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1-10-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气勘探新思路
    罗志立, 罗平, 刘树根, 赵锡奎, 李国蓉
    2001, 22 (5):  365-369. 
    摘要 ( 87 )   PDF(638KB) ( 247 )  
    对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若能拓宽或转换构造研究思路,可能还会有重大发现。从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构造演化中存在“兴凯地裂运动”和“峨眉地裂运动”的实际出发,分析两期地裂运动对盆地古生界油气藏形成的影响,阐明勘探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而建议在研究思路.上要有创新,勘探部署和工作方法上要适应拉张构造背景特征。指出塔里木盆地是中国三个克拉通盆地古生界最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相信能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和新的重大发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2001, 22 (5):  370-370. 
    摘要 ( 42 )   PDF(107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深部地质流体与油气藏的关系
    张景廉, 金之钧, 杨雷, 芮显东
    2001, 22 (5):  371-375. 
    摘要 ( 97 )   PDF(234KB) ( 376 )  
    对塔里木盆地火山岩、 生物礁、膏盐、金属非金属)矿床、地层水等分布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盆地有深部流体活动。沥青中的Pb、Sr、Nd同位素研究揭示了沥青是深部流体形成的,而上地壳寒武-奥陶纪沉积的有机质并没有参与生烃过程。盆地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也支持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可能是由深部地幔流体的费托合成反应而生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车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李曰俊, 宋文杰, 买光荣, 周黎霞, 胡剑风, 尚新路
    2001, 22 (5):  376-381. 
    摘要 ( 130 )   PDF(813KB) ( 297 )  
    一个完全发育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往往会形成双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构成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前者是中生代南天山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原前陆盆地,后者则是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阶段所形成的新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被后期的造山作用严重破坏,其楔项带和前渊带的很大部分都已卷入了后期的造山作用。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是一个完整的前陆盆地,各沉积带发育齐全。分隔伊犁-中天山地块和塔里木古陆的古南天山洋盆于二叠纪末完全闭合东部可能早一些),两陆壳地块完全碰撞到一起,库车前陆盆地形成;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作用的远程效应导致南天山造山带重新活动,发生陆内造山,形成北塔里木前陆盆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王宜林, 王英民, 齐雪峰, 管守锐, 赵秀岐, 李儒峰
    2001, 22 (5):  382-385. 
    摘要 ( 0 )   PDF(104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通过地震、钻井和露头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把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J.2SSJ23SS2).7 个层序J1-2SS1、J2-3SS2)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包括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第二超层序由V、VI.、VI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上侏罗统的石树沟群,包括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介绍了各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和特征,指出M层序底界面位于JS2砂层组内部,是一个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的不整合面。Ⅱ、Ⅳ层序底界面位于煤层发育段之间,煤层不能作为层序界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资源勘探战略与对策
    张义杰, 王绪龙, 刘得光
    2001, 22 (5):  386-389. 
    摘要 ( 73 )   PDF(187KB) ( 268 )  
    截至2000年底,准噶尔盆地共探明天然气藏17个,累积探明地质储量575.92x108m3,天然气地质研究与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天然气勘探潜力仍然很大。针对勘探与资源分布现状,提出了天然气勘探的战略:加大中浅层勘探力度,保障天然气储量持续增长;尽快突破深层大构造,力争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开展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评价,为天然气勘探资源接替作好准备。相应的对策是:强化地震攻关与沉积相研究,提高隐蔽圈闭识别能力;深化天然气成藏研究,提高勘探成功率;开展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前期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
    况军, 刘得光, 李世宏
    2001, 22 (5):  390-392. 
    摘要 ( 139 )   PDF(955KB) ( 269 )  
    准噶尔盆地迄 今没有发现高产、高丰度的大中型气田,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储集层厚度大、储集性能好、闭合度高与闭合面积大的大型圈闭。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分布的基本规律是:①气源区明显控制着气藏的地理及层系分布,天然气比石油更为近源分布;②伸入烃源区的凸起等正向构造是天然气主要汇聚区:③沟通气源的断裂控制着气藏分布:④区域盖层和储集层共同决定了气藏在垂向上的分布。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指出了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有利的勘探方向,认为莫索湾、东湾和玛湖背斜等大型背斜构造,应作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划分
    赵靖舟, 李启明
    2001, 22 (5):  393-396. 
