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油气勘探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
    李贤庆, 钟宁宁, 王康东, 张敏, 彭德华, 张志军, 顿亚鹏
    2011, 32 (1):  1-3. 
    摘要 ( 95 )   PDF(261KB) ( 258 )  
    根据含油包裹体丰度、颗粒荧光定量、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一号、油砂山、南翼山、尖顶山等4个典型构造的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表明,不同构造油气充注所需的时间与强度不同:跃进一号、油砂山构造发生过较强的油气充注,充注期主要为$N^{1}_{2}$-$N^{3}_{2}$,含油包裹体丰度值高(多数为4%~10%),颗粒荧光强度也高(多大于50 pc);南翼山和尖顶山构造发生较有限的油气充注,充注期主要为$N^{2}_{2}$-$N^{3}_{2}$,含油包裹体丰度值较低(大多数样品不超过4%),颗粒荧光定量强度也较低(多小于50 pc)。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油气充注;含油包裹体丰度;颗粒荧光定量;包裹体均一温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页岩气有利勘探方向
    孙玉凯, 李新宁, 何仁忠, 王瑞英, 孙美丽, 于法政
    2011, 32 (1):  4-5. 
    摘要 ( 128 )   PDF(207KB) ( 285 )  
    分析了国外页岩气藏的关键地质参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页岩气有利探区的遴选原则,并根据吐哈盆地的地质条件,提出了页岩气探区的基本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分析了吐哈盆地水西沟群和小泉沟群两套页岩的基本地质条件后指出,它们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2套页岩的生气潜力巨大;台北凹陷东部、哈密三堡凹陷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报道
    新疆油田石桥1井预探获得重要发现
    本刊编辑部
    2011, 32 (1):  6-6. 
    摘要 ( 61 )   PDF(59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勘探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五、八区火山岩岩相特征
    张顺存, 姚卫江, 邢成智, 贾春明, 史基安, 李兵
    2011, 32 (1):  7-10. 
    摘要 ( 87 )   PDF(540KB) ( 263 )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等资料分析,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五、八区石炭系、二叠系的火山岩岩相进行了研究,在单井相分析、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了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佳木河组下亚组的岩相分布平面图:石炭系主要是火山岩,在东北部、中部和西南角为安山岩,东部广大区域和南部为凝灰岩,西南部为火山–沉积岩,西北部为安山岩、凝灰岩、火山–沉积岩等多种岩性,火山角砾岩和玄武岩零星分布于西部偏北部位。二叠系佳木河组下亚组分为2段,从下到上,岩性与石炭系虽然有一定的继承性,但其上段岩相表现为火山–沉积岩增多而凝灰岩减少、安山岩增多而玄武岩减少,可能是火山活动趋于减弱和停止的缘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洞错盆地古近系丁青湖组烃源岩评价
    曾菁, 李亚林, 王立成
    2011, 32 (1):  11-13. 
    摘要 ( 103 )   PDF(247KB) ( 316 )  
    洞错盆地位于西藏中部,为古近-新近纪陆相盆地,主要发育新近系康托组、古近系丁青湖组和牛堡组。对盆地地层、沉积相和烃源岩等评价分析后认为,丁青湖组泥岩、泥灰岩和灰岩为主要烃源岩,泥质烃源岩厚40 m,碳酸盐类烃源岩厚72 m. 其中泥灰岩及灰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51%),属中等-好烃源岩。丁青湖组下段半深湖相的深黑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值高达5.92%,属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烃源岩热演化达到早期成熟阶段(热解峰温为431~456℃,镜质体反射率为0.36%~0.66%)。综合分析表明,洞错盆地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和勘探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王劲松, 王文慧, 牟兰昇, 刘护创, 宋海波, 宋承文
    2011, 32 (1):  14-17. 
