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中国天然气资源特点与发展建议
    周总瑛
    2009, 30 (6):  663-666. 
    摘要 ( 116 )   PDF(286KB) ( 276 )  
    中国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在世界上居重要地位,但天然气资源在区域与盆地分布上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目前,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处在快速发展的青年期,近中期储量、产量有望大幅度增长。针对天然气资源特点和勘探潜力,提出了 5 条促进天然气发展建议: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天然气持续高速发展;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开拓为契机,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尽快形成中、西部区和海域 3 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天然气,提高天然气产量,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和完善天然气定价机制;完善油气资源法规政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中国石油获评亚洲石油行业最佳公司
    本刊编辑部
    2009, 30 (6):  666-666. 
    摘要 ( 44 )   PDF(58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东濮凹陷深层异常高压对储集层演化的影响
    慕小水, 何锋, 顾勤, 吴莉芝, 魏分粮
    2009, 30 (6):  667-669. 
    摘要 ( 59 )   PDF(232KB) ( 407 )  
    在分析东濮凹陷深层异常高压形成及分布的基础上,利用实验手段从压实成岩、溶蚀-胶结作用和砂岩、泥岩的破裂及塑性变形等多方面探讨了异常高压对深层储集层演化的影响,认为异常高压发育不仅有利于深层储集层孔、渗条件的保存,而且通过物理和生物化学两种作用改善了储集层物性,东濮深层成藏有较好的储集层条件,预示其深层有较广阔的勘探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绿参1井烃源岩中三联苯化合物的指示意义
    张明峰, 妥进才, 孟仟祥, 李中平, 桑延元
    2009, 30 (6):  670-673. 
    摘要 ( 74 )   PDF(457KB) ( 143 )  
    对柴达木盆地西南部乌南—绿草滩地区绿参 1 井古近-新近系微咸水-半咸水湖相烃源岩抽提物进行色谱质谱分析,从不同深度 5 个样品的芳烃馏分中均检测到三联苯(TrP)系列,分别为邻位三联苯(o-TrP)、间位三联苯(m-TrP)和对位三联苯(p-TrP)。通过分析发现,三联苯(TrP)系列中不同取代位置的同分异构体相对含量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有一定关系,在低熟样品中 o-TrP 含量较高,随着成熟度的增加,m-TrP 和 p-TrP 相对含量增加,可总结出 m-TrP>p-TrP>o-TrP 的热稳定序列。用前人提出的三联苯异构体相对含量参数 ITrP 与镜质体反射率(Ro)和成熟度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 m(C29αα-20S)/m[C29αα-20(S+R)]对比,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也由此尝试性地总结出利用 ITrP 参数划分烃源岩成熟度的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近系油气源与成藏特征
    郭瑞超, 李延钧, 王廷栋, 宋国奇, 李文涛, 尹长河, 刘臣
    2009, 30 (6):  674-676. 
    摘要 ( 78 )   PDF(369KB) ( 254 )  
    对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油气分布、油气特征及烃源岩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判断油气来源,并对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渤南洼陷的深洼带与断阶带两地区由于烃源岩埋深不同造成油气演化阶段的差异。渤南洼陷沙三段与沙四段油气均为自生自储,其中断阶带地区油气为一期成藏,油气成熟度较低;深洼带地区存在两期油气生成过程,但主要捕获了后期湿气阶段的天然气,气体干燥系数较高,具有分段捕获的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长兴组海侵生物礁研究
    曾德铭, 王兴志, 伍辉, 张帆, 王一刚
    2009, 30 (6):  677-679. 
    摘要 ( 63 )   PDF(254KB) ( 205 )  
    四川盆地东北部晚二叠世长兴期为碳酸盐台地–盆地(海槽)环境。在台地边缘和局部高地发育了较多的台地边缘礁和台内点礁。根据海平面上升速度和生物礁生长速度将这些生物礁划分为海侵追补型和海侵并进型,并对这两种类型的生物礁岩性组合、储集性及影响因素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并进型生物礁为水体向上变浅的岩性组合,经历白云岩化和埋藏溶解作用的强烈改造,白云岩和次生孔隙发育,储集性较好,主要分布于开江—梁平附近及其西南部的长兴组中、上部,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块。追补型生物礁为向上变深的岩性组合,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储集空间较少,储集性较差,主要分布于城口—鄂西地区以西的长兴组中、下部,在有裂缝的区域,可作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分类
    刘睿, 姜汉桥, 陈民峰, 刘同敬
    2009, 30 (6):  680-682. 
