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中国陆相致密油成藏模式及地质特征
    闫伟鹏,杨涛,马洪,郭彬程,黄福喜,唐惠
    2014, 35 (2):  1-1. 
    摘要 ( 135 )   PDF(300KB) ( 239 )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证实,致密油在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广泛分布,已在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等盆地获得一些重要发现,但目前对中国致密油的认识程度还比较低。根据陆相敞流湖盆湖平面上升—下降旋回碎屑岩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以及封闭、咸化湖盆沉积特征,烃源岩与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和配置关系,致密储集层岩性等因素,将中国致密油划分为4种成藏模式,3种源储配置关系和砂岩、碳酸盐岩两大类储集层类型,并对不同模式下形成的致密储集层规模和物性等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油气勘探意义,以期为中国陆相致密油勘探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天然气聚集与分布新认识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
    李君1,2,吴晓东1,杨柏松3,杨慎2,刘艳4,林世国2
    2014, 35 (2):  1-1. 
    摘要 ( 86 )   PDF(300KB) ( 331 )  
    详细地研究了天然气成藏与分布规律后指出,中国天然气聚集与分布具有旋回性、序列性、平衡性、溯源性和多期性的特点,即每一个大地构造沉积旋回为一个天然气成藏系统,每个系统内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表现为一定系列,聚集成藏的重要因素是运移动力与阻力达到平衡,离烃源岩越近聚集效率越高,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具多期成藏特征。大气田的形成与分布受5种特性控制,烃源岩内及紧邻源岩地区、不整合带和断裂背斜带是大气田分布有利地区,除现今发现较多的不整合带和断裂背斜带外,源内和近源地区应是未来重要勘探区域。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石炭系—二叠系、四川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库车坳陷北段侏罗系等区带是下一步勘探天然气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羌塘盆地南部下侏罗统曲色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杜佰伟1,2,彭清华1,谢尚克1,郑博1
    2014, 35 (2):  1-1. 
    摘要 ( 54 )   PDF(300KB) ( 148 )  
    对羌塘盆地南部下侏罗统曲色组页岩出露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研究认为,羌塘盆地下侏罗统曲色组黑色页岩厚度大(600~1 200 m),有机碳含量高(0.40%~9.65%),热演化程度高,页岩镜质体反射率为1.78%~2.15%,具有形成页岩气藏资源的良好潜力。依据研究区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特征以及页岩矿物成分、孔裂隙和吸附性研究等气源岩和储集层方面综合分析,优选出毕洛错—木苟日王和其香错—噶尔敖包2个页岩气勘探远景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濮凹陷异常高压油气藏形成机理
    薛国刚1,高渐珍2
    2014, 35 (2):  1-1. 
    摘要 ( 81 )   PDF(300KB) ( 200 )  
    研究了东濮凹陷异常高压油气藏的特征后指出,东濮凹陷内的异常高压可分为烃源岩层异常高压和储集层异常高压。导致烃源岩层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是晚期生烃作用;造成储集层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是的盐岩或致密泥岩的有效封堵作用、油气充满度及油气成熟度。二次生烃是造成深层异常高压油气藏晚期成藏的原因,具有成藏形成时间晚,运移距离短,气油比高,油气藏压力系数较大,分布在隆起带翼部或构造斜坡带,埋深一般小于4300 m的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21井区夏子街组二段沉积物源方向及沉积相特征
    张有平
    2014, 35 (2):  1-1. 
    摘要 ( 60 )   PDF(300KB) ( 231 )  
    综合运用重矿物组合、地震相、波阻抗反演、单井与联井相剖面分析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等手段,对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中二叠统夏子街组二段沉积物源及沉积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子街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主要物源方向为北北西向。百21井区夏子街组二段发育5个沉积旋回,下部2个旋回以辫状水道沉积为主,上部3个旋回以辫流带侧缘及漫溢带沉积为主,反映扇体沉积范围缩小的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赋存力学机制
    左罗1,2,3,熊伟1,2,郭为1,2,3,高树生1,2,胡志明1,2
    2014, 35 (2):  1-1. 
