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1-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构造体系控油方式
    康玉柱1,凌翔1,陈新华2
    2013, 34 (4):  1-1. 
    摘要 ( 198 )   PDF(300KB) ( 379 )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有力地指导着中国油气勘探工作,发现了众多油气田。总结中国几个大中型盆地的勘探成果,提出5种构造体系控油的认识,即:构造体系分级次控油、构造体系叠加控油、构造体系复合控油、构造体系多期控油和低级次各类扭动构造控油等,这一认识对当前和今后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西南地区始新—中新统层序及其对岩性圈闭的控制
    肖传桃,何彬,冯镇涛
    2013, 34 (4):  1-1. 
    摘要 ( 60 )   PDF(300KB) ( 203 )  
    系统论述了三级层序界面与喜马拉雅运动间的关系,认为研究区始新—中新统发育的8个三级层序界面均为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响应。研究区最强烈的构造运动至少有4次,代表喜马拉雅运动或青藏高原隆升的4次重要阶段,据此,将喜马拉雅运动划分为4幕。将研究区古近-新近系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和16个基准面旋回层序,由此建立起研究区的层序地层系统。并系统分析了区内层序对不同类型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认为低位体系域是柴西南地区岩性圈闭发育最有利的层位。研究区最大湖泛面控制了主要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而层序界面控制了地层超覆油气藏或者不整合遮挡地层油气藏的发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含煤岩系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
    支东明1,刘敏2
    2013, 34 (4):  1-1. 
    摘要 ( 55 )   PDF(300KB) ( 313 )  
    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丰富的低阶煤炭资源。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利用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关系,采用岩相古地理等研究手段,揭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含煤岩系的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区内含煤岩系由底到顶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15个体系域;各沉积体系内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由山向盆呈有规律变化,其中的扇间洪泛平原沼泽、三角洲平原沼泽和滨湖沼泽是主要的成煤微环境;古地貌与古沉积环境决定了区内煤层的宏观分布和发育程度,而厚煤层主要发育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火山岩气藏岩相结构
    石新朴1,张东平1,廖伟1,李臣1,胡清雄1,邵丽1,胡宗芳1,陈庆1,陈方鸿2
    2013, 34 (4):  1-1. 
    摘要 ( 87 )   PDF(300KB) ( 219 )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是该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目前已发现滴西10、滴西14、滴西17及滴西18井区等4个较大规模的气藏,据最新钻探资料分析,该区还可能有较大规模气藏。通过对目前石炭系主要钻探成功及失利井单井垂向上岩相组合分析,以及主要井区气藏连井剖面岩相结构特征的井震剖析,认为控制该区油气成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还是以岩相为主,提出一定要以“岩相体”的概念分析识别有利岩相。预测上序列火山岩有利目标主要集中在滴西17气藏外围及斜坡带零散分布的安山岩、玄武岩中;下序列火山岩有利目标主要分布在3处:靠近滴水泉西断裂的斜坡带上零散分布的火山岩;滴西21井以西的安山岩、玄武岩及角砾状凝灰岩为主;滴西33井以东沿滴水泉西断裂附近零散分布的火山岩。这些有利相带的共同特征是火山岩体被风化淋滤时间长,靠近断裂分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合地区长7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
    王晓东1,祖克威2,李向平1,赵向原2,唐小梅3,张阳宇2,朱利锋2
    2013, 34 (4):  1-1. 
    摘要 ( 56 )   PDF(300KB) ( 301 )  
    根据露头、岩心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储集层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要裂缝类型。高角度剪切裂缝有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4组,其中以北东—南西向和东西向为主。裂缝发育程度受控于岩性、层厚、沉积微相和岩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其中,非均质性是主要因素。长7致密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受现今地应力影响,北东—南西向裂缝会优先启动,成为主要的渗流通道,同时岩石脆性指数高,有利于体积压裂,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琼海凸起不同电阻率油藏原油特征及成藏过程
    程 鹏1,2,张迎朝3,肖贤明1,田 辉1,黄保家3,徐新德3,周 秦1,2,盖海峰1,2
    2013, 34 (4):  1-1. 
