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及方向
    赵殿栋, 刘传虎
    2005, 26 (1):  1-5. 
    摘要 ( 112 )   PDF(1588KB) ( 281 )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根据准噶尔盆地勘探现状和实践,对盆地的勘探潜力、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和下步重点勘探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非构造油气藏将是下步主要的油藏勘探类型,高凸起的斜坡带具备形成大型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复杂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勘探目标多、潜力大,环乌伦古坳陷及准东地区并非“生烃死亡区”,也是有利的后备物探阵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塘湖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
    栗维民, 张考文, 任红, 常玉琴
    2005, 26 (1):  6-9. 
    摘要 ( 76 )   PDF(2492KB) ( 244 )  
    二叠系前陆盆地与中生界坳陷盆地叠置构成了三塘湖盆地主体,通过对二叠系和中生界两个主要构造层古构造形迹组合样式分析,认为海西运动期一燕山运动期三塘湖盆地--直处于从南向北挤压应力环境,区域应力场近南北向。海西运动期由于岔哈泉凸起砥柱作用,在马朗凹陷转变为旋扭应力场,从而形成帚状构造体系;燕山运动期条潮凹陷近于平行四边形的边界条件,使得近南北向区城应力场转变为直扭应力场,从而在凹陷北坡形成雁行式构造体系。盆地南缘自海西运动期以来始终处于北东向正压力作用的前缘地带,发育多个大型滑脱断层,形成一系列滑覆构造体系,这些构造体系或单列或叠置,尤其是马朗凹陷南缘,自衣山石炭系推覆体之下二叠系内多个滑覆构造体系叠置,构成三角构造带。三角带断层及裂缝极为发育,是形成裂继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非构造圈闭的有利探区
    陈煦, 李新峰, 曾朝润, 裴东旗
    2005, 26 (1):  10-12. 
    摘要 ( 80 )   PDF(2364KB) ( 226 )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浅层已经进入了以非构造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及时开展非构造圈闭类型研究对于选择勘探目标、明确勘探主攻方向意义十分重大。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坡折带理论,对台北凹陷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三级层序是最基本的储盖单元,凹陷南部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地区。以层序地层研究成果为依据,认为台北凹陷中浅层主要发育岩性和地层两类四种非构造圈闭,火焰山北坡的葡萄沟构造带,胜北洼陷南缘的苏巴什、连木沁鼻状隆起,丘东洼陷中央及南斜坡,小草湖洼陷南缘疙瘩台和红台鼻状隆起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地球物理场及其深部地质特征
    吴光大, 葛肖虹, 刘永江, 任收麦
    2005, 26 (1):  13-16. 
    摘要 ( 81 )   PDF(2386KB) ( 248 )  
    分析了盆地重力场、磁场和温度场特征,根据地球物理场信息探讨了盆地沉积构造、区域构造格架和深部地质特征,并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对比,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拓宽了非地震地球物理信息的应用领域,而且对其它含油气盆地的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和油气勘探部署也有借鉴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区域大地构造和盆地对比研究。因此,本项研究既有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理论意义,而且对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评价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西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最优判别
    温志峰, 钟建华, 王芳, 李勇, 王海侨, 高剑波
    2005, 26 (1):  17-20. 
    摘要 ( 89 )   PDF(1690KB) ( 234 )  
    柴西地区发育了储集物性极好、广泛分布、油气储量较高的生物礁储集层。该区生物礁主要包括藻礁、叠层石和凝块石礁。但湖相生物礁在柴西地区分布不均,变化很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勘探和开发。利用岩心和测井数据总结了生物礁各种类型的测井响应,提出了适合柴西地区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对生物礁储集层的测数据总结了生物礁各种类型的测井响应,提出了适合柴西地区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对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曲线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利用最优分割、聚类和逐步判别等方法,判定了各种生物礁类型的最佳判别函数,并将结果应用到测井解释中,从而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测井相地质分析
    刘艳蓉, 孙德杰, 赵发展, 于红果
    2005, 26 (1):  21-24. 