    摘要 ( 81 )   PDF(145KB) ( 266 )  
    江苏油田整体属于复杂小断块油田,储集层平面展布形状对开发井网部署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储量的品位,现有油藏分类研究未能针对性地全面考虑。以复杂性科学研究为指导思想,提出了综合考虑储集层物性、分布形状及流体性质等因素,采用权重评判计算方法,构造了一种动静态结合、量化的油藏分类评价方法。该方法首次将储集层平面展布因素考虑到复杂小断块油藏分类评价中,结果表明,储集层平面展布不但对复杂小断块油气田油藏分类影响较大,而且提高了油藏分类对复杂小断块油藏开发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卡塔克隆起古生界主要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关系
    刘韵, 赵锡奎, 李坤, 苏永辉, 何永垚, 王园婷
    2009, 30 (6):  683-685. 
    摘要 ( 131 )   PDF(363KB) ( 294 )  
    卡塔克隆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了中奥陶统底面($T^{4}_{7}$)、志留系底面($T^{0}_{7}$)和上泥盆统底面($T^{0}_{6}$)3 个重要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类型的组合样式、分布特征和剥蚀趋势的变化控制着该区的油气分布。油气沿着不整合带界面由低处向高处进行大规模和长距离的运移,遇上断裂时则沿着断裂向上运移,并且叠置程度越大,油气聚集的程度就越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锆石阴极发光与 U-P 测年资料分析核桃园组物源
    郭巧珍, 杨香华, 詹冶萍, 严永新, 张帆
    2009, 30 (6):  686-688. 
    摘要 ( 58 )   PDF(421KB) ( 235 )  
    依据砂岩阴极发光、锆石阴极发光形态及锆石测年等资料对舞阳凹陷核桃园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证实舞参3 井和舞 8 井核二段的物源来自于舞阳凹陷的南缘,与前人认识完全不同,即核桃园组沉积时期凹陷南部斜坡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向凹陷内部推进距离远,凹陷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砂体沿边界断裂分布。上述认识对指导舞阳凹陷油气未来勘探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套盆地新近系–第四系生物气成因分析
    孔庆芬, 李剑锋, 李民才, 吴凯
    2009, 30 (6):  689-692. 
    摘要 ( 85 )   PDF(312KB) ( 273 )  
    从地层温度、地层水含盐度、沉积速率、有机质丰度与类型、生物菌群、浅层的抑制作用等 6 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各因素对河套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微生物活性、甲烷菌生长繁殖以及生物气形成的影响,发现河套盆地生物气源岩发育的有利层段位于第四系更新统中、上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湖泊风暴沉积
    崔俊, 陈登钱, 郑永仙, 朱叶倩, 周莉
    2009, 30 (6):  693-695. 
    摘要 ( 76 )   PDF(456KB) ( 370 )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N2xy)为湖相风暴沉积,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风暴沉积构造丰富,主要有:冲刷面、渠模、泄水构造、生物逃逸迹等。建立了研究区 N2xy 地层风暴沉积序列,风暴岩的发现将为柴达木盆地寻找岩性油气藏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下油砂山组物源与沉积体系
    易定红, 裴明利, 张菊梅, 张丽萍, 吴武军, 赵凡
    2009, 30 (6):  696-698. 
    摘要 ( 71 )   PDF(304KB) ( 370 )  
    目前普遍认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新近系下油砂山组(N2xy)沉积时,只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在红三旱一号地面构造南翼露头发育一套约 650 m 厚的 N2xy 灰色砾岩;第二,二维地震测线 QY0680和 CDM1150 以及露头剖面表明,在 N2xy 沉积时,不整合地面构造及其附近约 190 km 2 的区域呈一个北西走向的剥蚀区,该剥蚀区有效地分隔了红三旱一号物源体系和牛鼻子梁物源体系;第三,在 N2xy 沉积时,牛鼻子梁地区是阿尔金山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古鼻梁,该古鼻梁是牛鼻子梁以北地区物源向西南方向流动的屏障。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 N2xy 沉积时,研究区发育由红三旱一号物源、牛鼻子梁西口物源和牛参 1 井以北物源所控制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尔禾地区风城组白云岩储集层成因及分布
    郭建钢, 赵小莉, 刘巍, 黄立良, 李辉, 方琳浩
    2009, 30 (6):  699-701. 
