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坳陷白垩系超深层储集层特征与勘探潜力
张荣虎1,刘春1,杨海军2,张惠良1,王俊鹏1,曾庆鲁1
2016, 37 (4):
1-1.
doi: 10.7657/XJPG20160407
摘要
(
151 )
PDF(300KB)
(
401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储集层为一套超深、超高压、高温、孔隙型低孔砂岩地层,为查明其储集层特征、成因机制及勘探潜力,依据激光共聚焦扫描、工业CT、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全直径岩心物性分析、电子探针能谱和成像测井等资料,运用构造演化恢复及系统表征的方法,对白垩系砂岩储集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克拉苏深层区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叠置连片分布,厚度150~250 m;超深层残余原生孔隙及溶蚀孔隙较发育,网状、高角度未充填—半充填构造裂缝发育,储集层性质总体为低孔中低渗;早中期浅埋藏、晚期构造推覆膏盐岩顶棚构造、表生成岩期—早成岩期溶蚀作用与晚期构造挤压相互耦合、叠加改造是储集层的主要成因机制;有效储集层厚80~200 m,相对优质储集层厚30~90 m,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构造背斜东西轴部、距不整合面220 m以内的“三者”叠合区,成带连片分布,埋深8 000 m仍然存在有效储集层,具有巨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