    摘要 ( 82 )   PDF(2960KB) ( 331 )  
    通过对石南地区粒度、砂体,物性的研究以及对水动力强度、测井曲线形态及垂向序列变化关系的研究,确定石南地区主力油层即侏罗系头屯河组(Jt)沉积相为辫状河心滩沉积,古水流方向为东南向和西南向。通过测井沉积相的分析,描述了沉积砂体的空间展布。利用倾角测井资料进行沉积构造序列的重建和解释并确定沉积古地理标志,体现了测井的巨大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莺歌海盆地流体势场演化对天然气运聚的控制
    金博, 刘震, 何汉漪, 李绪深
    2005, 26 (1):  25-28. 
    摘要 ( 92 )   PDF(2541KB) ( 298 )  
    首先建立莺歌海盆地受埋藏深度和时间双重因素控制的孔隙度演化函数,然后利用该孔隙度函数求出地层古厚度和古埋深;选取“改进的Pillipone公式”压力计算模型预测出古地层压力,并通过实测地层压力对其进行误差校正;最后根据古埋深和古地层压力计算古流体势。通过综合分析成藏期至今的流体势场演化过程,发现流体势场演化及分布特征对天然气运移聚集的控制在不同地区、不同层位有明显差异。总体上讲,坳陷区生成的天然气有向低势区聚集的趋势,东方1-1构造带和莺东斜坡带为天然气运聚的有利区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南部西区断裂体系与油气分布
    王建功, 吴克平, 卫平生, 赵占银, 潘树新, 赵志魁
    2005, 26 (1):  29-32. 
    摘要 ( 100 )   PDF(2603KB) ( 270 )  
    松辽盆地断裂体系的形成受控于盆地的演化过程,并影响各演化阶段的充填序列和油气分布。根据成因特征将松辽盆地南部西区断裂体系分为断陷期生长断裂体系、拗陷期伸展断裂体系和反转断裂体系,系统论述了断裂体系的成因机制、分布特征以及断裂体系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论述了断裂体系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断陷期生长断层控制着断陷盆地群的形成与发展,拗陷期伸展断裂体系控制着油气成藏序列和油气藏分布规律,反转断裂体系使油气再次发生运移,地层因拱张而产生裂缝,改善了储集条件,利于油气成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幕式运移实验研究
    侯平, 罗晓容, 周波, 张乃娴
    2005, 26 (1):  33-35. 
    摘要 ( 102 )   PDF(2367KB) ( 369 )  
    在饱含水的填装玻璃微珠的玻璃板模型中注入染色煤油进行油运移模拟实验,观察孔隙介质中油形成优势运移路径的过程及在幕式油充注过程中路径的变化,取得了如下认识:第一,油运移优势路径一旦形成后,油再次运移基本是沿着原先形成的运移路径进行运移,而油运移路径的模式及其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第二,相同注入速率下油再次运移的前缘平均速率远大于第一次油运移的前缘平均速率,运移速率与注入速率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第三,运移结束后路径收缩、油饱和度降低,但残余油仍能清晰地勾画出原运移路径时的形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石油运聚规律研究
    崔炳富, 王海东, 康素芳, 于靖, 郭晓燕
    2005, 26 (1):  36-38. 
    摘要 ( 83 )   PDF(2543KB) ( 232 )  
    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长期处于三大生烃凹陷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区断裂及圈闭发育,具有多源、多期的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对该区油源研究,发现车拐地区油气源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搞清了车拐地区各区带在不同时期的石油运聚特征。红车断裂自海西运动末期就开始发育活动,到燕山运动中晚期才停止活动,对早期(早中侏罗世之前)成藏起到破坏作用,对后期(早白垩世末)油气成藏起到封闭作用。车排子隆起区白垩系、石炭系勘探风险较大,但红车断裂带南段及下盘斜坡区、沙门子鼻凸侏罗系勘探前景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西坳陷油藏地球化学研究
    胡咏, 张大江, 于兴河, 程克明, 熊英, 杨智明
    2005, 26 (1):  39-43. 