    摘要 ( 82 )   PDF(300KB) ( 383 )  
    从页岩孔隙类型及大小出发,详细分析了页岩气在各类孔隙中的受力情况,并借助Lee势能函数分析了页岩气在各类孔隙中的赋存状态。指出,页岩孔隙大体上可分为有机质孔隙、黏土矿物孔隙和非黏土矿物孔隙3大类,甲烷分子在各类孔隙中主要受到色散力作用,靠近孔隙壁面的气体分子受到孔隙壁面分子色散力作用被吸附,未受到壁面作用的分子则在孔隙中央呈游离状态;随着页岩各类孔隙孔径的增大,孔隙中受壁面分子影响的区域比例变小,孔隙的吸附能力减弱,吸附气主要赋存在小于10 nm的孔隙中;含有大量微孔隙的有机质和黏土的吸附能力比其他矿物强;在有机孔和黏土孔中页岩气以吸附气和游离气的方式存在,而在矿物孔中主要以游离气方式存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南凹陷南屯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类型
    李艳杰,张亚金
    2014, 35 (2):  1-1. 
    摘要 ( 56 )   PDF(300KB) ( 245 )  
    位于塔木察格盆地南部的塔南凹陷岩性油藏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深入分析了该区岩性油藏形成条件后指出,塔南凹陷南屯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发育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及近岸水下扇中扇、远岸水下扇相带为岩性油藏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输导类型多,主要有断层、孔隙、裂缝、砂体等4种类型;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是两套区域盖层;研究区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和断层-岩性油藏3种油气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侏罗系七克台组致密油储集层特征
    朱有信,李新宁,蒲振山,赵 昊,马 强,宋学良
    2014, 35 (2):  1-1. 
    摘要 ( 72 )   PDF(300KB) ( 221 )  
    应用大量烃源岩和储集层测试数据,结合测井与地震研究成果,系统地研究了吐哈盆地侏罗系七克台组致密油有利区的分布和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结果表明,致密油储集层主要分布在七克台组上段,在台北凹陷大面积分布,厚度一般30~130 m. 岩性以灰质白云岩、暗色泥岩和泥灰岩为主,普遍发育构造缝、晶间微孔及溶蚀微孔,脆性矿物(石英+碳酸盐矿物+长石)平均含量高于65%. 致密储集层下伏一套区域稳定分布的半深湖相泥岩,与上覆储集层大面积叠置接触。通过叠合优质烃源岩和致密储集层,预测了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地区,甜点区面积约550 km2,主要集中在胜北11井—胜北10井—连砂2井周围地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中浅层流体压力封存箱形成机理
    喻廷旭1,张君峰2,汪立群3,薛建勤3,许 浩1,王 凯3
    2014, 35 (2):  1-1. 
    摘要 ( 63 )   PDF(300KB) ( 241 )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中浅层油藏具有异常低压、常压和异常高压并存的特征。针对南翼山油田中浅层压力分布特征,从封存箱流体性质和封闭性入手,结合压力预测和封存箱空间展布特征,剖析南翼山油田的中浅层流体压力封存箱组构模式,阐明南翼山油田浅层流体压力封存箱特征。研究表明,南翼山油田中浅层油藏封闭性良好,原油油质轻、黏度低、饱和烃m(∑nC21-)/m(∑nC22+)值反映出较好的封闭条件。从预测压力系数和实测压力系数连井剖面可以看出,南翼山油田中浅层异常低压和常压-弱异常高压封存箱具有垂向叠置、顺层分布的特征,异常低压封存箱中由于差异充注,造成断层附近出现局部异常高压带。封存箱组构模式为:底板为具有毛细管压力和异常压力双重封闭机制的上干柴沟组烃源岩;顶板为上油砂山组咸化沉积的夹膏盐岩层的泥岩和泥灰岩;具有侧向封堵作用的逆冲断层面、岩相和储集层物性渐变为封存箱的边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西地区古近系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李萌瑶1,赵 欣1,周 科1,王有孝2
    2014, 35 (2):  1-1. 
