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分区的重磁异常分析
    赵俊猛, 马宗晋, 姚长利, 黎益仕, 刘占坡
    2008, 29 (1):  7-11. 
    摘要 ( 92 )   PDF(962KB) ( 265 )  
    利用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1∶200 000 重磁异常, 采取多种处理与分析方法, 在准噶尔盆地内共确定主要断裂48 条, 其中一级断裂7 条、二级断裂6 条、三级断裂35 条。尤其是通过详细的资料处理, 并结合盆地盖层沉积特点确定了基底南北、东西向断裂F6、F1 的存在。研究认为, 准噶尔盆地可划分为Ⅰ(南部) 、Ⅱ(中部) 、Ⅲ(北部) 3 个一级构造区, 其中Ⅱ(中部) 构造区可进一步划分为4 个亚区并构成盆地内部的4 个象限, 而其中的每个象限又可划分出若干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这4 个象限的结构、密度分布、磁化强度各不相同, 形成空间与时间上的差异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构造中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
    刘洋, 魏修成
    2008, 29 (1):  12-14. 
    摘要 ( 93 )   PDF(195KB) ( 379 )  
    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是研究地震波传播特征的有效手段。从非均匀弹性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出发, 研究发展了伪谱法数值模拟方法, 并给出了稳定性条件。用该方法对一个实际复杂构造模型进行模拟, 得到了较高精度的单炮记录, 且波场特征丰富, 表明本模拟方法是研究复杂地质构造中地震波传播特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旷理雄, 郭建华, 黄太柱, 黄宗和
    2008, 29 (1):  15-18. 
    摘要 ( 85 )   PDF(257KB) ( 233 )  
    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测井等资料, 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性能,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储集层综合评价。研究区内鹰山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和白云岩, 其中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发育最好, 分布最广; 储集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 储集层物性中等, 其中洞穴型储集层普遍发育, 但充填严重, 裂缝-孔洞复合型储集性能相对较好; 影响缝洞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作用、岩溶作用及成岩作用; 有利的储集层分布于于奇西部YQ2 -YQ3-YQ4 -LN13 井区一带。这为该区及整个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伸展构造与反转构造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为例
    李君, 黄志龙, 刘宝柱, 柳波
    2008, 29 (1):  19-21. 
    摘要 ( 103 )   PDF(176KB) ( 230 )  
    松辽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具有“断”、“坳”双重结构的复合型沉积盆地, 在构造演化史中表现为早期断陷、中期拗陷、晚期反转的演化特征。东南隆起区是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 发育了大量的伸展构造、反转构造, 它们对油气的聚集、分布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但是, 由于伸展构造和反转构造形成的时期和发育的层位不同, 对油气成藏的 控制作用也不尽相同。伸展构造主要控制原生油气藏; 而在深凹带范围内的反转构造主要控制次生油气藏, 在斜坡带范围内的反转构造主要控制原生油气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尕斯库勒油田原油成因类型与油源分析
    王力, 金强, 彭德华
    2008, 29 (1):  22-25. 
    摘要 ( 181 )   PDF(263KB) ( 191 )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油田, 关于其油源一直存在多种说法。通过密集采样和系统分析, 运用获取的大量生物标志物指标, 深入剖析了尕斯库勒油田深层和浅层油藏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认为两个油藏内部原油特征非常相似, 均属于盐湖相低成熟原油; 但二者之间存在差异, 应该来自于不同的油源。根据油源对比分析, 结合烃源灶的研究成果, 查明了尕斯库勒油田的油气来源。指出深层原油主要源自茫崖凹陷的E3 烃源灶, 浅层原油则由茫崖凹陷E3 和N1 烃源灶混合而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库木凸起南缘前侏罗系勘探潜力
    李华明, 李新宁, 黄卫东, 李斌, 邓坤红
    2008, 29 (1):  26-28. 
    摘要 ( 82 )   PDF(212KB) ( 205 )  
    前侏罗系是吐哈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层系。库木凸起上发育有上石炭统、二叠系桃东沟群、下二叠统艾丁湖组三套烃源岩, 油源断裂发育, 圈闭众多, 类型好, 资源量丰富。吐哈盆地侏罗系、二叠-三叠系和石炭系三大含油气系统在此交汇, 是前侏罗系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 是一个多层系含油的巨型复式油气富集带, 凸起的北缘已发现油气田, 南缘的构造带同样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是近期盆地区域勘探的重点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正演模型研究地震垂向分辨率
    张亚敏, 张书法
    2008, 29 (1):  29-32. 