    摘要 ( 69 )   PDF(3544KB) ( 206 )  
    运用油藏地球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酒西坳陷进行了原油族群划分、烃源岩生烃史及石油运移方向研究。酒西坳陷6个油田的原油均属于同一石油族群,又可分为成熟、高成熟和低成熟3个石油组群;酒西坳陷3个生油次凹——青南次凹、石北次凹和大红圈次凹源岩的生烃门限深度分别为4150m、3000m和3300m;原油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及含氮化合物咔唑类参数变化表明,酒西坳陷石油运移主要方向是由西向东,即青西油田——鸭儿峡油田——老君庙油田——石油沟油田,石油沟和老君庙油田原油垂向运移为自下而上,即L层—K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濮凹陷西斜坡地区原油成熟度
    李林强, 林壬子
    2005, 26 (1):  44-46. 
    摘要 ( 80 )   PDF(2864KB) ( 285 )  
    胡状集和庆祖集油田是东濮凹陷西斜坡地区的两个主要油田,原油主要分布在长垣断层与石家集断层之间二台阶构造带上,该区原油具有饱和烃含量低、含蜡量高、碳同位素较重的特征。利用GC-MS技术对原油分析结果显示,饱和烃馏分中Cg甾烷立体异构体比值、三降藿烷w(Ts)/w(Tm)比值普遍较低,这些参数值与我国不同盆地典型低熟原油分布范围十分相似。芳烃馏分中检出了反映低成熟阶段生物标志物一-烷基噻吩、四氢噻吩等含硫化合物及多羟基维生素E系列。综合分析认为,胡状集和庆祖集油田的原油为低成熟原油,而非成熟原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流体包裏体确定神木地区上古生界气藏成藏期
    李明瑞, 张清, 孙六一, 刘新社
    2005, 26 (1):  47-49. 
    摘要 ( 79 )   PDF(2229KB) ( 227 )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神3等7口井的流体包裹体,结合构造发育史、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等,探讨了该区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气藏形成过程中天然气的运移相态、运移通道以及成藏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神木地区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天然气共发生三次运移,其中晚侏罗世末期一早白垩世早期发生的第二次天然气运移和早白垩世末期一晚白垩世早期发生的第三次天然气运移对该区成藏起关键作用,运移相态以混合相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濮凹陷西斜坡地区原油成熟度
    李林强, 林壬子
    2005, 26 (1):  50-53. 
    摘要 ( 76 )   PDF(3198KB) ( 202 )  
    胡状集和庆祖集油田是东濮凹陷西斜坡地区的两个主要油田,原油主要分布在长垣断层与石家集断层之间二台阶构造带上,该区原油具有饱和烃含量低、含蜡量高、碳同位素较重的特征。利用GC-MS技术对原油分析结果显示,饱和烃馏分中Cg甾烷立体异构体比值、三降蕾烷xv(Ts)/w(Tm)比值普遍较低,这些参数值与我国不同盆地典型低熟原油分布范围十分相似。芳烃馏分中检出了反映低成熟阶段生物标志物一-烷基噻吩、四氢噻吩等含硫化合物及多羟基维生素E系列。综合分析认为,胡状集和庆祖集油田的原油为低成熟原油,而非成熟原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家铺油田孔一段枣V油组储集层评价
    武军昌, 尹伟, 王卓, 郭锋
    2005, 26 (1):  54-56. 
    摘要 ( 77 )   PDF(1750KB) ( 226 )  
    在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毛管压力参数等化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解释成果,从岩石类型、储集层物性、孔隙结构及非均质性等方面对沈家铺油田孔一段枣V油组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孔一段枣V油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杂砂岩;孔一段枣V油组为中孔、中渗储集层,其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粒度中值及泥质含量等因素影响。研究认为,孔一段枣V油组具有较强的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并可划分为四类,以II类和川类储集层为主,II类储集层最为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研究
    李斌, 朱永铭, 管英柱
    2005, 26 (1):  57-61. 