    摘要 ( 60 )   PDF(300KB) ( 198 )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古近系下油砂山组和下干柴沟组油砂抽提物及原油样品饱和烃的GC-MS分析,研究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油砂和原油形成于还原性较强的盐湖环境,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干酪根,含有丰富C27规则甾烷、藿烷和长链三环萜烷,反映了低等水生藻类和细菌对有机质成烃的贡献。m(αααC29甾烷20S)/m[αααC29甾烷(20S+20R)]值和m(αααC29甾烷ββ)/m[αααC29甾烷(αα+ββ)]值揭示下油砂山组和下干柴沟组油砂是低成熟—成熟原油运移至储集层后而形成的。部分低碳数正构烷烃及姥鲛烷、植烷等的缺失,表明油砂中烃类曾受到了强烈的细菌微生物改造等次生蚀变作用,这与油砂受构造运动被抬升而暴露于地表的地质背景相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呼图壁储气库紫泥泉子组紫二砂层组储集层新认识
    李一峰1a,李永会2,高 奇1a,王 彬1a,李道清1a,庞 晶1a,李文静1b
    2014, 35 (2):  1-1. 
    摘要 ( 93 )   PDF(300KB) ( 327 )  
    为保证北疆地区稳定供气和西气东输二线战略安全,选定呼图壁气田改建地下储气库。根据新的钻井取心及测井等资料,对储气库紫泥泉子组紫二砂层组储集层岩石矿物组成和物性变化等进行了分析,将储集层分为好储集层、中等储集层、较差储集层和差-非储集层,认为E1-2z1-1 2 层属于中等储集层,从而为后期改建的地下储气库稳步运行与逐步扩容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义童氏图版的建立与应用
    陈元千,郭二鹏
    2014, 35 (2):  1-1. 
    摘要 ( 89 )   PDF(300KB) ( 432 )  
    童宪章院士于1978年提出的确定水驱油藏采收率的图版法,被我国1989年、1998年和2010年发布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国家标准所引用,并定名为童宪章图版法。该图版具有直观、简明和易用的特点,深受广大油藏工程师的重视。然而,由于童氏图版制作是以极限含水率98%为基础,在实际应用时会受到一定限制,并会导致预测采收率的不确定性。在研究童氏图版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童氏图版关系式,建立了不同极限含水率的图版。通过含水率的拟合确定水驱油田的采收率,进而确定油田的可采储量。实例应用表明,广义童氏图版是实用有效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及特征值方法
    王军磊1,位云生1,陈 鹏2a,韩会平2a,黄有根2b,2c
    2014, 35 (2):  1-1. 
    摘要 ( 65 )   PDF(300KB) ( 230 )  
    基于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动态有限导流因子模拟裂缝内的变质量流动规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及压降叠加原理研究裂缝之间的相互干扰,建立以各裂缝产量及井筒压力为变量的线性方程组。通过数值反演-数值迭代确定气井压力动态,划分出(双)线性流、早期线性流、早期径向流、复合线性流及复合径向流等5个特征流动段,同时利用渐进分析和等效井径原理给出对应的压力及导数近似表达式,结合特征值法原理,计算地层渗透率、裂缝长度、导流能力、表皮因子等参数,形成适用于分段压裂水平井的特征值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标分析对轮古油田轮古7试验区开发工作的启示
    任康绪,宋新民,章寒松,王 珏,杜宜静,王幸蒙
    2014, 35 (2):  1-1. 
    摘要 ( 67 )   PDF(300KB) ( 167 )  
    对标分析表明,轮古油田轮古7试验区与毗邻的塔河油田A—G区石油地质条件相似,原油地质储量丰度基本一致。两个油田均采用不规则布井、一套井网衰竭式开发。轮古7试验区目前总体钻井密度低于塔河油田A—G区,但局部位置钻井较密集。通过主要开发指标的对比,轮古7试验区在累计产油、井均产油、采油指数、中高产井比例、原油采收率等方面均偏低,但综合含水率偏高,开发成效远低于塔河油田A—G区同期的开发水平。分析认为,目前轮古7试验区原油剩余资源量多、开发潜力巨大。当前最为迫切的工作是做好采油井的稳油控水治理,下一步要在加强剩余油分布和油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调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厚层稠油油藏火驱受效状况识别与调控技术
    江 琴,金兆勋
    2014, 35 (2):  1-1. 
