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裂谷盆地烃源岩中的火成岩及其活动模式——以东营凹陷为例
    金强, 翟庆龙, 万从礼
    2005, 26 (3):  231-233. 
    摘要 ( 82 )   PDF(635KB) ( 273 )  
    许多裂谷 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中分布有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综合运用东营凹陷沙三段火成岩成分、结构、构造、蚀变特征和K-Ar同位素等分析资料,结合研究区的构造地质特征,确定了火成岩成因类型以及它们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以滨南和纯西地区为例,建立了烃源岩沉积环境中水下喷溢、烃源岩埋藏过程中浅层侵入的两种火成活动模式。探讨了两种火山活动形式对烃源岩形成、生烃演化和排烃的有益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裂带封闭油气所需泥质含量物理模拟
    付广, 孟庆芬
    2005, 26 (3):  234-237. 
    摘要 ( 85 )   PDF(439KB) ( 190 )  
    在分析断层静止期垂向封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自行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模拟了断层静止期不同粒度断裂带封闭油气所需要的粘土含量的下限值。模拟结果表明,断裂带岩石颗粒粒度越粗,封闭油气所需要的粘土含量越低;反之则越高。将模拟实验结果作为断层静止期垂向封闭油气性的评价标准,应用于乌尔逊凹陷北部几条主要断层垂向封闭油气性的评价中,结果适应性良好,表明其作为断层垂向封闭油气性的评价标准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南古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分布分形特征
    王自明, 宋文杰, 杨新华, 黄川, 元军, 李兼, 杜志敏
    2005, 26 (3):  238-241. 
    摘要 ( 70 )   PDF(472KB) ( 195 )  
    针对裂缝整体分布规律这一制约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的瓶颈难题,结合实地露头考察,描述和分析了轮南古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形态和分布的自相似特征,建立了岩体裂缝分形统计方法和分维数计算方法,在对轮南古潜山岩体不同尺度网格分形统计的基础上作出了各岩体样本裂缝分布的分形曲线,最终得到了预测轮南古潜山岩体裂缝分布的分形定量公式,为建立轮南古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渗流空间模型和渗透率参数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霍尔果斯构造油气藏成藏条件
    李学义, 李天明, 姚卫江, 王兵
    2005, 26 (3):  242-244. 
    摘要 ( 81 )   PDF(463KB) ( 171 )  
    在分析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构造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解剖了构造的样式、油气成藏条件及异常高压等特点。霍尔果斯构造展现了深浅两种构造样式,侏罗系和白垩系是主要的烃源岩层,主要储集层为古近系紫泥泉子组薄层细砂岩、粉砂岩,单层厚度不大,多为2~8m,最大可达12m,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成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南缘异常高压条件下的复杂构造油气成藏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凝析气藏的形成条件
    范光华
    2005, 26 (3):  245-248. 
    摘要 ( 69 )   PDF(350KB) ( 175 )  
    塔里木盆地轮 南低隆凝析气藏分布在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属深层和超深层凝析气藏。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海相油、气,来源于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碳酸盐岩(O)和碎屑岩(C、T)储集层分2大类4个亚类圈闭组合,形成了10种类型的凝析气(田)藏。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油气也经历了多期成藏,形成了现今多种多样的凝析气(田)藏。轮南低隆是一个凝析油气富集的地区,也是今后继续深入勘探的有利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根盆地查干凹陷火成岩岩相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王惠民, 靳涛, 杨红霞
    2005, 26 (3):  249-252. 
    摘要 ( 89 )   PDF(728KB) ( 290 )  
    对银根盆地查 干凹陷中广泛分布着的火成岩相和它们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区火成岩与油气藏的关系,指出了火成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该区火成岩岩相类型有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颈相及火山沉积相,尤以溢流相最为发育;依据火山岩类通常以地震波速较高、密度大、磁化率高、电阻率大和地震波吸收能量大的特征,建立了4种火山岩岩相和4种侵入岩岩相的地震识别标志。深大断裂控制着火成岩的分布,同时控制着火成岩圈闭的分布。断裂发育带附近是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南油气田J2t2砂层组沉积相特征
    张有平, 凌支虎, 帕尔哈提, 刘文峰, 孙宇
    2005, 26 (3):  253-255. 
    摘要 ( 67 )   PDF(443KB) ( 240 )  
    在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及综合录井资料,对石南油气田侏罗系头屯河组J2t2砂层组的沉积特征、相标志、沉积相微相划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J2t2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其成分成熟度偏低,反映了沉积速度快及沉积物母岩成分复杂;由于无二元结构、具有很大的宽深比和河道与心滩位置不固定等特征,其沉积相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可划分为河床亚相和泛滥平原亚相,进一步分为河道沉积、心滩、天然堤、岸后湖、洪泛平原和决口扇等微相,并指出它们在纵向上的沉积序列特征及砂体展布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沾化凹陷馆上段沉积相的新认识
    杨东明
    2005, 26 (3):  259-262. 