    摘要 ( 69 )   PDF(4685KB) ( 360 )  
    以5条剖面和17口井的岩心观察为依据,结合储集层岩性、沉积构造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长6油层组进行了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分析了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认为靖安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属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构成主体的是三角洲前缘亚相。探讨了沉积相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认为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最为发育,是含油气性最好的砂体,已具备了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应成为今后勘探的重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储集层成岩作用
    刘辰生, 田永强, 郭建华
    2005, 26 (1):  62-64. 
    摘要 ( 60 )   PDF(2636KB) ( 242 )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岩石样品的物性表明,砂岩的物性受沉积相的控制,纵向上中油组物性最好,上油组最差,砂岩以中等喉道为主;砂岩的孔隙度受到胶结物、分选性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孔隙度减少25%左右,而溶蚀作用使研究区三叠系孔隙度增加12%左右;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作用的B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东沙罐坪飞仙关组构造裂缝分布与评价
    张银德, 周文, 伊向艺, 祁华忠
    2005, 26 (1):  65-67. 
    摘要 ( 70 )   PDF(1964KB) ( 227 )  
    根据沙罐坪飞仙关组岩心、常规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井剖面中裂缝的发育情况及面上裂缝的可能分布情况进行了识别,并对地层中裂缝的参数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地层中主要有构造成因的垂直裂缝、斜交裂缝及成岩期的泥质充填缝,垂直裂缝是主要的有效裂缝,裂缝发育程度不均。由于有效垂直裂缝主要为构造裂缝,同时曲率法研究的是地层中构造裂缝的发育情况,因此采用构造变形的主曲率法对研究区构造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评价。曲率法研究结果:构造轴线、高点、构造鼻凸等部位因变形大,曲率值高,裂缝应该相对越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南油田沙三段湖泊浊流沉积及其演化
    李小梅
    2005, 26 (1):  68-70. 
    摘要 ( 83 )   PDF(2742KB) ( 204 )  
    浊积岩综合体、浊积岩系、浊积岩阶、浊积岩亚阶、浊积岩层的浊流沉积体系概念框架的建立,使不同地区海相浊流沉积之间可以进行精确的时空对比。当把该概念框架引入到陆相箕状断陷湖盆的缓坡一侧的浊流沉积中时,发现其与海相浊流沉积之间在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方面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其中浊积岩系、浊积岩阶的形成在海相浊流沉积中主要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而在陆相断陷湖盆中则分别受控于构造沉降、碎屑物质的供应速率的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港高尘头地区东营组小层对比与划分
    吴敏, 苏一, 黎运秀, 王昕, 何新容, 易继贵
    2005, 26 (1):  71-72. 
    摘要 ( 72 )   PDF(4923KB) ( 202 )  
    对高尘头地区东营组的整个细分对比工作中.垂向上由准层序组到准层序再到小层进行逐级控制,建立井间对比模式,最后由骨架剖面展开,对全区进行细分对比,将东营组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其中合油气主力层东一段戈分为7个砂层组,除第7砂层组外,其余均有油气发现,为该地区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用热流场模拟渗流场在射孔完井中的应用
    练章华, 孟英峰, 朱建华
    2005, 26 (1):  73-76. 
    摘要 ( 72 )   PDF(2417KB) ( 226 )  
    用热流场模拟射孔完井渗流场,建立了射孔完井热流和裸眼完井热流有限元三维模型。用同一种导热率材料来模拟井筒和孔眼,该材料导热率相对于地层模型导热率为无限大时,能模拟整个射孔完井渗流场。根据该模型,研究了射孔深度、有无钻井污染和压实带情况下,孔眼内流体流速、压实带外边界渗流速度、渗流压力场、全井产量及产能比等,为研究射孔完井优化设计、产能预测等提供了新方法,对射孔完井评价也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田开发后期的相控建模
    吕晓光, 张永庆, 陈兵
    2005, 26 (1):  77-79. 