    摘要 ( 98 )   PDF(218KB) ( 235 )  
    研究地震反射波垂向分辨率与地层结构及入射子波的频率关系和砂层组中砂岩百分比与地震反射波振幅、波阻抗之间的关系。制作了2 种地质模型: 一种是不同厚度的砂泥岩地层组合模型; 另一种是不同砂泥岩百分比的砂泥岩地层模型组合。研究表明, 地震反射波振幅、波阻抗与砂泥岩百分比具有线性正比关系。地震反射波垂向分辨率与入射到目的层的子波频率有关,与地层沉积韵律及结构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沾化凹陷石油资源预测与勘探潜力
    王学军
    2008, 29 (1):  33-36. 
    摘要 ( 94 )   PDF(211KB) ( 368 )  
    油气资源评价对于制定勘探投资计划非常重要, 对于已有油气藏发现的评价单元, 统计评价法更方便、实用和可靠。根据勘探程度, 基于帕莱托定律, 应用实用性较强的油藏规模序列法, 对沾化凹陷进行了油气资源预测, 并进行了勘探潜力分析。沾化凹陷目前约有333 个具有经济价值的油藏尚待探明, 待探明地质储量的期望值约9.7×108t, 表 明该地区具有巨大的石油资源和勘探潜力, 渤南-孤岛、桩西-长堤-孤东和埕东地区等评价单元是增储的主要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特征
    庞雯, 史鸿祥
    2008, 29 (1):  37-40. 
    摘要 ( 84 )   PDF(191KB) ( 353 )  
    泥盆纪末期的早海西运动及二叠纪末的晚海西运动, 均使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抬升而遭受风化剥蚀, 奥陶系出露地表遭受大气淡水的淋滤、溶蚀作用, 形成潜山。轮南地区岩溶系统发育, 大多数井在奥陶系钻有缝洞系统, 发育的层位为一间房组、鹰山组的灰岩内。岩溶、构造作用是控制奥陶系储集层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 垂向上储集层主要发育在风化壳300 m 范围内。平面上地表岩溶作用发育于轮南地区中部、西部, 储集空间为裂缝、溶孔、溶洞; 东部主要受构造作用影响, 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储集层特征
    梁昌国, 林承焰, 王国民, 刘健, 张永梅
    2008, 29 (1):  41-44. 
    摘要 ( 63 )   PDF(297KB) ( 185 )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 为岩性-构造油藏。针对研究区储集层岩性认识不清, 储集空间存在争议, 依据岩心分析、成像测井和压汞、薄片等大量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对储集层的结构特征、储集物性以及对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砂质泥晶灰岩、少量藻灰岩(含粉砂)和灰质(泥质)粉砂岩; 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孔; 储集层物性最好的为藻灰岩(含粉砂), 其次为砂质泥晶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 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沉积微相、断裂作用、晚期沿断裂带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机酸的溶解作用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成藏主控因素
    罗劲, 庄新明, 韩祥磊
    2008, 29 (1):  45-47. 
    摘要 ( 82 )   PDF(232KB) ( 224 )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是有利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近年来在其新近系沙湾组沙二段发现了一批高产岩性油藏, 实现了浅层勘探的重大突破。在研究剖析沙二段油气分布与典型油藏特征的基础上, 重点对沙二段油气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及总结, 提出“湖扩滩坝砂、油气输导体系、侧向封堵条件、古构造脊”是控制油气成藏的4大要 素和“远源、晚期聚集、多因素控藏”的油气成藏模式。指出, 与古湖岸线平行分布的滩坝砂体是今后钻探的重点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北部古近系-白垩系成岩相及其储集性能
    薛红兵, 朱如凯, 郭宏莉, 高志勇, 张丽娟, 孙玉善
    2008, 29 (1):  48-52. 
    摘要 ( 78 )   PDF(311KB) ( 210 )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处于中成岩阶段的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段, 岩石组成、成岩矿物组合、成岩演化、孔隙组合类型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储集层中自生矿物种类、分布、生成顺序、孔隙类型组合和孔隙形成特征以及构造作用等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将古近系-白垩系储集层成岩相划分为强胶结挤压致密型成岩相、中等胶结溶解型成岩相和弱胶结成岩相, 其中以方沸石和白云石组合胶结为主的储集层物性最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构造带古近系、白垩系储集层岩性、物性参数等将本区储集层分为4 个级别: Ⅰ、Ⅱ类储集层可以作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Ⅲ类储集层属低渗透储集层可以作为寻找天然气的目的层, 而Ⅳ类储 集层为特低孔特低渗非常致密型储集层, 甚至为非储集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排烃史
    梁则亮, 刚文哲, 叶治续
    2008, 29 (1):  53-56. 