    摘要 ( 80 )   PDF(325KB) ( 379 )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白云岩储集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其分布主要受有利沉积相带控制,在扇三角洲发育处白云岩的发育明显受到抑制,扇三角洲前缘扇体之间的湖湾区成为白云岩分布的主要区域。白云岩主要为陆源物质供给较少的静水、微咸浅湖环境下沉积的灰泥质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随 Mg2+ 含量变化而导致强烈白云岩化而形成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坳陷潜山油藏变质岩储集层原岩恢复
    汪百齐
    2009, 30 (6):  702-704. 
    摘要 ( 83 )   PDF(411KB) ( 241 )  
    辽河坳陷古潜山区域变质岩由粒岩、片麻岩和角闪质岩类组成,在薄片微观结构观察基础上,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原岩分析。各种图解相互印证,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岩性与其原岩之间的关系。大民屯凹陷中央潜山带的角闪岩具明显火山岩特征,而粒岩则是沉积成因,兴马潜山带的片麻岩类原岩为沉积岩。原岩恢复为深入研究潜山油藏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加密井提高注水开发油田采收率的评价方法
    陈元千, 王小林, 姚尚林, 邹存友
    2009, 30 (6):  705-709. 
    摘要 ( 79 )   PDF(474KB) ( 265 )  
    大庆油田杏 4-6 区自 1967 年投入开发至今,先后经历了 3 次加密开发过程。分析 3 次加密后的开发动态资料,得出了评价加密井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实用方法。3 次加密后的技术采收率分别为 40.1%、53.0%和 57.8%.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谢尔卡切夫的井网密度法原式进行推导;并利用大庆油田杏 4-6 区等 5 个油田的实际数据,建立了水驱开发油田采收率和井控面积的相关经验公式。将杏 4-6 区的流度值和平均井控面积值代入相关经验公式,得到一次加密后的采收率为 38.7%,这与产量递减法确定的采收率 40.1%很接近,表明相关经验公式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克拉玛依钻研院首次承担 SAGD 成对水平井施工
    本刊编辑部
    2009, 30 (6):  709-709. 
    摘要 ( 40 )   PDF(75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准噶尔盆地火成岩气田开发现状及展望
    唐伏平, 柳海, 石新朴, 颜泽江, 宋元林, 张有兴, 张有印, 李智
    2009, 30 (6):  710-713. 
    摘要 ( 61 )   PDF(296KB) ( 226 )  
    准噶尔盆地为我国 4 个中型气区之一,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纵向上含气层系多,从石炭系至新近系均有分布,而火成岩气田(藏)基本分布在西北缘的二叠系和腹部的石炭系。虽然准噶尔盆地火成岩天然气勘探时间较早,但受当时开发条件制约和市场需求的影响,没有较大的突破,直到 2004 年后,火成岩气田的开发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针对已开发火成岩气藏类型复杂多样、规模小、丰度低、物性差异大和配套技术不成熟等特点,并结合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形势和火成岩天然气资源量,对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天然气开发目标和工作部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热失重分析法计算火驱实验油层饱和度
    马德胜, 关文龙, 张霞林, 李春涛, 韩静
    2009, 30 (6):  714-716. 
    摘要 ( 69 )   PDF(349KB) ( 247 )  
    通过对含水稠油和不含水稠油的热失重曲线分析,提出了利用微量油、水、砂混合物样品的热失重曲线来计算该样品中含油和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并进行了该计算方法的误差传递分析。分析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精度可以达到3 位有效数字。将该方法应用于三维火驱物理模拟实验中,给出了不同位置的含油饱和度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种渗流模式的统一性研究
    吕爱民, 姚军, 郭自强
    2009, 30 (6):  717-719. 