    摘要 ( 78 )   PDF(2299KB) ( 220 )  
    采用相控建模的思路是提高储集层建模精度的关键。根据成熟开发油田的技术、信息特点,提出了沉积学微相建模与参数定量预测的思路、方法和主要步骤。对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开展了建模实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与常规的非相控参数预测相比,前者的预测结果,促进了地质概念向模型转化,建模结果更符合地下地质实际。这一思路有利于发挥地质家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其结果将更好地发挥地质的约束作用,同时也更适合我国油藏描述的基础和实际。文中同时指出,进一步的实践中可考虑沉积学微相建模与随机参数预测结合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遗传算法在优化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李晓明, 张烈辉, 周宏
    2005, 26 (1):  80-82. 
    摘要 ( 110 )   PDF(1800KB) ( 363 )  
    常规优化技术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多变量优化问题及目标函数可能不连续、不可微,而不被采用,而通常所采用的规则井网布井方式又缺乏灵活性、风险性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将遗传算法应用于优化油田布井当中,以使油田获得最大累积产量为目标对油井位置进行了优化,同时以使油田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井数进行了优化,取得了一定成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反凝析影响的凝析气井产能试井问题
    覃斌, 李相方, 程时清
    2005, 26 (1):  83-86. 
    摘要 ( 89 )   PDF(2398KB) ( 218 )  
    大量的理论分析和现场应用表明,反凝析液析出会急剧降低近井区气相相对渗透率,从而使凝析气井流入动态发生较大改变。而在产能试井中很容易出现井底流压低于露点压力的情况,因此反凝析现象不可避免。目前的产能试井工艺很少关注反凝析现象对气井流入动态的影响,结果常造成二项式指示曲线斜率为负,所建立的产能方程也不能有效地用于生产动态分析。在充分考虑反凝析影响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工作制度变化对渗透率的影响,论证了工作制度的合理选择对于产能分析的重要性。首次提出利用拟稳态形式产能方程系数与井底流压的关系曲线可以便捷和正确分析凝析气井流入动态。实例分析证明,利用提出的方法,能正确建立流入动态方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井流入动态方程理论研究及应用
    高文君, 尹永光, 胡仁权, 张中劲
    2005, 26 (1):  87-89. 
    摘要 ( 83 )   PDF(1811KB) ( 230 )  
    通过对KroBoμo,函数形态的分析,确立了其与压力的一般性函数关系式,并由此得到了饱和油藏和未饱和油藏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及其通式。这些方程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可转化为经典的Vogel方程和Fetkovich方程,而且也可转化为推广的Vogel方程,因此很具理论性和通用性。经实际油田应用,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梁油田呼图壁河组油藏开采技术界限
    张会勇, 王延杰, 夏兰, 王兆峰, 何金玉, 麦欣
    2005, 26 (1):  90-92. 
    摘要 ( 89 )   PDF(1421KB) ( 204 )  
    以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呼图璧河组油藏为例,对具有低幅度、多层系、边底水和“一砂一藏”特点的油藏开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生产动态,综合应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主要针对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地层压力、井底压力、产液量、注入压力和不同开发方式等决策性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选,制定了油藏合理可行的开采技术界限,为油藏长期稳产和高效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油田伴生气产量变化规律
    王谦, 王晓东, 高敬文, 陈玉华, 唐喜鸣, 胡仁权
    2005, 26 (1):  93-95. 
    摘要 ( 141 )   PDF(1985KB) ( 219 )  
    对吐哈油区主要油田伴生气的生产现状、能力及生产水平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用多种方法研究了伴生气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生产气油比随压力与含水等因素的变化关系,为油区天然气开发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参数依据。指出,地层压力、含水率及开采方式的改变均会影响油气比的变化,它们对气油比影响程度的变化是地层压力,次为采油方式,最后为含水率。因此,应坚持保压开采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利用VSP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新途径
    李文杰, 魏修成, 刘洋
    2005, 26 (1):  96-98. 