    摘要 ( 94 )   PDF(384KB) ( 194 )  
    通过对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空间展布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根据吸附作用模型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 建立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排烃史模型, 并计算了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强度和排烃量。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排油量与排气量分别为325.10×108 t 和610.25×1011m3, 总排烃量811.35×08 t,主要排烃期为中、晚奥陶世与志留-三叠纪2 个阶段; 灰质烃源岩排烃中心主要分布在北部凹陷隆起区、塔中隆起、巴楚隆起南部以及麦盖提斜坡部分地区, 泥质烃源岩排烃中心主要分布在满加尔凹陷与阿瓦提凹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第四纪古生物组合与沉积环境
    董宁, 杨平, 袁秀君, 张海泉, 王海玲
    2008, 29 (1):  57-60. 
    摘要 ( 97 )   PDF(282KB) ( 226 )  
    柴达木盆地东部发育了巨厚的第四系湖相沉积, 介形类、轮藻和腹足类等微体化石发育, 是地层和沉积环境演化分析的重要依据。察7 井第四纪地层和古生物资料丰富, 全井从上到下可分为土星介组合带、腹足类组合带和轮藻组合带, 与周围的察地2、察地3、察地4、察地5、察地6 等井具有良好的对比性, 在地层划分对比上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生物组合带的古生态意义与岩石地球化学指标的环境意义相一致, 如土星介组合带发育的井段Cl-含量突然降低, 全烃值又相对较高, 是淡水生物较发育的河口附近的环境标志。在第四纪逐步干旱的古气候背景下, 介形虫和轮藻等淡水生物群的阶段性发育是局部构造运动影响沉积环境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泥浆滤液侵入带的感应测井响应及环境影响
    陈启艳, 范晓敏, 王斌
    2008, 29 (1):  61-64. 
    摘要 ( 79 )   PDF(207KB) ( 274 )  
    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和泥浆性能等综合影响, 同一地层的侵入带半径常常是随深度变化的。通过建立二维轴对称非均匀介质中感应测井的分析模型, 基于趋肤效应几何因子理论及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电阻率的测井方法, 论述了侵入带前缘倾斜地层的正演计算理论和方法。并在侵入带前缘剖面不同倾角情况下, 计算了环境因素(井眼、侵入带、层厚) 对感应测井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相同地层条件下, 深、中感应测井形状相似, 幅度不同, 中感应测井受侵入带影响更大。只改变井径、泥浆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侵入带深度以及层厚, 对测井响应影响不大, 但改变侵入带形状却对测井响应影响非常大。这些认识为解释复杂侵入带环境对测井结果的一般影响和一些测井异常提 供了理论依据, 在测井解释工作中应合理考虑该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层序地层
    陈轩, 张尚锋, 张昌民, 宁良, 尚春
    2008, 29 (1):  65-67. 
    摘要 ( 106 )   PDF(226KB) ( 326 )  
    综合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将沙湾组划分为二套三级层序。不整合面作为沙湾组的层序界面, 主要从地震剖面和钻井剖面来识别。体系域划分的关键是根据地层上下叠置样式的变化、岩性、测井曲线来确定最大湖泛面的位置。研究区构造为一大型的斜坡, 见不到明显的坡折带, 因此可以建立起无陆架坡折的缓坡盆地层序地层模型。在单一的构造格局控制下,沉积物供应速率、气候和湖平面变化控制了沙湾组层序的发育。结合车89 井、车95 井出油层位的特点, 利用层序地层基本理论, 预测了有利的储盖组合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水平井产量公式的推导与对比
    陈元千
    2008, 29 (1):  68-71. 