    摘要 ( 88 )   PDF(175KB) ( 179 )  
    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中采用各种不同的油气渗流模式相对孤立、缺乏统一物理解释的现状,以毛细管模型为基础,通过对 N–S 方程的简化和一系列推导,得出了常规油藏、低渗–稠油油藏和存在滑动效应的低渗透气藏的渗流速度表达式。研究表明,3 种典型的渗流模式具有相同的物理模型和基本数学方程,边界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其具体表达形式的差异,雷诺数是决定渗流模式的根本因素,从而揭示了 3 种典型渗流模式的一致性。推导出了连续函数形式的低渗–稠油油藏渗流方程,从而改变了广义达西定律的分段形式,且弥补了广义达西定律难以描述过渡段、夸大启动压力梯度的不足,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量递减的典型曲线分析
    胡建国
    2009, 30 (6):  720-721. 
    摘要 ( 130 )   PDF(185KB) ( 578 )  
    递减曲线在油气田中长期产量预测和可采储量标定工作中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在递减曲线分析中,一直存在两个未能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判断递减数据的有效性及结果的唯一性。应用 Arps 递减方程建立的 Q t 与 t 的关系曲线可以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五东区上乌尔禾组油藏敏感性特征研究
    吴运强, 贾国澜, 吕道平, 寇根, 冷严, 李震, 单守会
    2009, 30 (6):  722-724. 
    摘要 ( 70 )   PDF(232KB) ( 231 )  
    克拉玛依油田五东区上乌尔禾组油藏 $P_{2}w^{2}_{3}$ 砂层为主力油层,纵向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发育 3 套碎屑岩储集层。由于储集层岩性及胶结程度的影响,主力油层取心井段岩心难以钻切成形,开发至今一直缺少室内动态敏感性实验资料。采用多种物模,对不同胶结类型和胶结程度的砂砾岩段进行了敏感性特征评价,并从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类型、产状、相对含量以及储集层孔喉的发育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敏感性伤害机理分析,为现场制定开发方案和调整措施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塔里木油田年产原油增百万吨
    本刊编辑部
    2009, 30 (6):  724-724. 
    摘要 ( 42 )   PDF(64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小井距开发试验
    覃建华, 丁艺, 阳旭, 池建萍, 潘前樱, 路培毅, 林革
    2009, 30 (6):  725-727. 
    摘要 ( 90 )   PDF(277KB) ( 224 )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巨厚的特低渗透砾岩油藏,前期采用 275 m 井距反九点井网注水开发,油井见效低、压力保持程度低、采油速度低,低渗透储集层较大注采井距难以建立有效水驱是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小井距试验通过细分开发层系、缩小井距、改变井网方式以建立有效水驱体系。将开发层系细分为 3 套,逐层上返,首先试验 P2w4 ,由 275 m×388 m 反九点井网加密为 138 m×195 m 反九点井网,后期转为五点井网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同时,控制单井注水量,采用点弱面强的注采政策。试验 3 a 后,与八区正常井距区块相比,各项开发指标明显好转,预计可提高采收率 8.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类型油藏储采比变化规律
    李春兰, 张广杰, 张雄君
    2009, 30 (6):  728-730. 
    摘要 ( 103 )   PDF(268KB) ( 219 )  
    储采比是油田配产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我国 100 多个油藏的动态生产数据进行分类回归,得到了低渗透油藏、水驱砂岩油藏、稠油油藏储采比变化规律数学模型,所得结果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为同类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储采比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三塘湖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国内领先
    本刊编辑部
    2009, 30 (6):  730-730. 
    摘要 ( 48 )   PDF(61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克拉美丽气田产能影响因素
    廖伟, 石新朴, 颜泽江, 李臣, 张有兴, 杜长春, 胡万庆, 刘金香
    2009, 30 (6):  731-733. 
    摘要 ( 80 )   PDF(245KB) ( 214 )  
    克拉美丽气田主要由滴西 17、滴西 14、滴西 18 和滴西 10 等 4 个气藏组成,目前后 3 个气藏已陆续投入开发。初期开发表明,不但不同区块开发效果差异明显,而且同一区块不同井单井产能差异也明显。在气藏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单井产能的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两大类,其中气藏火成岩体规模、储集空间类型和岩相岩性是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层油藏水驱开发理论模型
    张顺康, 刘炳官, 钟思瑛, 姜汉桥
    2009, 30 (6):  734-737. 
