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4-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热·盆·烃》理论模式的建立
    刘国璧, 冯福闿
    1994, 15 (2):  95-101. 
    摘要 ( 65 )   PDF(543KB) ( 431 )  
    《热·盆·烃》理论模式是地矿部石油地质研究所以冯福闿先生为首的集体科研成果,它的基本点是:热力学是地球动力学基础;地球深部热活动宏观上控制着地壳的构造作用和沉积盆地的形成、分布与演化;不同类型盆地的热特征控制着盆地内有机质的演化和油气的相态分布。在烃类原始母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中,热作用是多种地质—物理化学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是盆地形成的先导,又是联系盆地与油气之间的纽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阿尔金构造带中段的构造特征
    姚俊祥
    1994, 15 (2):  102-109. 
    摘要 ( 116 )   PDF(687KB) ( 279 )  
    阿尔金构造带位于天山一昆仑山之间,宽约200km,延伸1500km以主,是一个以东西向构造为背景,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导的断裂隆起构造带。前者控制着构造带的基底构造格架,后者控制着区域构造格架。北东向构造、东西向构造,以及它们的联合、复合构造,构成了阿尔金构造带的主要构造面貌。在阿尔金构造带内及其邻近地区发育着拉张型、扭动型、挤压型三种盆地。它们均具有一定的油气远景,其中以扭动型盆地最具有找油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塘湖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建议
    李溪滨
    1994, 15 (2):  110-115. 
    摘要 ( 135 )   PDF(524KB) ( 323 )  
    阐述了新疆三塘湖盆地地层、构造单元划分、生储盖组合、油源分析,总结了三塘湖盆地勘探经验并提出今后勘探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沉积特征研究
    吴因业, 薛叔浩, 应凤祥, 郭宏莉, 李华明, 唐祥华
    1994, 15 (2):  116-125. 
    摘要 ( 83 )   PDF(799KB) ( 161 )  
    根据沉积演化特征,应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进行了研究,划分出塔克泉隆起带、南部缓坡带、东北部陡坡带等三种层序地层模式以及相应的三种成藏模式;从成岩作用入手探讨了台北凹陷侏罗系成岩演化特征,在剖面上划分了早期成岩机械压实和局部胶结作用成岩相、晚成岩Al亚期的溶解作用成岩相、晚成岩A2亚期和B亚期的再胶结作用成岩相等三个成岩序列。指出溶解作用、构造和压实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和裂隙在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台北凹陷中西部应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中深部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可作为成岩圈闭油气藏的勘探对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沉积充填序列的物源分析
    曹守连, 陈发景
    1994, 15 (2):  126-132. 
    摘要 ( 74 )   PDF(579KB) ( 214 )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志留一泥盆纪、中新生代充填序列的岩性主要为硅质碎屑岩。采用点计法对该充填序列中的砂岩进行了骨架矿物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库车坳陷的物源区为南天山造山带.沉降中心的充填序列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揭顶剥蚀史。志留纪一泥盆纪时,塔东北坳陷的物源区为北部古塔北隆起、加里东中期抬升的寒式-奥陶系和东北角的库鲁克塔格隆起,三叠纪-悚罗纪时.物质来源主要为海西运动时形成的沙雅隆起和库鲁克塔称隆起。自白垩纪以来,坳陷主要接受南天山迪山带的物质。物源区的类型不仅随着坳陷的演化而变化,而且同一源区的物质也随搬运距离的增大而造成不同的砂岩矿物组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杜瓦剖面中石炭统原麦粒箍带的建立及地质意义
    沈一新
    1994, 15 (2):  133-135. 
    摘要 ( 79 )   PDF(192KB) ( 154 )  
    通过对塔里木草地西南地区杜瓦剖面筵化石的系统研究,建立了中石炭统顶部之Protritrcites(原麦粒筵)带,为该区地层详细划分对比提供了新资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澳大利亚煤成烃条件探讨准噶尔盆地煤成烃问题
    王屿涛
    1994, 15 (2):  136-141. 
    摘要 ( 86 )   PDF(623KB) ( 258 )  
    在分析澳大利亚吉普斯兰盆地煤成烃的地质、地化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中、下侏罗统煤岩的生烃潜力,对已知侏罗系油气田进行了烃源对比,认为中、下侏罗统煤岩无论从宏观地质演化特征,还是从微观的干酪根显微组分的组成上看,均不利于烃类的生成。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油气田的油气主要与下侏罗统偏腐殖型-腐殖型的分散有机质(暗色泥岩)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异构烷烃在加水热解实验中的演化特征
    陈传平, 梅博文, 贾发敬
    1994, 15 (2):  142-146. 