    摘要 ( 198 )   PDF(214KB) ( 345 )  
    水平井是提高油井产量的一个重要工具。目前, 计算水平井产量常用的公式有: Borisov 公式、Joshi 公式、Giger等人公式和Renard-Dupuy 公式。基于Joshi 和Giger 对水平井产量公式的研究思路, 利用面积等值的拟圆形驱动半径和产量等值的拟圆形生产坑道的物理概念, 前者是把椭圆形的驱动边界转变为拟圆形驱动边界, 后者是把水平井段的长度转变为拟圆形生产坑道, 同时, 利用水电相似原理的等值渗流阻力法, 得到了一个新的计算水平井产量的公式。通过5 个公式的对比和应用表明, 该公式是实用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缝性油藏的应力敏感性及产能特征
    李传亮
    2008, 29 (1):  72-75. 
    摘要 ( 68 )   PDF(199KB) ( 524 )  
    裂缝的闭合或开启程度取决于地层的应力大小和裂缝面的粗糙程度。裂缝性地层对应力的敏感程度属于中等偏弱的水平。裂缝性油藏产量的快速递减不是因为裂缝的应力敏感性使裂缝闭合所致, 而是裂缝性油藏产量阶段特征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水平井技术经济政策界限
    周英杰
    2008, 29 (1):  76-78. 
    摘要 ( 87 )   PDF(190KB) ( 263 )  
    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 既受油藏条件又受水平井设计参数的影响; 其设计与应用更受油价的制约。因此,通过胜利油田实际资料统计分析、数值模拟和解析法以及经济评价综合研究, 提出了当前油价和技术条件下, 此类油藏水平井地质设计的经济技术政策界限: 油藏埋藏深度在1 500 m 以内, 50℃脱气原油粘度低于30 000 mPa·s, 油层 厚度大于3 m, 水平井段长度小于300 m, 纵向上距油层顶2/3 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驱油藏水平井技术经济界限的确定方法
    韩令春, 韩德金, 张雪玲
    2008, 29 (1):  79-81. 
    摘要 ( 81 )   PDF(103KB) ( 191 )  
    国内外对于水平井单井技术经济界限的研究相对较少, 缺乏系统而实用的确定方法。依据水平井开发的现场实际情况, 通过对水平井单井产量变化规律的分析, 以及非线性盈亏平衡原理, 推导出水平井投产初期的单井产量和水平井控制地质储量的经济界限计算方程。将该方程与水平井产量预测公式和水平井控制地质储量公式相结合, 不仅可以判别采用水平井进行开发是否具有经济效益, 而且可以应用于水平井开发优化设计, 因此该方法对于指导油田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油厂投资组合优化决策模型
    王永兰, 孙雷, 孙良田, 李俊
    2008, 29 (1):  82-84. 
    摘要 ( 83 )   PDF(102KB) ( 172 )  
    简要概述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及其数学模型; 修正了采油厂投资组合模型的收益和风险函数, 以净现值代替收益率作为收益函数的度量, 以绝对偏差代替方差作为风险函数的度量; 结合采油厂投资管理特点及约束要求, 建立了均值-半绝对偏差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将建立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应用于一个具体的投资实例中, 并将其与传统投资选择方法的结果相比较, 证明了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压力动态分析
    修乃岭, 熊伟, 高树生, 于忠良, 孙玉平, 王学武, 杨前雄
    2008, 29 (1):  85-87. 
    摘要 ( 84 )   PDF(134KB) ( 370 )  
    由于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是一个含动边界的非线性渗流问题, 要求得其精确解析解非常困难, 因而压力传导方程的近似求解对于低渗透油藏弹性不稳定渗流问题非常重要。为简化计算, 利用油藏压力分布近似表达式, 研究了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压力分布特征; 利用物质平衡原理, 得到了动边界的运动规律; 最后计算了井底压力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水驱气藏地质储量和水侵量的简便方法
    刘世常, 李闽, 巫扬, 赵娟, 薛国庆
    2008, 29 (1):  88-90. 
    摘要 ( 144 )   PDF(138KB) ( 386 )  
    水驱气藏地质储量和水侵量是确定气藏开发规模和开发设计的重要参数,因此如何准确计算显得非常重要。应用视地质储量法, 不需要知道水侵量的大小, 仅应用生产动态数据, 通过绘制气藏视地质储量变化曲线就可以计算地质储量, 再把计算得到的地质储量带入视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可以反求水侵量的值, 计算方法简便。通过实例分析及对比验证说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准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油藏模型网格粗化的理论与方法
    祁大晟, 裴柏林
    2008, 29 (1):  91-93. 