    摘要 ( 64 )   PDF(300KB) ( 182 )  
    对比琼海凸起低电阻率与高电阻率油藏原油特征发现,相对于高电阻率油藏,低电阻率油藏原油的密度和含硫量较低,成熟度稍高,生烃母质含有较多陆源有机质且氧化程度更高,为富含黏土矿物。琼海凸起低电阻率与高电阻率油藏有着不同的成藏过程:早期生成的以文昌B凹陷文昌组原油为主的混合原油,优先充注到琼海凸起下部充注压力较小的高渗透储集层,形成了高电阻率油藏;随着高电阻率油藏逐渐趋于饱和,晚期大量生成的以文昌A凹陷恩平组原油为主的混合原油,充注到琼海凸起上部充注压力较大的低渗透储集层,形成了低电阻率油藏。琼海凸起广泛发育的低电阻率油藏指示其周缘生烃凹陷具有较大的生烃强度,是今后勘探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迈陈凹陷东部构造演化及其对构造样式的影响
    陈 伟1a,1b,刘宏宇1a,吴 峰1a,侯 峰2a,陈长征1a,马月琴2b
    2013, 34 (4):  1-1. 
    摘要 ( 79 )   PDF(300KB) ( 181 )  
    根据地震、钻井、测井资料,将迈陈凹陷新生界自下而上划分为长流组—流沙港组、涠洲组和新近系—第四系3个构造层,分别对应凹陷的陆相断陷、断拗过渡和海相拗陷3个构造演化阶段。这3个演化阶段之间的转变导致了凹陷构造格局的2次转变:始新世末期盆地构造格局由北东向转为近东西向;古近纪末期盆地整体抬升剥蚀,由断陷转变为区域拗陷。下部构造层区域应力以纯拉张为主,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样式;中部构造层区域应力场以拉张-走滑为主,主要发育伸展-走滑构造样式;上部构造层断裂发育较少或不发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乾北次洼深层天然气成因判别
    王伟明1a,2,卢双舫1a,张淑霞1b,吴 慧2,王贵磊2,文思亮3
    2013, 34 (4):  1-1. 
    摘要 ( 69 )   PDF(300KB) ( 149 )  
    乾北次洼是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中最大的一个洼陷,但天然气勘探程度低。据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及轻烃分析等资料,结合烃源岩特征,对该洼陷深层天然气成因进行了分析。该洼陷深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腐殖型为主,营城组发育Ⅱ1和Ⅱ2型较好的烃源岩,处于过成熟阶段;天然气组分甲烷占绝对优势,乙烷同位素值偏轻,甲烷和乙烷具有明显的碳同位素倒转现象,甲烷来源于偏腐殖型母质,乙烷来源于偏腐泥型母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奥陶系储集层类型与分布
    田 雷1,崔海峰1,刘本明2,张现军2,张年春1,刘 军1
    2013, 34 (4):  1-1. 
    摘要 ( 74 )   PDF(300KB) ( 249 )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2套储集层:中上奥陶统灰岩为裂缝型储集层,主要受多期断裂活动及断裂相关岩溶作用控制,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区;下奥陶统白云岩为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主要受埋藏重结晶作用、埋藏岩溶(有机酸与热液)作用控制,该类型储集层在Q5井三维区、S1井三维区及盆地西部台地区均有分布,地震反射特征为“串珠状”。储集层分布规律表明,下奥陶统白云岩领域是斜坡区奥陶系寻找油气的突破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成藏特征
    胡前泽a,王玲利b,崔 娥a
    2013, 34 (4):  1-1. 
    摘要 ( 52 )   PDF(300KB) ( 185 )  
    对芦草沟组油藏类型、储集层特征、流体性质等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藏属于源储共生、源内成藏的非常规致密油藏,烃源岩成熟度控制源内油藏的形成和含油丰度,有效裂缝控制可动油气富集,地层剩余压力决定油藏规模;马朗凹陷的黑墩构造带、牛圈湖构造带、牛东—马中构造带是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古城墟隆起构造演化及其勘探方向
    金仙梅1,曹自成1,陈建华2
    2013, 34 (4):  1-1. 
    摘要 ( 76 )   PDF(300KB) ( 226 )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的古城墟隆起处于满加尔含油气系统,构造演化分析表明,该隆起形成于加里东运动中期,之后始终处于隆起状态,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成藏条件较好。沉积演化分析认为,寒武-奥陶纪该区发育台地边缘相带,广大台地区具备发育加里东运动中期岩溶的条件。因此,古城墟隆起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边缘高能相区是寻找油气有利区,而广大的台地区,构造圈闭不发育,应以岩溶缝洞型等非构造圈闭类型为主要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断距断层封闭性评价 ——以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油砂山断层为例
    张焕旭1,陈世加1,张 静2,王 鹏2,周 游2,姜营海2
    2013, 34 (4):  1-1. 