    摘要 ( 69 )   PDF(300KB) ( 451 )  
    辽河油田高3618块为典型的厚层砂砾岩稠油油藏。该油藏在蒸汽吞吐开发末期开发效果差、井间大量剩余油无法动用,为此,于2008年5月开展火驱先导性试验,并逐步扩大规模到13个井组。经对火驱开发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点火、连通状况评价、燃烧状况评价、燃烧前缘评价、火驱见效特征评价”等5项关键配套技术,通过现场应用使高3618块火驱开发效果逐步转好,基本达到了“点火成功、普遍受效、高温燃烧、均匀推进”的预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集层酸压增产机理
    赵顺超1,罗志锋1,袁学芳2,赵立强1,叶 静1
    2014, 35 (2):  1-1. 
    摘要 ( 69 )   PDF(300KB) ( 226 )  
    水力压裂和基质酸化对裂缝性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增产改造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酸化压裂应用于该类储集层,增产效果非常显著。针对具体储集层计算了天然裂缝产生剪切滑移的条件,同时模拟了酸液对钙质充填裂缝以及剪切滑移裂缝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与常规增产作业相比,酸压主要依靠2种作用获得较高的导流能力:天然裂缝在水力作用下发生剪切滑移,裂缝能依靠其表面的凹凸不平形成自支撑;酸液溶蚀裂缝中充填物、伤害物以及部分岩石基质使得残余裂缝未闭合空间增大,从而增加了裂缝的导流能力。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工艺实施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低浓度有机铬交联聚合物凝胶驱油效率研究
    李 森1,程志强2,李荣华2,乔 琦2,魏秀萍2
    2014, 35 (2):  1-1. 
    摘要 ( 58 )   PDF(300KB) ( 240 )  
    通过物理模拟并联岩心驱油实验,得到在岩心渗透率极差为60倍条件下,聚合物质量浓度在200~800 mg/L,铬交联聚合物凝胶注入总量为0.2 PV时,凝胶体系随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明显下降。实验结果表明,超低质量浓度聚合物有机铬凝胶体系采用成胶后注入油层,具有较高的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避免了聚合物凝胶在岩心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对成胶效果的影响,双管岩心驱油实验可提高采收率9%~16%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层气压缩因子解析计算模型的建立
    孙红明1,傅雪海1,2,丁永明3,梁跃林4
    2014, 35 (2):  1-1. 
    摘要 ( 71 )   PDF(300KB) ( 422 )  
    煤层气压缩因子是计算煤储集层游离气含量的必要参数。在煤层气领域一般通过查甲烷压缩因子表获取煤层气压缩因子数据,但用此方法获得的甲烷压缩因子数据精度不高。为了建立适用于煤层气化学成分组成及煤储集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煤层气压缩因子解析计算模型,利用REFPROP 8.0软件计算了温度273.15~373.15 K、压力0~30 MPa时的甲烷压缩因子,使用多项式回归方法,建立了以对比温度和对比压力为自变量的甲烷压缩因子解析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应用对比状态原理与加权处理方法,建立了不同气体成分组成条件下的煤层气压缩因子解析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小于2.5%,平均相对误差为1.48%,模型可以应用于计算煤储集层游离气含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锶同位素比值评价鲁迈拉油田储集层连通性
    周家胜1,田昌炳1,张为民1,王 钊2
    2014, 35 (2):  1-1. 
    摘要 ( 71 )   PDF(300KB) ( 291 )  
    储集层连通性评价对于油气田高效开发至关重要,对其认识的准确性将影响油藏储量评估、开发策略制定,甚至决定油气田开发的成败。评价储集层连通性的方法通常有沉积相分析、岩相分析、地层压力分析、流体组分分析等,但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根据伊拉克鲁迈拉油田取心井的岩心残余盐锶同位素信息,分析研究了储集层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连通性,认为主力砂岩储集层Main Pay油藏纵向上互不连通,可划分3套开发层系;主力碳酸盐岩储集层Mishrif油藏平面连通性较好,油水界面受构造控制;潜力储集层Yamama油藏在平面上连通较差,油水关系复杂,流体分布受岩性控制。实践证明,利用岩心残余盐锶同位素信息评价储集层连通性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数据的空间采样与能量联合规则化方法及应用
    张 涛,王宇超,田彦灿,鲁烈琴
    2014, 35 (2):  1-1. 