    摘要 ( 89 )   PDF(443KB) ( 228 )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低成熟生油岩干酪根进行加水热解后的产物中饱和烃分布参数与未热解生油岩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异构烷烃比值上升;加人蒙脱石的样品正构烷烃碳敷分布范围前移:引人注目的是,生油岩抽提物中的姥鳗烷优势热解后转变为植烷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VO技术在克拉玛依克75井区的应用效果
    赖仲康, 郭富贤
    1994, 15 (2):  147-151. 
    摘要 ( 115 )   PDF(477KB) ( 157 )  
    新疆首次应用AVO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克75井区的含油气范围进行了预测,其步骤是:首先根据出油气井测井的纵横波资料,建立正演道集模型;然后对实际剖面上储层项、底界面作油层AVO追踪,以检测两者响应是否相同;认证后再根据此特征沿剖面追踪以确定油水边界,并预测其他可能的含油AVO异常带。经钻井、试油资料检验,这项技术在该区的应用效果是比轨理想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测井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应用效果
    赵炎
    1994, 15 (2):  152-157. 
    摘要 ( 132 )   PDF(678KB) ( 130 )  
    1992—1993年新疆石油管理局跟踪了国内外的先进测井技术。在野外采集和数字处理中采用了“引进、消化、吸收”的方针。针对新疆地区复杂岩性、多样化的储集层,不断更新测井系列和数字处理软件,在单井评价和油藏描述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斯仑贝谢CSU-D和MAXIS-500测井仪在勘探测井和油藏描述中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南下二叠统局部构造断层应力数值模拟与裂缝分布
    胡志水, 彭大钧, 戴弹申
    1994, 15 (2):  158-162. 
    摘要 ( 63 )   PDF(452KB) ( 188 )  
    基于川南下二叠统致密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点,从弹性力学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层力学模型,并以永安场等局部构造为例,介绍了有限元法分析断层应力以及与构造裂缝关系的过程,与钻井成果做了比较。研究成果为定量研究致密碳酸盐岩裂缝发育规律和预测气藏提出了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盖层突破压力及排替压力的求取方法
    黄志龙, 郝石生
    1994, 15 (2):  163-166. 
    摘要 ( 242 )   PDF(292KB) ( 249 )  
    认为突破压力作为评价盖层的参数欠妥,为此对突被压力进行了时间和温度校正,求得地下岩石较为真实的排替压力;提出了盖层排替压力的求取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酸化改善油层渗流状况的地质研究——以百口泉油田为例
    杨学文, 喻文, 王成君, 赵玲莉, 钱志华, 王国辉
    1994, 15 (2):  167-174. 
    摘要 ( 110 )   PDF(625KB) ( 223 )  
    油井井底和近井地带地层结垢,油层内部粘土质点的迁移、堆积、膨胀导致油层渗流条件变差,这是造成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产液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采用酸化工艺改善油层渗流条件,使产液量和产油量都有大幅度提高。采取酸化措施前应先找水、堵水。实践表明,来用胶束酸酸化效果最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不稳定试井资料求取饱和压力——以准东油区为例
    王国先, 杜军社, 李斌
    1994, 15 (2):  175-178. 
    摘要 ( 105 )   PDF(299KB) ( 263 )  
    应用压力恢复曲线对不同类型储层的低地饱压差油气藏求取饱和压力,不仅弥补了PVT分析数量有限和取样条件苛刻等缺陷,而且拓宽了压力恢复曲线的应用范围,该方法应用于准噶尔盆地东部油区的火烧山、北三台油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克拉玛依风城区低电阻率稠油层的认识
    过洪波
    1994, 15 (2):  179-183. 
    摘要 ( 70 )   PDF(512KB) ( 189 )  
    对风城区重检3井稠油低电阻半油层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后认为,低电阻稠油层段多为高含泥质砂岩以及泥岩与低含泥质砂岩的互层组成,其中低含泥质砂岩是含油层或严层;但由于整个稠油层段泥质含量高,蒙脱石粘土矿物占优势,造成束缚水饱和度增大,加之矿化度又高,故井中呈低电阻率显示。对稠油低阻油层进行解释时不能只套用中、高阻油层含油饱和度标准,必须同时对地质特征与测井信息进行分析,才能提高油层解释的符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井数据库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曾贻明
    1994, 15 (2):  184-187. 
    摘要 ( 66 )   PDF(410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地质学家王秋明
    1994, 15 (2):  188-188. 
    摘要 ( 56 )   PDF(128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