    摘要 ( 78 )   PDF(300KB) ( 181 )  
    在已建立的地层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油砂山断层的泥岩涂抹程度并对断裂带排驱压力进行了拟合计算,试图寻求一种在断距较大情况下断层封闭性评价的可行方法。研究认为,合理建立断层区域的地层模型,恰当划分小层是封闭性评价的前提,正确运用评价手段是封闭性评价的关键;油砂山断层的封闭性在垂向深度2 000 m左右是一个分界点,2 000 m以上部分开启,以下完全封闭;油砂山断层下盘深处有很好的勘探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流体包裹体及油气成藏
    占王忠1,贺永忠2,陈文彬1,朱 勋2
    2013, 34 (4):  1-1. 
    摘要 ( 75 )   PDF(300KB) ( 240 )  
    对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11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荧光观察,显微测温、测盐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索瓦组储集层发生过5期热流体活动,其中第2期、第3期和第5期与油气成藏相关;第2、第3期流体活动主要以油充注为主,第5期流体活动主要为天然气充注。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该区在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早期(148.3×106~144.7×106 a)、早白垩世早期(144.7×106~141.1×106 a)和中新世中期(17.6×106~11.3×106 a)存在3期大规模油气聚集成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砂岩储集层孔喉群落发育特征
    吴洛菲1,师永民1,马 伟2,熊文涛1,郭馨蔚1
    2013, 34 (4):  1-1. 
    摘要 ( 60 )   PDF(300KB) ( 270 )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某油田长6致密砂岩储集层为例,采用场发射万倍扫描电镜、岩石及铸体薄片观察、压汞、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手段,分析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孔喉群落分布特征,强调孔喉群落的综合效应对致密砂岩储集层开发的重要影响,认为致密储集层静态地质模型网格单元尺寸无法与微观群落尺寸很好匹配是导致模型可靠性和准确度受限制的根本原因,采用群落平均尺寸能够更直观、准确地表征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原油裂解成气动力学实验
    李贤庆1a,1b,仰云峰2,王 萌1a,1b,黄孝波1a,1b,冯松宝1a,1b,卢玉红3
    2013, 34 (4):  1-1. 
    摘要 ( 43 )   PDF(300KB) ( 187 )  
    基于高压(50 MPa)下黄金管生气动力学实验,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原油样品裂解成气组分产率特征与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地下原油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牙哈5井原油、哈得4-87井原油样品裂解具有很高的总气态烃产率(分别高达738.87和598.98 mL/g)和大量的C2-5烃产率(分别为256.85和188.63 mL/g);原油样品裂解生成甲烷的活化能分别为276.3~347.5 kJ/mol、263.8~351.7 kJ/mol;频率因子分别为2.07×1016 s-1、1.42×1016 s-1. 地质条件下,牙哈5井原油、哈得4-87井原油的消失温度分别为197~220.8 ℃和186.5~2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油田二次开发与CO2驱油技术研究
    胡 滨1,2,胡文瑞3,李秀生1,鲍敬伟4
    2013, 34 (4):  1-1. 
    摘要 ( 95 )   PDF(300KB) ( 1746 )  
    分析了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老油田二次开发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讨论了CO2驱油的主要机理、驱油方式、驱油效率和国内外研究与试验进展,总结了老油田二次开发和CO2驱油技术的发展前景“二次开发”的核心是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重新构建老油田新的开发体系,大幅度挖掘老油田潜力和提高最终采收率,其技术路线是重构地质认识、重建井网结构、重组地面工艺流程。CO2驱油既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又能实现“碳埋存”和环境保护。二次开发与CO2驱油相结合,是未来中国石油提高采收率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技术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藏吸附特征及其对产能的影响
    任建华,蔺景德,张 亮,任韶然
    2013, 34 (4):  1-1. 
    摘要 ( 69 )   PDF(300KB) ( 285 )  
    页岩气藏中部分气体以吸附态存在,且受页岩性质和储集层条件的影响,吸附气约占总含气量的20%~85%.页岩吸附能力与有机质含量、矿物成分、储集层温度、压力和孔隙结构等因素有关。针对页岩气等温吸附特征(吸附曲线形状、Langmuir体积、Langmuir压力),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吸附气对页岩气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吸附曲线越接近于线性,Langmuir压力越高,吸附气解吸越容易,气井产出量越高;Langmuir体积越大,或者气藏中吸附气含量占气体储量的比例越高,页岩气井产能相对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藏相渗规律研究
    周玉辉1,2,张烈辉1,闫玉乐2,周博涵2
    2013, 34 (4):  1-1. 