    摘要 ( 78 )   PDF(549KB) ( 172 )  
    通过岩心、录井、 测井以及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研究,提出了该区段为浅水湖泊沉积新认识,并且引用大量的实例从浅水湖泊相的4个沉积特征进行类比验证。提出了确定浅水湖泊岸线的暗色泥岩百分含量方法,并且进一步勾画出沾化凹陷馆上段的沉积相分布。浅水湖泊相的席状砂和垛状滩坝砂体将成为新的有利含油砂体,在后期勘探开发中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口——青化砭地区长2——长7油气运聚模式
    管红, 王震亮, 王晓梅
    2005, 26 (3):  263-265. 
    摘要 ( 92 )   PDF(384KB) ( 198 )  
    在分析鄂尔多 斯盆地川口一青化砭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长7油层组)油气基本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该地区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成藏动力发育过程。结果发现,孔隙性砂岩体是该地区油气运移的主要输导体,砂体的展布样式直接控制该地区油气富集的部位。早白垩世期间,延长组内异常流体压力发育,砂体输导性能优越,成藏动力和输导体性能配置良好,是川口一青化砭地区主要的成藏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川口一青化砭地区3种主要的油气运聚模式:邻源就近聚集型,近源顺层聚集型和远源跨层聚集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和盆地北部油气勘探前景
    付建奎, 李永铁, 刘忠
    2005, 26 (3):  266-268. 
    摘要 ( 99 )   PDF(399KB) ( 192 )  
    前人大多认为民 和盆地北部地区(主要包括周家台低隆和永登坳陷)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从构造演化、保存条件、烃源岩发育、主要生烃期与圈闭形成的匹配性及储集层物性等几个主要的石油地质条件对比来看,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后期经历的构造反转强度不同,盆地南北部保存条件存在差异,北部地区差于南部巴州坳陷;烃源岩在盆地北部地区的发育亦可能较南部差;主要生烃期与圈闭形成的匹配性,北部地区不如巴州坳陷;受早期深埋的影响,储集层物性在北部地区可能较南部地区更差。总体而言,盆地北部地区的勘探前景不如巴州坳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北东斜坡含油性检测
    李在光, 杨占龙, 郭精义, 黄云峰, 谢楠
    2005, 26 (3):  269-271. 
    摘要 ( 60 )   PDF(630KB) ( 209 )  
    在地震属性- 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分解技术、压制断层及泥岩等地震信息,结合已知油水井的产油气情况,可以大致确定油层的范围。在多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集层含油性的关系,并通过多种评价模型,利用信息融合、拓扑聚类、多参数分类等方法,达到各种特征场最佳综合的目标,从而减少了多解性,更精确地确定油层的平面分布范围。对邻近没有钻井的砂体,也可以类比判断出其最有可能含油的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谱分析法对小波母函数的探讨及小波时频分析
    刘兰锋, 刘全新, 雍学善, 高建虎
    2005, 26 (3):  272-274. 
    摘要 ( 76 )   PDF(568KB) ( 273 )  
    应用谱分析的方法,对小波母函数作了深入的探讨。针对Morlet小波通过理论推导和数据试验,确定了衰减因子与主频的关系、衰减因子与尺度参数的关系、衰减因子与频率域滤波器品质因子(带宽)的关系。从时频分析原理出发,并用谱分析法确定的小波函数,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实现了小波时频分析。通过对理论模型试验分析验证了其正确性,并在实际应用中与傅氏变换做了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定源建场测深法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勘探试验
    张长江, 李志明, 何毅, 董卫斌, 何展翔
    2005, 26 (3):  275-277. 
    摘要 ( 80 )   PDF(509KB) ( 182 )  
    固定源建场测深法是一种人工场源瞬变(时间域)电磁测深方法。该方法在地形.地质构造复杂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了勘探试验。试验剖面清晰地揭示了断裂.地层与构造特征,勾画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对强烈变形带、叠瓦冲断带、反向冲断带、前缘向斜带及局部构造都有清晰的显示。这表明固定源建场测深法在地形、地质构造复杂的山前带也可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底界划分
    徐常胜, 王斌, 杨梦云, 陈永军, 吴海生
    2005, 26 (3):  278-279. 