    摘要 ( 77 )   PDF(267KB) ( 259 )  
    吐哈盆地侏罗系水西沟群具备形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煤系地层长期大量生排气态烃为形成致密砂岩气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烃源岩与储集层呈互层紧密接触有利于气源内致密砂岩成藏,致密砂岩中气体的运聚与常规气藏有明显的差异,在“活塞式”充注条件下,致密砂岩气藏的含水率明显偏高,压力也呈现出高(低)压异常。吐哈盆地南部斜坡区及北部山前冲断带地区,源岩与储集层配置条件优越,是寻找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陷湖盆可容空间转换与油气分布——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杨伟利, 王毅, 姜在兴, 孙钰
    2011, 32 (1):  18-20. 
    摘要 ( 75 )   PDF(402KB) ( 185 )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构造沉降为湖进体系域主控因素,可容空间在盆地范围统一增加,欠补偿沉积形成暗色泥岩烃源岩;沉积物供给为湖退体系域主控因素,在盆地缓坡中部和陡坡中部形成可容空间转换带,该带外侧可容空间减小,内侧可容空间增加。平面上,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与可容空间的分布具明显关系,可容空间转换带是油气成藏最有利的地区,特别是岩性油气藏集中分布的地区,可容空间减小带主要为构造–断块油气藏集中分布区,而可容空间增加带主要分布着滑塌浊积砂体形成的油气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常高地层压力与深层扇体成藏——以车镇北带砂砾岩体为例
    范振峰, 张金亮
    2011, 32 (1):  21-22. 
    摘要 ( 85 )   PDF(230KB) ( 218 )  
    箕状断陷盆地陡坡带的砂砾岩体由于埋藏较深,储集物性普遍较差,通常不能成为油气储集层。但由于异常高压的存在,可使储集物性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对油气运聚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析化验与测井、地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车镇北带压力场的分布特点,分析了异常高压的成因,进而阐述了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于其他地区砂砾岩体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德尔特油田南屯组成岩作用与储集层特征
    肖莹莹, 樊太亮, 王宏语
    2011, 32 (1):  23-25. 
    摘要 ( 88 )   PDF(525KB) ( 312 )  
    苏德尔特油田南屯组Ⅰ—Ⅳ油组为火山碎屑岩储集层,主要岩性有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脱玻化作用、矿物解理缝和矿物炸痕等是主要成岩作用。总的来说,储集层物性较差,Ⅰ—Ⅲ油组孔隙度、渗透率值相对较大,Ⅳ油组孔隙度、渗透率值要比Ⅰ—Ⅲ油组小得多。粒径对储集层物性起决定性作用,颗粒越大储集层物性越好,压实、胶结作用是使储集层变差的主要因素,脱玻化作用、矿物解理缝和矿物表面炸痕等对储集层物性产生有利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集层特征与分级评价
    徐兆辉, 汪泽成, 徐安娜, 卞从胜
    2011, 32 (1):  26-28. 
    摘要 ( 71 )   PDF(344KB) ( 287 )  
    利用岩心常规物性分析和压汞分析数据研究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储集层的微观特征,并找到了它在世界储集层“连续谱”中的位置。采用统计学方法,根据渗透率和孔喉半径划分致密储集层级别,分析每个级别储集层各项参数的数值分布范围。探索孔喉与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三者之间的拟合公式。利用该公式,将常规物性数据换算成孔喉值,进而推断储集层所属级别并获得其他重要的储集层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在查干凹陷的应用
    梁国胜, 陈清棠, 王世坤
    2011, 32 (1):  29-31. 
    摘要 ( 95 )   PDF(513KB) ( 221 )  
    以查干凹陷高精度三维资料覆盖区为例,从地震精细标定入手,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为主,综合应用相干体地层切片、变速成图、平衡剖面、岩性圈闭预测等技术手段,较清楚地认识了该区复杂构造断裂系统分布和解决了储集层描述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效果,这对其他类似地质条件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时频分析和波阻抗反演的M地区礁滩相储集层预测
    张志伟, 贺振华, 黄德济
    2011, 32 (1):  32-34. 