    摘要 ( 153 )   PDF(1214KB) ( 217 )  
    塔里木盆地含油气系统具有多源叠加复合、油气普遍混源、形成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多、成藏期次多和含油气系统多的特点。根据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构造背景与烃源岩叠合分布特征及油气源对比结果,将塔里木盆地划分为克拉通型、前陆型和克拉通-前陆叠合型3类10个含油气系统。其中库车、塔西南油气系统为已证实的两个前陆型含油气系统,成气条件十分优越。轮南-草湖、哈拉哈塘、塔中、巴楚-盖麦提油气系统为已证实的海相克拉通型含油气系统,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塔东、阿瓦提油气系统则属克拉通-前陆叠合型含油气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英买9构造圈闭精细描述与储集层预测
    张祥忠, 靳涛, 吴欣松, 王志章, 马晓芬
    2001, 22 (5):  397-399. 
    摘要 ( 80 )   PDF(418KB) ( 214 )  
    自英买9 井获得工业油流后,在英买9构造上的勘探工作却连连失利,使得油气勘探开发十分被动。为正确认识圈闭特征,预测油气分布,开展了该构造的圈闭描述与储集层预测研究。在原层位标定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层位标定方案,通过构造精细解释,得到了目的层段的精细构造图和各圈闭要素;在波阻抗反演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对储集层的厚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进行了预测,并对该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与前人明显不同的地质认识,这些认识很好地解释了钻探失利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中部石炭系生屑灰岩储集层特征及评价
    马青, 王振宇, 王兴志, 李凌, 田军, 刘胜, 顾乔元, 李新生
    2001, 22 (5):  400-404. 
    摘要 ( 89 )   PDF(706KB) ( 227 )  
    塔里木盆地石炭 系生屑灰岩段储集层的主要储渗空间为白云石晶间孔、晶间溶孔、铸模孔、砂岩的粒间孔、溶洞和裂缝构成。砂岩和白云岩的储集层物性明显好于灰岩,而影响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作用等。按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将生屑灰岩段储集层划分成四种类型并阐明其分布区域和层位。在综.合了沉积相、成岩作用、构造断裂作用和储集层特征等因素分析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中部生屑灰岩段有利的储集区带进行了评价预测,划分为四大类区,其中的I类区域是生屑灰岩段储集条件最有利的地区,也是今后进一步加强勘探的首选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储集层微观非均质特征
    陈子料, 寿建峰, 张惠良, 沈安江, 斯春松, 王少依
    2001, 22 (5):  405-407. 
    摘要 ( 90 )   PDF(153KB) ( 211 )  
    通过对库车坳陷吐格尔明地区和克孜勒努尔地区的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不同沉积微相(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心滩和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的研究,认为不同沉积微相具有明显不同的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辫状河道微相储集性最好,其次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心滩和河口坝微相最差;就相同微相而言,吐格尔明地区要优于克孜勒努尔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油田水溶重烃研究及其应用
    陈传平, 孙玮琳, 苏秀芳
    2001, 22 (5):  408-410. 
    摘要 ( 85 )   PDF(289KB) ( 218 )  
    采用有机溶剂定量萃取方法,从塔里木油田水中分离得到溶解重烃。通过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稳定碳同位素等分析手段,可鉴定出这些溶解重质烃(>C7)部分组成,主要为中长链正、异构烷烃,也包括烷基甲苯、烷基环已烷系列,其组成和碳同位素分布范围与油藏中原油类似,表明油田水中溶解重烃的来源及其分布与油藏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油田水中溶解有机物的研究,可以获得有关油(气)显示的信息,指示邻近油气藏的存在,判断外来污染情况,并为油气运移、聚集方向和路径的确定提供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
    左龙凭, 李铁, 曹杨
    2001, 22 (5):  411-413. 
    摘要 ( 118 )   PDF(620KB) ( 268 )  
    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地震地质 条件较复杂,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对巴楚凸起全区地震地质资料解释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构造圈闭,认为该区的断裂及局部构造成排成带分布。在划分了构造带,描述了构造的形态和圈闭类型的基础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及各构造带含油气远景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为该区今后的勘探描述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
    陈义才, 杨宝星, 李延军, 郭秀英
    2001, 22 (5):  414-416. 