    摘要 ( 96 )   PDF(1427KB) ( 213 )  
    为了改善地面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质量,针对地震资料因地面接收干扰严重,衰减和吸收作用较大,难以真正反映地震波在地下各个深度地层传播的地震子波,不能得到精确的反褶积算子的问题,通过利用VSP测井在潜水面以下激发、井下不同深度地层接收的特征,从VSP资料中提取该反褶积算子,并用于叠后地面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中。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明显提高叠后处理剖面的分辨率,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加强波阻特征,并最终使叠后处理剖面质量得到较大的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示踪剂在砂砾岩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李臣, 方志斌, 刘春兰, 冯学章, 王坤, 马汗
    2005, 26 (1):  99-101. 
    摘要 ( 56 )   PDF(806KB) ( 204 )  
    微量物质示踪测试的工作程序简单易行,不受油层埋深、储集层性质及流体性质限制。克拉玛依油田五,东上乌尔禾组复杂砂砾岩油藏进行的4个井组的示踪剂测试结果与生产实际相吻合;解释确定的复杂砂砾岩油藏渗流特征及断层性质封闭,对现场实际注采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对确定今后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砂砾岩油藏的开发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断层封闭性——以高邮凹陷陈堡地区为例
    杨勇, 邱贻博, 查明
    2005, 26 (1):  102-104. 
    摘要 ( 72 )   PDF(1727KB) ( 225 )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结合泥岩涂抹系数法对高邮凹陷陈堡地区的断层封闭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与实际勘探状况相吻合。研究表明,吴1、吴2等主控断层在不同位置的封闭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下开上闭”特征,表现为断层在深部位开启,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浅部闭合,从而有效地封闭油气。小断层封闭性较好,在局部形成断层遮挡油气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中国天然气资源现状、需求展望及对策
    黄平辉, 张淑英, 秦启荣, 戴灿星
    2005, 26 (1):  105-107. 
    摘要 ( 118 )   PDF(780KB) ( 285 )  
    对中国天然气资源现状,包括天然气资源总量、分布特征、探明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阐述,认为,中国天然气资源量尽管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天然气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中部、西北以及沿海大陆架;天然气埋藏深度大,开发难度大;天然气探明程度低且不均,东部探明程度高,西部探明程度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较低,主要用于化工、工业燃料、城市燃气及发电。同时预测了中国未来的天然气需求量和供应量,得出中国天然气在未来的时间里需要进口。最后,为了解决以上矛盾,笔者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川中低缓构造成因
    秦启荣, 苏培东, 李乐, 刘莉萍
    2005, 26 (1):  108-111. 
    摘要 ( 118 )   PDF(2745KB) ( 580 )  
    将川中地区构造特征与四川盆地区域构造背景相结合,探讨了川中地区构造的成因,认为,川中地区构造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在四川盆地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由基底构造和性质的差异所派生出的局部应力作用而形成;构造的形成可分为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的南北向挤压作用和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的北东-南西向压扭作用两个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前景
    陈宏亮, 李巧梅, 王瑞英, 周玉中
    2005, 26 (1):  112-114. 
    摘要 ( 90 )   PDF(1418KB) ( 259 )  
    从吐哈盆地与美国波德河盆地煤层气成藏对比分析入手,分析了波德河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勘探成功的原因:高渗煤层中实际含气量大于测试含气量。结合吐哈盆地的优势,提出吐哈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应当游离气、吸附气兼顾并重;同时对3个重点区块进行了评价,优选出跃1井区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油气地质
    石油化学性质随地层时代周期性的变化特征
    Ю.М.Полишук, И.Г.Яшенко
    2005, 26 (1):  115-117. 
    摘要 ( 90 )   PDF(2666KB) ( 203 )  
    根据大量分析资料,研究了石油中的硫、石蜡、胶质和沥青质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指出,这些石油参数在剖面上的变化与大地构造旋回有密切关系:硫,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在泥盆纪、三叠纪、侏罗纪和新近纪为最低值,它们与海退构造阶段相一致;石油化学成分最大值与加里东旋回、海西旋回和阿尔卑斯旋回中期的最大海侵相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地层古生物专家 王智
    2005, 26 (1):  118-118. 
    摘要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