    摘要 ( 81 )   PDF(449KB) ( 264 )  
    中国南海相继发现大量礁滩相油气藏,它们具有埋藏深、油气分布不均匀、勘探难度大等特点。低频伴影和频率衰减梯度是基于小波变换谱分解的两种时频分析方法,它们与储集层中流体密切相关,不仅可以作为流体识别的重要标志,还可以确定储集层的横向展布,但是不易对其顶、底边界进行识别。作为储集层预测重要方法之一的波阻抗反演,可以利用测井纵向分辨率高的优点,有效地分辨储集层的顶、底界限。因此,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预测M地区储集层位置,在纵、横向上精细刻画储集层及其油气富集范围,提高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有利储集层预测
    牟克勋, 张进学, 柳波, 范谭广, 马剑
    2011, 32 (1):  35-38. 
    摘要 ( 74 )   PDF(343KB) ( 214 )  
    根据火山喷发机制并利用钻井、地震资料研究了火山岩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并据此划分了火山岩有利相带。通过属性分析、叠后与叠前反演技术、裂缝预测技术等进行有利储集层预测。指出,研究区石炭系卡拉岗组顶部风化溶蚀带储集层物性好;哈尔加乌组受古水体的淋滤改造成为有利储集层。这为在该区进一步勘探火山岩油藏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思路
    张兆辉, 高楚桥, 刘化清, 苏明军, 陈小欣
    2011, 32 (1):  39-41. 
    摘要 ( 74 )   PDF(315KB) ( 291 )  
    我国各含油气盆地勘探实践表明,低电阻率油气藏储量丰富、产能高,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也是老井挖潜的主要目标。由于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复杂多样,给用测井资料对其进行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必须采用适于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评价技术。通常,低电阻率油层是由高束缚水含量引起的。依据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理论,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油水相对渗透率模型,在准确确定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的基础上,可用油水相对渗透率评价此类油气藏。实例证明,该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大幅度地提高解释成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区石炭系沉积特征
    张儒佳, 柳春云, 郭峰
    2011, 32 (1):  42-44. 
    摘要 ( 68 )   PDF(255KB) ( 383 )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区石炭系自下而上分别为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岩石类型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并夹薄层膏岩。沉积相主要为碳酸盐台地,包括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3 种亚相和6 种微相;巴楚期晚期,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形成了一套富含生物碎屑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早中期为蒸发台地夹局限台地亚相沉积,晚期为局限台地环境;小海子期海侵范围扩大,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
    缝洞型底水油藏水锥形态确定方法
    吕爱民, 姚军, 王伟
    2011, 32 (1):  45-48. 
    摘要 ( 91 )   PDF(290KB) ( 361 )  
    针对位于缝洞型底水油藏大型溶洞处的单开临界产量计算和水锥预测缺少有效方法的实际,考虑洞内、洞外两种流动力学特征和流动规律的不同,分别在二项式流动模式和线性流动模式基础上推导出了临界产量下用于描述洞内外水锥形态的计算公式,建立了由开发初期稳定试井资料获取关键参数的方法,并可用试算法计算临界产量。应用实例表明,洞内的水锥在近井区形成尖峰,并向外快速降低为平台;洞外水锥与洞内水锥形态明显不同,其形态由内而外逐渐变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油田外围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曲线特征
    邹存友, 王国辉
    2011, 32 (1):  49-50. 
    摘要 ( 95 )   PDF(207KB) ( 272 )  
    应用甲、乙、丙、丁等4种水驱曲线,计算了大庆外围35个低渗透区块的石油可采储量,确定了水驱曲线直线段出现时对应的含水率,平均为20.8%,远低于高渗透油藏。在应用水驱曲线计算的外围低渗透油藏可采储量中,丙型水驱曲线计算的可采储量最高,其次分别为乙型、甲型和丁型;上述结论也在国内其他低渗透油藏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哈23凝析气藏剩余凝析油分布规律
    焦玉卫, 李保柱, 吴迪, 张学磊, 闫建业, 谢伟
    2011, 32 (1):  51-53. 