    摘要 ( 68 )   PDF(300KB) ( 237 )  
    页岩气藏渗流规律研究对页岩气藏采收率的预测尤为重要。Romm提出的线性方程被广泛应用于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并用于预测气藏采收率。大量研究证明,用这种方法预测的采收率误差较大。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页岩气藏的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模型,它不仅与饱和度有关,而且还受流体黏度的影响。相对于Romm的模型,新模型可以更好地用于页岩气藏渗流规律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苏2构造建模
    廖 林1,王步清2
    2013, 34 (4):  1-1. 
    摘要 ( 55 )   PDF(300KB) ( 227 )  
    由于受资料的限制,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苏2构造的构造模型具有多解性,直接影响苏2构造的油气勘探。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地质露头、地震、钻井资料,建立起该区带的构造模型,获得以下认识:山前断层为基底卷入断层,断层产状由山前向盆地、由深部向浅部逐渐变缓,泥盆系等较老地层逆冲于苏2背斜之上;苏2构造不但有可能存在下白垩统,而且还可能有侏罗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气体流动新研究
    林 然1,黄炳光1,王怒涛1,乐 潇2,陈 东2
    2013, 34 (4):  1-1. 
    摘要 ( 76 )   PDF(300KB) ( 225 )  
    建立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多缝多洞复杂连通型储集层中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开井时压力降落阶段与关井后压力恢复阶段各溶洞内压力和各裂缝内气体流量的变化规律,并以六溶洞五裂缝复杂连通的储集层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发现压力下降阶段时,距离井筒越近的溶洞,压力下降越快;压力下降初期的气体产量主要由靠近生产井的溶洞供给,随着时间的增加远离生产井的溶洞才逐渐开始大量供给气体;压力恢复阶段中,由于缝洞的复杂连通性,各裂缝中流量变化比较复杂,部分裂缝中的流量在后期出现倒流现象。最后,研究了溶洞大小、裂缝长度和裂缝宽度对溶洞内压力与裂缝内气体流量变化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循环预热阶段优化控制技术
    霍 进,桑林翔,杨 果,苏长强,郤一臻,马 鑫,童玉宝
    2013, 34 (4):  1-1. 
    摘要 ( 66 )   PDF(300KB) ( 219 )  
    克拉玛依风城油田2009年开辟重32、重37井区两个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试验区,通过重32井区2012年SAGD开发区循环预热实践总结,将循环预热细分为4个阶段:井筒预热阶段、均衡提压阶段、稳压循环阶段和微压差泄油阶段,并确定各阶段关键控制节点及判断依据,据此进行实时跟踪优化调控,平均连通程度由34.3%提高至86%,大幅提高了循环预热效果,形成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循环预热阶段优化控制技术,对以后循环预热现场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薄层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开发方式实验
    马德胜1,郭 嘉2,李秀峦1,昝 成1,史 琳2
    2013, 34 (4):  1-1. 
    摘要 ( 63 )   PDF(300KB) ( 270 )  
    应用三维相似准则设计并建立了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实验模型,对影响注蒸汽采油过程的重要油藏参数进行了比例模化,研究了3种不同井网的蒸汽吞吐后注蒸汽采油接替开发方式。实验结果表明,与直井汽驱和水平井注汽直井采油相比,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方式高产期较长,采油速率高,实验采出程度可达到70%. 对于油层厚度为10~15 m的浅层超稠油油藏吞吐后期,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是可选的接替开发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ompertz的灰色模型预测油田产量
    汤国平1,姜汉桥1,丁帅伟1,李俊键1,甘云雁2
    2013, 34 (4):  1-1. 
    摘要 ( 64 )   PDF(300KB) ( 338 )  
    随着我国合作开发的海外油田项目日益增多,从目前和长远来说,快速预测油田产量,对于项目的正确评估是一项重要任务。基于Gompertz模型可以很好表征和描述“S”型曲线的特点,以及灰色模型建模适用数据点较少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Gompertz的灰色模型用以预测油田累计产量的新方法。经实例验算,该模型回归拟合历史数据具有强的抗干扰能力,拟合精度高;利用基于Gompertz的灰色模型预测油气田产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哈拉哈塘凹陷奥陶系原油成藏期次的地球化学示踪
    肖 晖1a,1b,赵靖舟1a,1b,朱永峰2,李艳霞1a,1b
    2013, 34 (4):  1-1. 
    摘要 ( 56 )   PDF(300KB) ( 185 )  
    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凹陷奥陶系原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有不同程度的抬升;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原油正构烷烃系列低碳数(nC15—nC26)的碳同位素偏重且变化平缓,高碳数(nC27—nC30)的碳同位素逐渐变轻,这些特征表明,该地区油藏经历了至少2期成藏过程,现今油藏以晚期充注原油为主。油包裹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早期充注原油为低成熟油,m(CH2)/m(CH3)为 4.5~7.3,直链碳原子数约为 18~25 个;晚期充注原油m(CH2)/m(CH3)为1.9~2.8,直链碳原子数约为7~11个,为正常成熟原油。因此,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凹陷现今原油为早期低成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得到正常成熟度原油充注的混合原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RIMA模型的钻井作业风险预测
    赵春兰,王 兵,郭 平
    2013, 34 (4):  1-1. 