    摘要 ( 86 )   PDF(338KB) ( 261 )  
    基于 Buckley-Leverett 理论,建立了多层油藏水驱开发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具体油藏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将结果和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计算简单、快捷,计算结果准确。该模型还可以用来研究水驱纵向波及系数,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的缺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我国青藏高原发现可燃冰
    本刊编辑部
    2009, 30 (6):  737-737. 
    摘要 ( 46 )   PDF(64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双重介质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压力动态分析
    蔡明金, 贾永禄, 蔡圣权, 赵斌, 方军
    2009, 30 (6):  738-741. 
    摘要 ( 60 )   PDF(390KB) ( 230 )  
    低渗透双重介质地层压裂后可形成有限导流垂直裂缝。结合沃伦-鲁特模型,利用质量守恒和椭圆流法建立了双重介质油藏椭圆流新模型,求得在拉普拉斯空间的井底压力表达式,并对井底压力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其压力动态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井筒储集系数、裂缝表皮系数和无因次导流能力,井筒储集系数还极大地影响基岩向裂缝窜流出现的时间,并对碳酸盐岩油藏一口垂直裂缝井进行了实例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鲁克沁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吞吐开发机理
    张志东, 赵健
    2009, 30 (6):  742-744. 
    摘要 ( 86 )   PDF(268KB) ( 267 )  
    针对鲁克沁深层稠油油藏埋深、油质稠特点,提出了天然气吞吐开发的方案,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认为天然气吞吐开发除了常规的溶解降粘外,最重要的机理是稠油注气后存在拟泡点,从而形成泡沫油分散降粘。天然气吞吐过程中,从注气井井底到地层远端,地层依次分为过饱和区、饱和区及欠饱和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矿场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气藏试采特征
    王如燕, 石新朴, 颜泽江, 侯向阳, 宋元林, 潘前英, 张有兴, 刘金香
    2009, 30 (6):  745-747. 
    摘要 ( 86 )   PDF(216KB) ( 257 )  
    克拉美丽气田是在准噶尔盆地发现的第一个地质储量上千亿立方米的火山岩大气田。通过试井资料分析、无阻流量计算、无阻流量影响因素剖析、单井合理产量确定以及生产特点总结,对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气藏试气、试采特征进行探讨及认识,为今后该区的滚动开发和气藏的稳产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孔喉尺度调堵剂微球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性能
    鲁光亮, 王健, 鲁道素, 范伟, 康博, 刘长龙
    2009, 30 (6):  748-750. 
    摘要 ( 84 )   PDF(278KB) ( 266 )  
    使用 XL30 扫描电子显微镜,采用新的膨胀倍率评价方法,从微观角度测定了新型孔喉尺度调堵剂微球的形态和膨胀倍率,研究了温度、矿化度和水化膨胀时间对微球膨胀性能的影响规律。微球的粒径膨胀倍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随着矿化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随着水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调堵剂微球在尕斯油藏地层水矿化度为 17 4501 mg/L、油藏温度 126℃下膨胀 15 d,其粒径膨胀倍率为 3.93,表现出良好的抗温抗盐和老化稳定性。通过多测压点长岩心填砂管实验,研究了调堵剂微球的运移封堵性能。调堵剂微球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一定的封堵能力。利用天然岩心进行驱油实验,提高采收率达 11.8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线性水驱特征方程的实证及应用
    李发印
    2009, 30 (6):  751-753+757. 
    摘要 ( 69 )   PDF(472KB) ( 154 )  
    实证研究是水驱特征方程现场应用的基础。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现有线性水驱方程进行了优选,提出采用包络线切线法预测可采储量增长趋势。该方法对所有历史数据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预测的半对数水驱曲线符合数值模拟结果,即呈现反“S”形特征。油田开发始终是在人们的干扰下进行的,系统特征始终在变化,利用包络线切线法能更好描述油藏的当前状态与特征。现场实际资料分析表明,利用该方法分析评价水驱油田开发措施效果是可靠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百口泉油田百 34 井区薄砂体
    尚建林, 李太辉, 霍新勇, 王林生, 杨建军
    2009, 30 (6):  758-760. 