    摘要 ( 110 )   PDF(234KB) ( 231 )  
    为达到较高的凝析油采收率,对高凝析油含量的牙哈23凝析气藏采用了回注干气的开发方式。目前气藏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部分生产井气油比升高加快,导致凝析油产量急剧下降,回注干气效果变差。从气藏地质特征分析出发,描述了储集层的非均质特征,通过对生产剖面测试、示踪剂监测和单井生产动态的研究,认为气油比上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干气突破。研究了回注干气的推进规律,根据动态分析结果对全气藏气、水相态特征及饱和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开发动态数值模拟,最终确定出剩余高凝析油含量的富集区,为气藏的开发调整、改善回注干气的开发效果、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有限元法的油藏开发数值模拟
    杨军征, 汪绪刚, 王瑞和, 单文文, 邹洪岚, 周永发, 肖捷, 李峰
    2011, 32 (1):  54-56. 
    摘要 ( 93 )   PDF(382KB) ( 257 )  
    根据有限元单元计算叠加原理,提出了计算有限体积过程中控制体积内流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一个有限元平台上开发结合有限元和有限体积的油藏数值模拟器。该方法只借鉴有限体积方法控制体积内流体流量计算的思想,而不用划分有限体积网格;每条控制体积边界流量较传统有限体积方法少算一次,从而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和编程的难度,提高了油藏数值模拟的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累积存水率和累积水驱指数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
    王作乾, 黄淑女
    2011, 32 (1):  57-59. 
    摘要 ( 151 )   PDF(308KB) ( 363 )  
    鉴于目前很多文献中出现错误的累积存水率和累积水驱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式,从累积存水率和累积水驱指数的定义出发,结合石油天然气标准中推荐的6 种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了正确的累积存水率和累积水驱指数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表达式。用该系列公式可以正确评价水驱油田的注水适应性及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计算新方法
    程晓军, 易斌, 邓勇, 李肃, 朱猛
    2011, 32 (1):  60-62. 
    摘要 ( 85 )   PDF(276KB) ( 322 )  
    临界产量的确定是利用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的关键。在分析水平井开采过程中底水锥进机理的基础上,将水平井三维渗流场近似分解为内、外两个渗流场。分别分析两个渗流场的流线分布,利用Dupuit公式得到外部渗流场临界产量计算公式;利用平面径向流原理,将水平段长度视为“油层厚度”,井眼与油层顶部距离视为“泄油半径”得到内部渗流场临界产量计算公式;结合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得出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计算新方法。据新方法进行实例分析,对比前人推导的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分析各向异性、水平段长度以及水平段距油层顶界的垂向距离与油层厚度之比对临界产量的影响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模式
    马旭杰, 刘培亮, 何长江
    2011, 32 (1):  63-65. 
    摘要 ( 80 )   PDF(208KB) ( 359 )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目前单井注水替油已取得突破,但占储量80%的多井单元注水开发尚处于实验阶段。结合数值模拟和注水实践总结,开展了多井单元注水增油的机理研究,并初步总结出了“低注高采、试注判断连通实时调整、单元整体温和注水、井组差异管理”的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模式,在现场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驱油过程中油水微观分布描述方法
    殷广明, 李星民, 殷茵
    2011, 32 (1):  66-67. 
    摘要 ( 93 )   PDF(208KB) ( 276 )  
    从多孔介质孔隙分布特征与水驱油微观机理出发,针对具单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的孔隙结构,给出了一种可以定量描述油水在原始状态下以及水驱过程中的微观分布及其变化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真实地揭示出水驱油过程中波及系数与油水微观分布及其变化的关系,并可推广应用到具双峰甚至多峰分布特征的孔隙结构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可动微凝胶体系的渗流行为研究
    叶银珠, 王正波
    2011, 32 (1):  68-70. 