    摘要 ( 119 )   PDF(86KB) ( 213 )  
    近20 年来, 由于油藏描述与油藏模拟的需要, 人们提出了许多油藏模型网格粗化(Reservoir Upscaling) 的理论与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归纳为5 类: 指数律平均法、重正规化技术、解压力方程法、矢量法和拟函数法。传统方法的共同点是它们倾向于抹平一些在空间分布的渗透率极值条带, 例如, 泥岩夹层和裂缝。然而, 非均质油藏的生产实践和模拟实验都表明, 这些渗透率极值条带对原油采收率, 尤其是无水采收率影响极大。因此, 在网格粗化过程中怎样处理渗透率极值条带, 怎样对天然裂缝油藏以及石灰岩油藏进行网格粗化, 是这一研究领域有待解决的挑战性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糊系统在储集层建模中的应用
    沈楠, 张春雷, 秦旭升
    2008, 29 (1):  94-97. 
    摘要 ( 81 )   PDF(240KB) ( 193 )  
    以模糊规则、解模糊化方法和自学习过程为核心的模糊系统引入到储集层参数的建模中, 提出了模糊系统插值和随机模拟的思路和实现方法, 并以著名的GSLIB 软件所提供的实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 利用模糊系统可以有效地进行地质参数的建模, 此方法在建模精度、对条件数据分布和特征参数的恢复方面均较优于传统的地质统计学方法(克里格和序贯高斯模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阻率测井及瞬变电磁法在表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赵峰, 李献民, 彭勇, 覃朝安
    2008, 29 (1):  102-105. 
    摘要 ( 104 )   PDF(307KB) ( 198 )  
    表层结构研究的目的, 是通过对地震勘探区内地表及近地表沉积物质速度和厚度的变化分析, 建立相应的表层结构深度-速度模型, 从而求取各观测点的静校正量, 以消除地表及近地表速度和厚度变化对地震记录相邻道产生的静校时差。虽然非地震技术获取的数据不能直接用于表层结构深度-速度模型的建立, 但可以利用与岩性有关的非地震物性参数刻画地表及近地表地质体的变化规律, 从而建立地表及近地表地质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利用地震微测井和小折射等数据建立地表及近地表深度-速度模型。这种方法, 其静校正量的求取具有唯一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地震属性同位协同储集层地质建模方法
    陈建阳, 于兴河, 李胜利, 王彦辉, 杨愈, 代伟平
    2008, 29 (1):  106-108. 
    摘要 ( 81 )   PDF(151KB) ( 233 )  
    介绍了多地震属性提取及分析的基本原理, 提出具体研究思路: 首先提取多种地震属性进行聚类分析, 选取地震属性组合, 拟合与井点砂体厚度的相关性, 得到砂体厚度的平面分布预测; 然后在地质建模软件中, 利用变差函数, 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 进而协同井间砂体厚度分布预测结果, 建立三维砂体骨架及属性参数模型, 以此定量表征储集层的三维空间分布特性及其非均质性。以大庆杏树岗油田杏56 井区为例, 指出将多地震属性分析结果协同储集层地质建模, 可以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多方面信息, 可为充分有效地综合利用多尺度信息提供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支持向量机在单井措施增油量预测中的应用
    王继强, 韩大匡, 金志勇, 冯汝勇, 杨作明, 张广群
    2008, 29 (1):  109-112. 
    摘要 ( 82 )   PDF(164KB) ( 266 )  
    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以坚实理论为基础的新的小样本学习方法, 它避开了从归纳到演绎的传统过程, 极大地简化了通常的分类和回归等问题。SVM的最终决策函数只由少数的支持向量所确定, 计算的复杂性取决于支持向量的数目, 而不是样本空间的维数, 这在某种意义上避免了“维数灾”。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大庆油田某区块压裂数据进行了处理, 建立了单井压裂增油量预测模型。实际应用效果表明, 支持向量机方法对于预测单井措施的增油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 它具有预测精度高, 方法简单、可靠的优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石油源于源岩层而成于储集层
    李水福
    2008, 29 (1):  113-116. 
    摘要 ( 137 )   PDF(175KB) ( 163 )  
    在分析现有成烃理论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的石油形成理论。新理论认为石油源于源岩层而成于储集层。也就是说, 石油是生物有机质在沉积埋藏过程的成岩作用早期, 一部分极性有机质随孔隙水一道排出源岩层, 然后在储集层中经过热力作用逐渐形成的。进一步论述了新理论与早期成因和晚期成因学说之间的差别, 及其优点:① 较好地解释低熟油成因问题; ② 没有面临后期排烃难的问题; ③ 可以解释烃源岩在“生烃死亡线”深度以下仍能生烃问题。并推测烃源岩随Ro 增大并不一定伴随大量烃类生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红南9-12井新发现含油气地层归属探讨
    罗权生, 杨均奇, 李森明
    2008, 29 (1):  117-119. 