    摘要 ( 76 )   PDF(437KB) ( 240 )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与侏罗系界限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方案,这给综合研究造成了混乱。白垩系与侏罗系的界线对应于燕山构造运动第Ⅱ幕产生的不整合面,在其这一不整合面上下发育众多地层-岩性圈闭,因此,白垩系底界的划分将直接影响地层-岩性圈闭的识别。基于生物群组合特征、岩性组合特征、地质模型、正演模型、地震反射等多方面资料进行不同方案的对比和论证,确定了合理的分层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低渗砂岩气藏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
    贺承祖, 华明琪
    2005, 26 (3):  280-284. 
    摘要 ( 100 )   PDF(344KB) ( 255 )  
    根据毛细管束模型,在分形几何、表面与胶体化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渗砂岩气藏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孔喉半径及其高宽比小,分形维数,毛细管弯曲度和孔-喉径比大。物性特征表现为渗透率低并对应力敏感、毛细管压力和束缚水饱和度高,但原生水饱和度则可能很低,纵向气、水分布异常——气、水分界模糊和可能气、水倒置,自由分子流动与粘滞流动共存以及气高速非达西流动和水低速非达西流动显著。从已建立的理论关系式来看,各种结构参数对物性参数的影响不尽--致,如孔喉半径对渗透率的影响比对毛细管压力的影响大,而分形维数对毛细管压力比对渗透率的影响要大。水膜厚度不影响孔喉有效尺寸,仅通过改变润湿性影响气、水分布,从而影响气、水的相渗透率。在低渗气藏中因孔喉很小,分子自由流动明显,无论在室内或地下均需校正滑脱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产能分析
    尹洪军, 刘宇, 付春权
    2005, 26 (3):  285-287. 
    摘要 ( 99 )   PDF(254KB) ( 278 )  
    建立并求解了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縫井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绘制并分析了产能动态典型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产时间增长,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影响显著,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井的产量下降得就越快。裂縫导流能力和表皮效应均对压裂井初期产能影响显著。导流能力越大,压裂井的产量就越高。随着裂縫导流能力的增加,井的增产幅度不断降低。表皮效应越严重,裂縫井的产量就越低。这对深入认识低渗透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生产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各种确定气井无阻流量方法的剖析
    唐洪俊, 林萍
    2005, 26 (3):  288-289. 
    摘要 ( 157 )   PDF(141KB) ( 309 )  
    讨论了 4种确定气井无阻流量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计算精度与应用条件,优点与不足,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种方法的应用条件,这对于不同油井确定无阻流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25东交联聚合物—预交联凝胶颗粒复合调驱试验
    娄兆彬, 王志鹏, 邹丽, 李涤淑
    2005, 26 (3):  290-292. 
    摘要 ( 83 )   PDF(329KB) ( 238 )  
    针对高温高盐的严重非均质油藏,提出了交联—预交联复合调驱的技术设想,以进-步挖掘开发中后期高含水油藏的剩余油潜力,交联-预交联复合调驱结合了两种调驱剂不同的驱油机理,以实现驱替过程中的调堵协同作用。为验证技术可行性,复合调驱技术首先在文25东块实施,试验共选择了9个井组,实施完成7个井组,共注各种调驱剂7.922 6x10 m',总体效果实现了注入压力升高、改善波及体积的目的,试验累积增油8305t,是单纯预交联调驱增油效果的13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扶余油田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
    邸胜杰, 吕振山, 张卫帼
    2005, 26 (3):  293-295. 
    摘要 ( 78 )   PDF(210KB) ( 205 )  
    介绍了 扶余油田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的基本概况,不同微生物采油工艺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状况。通过扶余油田单井微生物吞吐、微生物清防蜡、微生物堵水调剖以及激活本源菌矿场试验的基因跟踪检测和动态分析,分析了影响矿场试验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微生物吞吐.微生物清防蜡、微生物堵水调剖和激活本源菌共进行341井次,增加原油产量28375t,投入产出比均大于12.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简单,实施方便、成本低、效益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动态资料预测注水开发油田驱油效率
    何贤科, 陈程
    2005, 26 (3):  296-297. 
    摘要 ( 74 )   PDF(181KB) ( 182 )  
    驱油效率是注水开发油 田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都由实验室水驱岩心实验得到。实验室测定的只是最终水驱油效率,不能用来描述开发过程中的相关状况。根据水驱油藏特征,在丙型水驱曲线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利用油田地质参数和生产历史数据预测注水开发油田驱油效率的公式。双河油田某开发层系的实例研究表明,这里提出的方法在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具有形式简练、易于计算和结果可信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藏水平井水平段压力分布研究
    李平, 李海涛, 王永清, 罗钟鸣, 秦薇, 吏锋兵
    2005, 26 (3):  298-300. 