    摘要 ( 80 )   PDF(300KB) ( 348 )  
    钻井作业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目前尚无针对钻井作业风险概率预测的定量模型。为此,提出ARIMA模型定量预测钻井作业现场未来发生风险概率的方法。以龙岗M井记录的钻井作业现场的风险概率作为时间序列的样本值,提取统计特征,利用SAS软件进行ADF检验、纯随机性检验;并根据ACF和PACF图,结合AIC,SBC准则、标准误差等建立了最终的ARIMA(2,1,3)模型,其拟合误差为4.477 4%. 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深层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的钻井风险预测效果较好,而且短期预测效果好于长期预测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煤阶煤层气水平对接井开发效果与优化
    房 娜1,姚约东2,夏朝辉3,姜光宏3,丁 伟4,吴克柳2
    2013, 34 (4):  1-1. 
    摘要 ( 67 )   PDF(300KB) ( 191 )  
    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分析对比SIS水平井与常规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从生产制度与井型设计两方面对SIS水平井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渗透率在1~40 mD,含气量小于12 m3/m3时,SIS水平井的采出程度是常规水平井的2~7倍。因此对于含气量较低,渗透率中等,割理较发育的中煤阶煤层气藏,SIS水平井具有较大的优势。SIS水平井合理泵排量为60~90 m3/d,合理生产井井底流压应控制在0.15~0.2 MPa.同时SIS水平井分支长度在1 100 m左右,分支夹角在40°~50°,SIS水平井主轴方向与面割理垂直时,SIS水平井开发效果最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工程中的若干问题 ——再与窦宏恩先生商榷
    李传亮
    2013, 34 (4):  1-1. 
    摘要 ( 61 )   PDF(300KB) ( 263 )  
    与窦宏恩先生讨论了低渗透储集层有无应力敏感性,岩石压缩系数,有效应力,启动压力梯度,孔隙度不变性原则等油藏工程中常遇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数学表述。这些问题的正确解答,对储集层研究和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苗钱友1,王燕琨2,朱筱敏1,于炳松3,蒋俊超2
    2013, 34 (4):  1-1. 
    摘要 ( 70 )   PDF(300KB) ( 277 )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各岩性段进行分析对比和沉积古地理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将研究区石炭系划分成5个二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SS1—SS5)和11个三级层序(依次为S1—S11)。在层序等时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各层序岩性组合在盆地中不同区带的发育状况、展布特点以及优质储集层可能的发育区。二级层序SS5和SS2高位体系域的一套白云岩储集层和一套滩体灰岩,分别与SS5顶部和SS3中广泛发育的泥岩盖层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并形成重要的油气藏。从已发现的油气藏分布来看,区域构造位置相对高的部位有利于碳酸盐岩储集相带的发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俄罗斯石油伴生气利用新方式及中俄合作启示
    叶小伟1,祝 芸2a,刘 萍2a,任家萍2b
    2013, 34 (4):  1-1. 
    摘要 ( 75 )   PDF(300KB) ( 159 )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产油大国,但同时也面临着有效解决石油伴生气利用的重大问题。俄罗斯政府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对石油伴生气利用的监管和整治,俄各大油气公司也纷纷探索新途径以提高石油伴生气利用水平,同时,俄科研机构及设计单位也积极参与到石油伴生气有效利用的探索中来。通过分析俄罗斯石油伴生气的生产和利用水平,选取俄罗斯石油伴生气有效利用的典型事例,较系统地介绍目前俄罗斯石油伴生气利用的新方式,同时探讨中俄在未来石油伴生气利用领域的合作机遇和合作途径,以期达到双方合作共赢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工业综述及中哈合作建议
    明海会
    2013, 34 (4):  1-1. 
    摘要 ( 100 )   PDF(300KB) ( 663 )  
    油气工业是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哈国通过吸引外资、技术改造、兼并收购等措施提升油气工业发展水平。10年来,该国油气产量增加了6倍,2011年开采原油及凝析油8 006×104 t,天然气395×108 m3. 近年,哈萨克斯坦通过修改资源法、颁布天然气法等更加务实的油气政策,旨在不断加强油气资源的监管和利用,保障本国的利益。基于对哈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现状、前景分析,给出了中哈油气合作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