    摘要 ( 83 )   PDF(263KB) ( 257 )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油田百 34 井区克拉玛依组砂体预测为例,探讨了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开发早期薄砂体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地质统计学反演作为将地质统计学与传统反演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反演方法,提高了反演的纵向分辨率,同时可以实现多种测井参数的反演,进行储集层多参数综合描述,减少了单一参数预测的风险,为陆相砂、泥岩薄互层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体系析蜡实验
    燕良东, 朱维耀, 宋洪庆
    2009, 30 (6):  761-763. 
    摘要 ( 80 )   PDF(371KB) ( 206 )  
    通过高温高压仿真模型实验,研究了凝析油气体系在多孔介质内的固相析出机理,发现等温降压过程与等压降温过程中固相的析出具有不同特征。根据相平衡理论和界面化学原理,建立了能够模拟多孔介质中气、液、固三相相平衡的热力学模型。依据模型对实际体系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重现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合理解释了等温降压实验和等压降温实验时固相析出呈不同特征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照明分析中面向目标的波场延拓算法
    首皓, 孙鲁平, 刘红伟, 首晓洁
    2009, 30 (6):  764-766. 
    摘要 ( 51 )   PDF(340KB) ( 181 )  
    利用照明分析设计观测系统,可以避免常规观测系统设计中因地下介质均匀假设带来的误差。对波动方程正演算法中的单程波方法进行了近似,提出了一种适合三维复杂介质且面向目标区域的快速波场延拓算法,可以直接对目标区域进行照明分析,无需从地表逐层延拓,计算精度与常规单程波方法相当。通过三维模型进行检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蒙皂石砂岩铸体薄片制片新方法
    张丽霞
    2009, 30 (6):  767-780. 
    摘要 ( 82 )   PDF(112KB) ( 288 )  
    对于富含蒙皂石的粘土砂岩,按常规方法钻取岩心、洗油、烘样,制出来的铸体薄片往往形成人为裂缝,不能真实地反映孔隙特征。为此,提出了一种高蒙皂石砂岩铸体薄片制片新方法,此方法所制出的铸体薄片,反映出的孔隙特征具有保真性,避免了高蒙皂石砂岩样品因脱水收缩造成人为孔隙、人为裂缝等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核磁共振分析岩石孔隙结构特征
    王胜
    2009, 30 (6):  768-770. 
    摘要 ( 133 )   PDF(320KB) ( 501 )  
    岩石核磁共振 t2 分布能够很好地反映岩石的孔隙特征,通过岩石压汞曲线与核磁共振 t2 分布建立的转换关系无法统一转换系数值,在实际应用中产生较大误差。从岩石核磁共振弛豫机理入手,合理制作了标准物理模型,并通过图像及核磁共振分析建立了砂岩核磁共振 t2 值与孔隙半径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转换系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核磁共振分析岩石孔隙特征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用有机质耗散理论探讨石油成因
    周炎如
    2009, 30 (6):  771-777. 
    摘要 ( 120 )   PDF(725KB) ( 257 )  
    将“负熵”概念引进有机质生油领域,以微观物理为基础,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机质生油机理:在非线性和非平衡的复杂系统中,若有“负熵”输入,系统中耗散的有机质便会自组织地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石油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准东5口井获工业油气流
    本刊编辑部
    2009, 30 (6):  777-777. 
    摘要 ( 50 )   PDF(65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克拉玛依油田风城超稠油资源规模开发构想
    赵武生, 罗东坤, 张俊
    2009, 30 (6):  778-780. 
    摘要 ( 79 )   PDF(172KB) ( 299 )  
    超稠油规模开发既有热能高效利用的技术及经济问题,也有环境保护问题。针对克拉玛依风城地区超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提出下一步规模开发时,要以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为工艺技术基础,综合考虑以煤代气、热电联产、高温产出液余热综合利用、含油污水处理再回用、锅炉烟气作为驱油剂回注油层驱油及保护环境等措施,确保风城超稠油油藏经济环保高效开发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刘国璧
    2009, 30 (6):  781-781. 
    摘要 ( 44 )   PDF(74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