    摘要 ( 72 )   PDF(240KB) ( 182 )  
    吐哈盆地红连油田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与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之间发现了一套新的含油气地层。通过对岩电、重矿物组合、粘土矿物等特征及地震层序分析, 认为该套地层位于不整合面之上, 应归属于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下段较为合理。该套地层在研究区普遍具备成藏的基本条件, 应作为进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构造及找油意义》一文构造模式的疑问及讨论
    张玉宾, 朱凤云, 汪誉新
    2008, 29 (1):  120-122. 
    摘要 ( 68 )   PDF(248KB) ( 217 )  
    在《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构造及找油意义》一文中, 用于支持其构造模式成立的和什托洛盖盆地的三叠系和二叠系具有很大的推测成分, 与实际地质资料差别大。此外, 文中提出的“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的活动时间起始于三叠纪末, 并在侏罗纪末发生继承性活动, 白垩纪之后, 冲断活动已经基本停止”, 笔者认为, 至少可以说, 该 冲断带模式中的下构造层最强烈的变形时间应当主要是发生在新生代以来, 新构造运动强烈改造了历次前期的构造活动证据, 造成前期构造恢复工作的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油气地质学中的活动论
    В. П. Гаврилов著 本刊编辑部译校
    2008, 29 (1):  123-127. 
    摘要 ( 69 )   PDF(296KB) ( 210 )  
    介绍了油气地质学领域中的活动论观点。指出, 烃类可通过各种途径生成: 烃类的生成不仅遵循传统的沉积-运移理论, 而且也可生成于裂谷型底部含水沉积盆地中, 当有相当高的热流时, 生烃岩不需要沉降到3 km 以下就能生烃; 在全球油气生成过程中, 不能排除烃类由矿物合成的可能性; 无机合成的烃类成分主要为甲烷, 而生成现今的石油还需要有有机质和其他有效催化剂的加入才行, 可见, 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是多源的。在油气地质学领域中引入活动论的观点, 开拓了油气工作者的视野, 发现了一些非传统的勘探领域(掩伏带、地台基底、脉状油气聚集带等) ; 改变了传统油气地质学的理论基础, 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新方向, 促使我们研制出适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各种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丹红海水域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策略
    王国林
    2008, 29 (1):  128-130. 
    摘要 ( 109 )   PDF(170KB) ( 295 )  
    苏丹红海水域位于红海盆地中段西侧, 仅发育同裂谷期地层(上渐新统-更新统), 中新统中部为一套稳定分布的盐层, 发育盐下Rudeis 组和盐上Zeit 组两套烃源岩, 形成了盐下、盐上两套储盖组合, 浅水区盐下是目前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结合海外海上风险勘探的特点, 提出了第一阶段主攻浅水区盐下、第二阶段钻探深水区的勘探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石油物探专家 杨举勇
    2008, 29 (1):  131-131. 
    摘要 ( 58 )   PDF(42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塔中——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超亿吨级大油气田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1):  11-11. 
    摘要 ( 69 )   PDF(33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油田打出国内最浅水平井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1):  32-32. 
    摘要 ( 77 )   PDF(33KB) ( 1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莫深1井创我国陆上钻井新纪录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1):  36-36. 
    摘要 ( 51 )   PDF(33KB) ( 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产12000m钻机诞生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1):  40-40. 
    摘要 ( 56 )   PDF(31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天然气工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1):  87-87. 
    摘要 ( 48 )   PDF(34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石油勘探获新发现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1):  90-90. 
    摘要 ( 54 )   PDF(32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2气田年产天然气突破100×10~8m~3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1):  97-97. 
    摘要 ( 74 )   PDF(32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塘湖油田产量一年翻三番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1):  101-101. 
    摘要 ( 58 )   PDF(33KB) ( 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里格气田日产天然气量突破1000×10~4m~3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1):  105-105. 
    摘要 ( 56 )   PDF(64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又发现一个大储量煤层气田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1):  112-112. 
    摘要 ( 58 )   PDF(50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分段压裂在克拉玛依油田获成功
    本刊编辑部
    2008, 29 (1):  122-122. 
    摘要 ( 51 )   PDF(31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