    摘要 ( 75 )   PDF(276KB) ( 181 )  
    根据气藏内气体的流动模型和水平井井简内流体的流动模型,建立了耦合模型,通过该耦合模型对气藏中的水平井井简内单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由于所用气藏模型压力分布较为复杂,使得水平井的流动计算变得相当复杂,应用表征流动特性的非线性方程对空间进行迭代计算,再向时间推进。通过编制实用计算程序计算气藏水平井压力分布,为水平井的设计开采提供一定 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藏中硫的沉积机理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翟广福, 李晓平
    2005, 26 (3):  301-303. 
    摘要 ( 119 )   PDF(289KB) ( 222 )  
    在天然气生产开发中发现了 大量含硫气藏,而且天然气中元素硫的析出、沉积给含硫气井(藏)的生产开发带来了很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调研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元索硫的沉积机理、影响元索硫沉积的因索以及预测元索硫沉积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概述,总结了硫的沉积对气井(藏)生产开发影响的几点认识,并指出了在含硫气井的生产开发中急待解决的部分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FMI资料在罗家—垦西地区沉积相分析中的应用
    张丽艳, 金强, 王居峰
    2005, 26 (3):  304-306. 
    摘要 ( 84 )   PDF(726KB) ( 257 )  
    在胜利油田罗家—垦西地区利用岩心刻度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资料,对比分析了FMI动态图像形状和颜色所反映的岩性、沉积构造、岩石结构特征、沉积韵律性等地质特征,与常规测井资料有机结合分析了砂砾岩地层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划分了6种主要岩相,建立了岩相划分模式,并进行了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克服了FMI资料解释地质现象存在的多解性,扩大了FMI资料的地质应用范围。为砂砾岩储集层规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含放射性矿物剖面岩性解释及泥质校正
    刘东付, 邵春华, 胡再凯
    2005, 26 (3):  307-309. 
    摘要 ( 78 )   PDF(371KB) ( 216 )  
    吐哈盆地富含放射性矿 物砂岩储集层接近或高于邻近泥岩的自然伽马测井值,储集层泥质含量求取、岩性判别等的岩性解释无法用常规石英砂岩的测井解释方法进行。因此提出了补偿中子与补偿密度交会法进行砂泥岩剖面岩性分析、补偿中子与有效孔隙度差值法进行泥质含量求取等方法。另外还提出了不同砂泥岩电性特征情况下的砂岩储集层中泥质对电性的影响机理及其校正方法。这些方法在吐哈盆地放射性砂泥岩剖面的测井与地质评价中见到了良好效果,对其他地区此类地层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波形分析在塔河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杨子川
    2005, 26 (3):  310-312. 
    摘要 ( 63 )   PDF(737KB) ( 190 )  
    以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结构所特有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为出发点建立地质模型,研究波形的全方位特征及合成机理,依据钻井,测井等资料,建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根据地震波的波形对储集层的发育程度作出预测。该方法在塔河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交地震道在二维地震岩性解释中的应用
    李毓丰, 桑洪, 马全天, 王成林, 金英爱, 刘虎
    2005, 26 (3):  313-315. 
    摘要 ( 85 )   PDF(517KB) ( 190 )  
    正交地震道建立在复地震道的概念之 上,与实地震道构成复地震道的虚部和实部。对实地震道进行90相移滤波得到正交地震道的同时,地震子波的形态由零相位子波变为不对称子波。因此,正交地震道能突出反映实地震记录中某些模糊.朦胧的振幅信息。一般在常规显示的剖面中,二者没有明显区别,仅有90°相位差。当采用合适的显示参数后,有时振幅差异性较明显。在二维偏移地震剖面及其正交地震道剖面上将对应层段的振幅值进行对比解释,平面上找出振幅异常区,即为可能的岩性异常体的分布范围。笔者用该方法在塔里木盐地塔中32井以北、以西志留系内幕发现了一个振幅异常分布区,该异常与塔中32井.塔中34井钻探结果吻合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遥感技术在优化地震测线部署中的应用
    胡艳, 张友焱, 叶勇, 叶和飞
    2005, 26 (3):  316-317. 
    摘要 ( 59 )   PDF(288KB) ( 170 )  
    复杂地区由于 其特殊性,往往信噪比很低,数据处理难度大,而提高数据信噪比,重点应放在野外数据采集阶段。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霍10井山地三维地震测线部署为例,论述了利用高精度遥感技术提供的精细地质信息、数字高程信息、地貌信息、地表岩性等信息优化地震部署,可以改善地震资料品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勘探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由构造抬升引起的水溶气脱溶成藏问题
    王青, 张枝焕
    2005, 26 (3):  318-321. 