    摘要 ( 88 )   PDF(310KB) ( 234 )  
    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数量多、分布广、储量大,是我国凝析气藏最富集的盆地。在凝析气形成机理及相态成因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成藏特征,并与四川、鄂尔多斯和吐哈等盆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具有两种形成机理三类相态成因的特征。盆地内富集凝析气藏的内在地化因素是不同类型烃源岩处于有利的热演化阶段,而晚期大幅度沉降和晚期气相运移聚集为凝析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温压及保存条件。此外,油气的生成和聚集异步演化有利于过成熟干气富化为凝析气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焉耆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
    吴明荣, 姜在兴, 操应长, 朱志国
    2001, 22 (5):  417-420. 
    摘要 ( 67 )   PDF(736KB) ( 202 )  
    焉耆盆地早、中侏罗世为一拉张型断陷盆地,具有先张后压的构造演化特征,这决定了侏罗纪盆地沉积体系发育的类型和展布特征。该盆地侏罗系中、下统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具备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条件,特别是陡坡带扇三角洲体系和缓坡带辫状三角洲体系的广泛发育及种马场、宝浪苏木两大碎屑流沟道体系的发现,为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工作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总结了岩性油气藏在该区可能存在的几种分布模式,对进一步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三台地区石炭系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贺凯, 李培俊, 何贤英, 汪建高
    2001, 22 (5):  421-423. 
    摘要 ( 112 )   PDF(516KB) ( 260 )  
    通过油源对比可以确定北三台地区 石炭系油气主要来源于阜康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及博格达山前坳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北三台凸起北坡为燕山运动Ⅰ幕单期成藏,南坡为燕山运动Ⅰ幕及燕山运动Ⅰ幕—喜马拉雅运动期两期成藏;储集层的好坏主要受古风化壳的影响,上部淋滤带的厚度约100m,其储集物性明显好于中、下部;油气以侧向远距离或近距离沿不整合面运移为主,成藏模式均为“新生古储”式;油气藏分布主要受构造圈闭控制,北三台北坡保存条件较好,油源供应充足,应为今后的主要勘探目标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校正在准噶尔盆地三维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丁国荣
    2001, 22 (5):  424-425. 
    摘要 ( 75 )   PDF(304KB) ( 210 )  
    准噶尔盆地地表多 为沙漠、戈壁,油气构造埋藏较深,地层相对复杂,褶皱较为强烈,断裂类型多,断裂系统异常复杂。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往往得不到好的地震记录。因此,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了多种静校正方法,在准噶尔盆地腹部某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纱丘曲线法”和折射静校正法对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是可行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驱特征曲线与产量预测模型的联合应用
    王俊魁
    2001, 22 (5):  426-428. 
    摘要 ( 80 )   PDF(420KB) ( 236 )  
    介绍了甲型和丙型水驱特征曲线及产量预测模型的基本关系式;并将水驱特征曲线与产量预测模型进行联立求解,建立了含水率与开发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同时给出了不同开发年限的含水率、年产油量与累积采油量等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经萨玛特洛尔油田的实例计算应用,认为该方法用于油田开发动态预测,既解决了水驱特征曲线预测中缺少时间因素的问题,又解决了产量预测模型中缺少含水率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流动单元指标评价储集层的非均质性—以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
    隋少强, 宋丽红, 龙国清
    2001, 22 (5):  429-430. 
    摘要 ( 80 )   PDF(132KB) ( 224 )  
    流动单元指标是流动单元的地质及油藏工程特征的综合参数,用它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应用流动单元指标评价了宝北区块的储集层非均质性,认为宝北区块层内非均质性最强的是Ⅰ、Ⅰ2、Ⅱ, 小层,最弱的是Ⅲ1、Ⅱ2小层,层间非均质性最强的是Ⅱ油组,平面非均质性最强的是Ⅰ2、Ⅱ3小层,最弱的是Ⅲ1、Ⅱ1小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彩南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三维建模
    胡向阳, 熊琦华, 王志章, 吴胜和, 钱根宝, 刘顺生, 岳新建
    2001, 22 (5):  431-432. 
    摘要 ( 99 )   PDF(246KB) ( 197 )  
    储集层三维建模是近几年 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集层进行多学科综合—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在精细地层对比、微构造、沉积微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及储集层动态解释的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通过确定性与随机性建模方法,应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目标区储集层精细三维地质模型。该成果为开发方案的部署和调整,提高油气采收率,油藏数值模拟及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在火山岩底水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杨渔, 彭永灿, 夏兰, 张会勇, 吴旭泉, 邱子刚
    2001, 22 (5):  436-438. 
