对比与评价
陈元千
1994, 15 (
4
): 348-356.
摘要
(
206
)
PDF
(466KB) (
544
)
对应用于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的20多种水驱曲线法进行了分类、对比与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相渗流的数学模型研究
李传亮
1994, 15 (
4
): 357-360.
摘要
(
138
)
PDF
(274KB) (
334
)
通过理论分析,指出现用渗流数学模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新的渗流数学模型。新模型比旧模型更合理、更简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处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方法
俞启泰
1994, 15 (
4
): 361-365.
摘要
(
132
)
PDF
(363KB) (
454
)
对现有的处理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新方法的基础是归一化和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利用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与空气渗透率的关系和归一化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空气渗透率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其中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形状不变,而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状随空气渗透率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硕果累累
李溪滨
1994, 15 (
4
): 365-365.
摘要
(
78
)
PDF
(112KB) (
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场油田与美俄相似油田开发水平对比
吴光宏, 陈宝来, 黎发文, 赵奇枝
1994, 15 (
4
): 366-374.
摘要
(
169
)
PDF
(707KB) (
478
)
本文概述了王场油田与美俄相似油田的开发特点,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主要开发指标,讨论了注水时机、增加采收率时机和放大压差开采问题。作者认为,王场油田的开发水平接近或超过美俄相似油田的开发水平;对低饱和砂岩油田不宜过分放大压差开采;中小型砂岩油田二次和三次采油时间最好在地层能量消耗到不能保持高产稳产时开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胍胶压裂液对地层原油的影响
黄秋伟, 朱雪华
1994, 15 (
4
): 375-377.
摘要
(
108
)
PDF
(279KB) (
180
)
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南乌尔禾组储层,在近期用胍胶液压裂的几口井中。压裂后产出的原油与压裂前产出原油性质不同:点火不燃、常温下呈棕色胶体状、化验分析困难。原油物性改变的原因来自胍胶压裂液,因此建议减少或不用胍胶液压裂,在目前条件下尽可能用田菁液压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ogistic模型在稠油蒸汽驱开发中的应用
刘斌
1994, 15 (
4
): 378-381.
摘要
(
104
)
PDF
(324KB) (
271
)
从应用数学基础出发,利用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的实际资料,将Logistic旋回模型引入蒸汽驱开发的动态分析中。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建立了适合稠油蒸汽驱开发特点的动态分析模型。它可用于表达采油速度与注汽速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确定稠油油藏的最佳汽速度、最佳采油速度和最佳油汽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砂比压裂技术及其发展
王卓飞
1994, 15 (
4
): 382-384.
摘要
(
130
)
PDF
(279KB) (
387
)
高砂比压裂是一种砂比大于常规压裂砂比的压裂技术。在相同的裂缝导流能力条件下,高砂比压裂造缝短,成本低,在注水开发油田和中高渗透率油藏压裂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地质学家彭希龄
1994, 15 (
4
): 385-385.
摘要
(
54
)
PDF
(113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