    摘要 ( 109 )   PDF(282KB) ( 261 )  
    目前,新型可动微凝胶深度调驱已成为老油田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新型可动微凝胶(SMG)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并建立渗流模型,给出方程解析解;定义有效渗滤系数为新型可动微凝胶体系的表征量,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对分析计算SMG 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注入浓度分布、注入压力变化,明确体系作用有效范围等,具有一定的方法参考和理论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永安油田永21块地下储气库气井产能的确定
    徐耀东
    2011, 32 (1):  71-73. 
    摘要 ( 114 )   PDF(242KB) ( 160 )  
    为保证山东大中城市安全平稳供气,胜利油气区拟利用永21块废弃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由于该气藏已经水淹,注气过程中很难将含水饱和度降低到原始状态,因此气库运行过程中,必然存在气水两相渗流,并且随着运行周期的变化,含水饱和度不断变化,气井的产能也不断变化。利用已投产井的试气资料,建立了永21块无水条件下的气井产能方程,借鉴室内气驱水物模实验,建立了永21块气相相对渗透率与注采倍数的关系方程,通过修正产能方程中的相对渗透率值,建立了永21块不同运行周期的产能方程,解决了储气库带水气井产能的计算难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技术
    塔河油田缝洞型储集层油水层测井识别技术
    樊政军, 漆立新, 柳建华, 李宗杰, 张晓明
    2011, 32 (1):  74-76. 
    摘要 ( 64 )   PDF(258KB) ( 317 )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集层非均质性非常严重,裂缝、孔洞发育,油、水关系复杂,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依据测井评价与试油资料,在统计了大量油、水层段测井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自然伽马—电阻率交会图,并用纵横波比值法、正态分布法、综合流体性质判别技术等识别方法,进而建立了定量计算油、水层的识别指标。在塔河油田进行应用,识别油、水层的符合程度达到了75%以上,为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水层识别、完井方案的制定,储量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北油田泽70区块乳化降黏稠油破乳效果分析
    郭英, 梁金禄, 罗健辉, 丁彬, 王平美
    2011, 32 (1):  77-79. 
    摘要 ( 108 )   PDF(179KB) ( 292 )  
    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乳化降黏稠油作为化学破乳研究的基准体系,使用目前较新的基于光散射原理的自动化检测方法——稳定性分析法,对破乳体系及过程进行实时动态脱水速度和脱水率的评价分析,与传统的瓶试法对比,二者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新方法较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对脱出污水含油率和净化油含水率两项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说明针对经过乳化降黏处理的稠油体系使用化学破乳的脱水效果是符合现场要求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振幅衰减法分频自动识别和压制异常能量道
    王在民, 朱江, 李磊, 蒋立, 谭佳
    2011, 32 (1):  80-82. 
    摘要 ( 105 )   PDF(980KB) ( 320 )  
    根据未作振幅补偿处理的异常能量道和正常地震道的振幅衰减曲线分析对比,发现消除面波影响的正常地震道的振幅衰减比异常能量道的大得多,可采用地震道结束和开始处的相同长度时窗内的平均绝对值振幅之比作为衡量振幅衰减的标尺来识别异常能量道。异常能量集中在某个频率及其附近,可对分频数据采用前述衡量振幅衰减的标尺来识别和剔除异常能量。近年来的地震资料处理表明:振幅衰减法分频自动识别和压制异常能量道的方法行之有效,对低信噪比地区采集的三维资料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输出道成像方式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应用
    娄兵, 郑鸿明, 郭宏宪, 范旭, 张静
    2011, 32 (1):  83-84. 
    摘要 ( 99 )   PDF(344KB) ( 202 )  
    基于输出道成像方式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是一种以输出道成像方式实现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仅能够输出一张高质量的叠加剖面,同时亦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叠前道集,对改善低信噪比资料的叠前成像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通过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应用,证明了其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流体置换的Xu-White模型计算横波速度
    曾忠玉, 陈昭年, 钟德盈, 曾栋栋
    2011, 32 (1):  85-88. 