    摘要 ( 69 )   PDF(283KB) ( 244 )  
    阐述了控制天然气在地层水中溶解度的地质因素 ,介绍了水溶气脱溶量的计算方法和天然气在地层水中溶解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存在构造拍升造成水溶气脱溶转化成游离气现象的3个典型气藏实例(西西伯利亚盆地乌连戈伊气田、四川盆地威远气田和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分析,讨论了游离气气藏中甲烷含量高的组分特征及其主要原因,总结了此类气藏成藏模式,提出了构造抬升造成水溶气脱溶成藏的4个主要控制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坡折带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游李伟, 彭军, 陈果, 汪彦
    2005, 26 (3):  322-325. 
    摘要 ( 90 )   PDF(401KB) ( 271 )  
    坡折带理论是层序地层 学在陆相盆地应用中的新发展。在分析坡折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指出,坡折带对陆相盆地层序发育、沉积体系域和砂体分布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油气运聚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根据坡折带确定陆相盆地的首次湖泛面、砂体及烃源岩的分布范围。讨论了坡折带与非构造油气藏的关系,阐述了如何利用坡折带理论指导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坡折带理论是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又一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中国陆壳是富烃陆壳
    郭占谦, 杨海博
    2005, 26 (3):  326-330. 
    摘要 ( 124 )   PDF(307KB) ( 289 )  
    中国陆壳是全球九大陆壳中唯一一个四面受挤的陆壳,是火山活动最活跃而广泛的陆壳,也是世界上板内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区。从中国陆壳所含C、H元素质量分数分析,中国陆壳的C、H元素质量分数高于全球平均含量的克拉克值。因此,由C、H元素组成的烃类物质理应高于全球陆壳含烃量的平均值。而火山活动活跃正是中国陆壳富烃的原因之一:火山活动为有机生烃机制贡献了灶体生烃模型;火山活动的热液流体为有机生烃机制贡献了催化生烃模型;火山活动带来的幔源CO2和H2贡献了合成生烃机制;火山活动带来的热液水贡献了无机碳化物生烃模型;火山活动还直接贡献了幔源烃。所以中国陆壳理应为富烃陆壳。根据中国陆壳和上陆壳的C、H元素质量分数均高于全球平均值推论,中国的陆壳和上陆壳也应富含烃类物质。已有70年开发史的玉门油区于2002年在盆地的基底岩石中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玉门油区,表明在我国陆壳深层仍有大量的油气资源有待勘探、发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初次运移机理分析
    李传亮
    2005, 26 (3):  331-335. 
    摘要 ( 67 )   PDF(465KB) ( 261 )  
    根据力学和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 对油气初次运移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分析。研究认为,油气是以连续相的形式从源岩运移到储集岩的。油气运移的动力是浮力和毛细管压力的共同作用。因油气初次运移为自然驱替,因此源岩的排烃效率较高。但油气的聚集和油气藏的形成,对源岩厚度有一定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石弹性变形中孔隙度变化的研究
    任勇, 孙艾茵
    2005, 26 (3):  336-338. 
    摘要 ( 75 )   PDF(220KB) ( 309 )  
    从两方面研究 了弹性变形中孔隙度的变化情况。首先,借助于岩石的4个压缩系数及其相互关系,从理论,上证明了孔隐度的变化与净围压有直接的关系,即若净围压不变,孔隐度也不会改变;反之,孔隙度将变化。另一方面,从实验角度用反证法证明了弹性变形中孔隙度是变化的,即先假设孔隙度不变,推导出岩石骨架颗粒压缩系数的表达式,再借助于实验数据将计算值与实测的岩石骨架颗粒压缩系数值对比,若两者相差特别大,则原假设就不成立。理论与实验计算结果都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岩石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孔隙度是变化的,孔隙度不变性原则并不成立,因而孔隐度校正是有依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四维地质学
    А.С.Кашик, С.Б.Денисов(俄)
    2005, 26 (3):  339-342. 
    摘要 ( 128 )   PDF(569KB) ( 138 )  
    四维地质空间是由人们所熟悉的三维地 质空间与时间轴共同组成。在四维地质空间中被记录下来的地质过程,是用于恢复地质空间的基础。在四维地质学的概念中,地质过程可用“时间链"来描述。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时间轴切片,就对某一时刻的地质意义做出解释。目前四维地质模型广泛应用了古构造、古地貌和沉积环境的分析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地质专家 尤绮妹
    2005, 26 (3):  343-343. 
    摘要 ( 33 )   PDF(156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