    摘要 ( 45 )   PDF(300KB) ( 290 )  
    研究了地震数据对叠前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后指出,地震数据的叠前数据规则化不仅要对数据的空间采样进行均一化处理,也要对数据的能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借道的方法对数据空间采样不均进行规则化处理,可提高偏移成像信噪比;通过三角剖分的方法对数据振幅能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减少偏移划弧现象,使成像道集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属性更加明显。在南堡探区应用叠前数据联合规则化技术后,不仅使浅层信噪比提高,而且深层噪音也得到很好的压制,从而提高了保幅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技术及现场应用
    路艳军1,杨兆中1,李小刚1,黄军平2,张世德2
    2014, 35 (2):  1-1. 
    摘要 ( 82 )   PDF(300KB) ( 362 )  
    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技术由于施工简单、作业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低孔、低渗、低压油气藏的水平井增产改造中。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的关键是裸眼完井工具,其中封隔器、滑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的完井工具结构及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水平井裸眼压裂起裂模型,推导出水平井裸眼完井起裂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管柱摩阻公式、孔眼摩阻公式和静液柱压力公式计算压裂施工时的井口施工破裂压力,得出实际施工曲线中的破裂压力与理论破裂压力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最后通过现场实例计算了水平井裸眼分段裂缝起裂压力,并分析了影响滑套打开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灰岩分类新方案
    金振奎,邵冠铭
    2014, 35 (2):  1-1. 
    摘要 ( 107 )   PDF(300KB) ( 1070 )  
    石灰岩分类是石灰岩成因及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但目前在中国尚无一种普遍接受的石灰岩分类方案。由于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方案,造成了同一类石灰岩有不同的名字,或同一个名字含义不同等混乱现象。在充分研究前人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石灰岩分类方案。根据结构组分类型及含量等特征,将石灰岩分为灰泥石灰岩、含颗粒灰泥石灰岩、颗粒质灰泥石灰岩、颗粒石灰岩(包括灰泥颗粒石灰岩、亮晶颗粒石灰岩)、礁石灰岩(包括亮晶礁石灰岩、灰泥礁石灰岩)、礁砾屑石灰岩(包括亮晶礁砾屑石灰岩、灰泥礁砾屑石灰岩)。每一类还可根据颗粒类型或造礁生物类型进一步细分。此外,还可采用三级命名法,根据矿物成分进一步细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油聚集特征及潜力盆地选择标准
    马 锋1,王红军1,张光亚1,贺正军1,杨柳燕1,李 飞2
    2014, 35 (2):  1-1. 
    摘要 ( 87 )   PDF(300KB) ( 541 )  
    根据北美成熟页岩区块勘探开发总结的8大参数,提出了致密油10大聚集特征:特定页岩类型;有机质丰度达到一定指标;有机质热成熟度在生油窗之内;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富有机质页岩厚度达到一定规模;页岩间存在孔渗较好夹层;存在超高压条件;页岩具有高杨氏模量和低泊松比;脆性矿物含量高;原油为轻质油。在此基础上,揭示致密油和页岩气在烃源岩品质和储集层经济开发特征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北美致密油富集石油地质条件,给出致密油盆地页岩潜力评价标准:有机碳含量大于2%,镜质体反射率为0.5%~1.3%,致密油相对密度小于0.87 g/cm3,黏度小于10 mPa·s,参照此标准筛选出全球98个具有致密油勘探潜力的盆地,致密油集中分布在中生界和古生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边缘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组合
    唐洁云1,何登发1,傅 巍1,陈新华2,王玉梅2,马月琴2
    2014, 35 (2):  1-1. 
    摘要 ( 56 )   PDF(300KB) ( 120 )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油气主要分布在三叠系油气成藏组合、侏罗系油气成藏组合和白垩系油气成藏组合中。烃源岩为三叠系泥页岩、侏罗系泥页岩和白垩系泥页岩;区域盖层主要为白垩系页岩。以构造圈闭为主,主要是断块圈闭。生烃高峰期主要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为生气高峰期,北部生气早于南部。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