    摘要 ( 108 )   PDF(429KB) ( 262 )  
    在叠前弹性阻抗反演中,由于常常缺乏横波时差测井资料,导致不能准确地计算岩石的泊松比。针对这一问题,充分利用井的纵波时差、地层密度、泥质含量、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常规测井资料以及岩石骨架和流体的各种弹性参数等构建流体置换的Xu-White 模型,用以计算横波时差。将该方法应用于MBTL 地区M 区块的PMNA-001 井以及另一F 区块的F18B-29 井、F18B-116 井的横波时差的计算,结果表明,与实测横波时差相比,误差较小,完全能满足横波弹性反演和油气预测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工程地质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压技术
    耿宇迪, 张烨, 韩忠艳, 赵文娜
    2011, 32 (1):  89-91. 
    摘要 ( 122 )   PDF(254KB) ( 254 )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长裸眼段水平井的改造效果,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点,采用优选的酸液体系、优化的施工工艺等适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压技术系列,使酸压措施尽可能多地沟通近井地带的缝洞体,较大幅度地提高水平井产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与争鸣
    准噶尔盆地小泉沟群与仓房沟群接触关系辨正
    彭希龄, 袁文贤, 刘朝荣, 胡斌, 赖世新
    2011, 32 (1):  92-96. 
    摘要 ( 122 )   PDF(1030KB) ( 336 )  
    准噶尔盆地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与下伏仓房沟群之间的关系一向被认为是整合连续的。然而,大量资料证明,除盆地南部地区以外,盆地的中北部地区为一大区域分布的不整合,同时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也在较大范围内缺失。由于研究思路被传统观念所束缚,该不整合的发现推迟了5年,被普遍确认和肯定则推迟了20多年。莫深1井和石莫1井的钻探使这一问题最终得以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峨眉地幔柱与广旺—开江—梁平等拗拉槽形成关系
    姚军辉, 罗志立, 孙玮, 王睿婧
    2011, 32 (1):  97-101. 
    摘要 ( 162 )   PDF(732KB) ( 381 )  
    四川盆地普光大气田发现后,许多学者对其所在的沉积-构造位置有不同的称谓。从板块构造学和峨眉地裂运动的观点,建议统一称其为拗拉槽。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预测川西存在绵竹—中江拗拉槽,近期在川中发现的“蓬溪—武胜台凹”得到证实。扬子板块西北缘发育的鄂西、广旺—开江—梁平拗拉槽和绵竹—蓬溪—武胜拗拉槽群,系3 种地质构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控因素是峨眉地幔柱产生的地球动力学作用,在这些地区有优越的天然气勘探远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测岩石孔隙压缩系数偏高原因再分析——与李传亮教授商榷
    王厉强, 李正科, 申红, 罗阳俊, 唐喜鸣, 张中劲, 文静
    2011, 32 (1):  102-103. 
    摘要 ( 149 )   PDF(130KB) ( 242 )  
    对实测岩石孔隙压缩系数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文献[1]提出孔隙压缩系数偏大的原因是受岩心表皮效应影响的这种认识并不全面,这种现象应在实验测试中的确存在,但这并非是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主要原因,孔隙压缩系数计算公式对低孔隙度岩样的孔隙体积敏感性才是主要原因。在综合分析岩石所受应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岩石孔隙压缩系数的校正式,该式克服了文献[1]提出的校正式的缺陷,可以较好地反映孔隙压缩系数随孔隙度的变化关系。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实验测试中异常值产生的原因,作适宜的校正以及油藏工程计算中的正确取值,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物介绍
    油田开发专家 杜锦堂
    2011, 32 (1):  104-104. 
    摘要 ( 63 )   PDF(64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