    摘要 ( 74 )   PDF(413KB) ( 311 )  
    根据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地质特征,应用现代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技术对比分析了该油藏应用水平井与直井的开采效果,论证了应用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同时根据油田地质特征进行水平井地质设计、产能分析,确定其合理产能。油田动态数据对比表明,水平井对深层、低渗透、裂缝性、块状底水、异常高压的天然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水平井产能的确定结果是可信的,其方法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油环储量评价方法及开发对策—以柯克亚油田为例
    邓兴梁, 鹿克锋, 牟伟军, 卡德尔
    2001, 22 (5):  439-440. 
    摘要 ( 72 )   PDF(428KB) ( 167 )  
    我国带凝析气顶的油环一般不大,储量只有几百万吨,油环由于窄,打井相对较难命中,这样造成油环区井很少,给评价开发带来困难,特别是因为井少,储量无法计算。塔西南地区黑油储采比很低,只有5:1左右,为了保持稳产,对开发难度大的柯克亚西七二油环进行了评价,探索出一套估算小油环储量的方法-一砂层厚度外 推法估算小油环储量。并针对西七二油环油层众多且薄的特点,建议采用定向穿层水平井技术,以提高油环储量动用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确定气井不同开发阶段无阻流量的简易方法—以长庆气田陕7井为例
    高松厚, 郝玉鸿, 王东旭
    2001, 22 (5):  441-443. 
    摘要 ( 104 )   PDF(253KB) ( 206 )  
    随着气井地层压力的下降,无阻流量不断降低,因此,气井在不同开发阶段,对应有不同的无阻流量。为避免气井在不同开发阶段多次重复进行产能试井,降低开发和测试成本,基于对气井二项式产能方程的研究,提出了在气井开发相对短期内不考虑二项式系数A、B的变化:当地层压力下降幅度较大时,由于天然气偏差系数和粘度变化的影响,使其二项式系数产生较大改变,为此推导出计算不同地层压力下二项式系数的公式。这样,在气井不同开发阶段,通过简单的计算便可得到较为可靠的无阻流量。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储量、产量及需求量的常用预测方法
    周总瑛, 张抗, 周庆凡
    2001, 22 (5):  444-447. 
    摘要 ( 90 )   PDF(211KB) ( 388 )  
    系统地介绍了 油气储量、产量及需求量的常用预测方法,它们分别是生命模型拟合法、灰色系统方法、“储量—产量”双向控制方法、随机方法及间接方法。对这些方法的基本特点、适用范围及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简要分析,以供编制中长期油气勘探开发规划和制订油气发展战略时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北太平洋边缘及特提斯北缘中生代盆地成因(下)
    许浚远, 张凌云
    2001, 22 (5):  448-451. 
    摘要 ( 90 )   PDF(619KB) ( 267 )  
    主要对与西北太平洋边缘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有关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①郯庐断裂形成于元古代并发生大规模的左行平移,在中生代,该断裂发生过周期性地左行和右行平移;②目前大多数古地磁资料含有若干不确定因素并常与地质事实矛盾,难以用于较高精度的古构造重建;③海底扩张学说与西北太平洋边缘盆地源于右行剪切拉分也可以和谐,但是它与一些地质事实不符。提出了“海底裂谷被动拉张说”或简称“海底拉张说”,强调大陆板块及大洋板块主动漂移的作用,而地幔羽促进了板块分裂、会聚和剪切。海底拉张说更有力地支持西北太平洋边缘盆地源于右行剪切拉分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西伯利亚地台文德系科维克琴巨型油气聚集带
    B.A.卡扎科夫, Д.И.德罗鲍特, B.A.托别什科
    2001, 22 (5):  452-458. 
    摘要 ( 59 )   PDF(1287KB) ( 200 )  
    指出了科维克琴油气聚集 带的特征,科维克琴凝析气田是该聚集带的一个重要开发对象。描述了油气生成运移.过程、油气聚集带的地质结构、生产层位的地层特征,介绍了勘探成果。研究了有效厚度、地层孔渗特性的变化规律,预测了在油气聚集带范围内的天然气储集层的分布。提出了俄罗斯石油公司在科维克琴油田进行辅助勘探的工作规划,由于完成了这一规划,天然气储量得到了明显的增长,从2003年起科维克琴凝析气田将投入工业性开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